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pdf

举报
资源描述
编号:PH-LZ-2021-013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书(公示稿)浙 江 潽 海 环 境 科 技 有 限 公 司浙 江 潽 海 环 境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二二二二一一年年三三月月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I 目目 录录 1 概述概述.1 1.1 论证工作由来.1 1.2 论证依据.3 1.3 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5 1.4 论证重点.8 2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项目用海基本情况.9 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9 2.2 平面布置、主要结构和尺度1.17 2.3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20 2.4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23 2.5 项目用海必要性.26 3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项目所在海域概况.28 3.1 自然环境概况.28 3.2 海洋生态概况2.51 3.3 自然资源概况.56 3.4 开发利用现状.58 4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2.64 4.1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64 4.2 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及生态损害评估.67 4.3 项目用海对鸟类的影响分析.68 4.4 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69 4.5 项目用海风险分析.70 5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72 5.1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72 5.2 利益相关者界定.75 5.3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76 5.4 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77 6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78 6.1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78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II 6.2 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90 6.3 项目用海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99 6.4 项目用海与与自然资办函20191857 号文符合性分析.99 7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100 7.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100 7.2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02 7.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104 7.4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111 8 海域使用对策措施分析海域使用对策措施分析.112 8.1 区划实施对策措施.112 8.2 开发协调对策措施.112 8.3 风险防范对策措施.113 8.4 监督管理对策措施.114 9 生态修复方案生态修复方案.119 9.1 生态修复重点和目标5.119 9.2 生态修复方案5.120 9.3 生态修复预算、实施计划与进展5.126 9.4 监管措施与建议5.127 9.5 项目用海生态修复要求.129 10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131 10.1 结论.131 10.2 建议.137 11 资料来源说明资料来源说明.138 11.1 引用资料.138 11.2 现场勘查记录.139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 1 概述 1.1 论证工作由来 江南海涂围垦工程位于鳌江口以南、舥艚港以北、东塘以东的龙港沿海(图1.1-1),根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 201824 号)精神,2019 年 10 月 24 日自然资源部对江南涂区域历史围填海处理方案同意备案(以下简称该方案)(自然资办函20191857 号,附件 5)。该方案涉及未确权用海面积 1164.4346 公顷。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用海区涉及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 XC-3-53 区块,处于该方案涉及的未确权用海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属于国家所有,为了保证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活动的协调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建设单位应向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海域使用权,同时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等文件。根据原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海渔发20173 号文件精神,符合“用海审批目录”(附件 7)的项目用海可以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经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审批。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用海属于“用海审批目录”中的第一类“国家机关用海”中的第一项“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用海”中的“2.安全、保密、通讯等特殊专用设施”,因此,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可以通过用海审批的方式申请获得海域使用权。