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pdf

举报
资源描述
O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公示稿)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公示稿)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天津天津滨海新区滨海新区 二二一年六月二二一年六月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 目录目录 1 概述概述 1 1.1 论证工作来由 1 1.2 论证依据 2 1.3 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5 1.4 论证重点 8 2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9 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 9 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11 2.3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32 2.4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 39 2.5 项目用海必要性 40 3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43 3.1 自然环境概况 43 3.2 海洋生态环境概况 79 3.3 自然资源概况 100 3.4 开发利用现状 104 4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109 4.1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109 4.2 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 128 4.3 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 132 4.4 项目用海风险分析 135 5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167 5.1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 167 5.2 利益相关者界定 168 5.3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 169 5.4 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 169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 6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71 6.1 与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171 6.2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173 6.3 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78 7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194 7.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 194 7.2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97 7.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198 7.4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 213 8 海域使用对策措施海域使用对策措施 214 8.1 区划实施对策措施 214 8.2 开发协调对策措施 215 8.3 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215 8.4 监督管理对策措施 223 9 工程用海生态建设方案工程用海生态建设方案 227 9.1 生态建设条件分析 227 9.2 生态建设方案设计 228 9.3 生态建设监管措施建议 231 10 结论、建议结论、建议 233 10.1 结论 233 10.2 建议 238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 1 概述概述 1.1 论证工作来由论证工作来由 八所港位于海南西部新兴滨海工业城市东方市,2005 年海南省国资委和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八所港,成立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八所港是海南水陆货物运输的主要集散地和贸易口岸之一,属于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全国沿海各港以及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贸易往来,定位为“国家南海开发装备制造及后勤保障基地、南海油气上岸加工储存基地、面向北部湾及东南亚的区域物流中心”。目前,海南正在打造泛南海国际贸易和航运枢纽,大力推进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海上的互联互通。海南省“十三五”规划提出,以“四方五港”为重点,将海南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八所港发展成为南海油气加工储运基地,同时兼顾散杂货和边贸运输。因此,未来八所港将大力开展化工品进出口贸易活动,为客户提供化工品中转贸易、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服务,形成综合物流服务平台,为进一步推动和落实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东方工业园区项目建设不断发展,多个项目计划近期落地实施。