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13792139969@163.com 文档编号:22239916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辽宁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机密启用前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历 史本试卷共7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

2、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A. 骨制凿刀B. 燧石石器C. 碳化稻粒D. 彩陶残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此遗址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属于同一文化类型,根据所学可知,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

3、00年前,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可推断该遗址可能出土了彩陶残片,D项正确;骨制凿刀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不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排除A项;中国境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明确的燧石取火遗迹,排除B项;碳化稻粒是南方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排除C项。故选D项。2. 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人物内容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长乐长公主元瑛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 该表反映了当时( )A. 门第观念得到强化B. 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C. 礼仪规范得到传承D. 儒家伦理道德

4、得到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表格中的关键信息“母义”“肃穆”“德”“柔恭”“女节”“妇道”可知,墓志撰写者对北魏皇族女性道德形象的刻画反映出儒家知识分子对女性道德伦理的期许,共同塑造符合社会期许的女性道德形象:德、孝、贤、仪等。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自上而下的进行封建化改革,推广儒家文化,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和以儒家道德伦理为主导的社会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突出门第等级等内容,无法得出门第观念得到强化,排除A项;因俗而治政策即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治理,材料所述与此无关

5、,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礼仪规范的传承和延续,排除C项。故选D项。3. 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其所强调的是( )A. 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B. 复兴儒学的紧迫性C. 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D. 官学教育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

6、并结合所学可知,所谓帖文,又称帖经,主要考经文的记忆,及第是指科举考试考中。明经科考试,侧重考查识记背默的内容,这不利于对学问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机械默写使得学问逐渐走向僵化,故材料所述强调的是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A项正确;明经科考试内容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并非复兴儒学,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在阐述明经科考试的弊端,并没有提到进士科考试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学教育和民间教育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4. 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

7、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 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B. 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C. 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D. 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材料提到敕书抄录多有差错,导致地方官员在落实敕书诏令时,存在失当的现象,故令刑部摹印颁行,敕书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有利于政令的传递,上下一体,减少失误,故此举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敕令更加规划化,其推行范围并未因此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民众

8、法律意识的高低,敕令的规范有利于地方官员的落实和管理,排除C项;“完善”的表述太过绝对,且材料并非强调敕书的传递程序,而是内容的规范,排除D项。故选B项。5. 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 )A. 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B. 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C. 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D. 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

9、,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的市场上可以见到各种珍奇少见之物,各种工匠的活计都存在,这反映出元代商品贸易较为发达。元人“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的诗句,反映其商业区繁华热闹的景象,A项正确;“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记录的是元上都的风物人情,以及元上都这座草原生态城市的繁荣,排除B项;“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和“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描写的是自然风景, 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6. 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

10、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 改革税收制度B. 改进教育方法C. 增强国家认同D. 引导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8年(中国)。根据材料“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并结合所学,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保证政令畅通,左宗棠充分信任和使用各民族、各阶层已 有的各类人才,主张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中推行汉语教育,提倡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汉文并行使用,把培育通晓汉、维、回

11、文化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故这一建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税收制度的改革,排除A项;改进教育方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B项;汉文和回字并用并非当时的社会风尚,该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7. 如图是刊登在1909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 )A. 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愿望B. 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C.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D. 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12、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中国)。根据漫画可知,漫画反映了从前之农工商解犹如沉睡的猛兽,没有觉醒,受人耻笑,现在的农工商界像猛兽一样刚刚觉醒,待到将来的农工商界会像猛兽一样,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抖擞精神,展翅高飞,屹立于世,表现出固有的强大能力,漫画以沉睡的猛兽为例,表达了对中国经济振兴、民族觉醒的强烈救国强国愿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A项正确;当时一战尚未爆发,排除B项;漫画的主体是中国农工商界,并非强调帝国主义侵略,排除C项;刊登在图画日报上的漫画,表达了部分国人的愿望,并不能代表清政府的意图,排除D项。故选A项。8. 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