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拟申请用海面积为 0.6299 公顷,小于 50 公顷,应报省政府批准项目用海。根据“自然资规20187 号”和“浙自然资规20191 号”文件精神,为确保具体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单位龙港市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开展该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的海域使用申请审批工作。目前,建设单位已取得项目备案登记(附件 2)。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填海,面积为 0.6299公顷,需要编写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受建设单位龙港市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浙江潽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了本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附件 1)。根据相关要求,我公司编制完成了本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送审稿)。说明:本报告如未特别说明,高程均为 1985 国家高程。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 图图 1.1-1 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地理位置图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地理位置图 江南涂历史围填海区 中心渔港 扶贫搬迁建设区 舥艚港 鳌江口 项目位置项目位置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3 1.2 论证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 年 1 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 年 11 月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 年 12 月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18 年 3 月修正);5)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17 年 9 月修正);6)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7 年 9 月修正);7)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2014 年 12 月修正);8)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国家海洋局,2007 年 1 月);9)海域使用论证管理规定(国家海洋局,2018 年 1 月);10)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用海审批目录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 号);11)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 2018 24 号);12)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自然资规20185 号);13)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7 号);14)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191 号);15)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编制的通知(自然资规 20211 号);16)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国家海洋局,2017 年 3 月);17)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管理办法(国海规范(2016)3 号);18)浙江省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办法(2006 年 9 月);19)国家海洋局关于改进围填海造地工程平面设计的若干意见(2008年 1 月);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4 20)关于加强滨海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国海环字2016664 号);2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案意见的的复函”(自然资办函20191857 号)。1.2.2 技术标准和规范 1)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2)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5)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6)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 号);7)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8)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GB/T28058);9)海籍调查规范(HY/T124-2009);10)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11)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12)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GB/HY070-2003);13)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HY/T 251-2018);1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15)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国海规范201713 号);1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7)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18)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19)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20)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试行)(2017 年 5 月)。