其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广东局国家成品油储备库项目计划依托八所港完成成品油 60 万吨/年的周转量;中海化学丙烯腈项目计划于 2022 年投产,将产生 31.8 万吨/年的水运需求;海南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一期项目于 2021 年后建成投产,主要生产产品为丙酮和苯酚等,新增产品吞吐量共计 40.3 万吨/年;东方傲立石化有限公司公司二期项目计划 2022 年投产,新增产品水运量需求 34 万吨/年。中海油东方终端公司 2018 年 9 月东方 13-2 气田投产后,计划每年通过水路出运 25 万吨凝析油。上述拟建项目物料均需通过八所港新港区拟建石化码头进出港。为满足上述项目物料水上运输的需要,急需建设配套一座 2 万吨级石化码头。为此,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拟建设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建设 1 个 2 万吨级石油化工品泊位,用于油品及化工品等货种装卸船,码头总设计能力为 175 万吨/年。本工程建设在已确权的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 八所港新港区 DCC 项目码头配套扩改工程港池范围内,现需对八所港新港区DCC 项目码头配套扩改工程港池进行变更。根据海域使用分类中的用海类型和用海方式的划分原则,变更部分用海方式由围海中的港池、蓄水等变更为构筑物用海中的透水构筑物用海,变更占海面积 1.0095 公顷,用海类型不变仍为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用海单元主要为码头,用海方式为筑物用海中透水构筑物用海,申请用海面积 1.0095 公顷。本工程港池用海包含在已确权的八所港新港区本工程港池用海包含在已确权的八所港新港区 DCC 项目码头配套扩改工程港池范围内,不再重复申请。项目码头配套扩改工程港池范围内,不再重复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的要求,为了促进海域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受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交通运输部天科所)承担了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论证单位接受委托后,在现场踏勘和调查收集有关工程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现呈报海洋主管部门审查。1.2 论证依据论证依据 1.2.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 年 10 月全国人大通过,2002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 年 8 月全国人大通过,1999年 12 月 25 日修订、公布;2000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2017 年 11 月 4 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 年 6 月 28 日全国人大通过,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改,2017.11.5);(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 年 1 月 20 日全国人大通过,2000年 10 月 31 日修正,2013 年 12 月第四次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 年 9 月 2 日全国人大通过、公布,198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016 年 11 月 7 日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 6 月 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年 6 月 29 日全国人大通过;2010年 12 月 25 日修订,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全国人大通过、施行;2014 年 4 月 24 日修订通过,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国务院,1994 年 10 月 9 日发布,199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2011 年 1 月 8 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 年 6 月 29 日全国人大通过,200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012 年 2 月 29 日修正,2012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 年 10 月 30 日全国人大通过,1996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2016 年 11 月 7 日第四次修正)(12)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 年 8 月3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018 年 3 月 19 日修订);(1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 年 6 月国务院令第 62 号公布,2017 年 3 月 1 日修订,2018 年 3 月 19 日第二次修订);(1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 年 3 月 6 