收藏 分享(赏)

蓝色商业建筑背景下的风险融资计划PPT模板.pptx

上传人:A脚踏地抖傲骨,震撼天 文档编号:219007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63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色商业建筑背景下的风险融资计划PPT模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标要求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1.了解孙中山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的斗争、为捍卫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2.知道孙中山的伟大转变,分析导致孙中山转变的原因及其转变所产生的影响。3.结合孙中山一生的主要活动,认识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弃医从政19世纪末,孙中山放弃行医,开始从事政治活动。2转向革命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上书李鸿章

2、,但没有受到重视,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思维点拨孙中山弃医从政,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兴中会(1)时间、地点:1894年,檀香山。(2)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4)影响: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2同盟会(1)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2)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

3、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4)意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提示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准备(1)思想上:与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展开论战。(2)军事上:策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2经过(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建立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4、。(3)颁布临时约法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意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3意义(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易错提醒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与美国三权分立制政体相

5、同的地方。2孙中山出于限制袁世凯权力的需要,实际上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从这点看又区别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易错提醒正确认识清帝退位清帝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实践背景时间结果二次革命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合同1913年失败护国运动袁世凯复辟帝制,签订“二十一条”1915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两次护法运动捍卫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1920年失败史论要旨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结局失败,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不

6、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2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政府而迁就袁世凯,后来为了推翻北洋军阀而迁就西南军阀,再后来为了抵制西南军阀而培植陈炯明,结果陈炯明发动了叛乱。事实证明,革命派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武装,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五、促成国共合作1合作背景(1)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2)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3)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2合作实现(1)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基础:会议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伟人逝世:1924年抱病北上,谋求国家和平

7、统一,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史论要旨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的表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新”在反帝民权主义“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知识图示主题一孙中山一生的伟大转变史料一(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史料二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

8、,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史料三“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由史料一中的可知孙中山认为救国救民的关键是进行政治革新。由可知孙中山从“医人”转向“医国”。(2)由史料二中的可知孙中山向李鸿章提出的变法主张,并认为这是强国的根本。(3)由史料三中的可知,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据史料一,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2)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3)与史料二相比较,就

9、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答案(1)关键:改革政治。选择:从改良到革命(或提倡暴力革命;从医人到“医国”)。(2)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3)变化:方法上由改革到革命;目的上由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到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早年的国外生活和求学经历,使他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2)从“改良”到“革命”:上书李鸿章受挫,让他认识到清政府无可救药的反动腐朽本质,决心投身民主革命,武装推翻清政府。(

10、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多次民主革命的接连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求能够摆脱困境并推进中国革命的新力量。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孙中山开始革命时反对封建清王朝,没有明确反帝,是因为还未意识到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之后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这是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的过程。主题二孙中山的革命贡献和革命精神史料一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

11、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孙中山史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孙中山选集(1)史料一中的说明孙中山不屈不挠、勇往直前、顽强奋斗的大无畏精神。是“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的体现。(2)史料二是孙中山临终前口述的国事遗嘱,指出了国民革命的目的。指出国民革命的道路和方法。是遗嘱的中心内容,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嘱托革命同志,采用的方法,实现的目的。史料二反映出孙中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1)从史料一中可以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说明了什么?(2)史料二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高尚品质?答案(1)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大无畏精神。说明了在孙中山等人坚持不懈反清起义和英勇顽强精神的推动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推翻清朝统治的局面已经形成。(2)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奋斗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