1.2.3 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 1)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 年)(国海发20158 号);2)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2018 年 9 月修订);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5 3)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政函201738 号);4)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浙政办发2017103 号);5)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0 年)(浙海渔规201714 号);6)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2010-2020)(2011 年 3 月);7)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2009 年 8 月);8)龙港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2015 年);9)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9 年 7 月);10)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整体)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9 年 7 月);11)龙港新城龙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 年 7 月)。1.2.4 项目基础资料 1)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2020 年 12 月);2)关于江南海涂围垦工程用海项目的批复(国海管字 2005 578 号);3)关于江南涂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的批复(国海管字201294 号);4)江南海涂围垦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修改稿)(2004 年 8 月);5)江南海涂围垦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3 年 8 月);6)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2004 年 5 月);7)江南涂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报批稿)(2011 年11 月);8)江南涂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篇章(2011 年 11 月);9)龙港新城东海大道工程初步设计(报批稿)(2014 年 2 月);10)江南涂区域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2019 年 9 月);11)江南涂区域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2019 年 9 月);12)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2019 年 9 月);13)其它相关资料。1.3 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1.3.1 论证工作等级 根据海域使用分类,项目用海类型为“造地工程用海”中的“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编码 7.71),用海方式为“填海造地”中的“建设填海造地”(编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6 码 1.11)。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按照项目的用海方式、规模和所在海域特征进行划分。本用海项目位于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内,用海方式为建设填海造地,用海面积为 0.6299 公顷,参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中关于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的判据,确定本项目海域使用论证等级为二级,具体见表 1.3-1。表表 1.3-1 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判据及结果一览表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判据及结果一览表 序号序号 用海方式用海方式 用海规模用海规模 所在海域特征所在海域特征 论证等级论证等级 1 建设填海 造地用海 参照判据 填海造地5 公顷 所有海域 二 工程特征 填海造地 0.6299 公顷 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内 二 1.3.2 论证范围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论证范围以用海外缘线为起点,二级论证向外扩展 8km,应覆盖用海可能影响到的全部区域。根据“自然资规 20187 号”文件有关精神,本报告资源环境影响内容主要引用“江南涂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相关结论,因此论证范围与生态评估评估范围一致,即以江南涂围填海区外缘线外扩 15km,该范围已覆盖可能影响到的全部区域(详见图1.3-1)。目前,江南涂围区外侧海塘已建成,围区内已填海成陆,用海项目实施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无重大影响,因此论证的主要范围在江南涂围区内。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7 图图 1.3-1 海域使用论证范围示意图海域使用论证范围示意图项目位置项目位置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8 1.4 论证重点 根据“自然资规20187 号”文件有关精神,本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重点对用海必要性、面积合理性、海域开发利用协调用海必要性、面积合理性、海域开发利用协调等进行论证,明确生态修复措生态修复措施施。