日国务院发布,1985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2017 年 3 月 21 日修订);(1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90 年 9 月 25 日国家海洋局发布);(16)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9 年 9 月 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010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2014 年 7 月 9 日第二次修订);(17)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交海发2007165 号);(18)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国务院,2012 年 3 月 3 日);(19)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542 号);(21)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国家海洋局,国海发200627 号,2006 年10 月 13 日);(22)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家海洋局,国海发200718 号,2007年 7 月 12 日);(23)海域使用论证管理规定(国家海洋局,2008 年 3 月 1 日);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4(24)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国家海洋局,国海发200628 号,2007年 1 月 1 日);(25)关于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通知(财政部、国家海洋局,2007年 4 月 12 日);(26)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27)海南省实施办法(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 年 7 月修订,2008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28)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国务院,国函2012181号);(29)海南省实施办法(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30)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南省人民政府,2005.7);(31)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 2017 年 7 月 21 日通过,自 2017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32)海南省海域使用权审批出让管理办法(琼府20159 号,海南省人民政府,2015 年 1 月 9 日);(33)东方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 年);(34)东方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5-2020 年);(35)海南省“多规合一”海洋生态红线区规划(2015.11.30);(36)八所港总体规划(2008.8)。1.2.2 技术标准和规范技术标准和规范(1)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 号,2010.8);(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004.12);(3)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17-2007);(4)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17-2007);(5)海水水质标准(GB3097-97);(6)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7)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18421-2001);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5(8)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10)中国海图图式(GB12319-1998);(11)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T17501-1998);(12)海港水文规范全球定位系统(JTS 145-2-2013);(13)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GB/T 10202-1988);(14)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HY070-2003);(15)关于印发海域使用分类体系和海籍调查规范的通知,国海管字2008273 号;(16)海籍调查规范(HY/T 124-2009);(17)海域使用分类(HY/T 123-2009);(18)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2.4);(19)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HY/T 251-2018);(20)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1.2.3 项目基础资料项目基础资料(1)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0.11;(2)八所港新港区 2 