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weixin_oebSL6TEK_SsjqLtfAx5rRvoGIgA 文档编号:22698724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京市2023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语文基础篇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空作答)(1)诗人屈原忠贞爱国,“_,_”(离骚)表达了他追求“美政”、永不后悔的决心。(2)咏史文字,或得出教训,如苏洵六国论中剖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最后得出“_”的教训;或借古讽今,如杜牧阿房宫赋明确指出,唐代统治者哀秦而不以秦为鉴,必将“_”。(3)“舟”是古代常见交通工具,经常成为诗人的歌咏对象。“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轻“舟”之中洋溢着诗人去官归隐的欣喜;“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叶“扁舟”是思妇心中不舍的牵挂;“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王安

2、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彩舟”点活了整幅金陵秋景图。【答案】 . 亦余心之所善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 . 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舟遥遥以轻飏 . 风飘飘而吹衣 . 谁家今夜扁舟子 . 何处相思明月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劫”“遥遥”“飏”等。二、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五月晨空晴朗无云的蔚蓝色,或是海上日落的红色和橙色,都会引起人们的惊奇、诗兴,并激励他们去钻研科学。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什么地方,不管我们操何种语言,有什么习俗,我们都拥有同一个天空。我们中间大多数人企盼的都是蔚蓝色的天

3、空。如果有一天早上日出时醒来,发现一丝云彩都没有的天空是漆黑的,或是黄的或绿的,我们可能会 。(洛杉矶和墨西哥城的居民们对褐色的天空已经渐渐变得 ,而伦敦与西雅图的市民却习惯于看见灰色的天但是连他们也都仍然认为蓝色的天空才算是正常的。)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下列句子中的括号用法与文中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B.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C. 正因为如此,当曾子的学生单居离向他

4、询问是否果真“天圆地方”时,曾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D.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4. 对选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五彩斑斓的颜色会激励我们钻研科学。B.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拥有相同的天空。C.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天空是蔚蓝色的。D. 欧美一些城市污染严重,天空已变色。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五月晴朗无云的晨空,或是海上落日的颜色,都会引起人们的惊奇,并激励他们去钻研科学”,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

5、更好?【答案】2. 大吃一惊(惊诧万分、大惊失色等,意思包括吃惊、出乎意料两层均可)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3. D 4. C 5. 原文有对晨空、日落的颜色描写,更具体形象;原文除了颜色之外,还有诗兴,更有诗味联想;更能表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趣味性的特点;更能体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语境是说“我们中间大多数人企盼的都是蔚蓝色的天空”,因此,“如果有一天早上日出时醒来,发现一丝云彩都没有的天空是漆黑的,或是黄的或绿的”就会感到吃惊,因此填写“大吃一惊”“惊诧万分”“大惊失色”等成语。大吃一惊:形容非常吃惊。指事情突然发生,思想上根本没有

6、准备。惊诧万分: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大惊失色:形容非常惊恐,脸色都变了。第二处,语境强调洛杉矶和墨西哥城的居民们认为褐色的天空也是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同,不用大惊小怪。填写“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作应该的事情了。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表达符号的能力。原文:表示补充说明。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插入,解释舞台场景。C.表示出处。D.表示补充说明。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语段共5句话,可以分为两层,1-3句阐释无论是谁,无论生活在哪里,“我们中间大多数人企

7、盼的都是蔚蓝色的天空”;第4句进行假设,指出如果天空的颜色变了,人们会会不适应,会吃惊;括号内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洛杉矶和墨西哥城的居民们对褐色的天空已经渐渐变得习以为常”,另一个是“伦敦与西雅图的市民却习惯于看见灰色的天但是连他们也都仍然认为蓝色的天空才算是正常的。由上可见,语段的中心旨在说明“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天空是蔚蓝色的”。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分析原句于改句的区别:“五月晨空晴朗无云的蔚蓝色,或是海上日落的红色和橙色,都会引起人们的惊奇、诗兴,并激励他们去钻研科学”与“五月晴朗无云的晨空,或是海上落日的颜色,都会引起人们的惊奇,并激励