同时参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表 D.1 的有关要求,并结合项目自身特征和所在海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海洋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本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重点为:(1)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2.5 节);(2)项目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7.3 节);(3)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5.3 节);(4)项目用海生态修复建议(9.5 节)。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9 2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 2.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性质等 项目项目名称:名称: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龙港市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投资额度:投资额度:2213 万元 项目项目地点:地点: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内 用海面用海面积:积:0.6299 公顷 项目性质: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项目用海地理位置及现状:项目用海地理位置及现状:本用海项目位于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的北部,属于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 XC-3-53 区块,该区块北面为城南大道(规划)、东面为宝元路(规划)。当前工程区海域内无人工设施,表面被杂草覆盖,地理位置见图 2.1-12.1-3,现场情况见图 2.1-4。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0 图图 2.1-1a 项目地理位示意图项目地理位示意图 项目位置项目位置 江南涂围填海江南涂围填海项目项目 苍苍 南南 平平 阳阳 龙龙 港港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1 图图 2.1-1b 项目地理位示意图项目地理位示意图项目位置项目位置 N 江江 南南 区区 涂涂 域域围围 填填 海海 区区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2 图图2.1-2a 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2006-12-31)图图2.1-2b 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2007-12-31)图图2.1-2c 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2009-12-31)图图 2.1-2d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2010-12-31)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3 图图2.1-2e 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2011-12-31)图图2.1-2f 江南涂区域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卫星影像(2012-12-31)图图2.1-2g 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2013-10-02)图图2.1-2h 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2014-12-30)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4 图图2.1-2i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2015-10-12)图图2.1-2j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江南涂区域卫星影像(2018-11-24)图图 2.1-2 江南涂区域历年卫星影像江南涂区域历年卫星影像图图 项目位置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5 图图 2.1-3 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龙港新城中央商务区用地规划图用地规划图 项目项目位置位置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6 图图 2.1-4 项目用海区及周边环境现状图项目用海区及周边环境现状图 城南城南大道大道 N 霞飞霞飞路路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7 2.1.2 建设规模及内容1 根据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温州振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2020 年 12 月),拟建项目总用地面积 6300m2(9.45 亩),总建筑面积 9900 m2,新建一幢 9 层智慧广电网络大楼及一幢 2 层辅助用房,同时配套相应的电气、给排水、消防、暖通、弱电智能化等公用工程。2.2 平面布置、主要结构和尺度1 2.2.1 用海项目平面布置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 6300 m2(9.45 亩),总建筑面积 9900 m2,新建一幢 9 层智慧广电网络大楼及一幢 2 层辅助用房,建筑占地 1800 m2,呈矩形状;同时配套相应的电气、给排水、消防、暖通、弱电智能化等公用工程。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2.2-1,项目总平面布置情况见图 2.2-1。表表 2.2-1 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表表 序号序号 项目项目 单位单位 指标指标 备注备注 1 建筑用地面积 m2 6300(9.45 亩)2 总建筑面积 m2 9900 2.1 智慧广电网络大楼 m2 8100 2.2 辅助用房 m2 1800 3 计入容积率总面积 m2 9900 3.1 智慧广电网络大楼 m2 8100 3.2 辅助用房 m2 1800 4 建筑占地面积 m2 1800 4.1 智慧广电网络大楼 m2 900 4.2 辅助用房 m2 900 5 建筑密度%28.57 6 容积率 1.5 7 绿地总面积 m2 630 8 绿地率%10 9 机动车停车位 辆 44 10 非机动车停车位 辆 65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8 图图 2.2-1 龙港龙港市市新城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建设项目项目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图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9 2.2.2 用海项目主要结构和尺度 2.2.2.1 项目功能分区 本项目拟建一幢 9 层的智慧广电网络大楼 8100m2及一幢 2 层辅助用房 1800 m2。