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海洋环境调查报告(2018 年春季),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2018 年 6 月;(3)关于委托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进行“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委托书,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1.3 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1.3.1 论证工作等级论证工作等级 项目用海类型属于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项目用海方式为构筑物用海中的透水构筑物用海和围海用海中的港池用海。因此,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海域使用论证等级按照项目的用海方式、规模和所在海域特征,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同一项目用海按不同用海方式、用海规模所判定的等级不一致时,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论证等级。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6 本工程新建码头、引桥透水构筑物 678.3m,用海面积 1.0095 公顷。根据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的论证等级判据表,综合判定本项目论证工作等级为二级。表表1.3-1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据(摘录)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据(摘录)一级用海方式 二级用海方式 用海规模 所在海域特征 论证等级构筑物用海构筑物用海 透水构筑物用海透水构筑物用海 其他透水构筑物用海其他透水构筑物用海 构筑物总长度2000m;用海总面积30 公顷 所有海域 一 构筑物总长度(构筑物总长度(4002000)m;用海总面积(1030)公顷 敏感海域 一一 其他海域其他海域 二二 构筑物总长度400 m;用海总面积10 公顷 所有海域 三 围海围海 用海用海 港池用海港池用海 用海面积100 公顷 所有海域 二二 用海面积用海面积100 公顷公顷 所有海域所有海域 三三 本次论证等级 二二 1.3.2 论证范围论证范围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本项目的论证范围应以项目用海为中心向外扩展 8km。因此,将本工程论证范围为:工程位置向西北、向东南、向海各8km,向西至陆域,整个论证范围约 150km2的水域。论证范围见表 1.3-2 和图1.3-1。表表 1.3-2 论证范围坐标点论证范围坐标点 点位 北纬 东经 A 185901.94N 1083851.78E B 185752.80N 1083406.03E C 190639.86N 1083159.72E D 190824.57N 1083943.95E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7 图图1.3-1 论证范围图论证范围图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8 1.4 论证重点论证重点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参照表 D.1(表 1.4-1)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工程性质和所处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论证的重点如下:1、项目选址合理性;2、项目用海方式和布置合理性;3、项目用海面积合理性;4、项目资源环境影响;5、项目用海风险。表表 1.4-1 论证重点参照表(摘录)论证重点参照表(摘录)用海类型 论证重点 用海必要性 选址(线)合理性用海方式和布置合理性 用海面积合理性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资源环境影响 用海风险交通运输用海 港口用海(二),如液体化工、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含LNG、LPG)、其它危险品码头及引桥、平台、港池、堤坝、堆场等 注:项目用海位于敏感海域或者项目用海对海洋资源、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时,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宜列为论证重点,并应依据项目用海特点和所在海域环境特征,选择水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中的一个或数个内容为具体的论证重点。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92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用海项目建设内容(1)项目名称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2)项目用海位置 本工程建设在八所港新港区,位于罗带河入海口南侧,华能东方煤炭码头北侧,八所港新港区 DCC 项目码头配套扩改工程南防波堤的中部,具体详见图2.1-1。(3)项目性质 新建。(4)工程概况 本工程新建 1 个 2 万吨级石化泊位,用于成品油及化工品的装卸,码头设计吞吐量为 175 万吨/年。码头采用高桩梁板结构,码头平台长 204m,宽度为 20m。码头通过主引桥与后方陆域连接,主引桥长 474.3m,宽 12m;引堤长 77.0m,宽12m。引桥后侧布置 1 座长 21m、宽 17m 的辅助平台。停泊水域和回旋水域东南侧区域需疏浚,疏浚量为 73 万 m,所挖土方外抛至海南八所港维护性疏浚工程疏浚物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为生态环境部发布的 2021 年全国可继续使用倾倒区之一),运距约 17km。