13、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A. 遏制地方官员贪腐B. 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C. 维护法律政令统一D. 加强朝廷经济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69年(日本)。根据材料“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并结合所学,随着庄园制的不断发展,庄园之间以及庄园与国家各级政权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突出,有实力的庄园主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甚至兼

14、并其它庄园,将一部分农民武装起来。整理庄园的措施将因证书不全等问题的庄园没收为公有,这有利于加强朝廷的经济基础,而且使许多庄园投靠皇室,天皇拥有的庄园迅速增加,D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地方官员贪腐无关,且“遏制”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材料措施是为了打击庄园主,并为起到稳定封建主从关系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当时存在法律政令不统一的问题,且材料未涉及法律政令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9.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同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

15、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A. 平民主义与贵族传统的结合B. 科学精神与神权主义的融合C. 启蒙思想与专制主义的杂糅D. 激进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妥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普鲁士)。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是欧洲开明专制和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自称国家的第一公仆,提倡理性主义的统治,在立法、司法、教育、经济等方面推行改革,体现他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主张理性、主权在民等,同时他又对官员说:你们绝没有任何主动权,一切事必须直接通报我”体现其专制思想,C项正确;平民主义强调在政

16、治上刻意迎和普通民众的意识形态,反对精英和拒绝以牺牲普通民众的现实利益来实现历史的进步,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科学精神和神权主义在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排除B项;普鲁士国王的统治措施并非激进而是受到启蒙思想影响,但又受到传统专制主义影响,是二者的杂糅,排除D项。故选C项。10. 如图是某书封面使用的漫画。 据此推断,该书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民族解放与殖民帝国瓦解B. 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C. 霸权主义与非洲地区冲突D. 南北差距与泛非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漫画内容可知,这

17、是非洲人民把根植于非洲的欧美殖民者的“巢穴”给吹翻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非洲人民积极争取民族独立推翻欧美殖民统治的的民族解放运动,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推翻殖民帝国,没有体现民权运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人民推翻了欧美殖民统治,不是强调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其在非洲的冲突问题,排除C项;泛非主义是指全世界黑种人反对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一个声势浩大的民族主义思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非洲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11. 近年来,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速转型,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电动汽车行业。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不到4万辆,2022年突破1

18、00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不足5,2022年达到14。这反映了( )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 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愈演愈烈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 交通出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今世界传统油车企业加速转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这说明当今世界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正确,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车企的转型,没有体现世界大国能源竞争,排除,新能源汽车只是改变了汽车的能源消耗形式,并没有改变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排除,所以

19、排除AC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受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

20、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由普通材质尺寸到红纸、金纸较大尺寸;名帖称呼由普通自谦称呼到巴结自贱;名帖作用由拜谒通报到阿附权贵、奉迎讨好的工具。 (2)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尊卑等级制度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科举制度发展

21、,官僚政治的腐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得出由普通材质尺寸到红纸金纸、较大尺寸;根据材料“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得出名帖称呼由普通自谦称呼到巴结自贱;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可知,名帖

22、作用由拜谒通报到阿附权贵、奉迎讨好的工具。【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根据名帖的变化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科举发展等角度回答。如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尊卑等级制度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科举制度发展,官僚政治的腐朽。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

23、”;“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据史记等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2)

2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答案】(1)秦始皇刻石呈现了结束分裂、统一国家、法制严明、勤政为民的帝王形象;而奥古斯都功德碑则展现了恢复自由、维护和平、关心民众福利、尊重传统并得到元老院和公民支持的仁慈君主形象。 (2)共性原因:巩固政权合法性;强化统治权威;文化认同与宣传。 史料价值:两者均为实物史料,直接反映了各自帝国的政治、文化及统治者的治理思想,对研究古代帝国制度具有重要价值。【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和罗马帝国初期。据材料一“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秦灭六王平一宇内”,可得出于