各层功能说明见表 2.2-22.2-3:a、智慧广电网络大楼 表表 2.2-2 智慧广电网络大楼功能分区一览表智慧广电网络大楼功能分区一览表 序号 楼层 功能分区 备注 1 一-2 层 智慧城市综合体 900m2 2 二-三层 智慧公共服务区、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 900m2 3 三-四层 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平台 900m2 4 四-五层 智慧安居服务平台 900m2 5 五-六层 智慧教育文化服务平台 900m2 6 七-八层 智慧服务应用平台 900m2 7 9 层 智慧交通平台 900m2 b、辅助用房 表表 2.2-3 辅助用房辅助用房功能分区一览表功能分区一览表 序号 楼层 功能分区 备注 1 一层 职工食堂、活动室 900m2 2 2 层 职工宿舍 900m2 2.2.2.2 建筑设计(1)设计原则 在建筑外立面处理上,外部形体应简洁大方,创造有感染力的建筑形象,应与智慧城市设计理念相呼应。其功能满足智慧广电网络平台日程需求。(2)竖向设计 室外地坪标高宜黄海标高 4.12m,并与周边道路及地形相衔接。该项目建筑初步考虑智慧广电网络大楼为地上 9 层,辅助用房层为地上 2 层。(3)建筑设计 主体形态空间布局应充分与办公用房相适应,主体建筑轮廓和细部应考虑不同观赏角度的视觉效果,充分考虑自然采光,通风换气。室内采光尽量利用自然采光,最大程度利用南向采光。(4)主要建筑用料做法 主要建筑用料做法见下表: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0 表表 2.2-5 主要建筑用料做法一览表主要建筑用料做法一览表 序号序号 名称名称 选用材料选用材料 采用部位采用部位 1 屋面 高聚物改性沥青油毡 所有屋面 2 楼面 水磨石楼面 办公室、走廊 3 地面 地板砖 门厅 4 外墙 面砖 外墙面 5 内墙 仿瓷涂料 内墙、天棚 6 门 木门 办公室、厕所 全玻地弹门 入口 7 窗 铝合金 (5)建筑消防说明 该建筑为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分区:根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二类建筑防火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3100 m2。该建筑物每层面积均在此范围内,因此可按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安全疏散:建筑物内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宽度、数量、走道和楼梯宽度均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疏散门开向疏散方向。2.2.2.3 结构设计 智慧广电网络大楼为地上 9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功能为智慧广电网络用房,一层层高 4.0m、二-9 层层高 3.2 m,总高度 29.6m,属高层建筑。辅助用房为地上 2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功能为辅助用房,一层层高4.0m、2 层层高 3.2m,总高度 7.2m,属多层建筑。2.3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已于 2010 年底合龙,围区内已统一吹、回填且软基处理至 3.50m 左右。目前,“江南涂区域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和“江南涂区域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均已编制完成,并已通过评审(附件 4)。本用海项目位于已填海成陆的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内,作为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工程的一部分,项目用海区填海施工已与整体工程同步实施,本用海项目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块整平及后续建筑物建设,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如下:2.3.1 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工程施工平面布置 江南涂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区建设利用原江南海涂围海养殖区的围堤和隔堤,包括北堤、顺堤和北隔堤。其中占用北堤 1184m、占用顺堤 5561m,占用北隔堤长 2573.70m,围区建设隔堤长 49149m。实际施工时,江南涂区建项目和江南海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1 涂围垦工程南部的中心渔港配套设施建设区同步填海。隔堤堤身材料采用袋装砂,结构形式为斜坡堤,地基处理采用通长砂袋排水板排水固结方案。隔堤堤顶兼顾施工便道和吹填管线通道作用,顶宽 5m,堤顶标高设有+6.0m 和+6.5m 两种。堤顶道路采用泥灰结石路面结构,隔堤内侧今后吹填成陆,内坡不采用护面,外护面(袋装砂斜坡堤)采用复合布袋体无纺布简易护面,内、外坡护脚设置反压棱体。2.3.2 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和方法 2.3.2.1 海堤施工工艺 海堤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石料开采碎石加工测量放样土工布铺设碎石垫层铺设塑料排水板经编土工布抛石-反滤土工布闭气土方(与抛石交替进行)迎潮面护底迎潮面护面堤身砌石堤顶结构。(1)铺设土工布:退潮时露滩地段,采用人工赶潮,直接将土工布铺设在滩涂面上。退潮时补露滩地段,采用专业的土工布铺设船进行水下 GPS 定位铺设。(2)碎石垫层施工:土工布铺设定位后,从各料场运输碎石抛填至土工布上,涂面高程在平均潮位以下的采用船抛,平均潮位以上的采用车车抛。(3)塑料排水板施工:先定位,将塑料排水板通过导管从管靴中穿出,将塑料排水板与桩尖贴紧管靴,以导杆顶住管靴插入土层中,送达预定设计深度后拔出导杆。(4)抛石(5)镇压层护面施工:迎潮面镇压层兼做施工路面,利用抛填车辆碾压密实,并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超高。(6)堤顶道路及堤顶防浪墙:在大堤堤身抛石全部完成并连续 3 日内沉降效益 2mm/d,再进行堤顶路面施工。2.3.2.2 隔堤施工工艺(1)砂被及吹填砂施工:首先铺设砂被及吹填砂作为排水垫层,开展多个工作面,直接人工摊铺,以砂库供砂筑堤。(2)排水板打设:待砂被和吹填砂施工完成后,插板机进场进行陆上排水板施工。(3)铺设通长袋:再铺设通长袋作为加筋垫层。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2(4)袋装砂棱体施工:开展多个工作面,采取短流水作业,阶梯式推进。(5)铺设无纺布:为防止砂被及袋装砂棱体袋布裸露在外风化,在堤身外侧铺设一层无纺布。