项目总投资 29955.18 万元,施工期约 18 个月。本工程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表见表 2.1-1。(5)项目申请用海概况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中的港口用海,用海方式为构筑物用海中的透水构筑物用海和围海用海中的港池用海。本工程拟申请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 1.0095 公顷,本工程港池用海包含在已确权的八所港新港区本工程港池用海包含在已确权的八所港新港区DCC 项目码头配套扩改工程港池范围内,不再重复申请项目码头配套扩改工程港池范围内,不再重复申请。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0 图图 2.1-1 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1表表 2.1-1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表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数量 备注 1 2 万吨级石化泊位 个 1 长 204m 2 主引桥 m 474.3 宽 12m 3 引堤 m 77 宽 12m 4 辅助平台 座 1 平台尺寸为 21m17m 5 辅助楼 座 1 3F;尺寸为 16m13m;首层为泡沫间,二层为变电所,三层为控制室6 控制中心 座 1 500 m24 7 应急物资库 座 1 30m20m 8 陆域泵房及变电所 座 1 共 2 层,27m15m,首层为泵房,二层为变电所 9 消防水池 座 2 25m25m 10 门岗 座 1 4m3m 11 围墙 m 215 12 集污池 座 2 6.5m2.5m 13 油气回收装置 座 1 14m12m 14 连接道路 m 799 15 水域疏浚量 m73.0 包括施工期回淤量 16 总投资 万元29955.18 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2.2.1 设计船型设计船型 本工程主要货类到港船型见表 2.2-1。表表 2.2-1 代表船型尺度表代表船型尺度表 泊位 船型 总长(m)型宽(m)型深(m)满载吃水(m)备注 2 万吨级油船万吨级油船 164 26 13.4 10 设计船型设计船型2 万吨级石化泊位 1 万吨级油船 141 20.4 10.7 8.3 兼靠船型5 千吨级油船 125 17.5 8.6 7 3 千吨级油船 97 15.2 7.2 5.9 2 千吨级油船 86 13.6 6.1 5.1 1 千吨级油船 70 13 5.2 4.3 2 万吨级化学品船 160 24.2 13.4 9.8 5 千吨级化学品船 114 17.6 8.8 7 3 千吨级化学品船 99 14.6 7.6 6 2 千吨级化学品船 87 12.5 5.9 5 1 千吨级化学品船 86 11.3 5.3 4.3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22.2.2 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 1、码头布置、码头布置 本方案 2 万吨级石化码头岸线长 204m。工作平台长 204m,宽 20m,码头顶高程 6.8m,平台上布置 1 个集污池。码头通过主引桥与后方陆域连接,主引桥长 474.3m,宽 12m;引堤长 77.0m,宽 12m。2 万吨级石化码头引桥后侧布置 1 座辅助平台。辅助平台长 21m、宽 17m。平台上布置 1 座辅助楼,辅助楼共 3 层,首层布置泡沫间,第二层布置变电所,第三层布置控制间。辅助楼长 16m、宽 13m。2、水域布置、水域布置 2 万吨级石化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 52m,底高程-10.7m。回旋水域布置在泊位的北侧,直径为 328m,底高程-10.7m。本项目利用已有进港航道进出港。航道通航宽度 180m,挖槽底宽 176m,底高程均为-13.0m,走向为 96276,长度为 4650m,与外海-13.0m 自然水深衔接。3、陆域布置、陆域布置 本项目拟在防波堤根部附近布置 1 座陆域泵房及变电所,共 2 层,长 27m、宽 15m,首层为泵房,二层为变电所。消防水池布置于陆域泵房及变电所旁,共2 座,尺寸均为 25m25m。消防水池北侧布置两座油气回收装置,其中西侧一座为 20m12m;东侧一座为 14m12m。在南北防波堤中间布置 1 座控制中心,共 4 层,长 25m、宽 20m,位于两座风车中间。控制中心周围布置停车场、绿化、围墙和门岗。在北防波堤南侧布置 1 座应急物资库。本工程总平面布置图见图 2.2.2-1。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3 图图 2.2.2-1 本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本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42.2.3 航道航道 本项目利用已有进港航道进出港。航道通航宽度 180m,挖槽底宽 176m,底高程均为-13.0m,走向为 96276,长度为 4650m,与外海-13.0m 自然水深衔接。2.2.4 锚地锚地 根据八所港总体规划八所港现有三个锚地,位于港区的西北向,分别为1 号锚地、2 号锚地和 3 号锚地。随着石油化工危险品港池的建成和东方电厂配套码头的建设,考虑在两个港池各自航道口门处设置新的锚地,锚地半径为 0.5海里,以满足进出石油化工危险品港池和东方电厂配套码头港池船舶在锚地锚泊需要。表表 2.2.4-1 八所港锚地表八所港锚地表 序号 锚地名称 控制点坐标 功能 底标高底质 水城面积 北纬 东经 1 1#锚地 1907121183612待泊-8.6 至-10 米 泥沙 0.5 海里为半径的水域 2 2#锚地 1907121183512待泊-8.4 至-10 米泥沙 3 3#锚地 1907121183342待泊-10 至10 米泥沙 4 危险品码头锚地 1903441183552待泊0 泥沙 5 东方电厂码头锚地 1903281183335待泊-15 泥沙 根据“东方市人民政府关于八所港新港区油品及化工船舶公共锚地位置调整的批复”(东府函2014332 号),调整后八所港新港区油品及化工船舶公共锚地位置如下:表表 2.2.4-2 调整后八所港新港区油品及化工船舶公共锚地位置调整后八所港新港区油品及化工船舶公共锚地位置 锚地名称 控制点坐标 半径(m)面积(公顷)北纬 东经 4#锚地 190510.21 1082900.52 525 86.6 5#锚地 190429.85 1083422.97 395 49.0 6#锚地 190429.85 1083452.97 365 41.9 本工程北侧泊位已设置有 5 万吨级油船锚地(5#、6#锚地),锚地水深,锚位面积均可满足要求。