25、秦始皇结束分裂、统一国家的帝王形象。据材料一“实行了器械一量,书文字等政策”,指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措施,反映了他法制严明,致力于国家制度统一的形象。据材料一“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体现了秦始皇勤于政事,勤政为民的君主形象。据材料一“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说明秦始皇统治下实现了国内的和平稳定,社会秩序良好,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统一与和平维护者的形象。据材料二“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反映奥古斯都打着恢复共和国自由,塑造了他作为共和国救星的形象。据材料二“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

26、,体现了奥古斯都对外扩张,维护帝国安全,塑造了他作为和平维护者的形象。据材料二“多次为罗马 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说明奥古斯都展现出其关心民众福利的形象。据材料二“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体现了奥古斯都尊重并复兴罗马的传统与宗教,塑造了他作为文化与传统守护者的形象。据材料二“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这表明奥古斯都在强调其权力的合法性和民众基础,塑造了得到元老院和公民支持的仁慈君主形象。【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与罗马帝国初期。共性原因:据材料一“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和材料二“奥

27、古斯都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可得出两国统治者都选择通过石刻这一形式来记载和传播自己功绩,这反映出巩固政权合法性的需求,通过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强化新建立的帝国政权的正当性。据材料一“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秦灭六王平一宇内”和材料二“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可得出两国在建立帝国过程中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通过石刻铭文的形式强调新政权带来的和平与稳定,以此强化统治权威。据材料一“实行了器械一量,书文字等政策”、“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和材料二“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

28、庙宇”、“将罗马人民的所限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可得出两国在统一后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推动文化与宗教的统一,促进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恢复,石刻内容反映了对这些政策成果的宣传,旨在增进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史料价值:它们均为实物史料,一手史料,直接反映了各自帝国的政治、文化及统治者的治理思想,对研究古代帝国制度具有重要价值。从秦始皇刻石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政策以及秦始皇的统治思想;从奥古斯都功德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奥古斯都的统治思想。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

29、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

30、的文化风景线。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答案】(1)原因:交通技术革命;思想解放,宗教的衰弱,需要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体验;“欧陆游学”传统;出版业的发展,相关书籍对作家故居等的介绍起到推动作用。 (2)促进了英国文学经典的形成和传播;有助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了性别空间观念的重构,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促进了英国人情感结构和文化感受力的变化;激发了旅行者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

31、8末到19中叶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可知,“欧陆游学”传统;根据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交通技术的革命,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已经经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宗教改革运动更是推动基督教的变革,宗教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地位下降,人们需要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体验;据材料“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并结合所学可知,出版业的发展,相关书籍对作家故居等的介绍起到推动作用。【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

32、8末到19中叶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可知,文化旅游促进了英国文学经典的形成和传播;根据材料“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可知,文化旅游有助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当时英国的旅行者的个人的性别观念、情感结构、自我认知等角度去思考,具体分析可得:推动了性别空间观念的重构,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促进了英国人情感结构和文化感受力的变化;激发了旅行者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东北地区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等东北元

33、素。某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东北元素资料库”,特向社会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东北元素。请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要求:题目明确且包含时间尺度,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专题: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不屈的抗争阐述:1931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在日军铁蹄践踏下,东北山河破碎。东北人民就自发组织义勇军抗击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出武装反抗日本帝 国主义侵略的号召,遭到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同时派人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由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

34、,1936年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落后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开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和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其中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东北人民的英勇斗争,极大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占有不容抹杀的地位。【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题观点阐述题。首先,阅读材料要围绕党史中的东北元素,根据材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可知,时空确定为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战、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国有企业改革、新时代东北振兴。例如:可以拟定专题为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不屈的抗争。然后,结合所学从所选取时期的重要史实的内容、意义来阐述。例如,选取局部抗战时期,结合所学从东北人民自发组织义勇军反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抵抗、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东北人民的抗战打击和牵制日本侵略者、东北人民的抗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等角度来阐述。最后归纳总结,例如:东北人民的英勇斗争,极大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占有不容抹杀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