(6)泥灰结石路面施工:施工测量集中场地备料场拌法拌合运输摊铺整平碾压成型。2.3.2.3 填海施工工艺 填海工程包括吹泥和软基处理。根据疏浚船位置的远近,吹泥又分为单船作业和绞吸船+接力泵船作业方法。(1)吹泥工艺 疏浚船距吹泥区距离较近时,采用单船作业方法,先测量定位,然后进行浚前航道水深测量。距离较远采用绞吸船+接力泵船作业方法,根据施工土质、绞吸船泥泵所产生的有效扬程,确定大型绞吸船与大型接力泵船之间的管线长度。单船作业法连接岸管浮管,绞吸船+接力泵船作业法确定接力泵船摆放位置及系统管线联接方案。管架头安装及试吹填;正式吹填,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吹填口位置,保证吹填平整度;管线拆除,船机退场。(2)软基处理工艺 吹填疏浚土至设计标高,静置、晾晒一定时间;搭设工作浮桥,铺设土工编织布;插塑料排水板;连接主管和支管,安放检测仪器;铺设抽真空设备,覆膜密封;抽真空:先试抽真空,在确定真空度达到 85kPa,并持续抽真空。抽真空过程中,应保证真空泵 24 小时不停泵;停止抽真空、平整场地。2.3.3 本项目后续施工工艺和方法 本用海项目后续施工主要为地块整平及建筑物建设,主要施工方法如下:(1)施工准备 施工前准备足够的运输车辆,以便集中上料,料源处有专人控制回填石方的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3 质量,严禁不合格的填料进入施工现场。(2)石方填筑 石方运输采用自卸车从料场施工便道进入施工场地。卸料过程中安排专门人员对粒径大于 20cm 的石块进行人工破碎,对强度大,人工破坏不了的及时清出施工场地,卸料全部完成待监理检测合格后,再同意进行推平。(3)推平 用推土机对卸料进行推平,推平过程中人工及时对粒径大于 20cm 的石块进行破碎或清出施工场地。(4)建筑物施工 根据总平面布置,建设一幢呈矩形状的 9 层智慧广电网络大楼 8100 m2及一幢 2 层辅助用房 1800m2。2.4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 2.4.1 项目申请用海类型和方式 根据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用海类型为“造地工程用海”中的“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编码 7.71),用海方式为“填海造地”中的“建设填海造地”(编码 1.11)。2.4.2 项目申请用海面积 根据控规和用海单位提供的项目用海平面布置,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拟申请的建设填海造地用海面积为 0.6299 公顷,共 1 宗海。项目申请用海界址点坐标见表 2.4-1,申请用海位置图见图 2.4-1,申请用海界址图见图2.4-2。表表 2.4-1 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申请用海界址点坐标一览表申请用海界址点坐标一览表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 坐标系坐标系 CGCS2000 投影方式投影方式 高斯高斯-克吕格投影克吕格投影 中央经线中央经线 12030 界址点编号界址点编号 大地坐标大地坐标 平面坐标平面坐标 北纬北纬 东经东经 X Y 1 273321.041 1203642.342 3049227.282 511037.833 2 273322.198 1203645.354 3049262.972 511120.433 3 273324.286 1203644.345 3049327.218 511092.693 4 273323.129 1203641.332 3049291.529 511010.066 2.4.3 项目申请用海期限 本项目申请用海期限 40 年。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4 图图 2.4-1 项目申请用海位置图项目申请用海位置图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5 图图 2.4-2 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申请用海界址图申请用海界址图 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6 2.5 项目用海必要性 2.5.1 项目建设必要性(1)是响应国家智慧城市战略部署的需要 智慧城市建设是国家创新发展,产业升级,拉动内需,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建设将承担起智慧城市发展的相关责任,努力完成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有线电视网络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信息服务的使命。(2)是抢抓智慧城市发展机遇,实现业务转型发展的需要 对于国家,智慧城市是国家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拉动内需的民生工程。对于某某有线而言,智慧城市同样是一个创新发展、抢夺先机,进行业务结构转型的重大项目之一,是未来实现“大视频、大数据”的重要基础。在国家有政策、资金,政府有要求、老百姓有需求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实施本项目可以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逐步叠加各类服务。创新扩大有线电视网络的经营服务范畴,逐步实现转型发展。(3)是向智慧城市业务转型,应对三网融合竞争的需要 随着三网融合的竞争日趋激烈,IPTV、OTT、互联网视频对有线电视网络的侵蚀愈来愈严重,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速度明显降低,部分区域已经出现了用户负增长的现象,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的前景逐渐模糊。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运营,是低成本方式获得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运营权,“特许经营权和较长年限,将使得有线电视网络再次获得业务的主导控制地位,可有效屏蔽其他运营商及互联网的冲击,以“地域互联网”的模式发展业务,通过大数据的运营向未来的先进运营发展。综合上述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2.5.2 项目用海必要性 本用海项目所在的龙港新城是龙港未来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两海”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平台之一,本用海项目实施的目的是填海造地,为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提供建设用地,能够加快推进江南涂区域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7 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进程,完善龙港市有限电视网络基础设施,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们对优质信息服务增长的要求;有利于创新扩大有线电视网络的经营服务范畴,逐步实现转型发展,促进龙港智慧城市的发展。