本工程可以与北侧 5 万吨级油船共用锚地。八所港海域航道、锚地分布图见图 2.2.4-1。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5 图图 2.2.4-1 八所港海域航道、锚地分布图八所港海域航道、锚地分布图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62.2.5 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物 2.2.5.1 水工建筑物种类和等级水工建筑物种类和等级 本工程水工建筑物主要包括 1 个 2 万吨级石化泊位工作平台、引桥和辅助平台,其主要尺度及高程见表 2.2.5-1。表表 2.2.5-1 水工建筑物主尺度及高程一览表水工建筑物主尺度及高程一览表 项目 数量 平面尺度(m)顶标高(m)底标高(m)码头工作平台 1 20420 6.8-10.7 主引桥 1 457.412 6.8 泥面 辅助平台 1 2117 6.8 泥面 本工程水工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 II 级。2.2.5.2 结构方案结构方案 1、2 万吨级石化泊位万吨级石化泊位 2 万吨级码头工作平台尺度为 204m20m,顶标高 6.8m,连片式布置。工作平台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分段长度为 68m,共 3 个结构段。排架间距 8m,每榀排架采用 1 根直桩,2 对叉桩,采用800mmPHC 桩 B 型,壁厚 110mm,基桩打入粉质粘土层。上部梁板结构包含预制叠合面板总厚度 350mm,其中预制部分厚度为 230mm,现浇厚度 120mm。预制纵梁宽 0.6m,高 1m,现浇纵梁部分高度 0.35m。横梁为倒 T 型,总高 2.2m,上横梁宽 1m,高 1.4m;下横梁宽 1.6m,高 0.8m。系船柱采用为 500kN 快速脱缆钩。码头防撞设施采用 SUC1000H 橡胶护舷。2 万吨级码头工作平台结构断面图见图 2.2.5-1。2、主引桥、主引桥 新建独立引桥采用高桩梁板结构,顶标高 6.8m,宽 12m,排架间距 8.8m。基桩采用800mmPHC 桩 B 型,壁厚 110mm。上部梁板结构包含预制叠合面板总厚度 400mm,其中预制部分厚度为 230mm,现浇厚度 120mm。预制纵梁宽 0.8m,总高 1.5m,其中预制部分高度 1.0m。纵梁间距约 5m。排架为倒 T 横梁,总高 2.50m,上横梁宽 1m,高 1.5m;下横梁宽 2m,高 1m。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7主引桥结构断面图见图 2.2.5-2。3、辅助平台、辅助平台 辅助平台尺度为 21m17m,顶标高均为 6.8m,采用高桩墩台结构,桩基采用1000mm 灌注桩。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8 图图 2.2.5-1 码头平台结构断面图码头平台结构断面图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19图图 2.2.5-2 主引桥结构断面图主引桥结构断面图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02.2.6 装卸工艺方案装卸工艺方案 2.2.6.1 主要设计参数主要设计参数 本工程建设 1 个 20000 吨级石化泊位,用于成品油及化工品的装卸。主要装卸货种及其运输船型、流量、流向见表 2.2.6-1。表表 2.2.6-1 主要装卸货种及其运输船型、流量、流向主要装卸货种及其运输船型、流量、流向 2.2.6.2 装卸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装卸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 1、装卸工艺方案装卸工艺方案(1)工艺设备及仪表 本工程新增货种装卸作业采用装卸臂。20000 吨级石化泊位设置 4 台 12电液动装卸臂分别用于凝析油/原油、汽油、柴油和航煤装卸船,9 台 8电液动装卸臂分别用于其余货种装卸船。装卸臂由制造厂装配绝缘法兰,且配带声光报警系统,当船舶即将漂移超过允许范围,声光报警系统报警,提醒操作工人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丙序号 货种 流向任务量(万吨/年)运量小计(万吨/年)靠泊船型(DWT)备注 1 凝析油 装 5 5 1000 20000 中海油东方终端 2 凝析油/原油 装/卸15 34 东方傲立 3 甲苯/混合二甲苯 装 3 4 轻芳烃/拔头油/石脑油/抽 余油/混合芳烃/汽油 装/卸3 5 重芳烃/燃料油/柴油 装/卸3 6 轻白油/工业白油/精白油 装 5 7 沥青组分 装 5 8 汽油 装/卸25 60 20000 国储库 9 柴油 装/卸25 10 航煤 装/卸10 11 丙烯腈 装 21 27.5 1000 20000 中海化学丙烯腈项目 12 MMA 装 6.5 13 丙酮 卸 4.3 4.3 14 甲醇 卸 3 40.3 华盛新材料 15 碳酸二甲酯 卸 10 16 丙酮 卸 6.3 17 苯酚 卸 21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1烯腈装卸臂还需配置紧急脱离装置。卸船以油舱检尺为准,装船在码头设置流量计计量。管道上远传压力表、温度计具有现场显示功能,可就地检测油品的压力和温度。码头工作平台装卸臂后侧设电动切断阀,事故时关断;设计分界处设电液动切断阀,常开,事故时关断。码头工作平台设置 6 套 360m3/h 的航煤过滤器组,主要包括预过滤器和过滤分离器,保证航煤出运品质。(2)管道配置及布置 装卸主管配置 汽油、柴油和航煤各配置 1 根 DN450 的装船主管,管道材质为 20#碳钢。凝析油(中海油)配置 1 根 DN400 的装船主管,管道材质为 20#碳钢。凝析油(东方傲立)及原油共用 1 根 DN400 的装卸船主管,管道材质为 20#碳钢。