2019 年 8 月,随着龙港撤镇立市,龙港市将迎来崭新的发展契机,原本土地资源匮乏与建设用地矛盾将日趋突出,严重制约城市发展。而本用海项目所在的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内滩涂资源丰富,且已填海成陆,是龙港未来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本用海项目填海实施可为龙港新城的开发建设新增建设用地0.6299 公顷,可充分利用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内滩涂围垦资源的优势,有效缓解龙港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本用海项目位于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内,填海造地规模为 0.6299 公顷,为已填海成陆区域的建设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无重大影响。项目实施对于缓解区域建设用地紧张,完善龙港市有限电视网络基础设施,满足人们对优质信息服务增长的要求,促进龙港智慧城市的发展等均有着重要作用。为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单位龙港市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开展本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的海域使用申请审批工作。综上所述,本用海项目利用已填成陆的海域,建设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既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内的滩涂资源,又能够有效解决人们对优质信息服务增长的需求,有助于带动网络的覆盖和稳固的网络发展,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龙港市的经济实力和知名度。因此,项目用海是必要的。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8 3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3.1.1 气象 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位于鳌江河口南岸,附近主要气象站为鳌江站。鳌江气象站位于鳌江北岸的鳌江镇,东经 12030,北纬 2736,距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所在位置约 5.5km。资料系列始于 1958 年,观测项目有气压、气温、湿度、降水、积雪、积冰、日照、蒸发、地湿、风、云等。项目用海区及附近海域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长冬短,基本上四季分明。由于地形复杂,又受台风及季风影响,山地、丘陵、平原之间小气候区差距较大。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洪涝、干旱、大风、龙卷风、冰雹等。(1)气温 年平均气温 18.0,最低为一月份,平均气温 7.9;最高为七月份,平均气温 28.3。绝对最高气温 40.8,绝对最低气温-5.0。(2)降雨 所在区域雨水丰沛,空气湿润,多年平均降雨量 1535mm,平均雨日 176d。降水主要集中在 39 月,约占全年的 80。(3)风况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风向和风速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全年主导风向是东到东北风,其频率为 21%。多年平均风速 2m/s。极大风速 40.4m/s,相应风向东;极大风速持续时间最长为 8h19min,相应风向为东及风速为 36.5m/s。8 月风速最大,平均为 2.4m/s,极大为 36.5m/s,相应风向为南。(4)日照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1866.8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 42%。其中气温 10以上期间的日照时数 1350.7h,占全年日照百分率 30%。极大年日照时数 2204.8h;极小年日照实数 1533.3h。按季排列如下:夏季 638h,秋季 506.2h,冬季 368.6h,春季 354h。七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最大,256.4h;二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最小,104.2h。(5)湿度 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 83%,最小相对湿度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9 11%。月平均相对湿度以 4 月至 6 月为最大,达 86%至 88%;1 月、11 月、12 月最小,为 79%。3.1.2 海洋水文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于2017年1112月在项目海域进行了秋季观测,2018 年 34 月进行了春季观测,布设 6 个水文测站,1 个临时潮位测站进行(见表 3.1-1 和图 3.1-1)。表表 3.1-1 20172018 年水文观测站位表年水文观测站位表 类型类型 站名站名 WGS84 坐标坐标 水深(水深(m)经度(经度(E)纬度(纬度(N)定点潮流站 C1 定点潮流站 C2 定点潮流站 C3 定点潮流站 C4 定点潮流站 C5 定点潮流站 C6 临时潮流站 苍南电厂 长期潮流站 鳌江水文站 图图 3.1-1 20172018 年水文站泥沙测验站位示意图年水文站泥沙测验站位示意图龙港市新城智慧广电网络中心建设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30 3.1.2.1 潮汐 2017 年秋季水文测验期间,苍南电厂临时潮位站和鳌江水文站 2 个潮位站潮汐类型指标值(H01+HK1)/HM2)分别为 0.30、0.26,为规则半日潮海区;浅海影响系数 HM4/HM2分别为 0.03、0.11,主要浅海分潮振幅(HM4+HMS4+HM6)之和分别为 0.11 m、0.42 m。2018 年春季水文测验期间,苍南电厂临时潮位站和鳌江水文站 2 个潮位站潮汐类型指标值(H01+HK1)/HM2)分别为 0.22、0.20,为规则半日潮海区;浅海影响系数 HM4/HM2分别为 0.02、0.11,主要浅海分潮振幅(HM4+HMS4+HM6)之和分别为 0.07 m、0.42 m,因此,两季调查结果都表明项目用海区水域潮汐性质可归属为正规半日潮的类型。20172018 年的潮位统计资料见表 3.1-2。表表 3.1-2 20172018 年观测期间潮汐特征值统计表(年观测期间潮汐特征值统计表(85 高程,单位:高程,单位: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行业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