管道采用电伴热并保温,管道保温材料选用复合硅酸盐管壳。甲苯、混合二甲苯共用 1 根 DN300 的装船主管,管道材质为 20#碳钢 轻芳烃、拔头油、石脑油、抽余油、混合芳烃和汽油共用 1 根 DN300 的装卸船主管,管道材质为 20#碳钢。重芳烃、燃料油、柴油共用 1 根 DN300 的装卸船主管,管道材质为 20#碳钢。管道采用电伴热并保温,管道保温材料选用复合硅酸盐管壳。轻白油、工业白油和精白油共用 1 根 DN300 的装卸船主管,管道材质为 20#碳钢。甲醇配置 1 根 DN350 的装船主管,管道材质为 20#碳钢。丙烯腈和 MMA 各配置 1 根 DN300 的装船主管和 1 根 DN80 的循环管。MMA 管道材质为 304 不锈钢,丙烯腈管道材质为 20 碳钢。其余货种各配置 1 根 DN300 的装卸船主管,各主管专管专用。其中苯酚管道材质为 304 不锈钢,其他管道材质为 20 碳钢。MMA、丙烯腈和碳酸二甲酯管道采用复合硅酸盐管壳保温。苯酚、沥青组分管道采用电伴热并保温,管道保温材料选用复合硅酸盐管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2壳。管道布置 管道热力补偿采用自然弯曲补偿和人工型补偿结合。本工程新建管廊位于 1 座宽 12m 引桥/防波堤上,管架分 5 层,下面 3 层用于工艺管道敷设,其中有毒及腐蚀性管道敷设在最下层,顶面 2 层为预留管层。管架宽 6m,引桥留有 4.5m 宽的行车通道和 1.5m 宽的人行检修通道。管道防腐 管道表面采用喷射或抛射除锈,达 Sa2.5。保温管道选用无机富锌底漆(1 层,干膜厚度 80um),有机硅耐热漆(3 层,干膜厚度 330um)。不保温管道油漆选用环氧富锌底漆(2 层,干膜厚度 240um),环氧云铁中间漆(3 层,干膜厚度 340um),银色聚氨酯磁漆(2 层,干膜厚度 240um)。油气回收 根据环保要求,本项目需对装船过程中汽油、航煤、甲苯、二甲苯、轻芳烃、石脑油、凝析油、抽余油、拔头油、丙烯腈、MMA 和甲醇等产生的挥发气体进行回收。根据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技术规范(试行)JTS196-12-2017,油气回收系统共分两部分,分别为船岸连接系统和油气回收装置。泊位通过软管与船舶的气相接口相连。码头前沿设置 1 根 DN200 的复合软管和 1 套 DN250 船岸安全界面装置,油气回收装置设置在引堤根部附近陆域。油气回收装置处理量为 2250Nm3/h,选用“冷凝+焚烧”的处理工艺。油气回收装置排放标准为:非甲烷总烃120mg/m3,去除效率97%;苯 4mg/m3;甲苯15mg/m3;二甲苯20mg/m3。船岸安全界面装置用于监测装船过程中回收油气的压力、温度、氧含量、流量等数据,并对超出值做出反应,包括直接切断和调整油气输送,保护船舶和码头工艺系统的安全。管廊设置 1 根 DN250 的气相主管用于油气的回收,管道材质选用 20 碳钢。油气回收管道延码头管廊架空敷设。2、装卸工艺流程装卸工艺流程(1)油品、化工品卸船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3(船舶货舱船舶货泵)装卸臂或金属软管码头平台阀区、流量计引桥管廊管线防波堤根部切断阀设计分界线(陆域管线储罐)。(2)油品、化工品装船(储罐装船泵陆域管线)防波堤根部切断阀引桥管廊管线 码头平台阀区、流量计装卸臂或金属软管(船舶货舱)。(3)装船气相回收(船舶货舱)金属软管码头船岸安全界面单元管廊管线油气回收装置。2、工艺扫线、工艺扫线(1)装卸设备和阀区 油品、化工品装卸臂外臂:先打开臂顶真空阀,让外臂内介质自流至船舶货舱。油品、化工品装卸臂内臂和阀区:操作扫线泵,内臂和阀区内介质泵吸入管泵泵出口管相应阀后的装卸主管;金属软管:采用氮气吹扫(船舶货舱)。(2)干管 干管平时不需扫线,大修时才需要清扫干管。非水溶性液体化学品干管扫线用水从码头向库区顶线,扫线产生污水由库区处理;水溶性液体化学品管道用氮气吹扫。本工程采用的氮气氧含量需低于 5%。2.2.6.3 装卸工艺配置装卸工艺配置 1、装卸船主要管线配置、装卸船主要管线配置 码头装卸船效率及新增干管表见表 2.2.6-2。表表 2.2.6-2 码头装卸船效率及新增干管表码头装卸船效率及新增干管表 序 号 输送介 质 介质流向 装卸船 时效(t/h)管道最 大流速(m/s)干管公 称直径(mm)设计温 度()设计 压力(MPa)材质 隔热伴 热 备 注 1 汽油 装卸 1400 3.5 DN45060 1.3 20 2 柴油 装卸 1400 2.9 DN45060 1.3 20 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43 航煤 装卸 1400 3.1 DN45060 1.3 20 4 碳酸二 甲酯 卸 300 1.1 DN30060 1.3 20 保温 5 苯酚 卸 300 1.1 DN30060 1.3 304 电伴热 保温 6 甲醇 装 400 1.5 DN35060 1.3 20 7 丙酮 卸 300 1.5 DN30060 1.3 20 8 MMA 装 300 1.5 DN30060 1.3 304 保冷 9 MMA 循环 DN80 60 1.3 304 保冷 10 丙烯腈 装 300 1.5 DN30060 1.3 20 保冷 11 丙烯腈 循环 DN80 60 1.3 20 保冷 12 凝析油 装 1300 3.8 DN40060 1.3 20 中 海 油 13 凝析油/原油 装/卸 1300 3.8 DN40060 1.3 20 电伴热 保温 东 方 傲 立 14 重芳烃/燃料油/柴油 装/卸 500 2.3 DN300100 1.3 20 电伴热 保温 15 轻芳烃/拔头油/石脑油/抽余油/混合芳 烃/汽油 装/卸 400 1.8 DN30060 1.3 20 16 甲苯/混 合二甲 苯 装 300 1.4 DN30060 1.3 20 17 轻白油/工业白 油/精白 油 装 300 1.5 DN30060 1.3 20 18 沥青组 分 装 300 1.3 DN300100 1.3 20 电伴热 保温 19 油气回 收 2250N m/h 12.7 DN25060 1.0 20 20 油气回收 630Nm/h 9.9 DN15060 1.0 20 甲醇八所港新港区石化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2521 油气回收 500Nm/h 7.9 DN15060 1.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行业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