8、他们去钻研科学”两句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文有描绘颜色的词语“蔚蓝色”“红色和橙色”,还比改句多了一个词语“诗兴”。从中可以看出,原句用“蔚蓝色”形容晴朗无云的晨空,用“红色和橙色”形容海上日落的颜色,给人一种画面感,更为具体形象。此外,“诗兴”是人们看到“晨空晴朗无云的蔚蓝色”“海上日落的红色和橙色”之后,先是感到惊奇,然后诗兴大发,最后才能激起他们去钻研科学的兴趣。一方面原句更有逻辑性,另一方面更能激起人们诗意的联想,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和趣味性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一)语段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

9、,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这王胡,又癞又胡,别人都叫他王癞胡,阿Q却删去了一个癞字,然而非常渺视他。阿Q的意思,以为癞是不足为奇的,只有这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他于是并排坐下去了。倘是别的闲人们,阿Q本不敢大意坐下去。但这王胡旁边,他有什么怕呢?老

10、实说: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工夫,只捉到三四个。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他癞疮疤块块通红了,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说:“这毛虫!”“癞皮狗,你骂谁?”王胡轻蔑的抬起眼来说。阿Q近来虽然比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惯的闲人们见面还胆怯,独有这回却非常武勇了。这样满

11、脸胡子的东西,也敢出言无状么?“谁认便骂谁!”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你的骨头痒了么?”王胡也站起来,披上衣服说。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这拳头还未达到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又用力的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向来只被他奚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而他现在竟动手,很意外,难道真如市上所说,皇帝已经停了考,不要秀才和举人了,因此赵家减

12、了威风,因此他们也便小觑了他么?阿Q无可适从的站着。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了。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这“假洋鬼子”近来了。“

13、秃儿。驴”阿Q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拍!拍拍!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

14、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咳,呸!”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轻松,飘飘然的似

15、乎要飞去了。“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选自阿Q正传)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跟王胡比捉虱子,可见阿Q精神的荒芜;阿Q不与王胡比癞疮疤,鄙弃他有络腮胡子,通过“优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B. 王胡骂阿Q是“癞皮狗”,将他拉到墙上碰头,可见他并没有阿Q那种见了强者畏怯、见了卑微的人就自高的心理。C. 阿Q厌恶钱太爷的大儿子戴假辫子,称他为“假洋鬼子”,这表明阿Q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D. “酒店里的人”虽然没有亲自动手欺负小尼姑,但仍然觉得很满足,“九分得意

16、的笑”表现出他们无聊、阴暗的心理。7. 对选文中“阿Q无可适从的站着”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向来只被他奚落”的王胡“竟动手”,这出乎阿Q的意料,“无可适从的站着”表明这一次受辱使他意识到现实和他想象的并不一致。B. 王胡打破了阿Q心中的秩序,他立刻以“皇帝已经停了考”“赵家减了威风”等来修补,剧烈的时代秩序变迁是他“无可适从”的直接原因。C. 同样写被打,被王胡打后阿Q用言语自欺的方式消解屈辱感,被假洋鬼子打后则通过“忘却”转向了新的胜利,两处叙写“重而不犯”。D. 鲁迅没有过多描写阿Q的心理,甚至没有写他遭受屈辱的痛苦,而是写他自我认知的世界被打破的片刻,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

17、空间。8. 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中阿Q的逻辑。(1)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2)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9. 小尼姑“这断子绝孙的阿Q”一句哭骂影响了阿Q的命运,请根据阿Q正传整本书简要解说。【答案】6. B 7. B 8. (1)他是赵太爷的老子,比赵太爷高一辈;赵太爷威风而高人一等,他就高人两等。(2)假洋鬼子没有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应该以死来表示忠贞节烈;她居然没有自尽,也不是好女人。 9. 这句哭骂激发了阿Q的传宗接代的伦理意识;引发了向吴妈求欢而失败的悲剧,遭到未庄人的鄙夷和排斥;进而导致生计出现问题而被迫离开未庄,命运发生了改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

18、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可见他并没有阿Q那种见了强者畏怯、见了卑微的人就自高的心理”分析错误。王胡和阿Q是同一类人,他敢打阿Q并不是他没有阿Q那种见了强者畏怯、见了卑微的人就自高的心理,而是看不起同是下等人的阿Q。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B.“剧烈的时代秩序变迁是他无可适从的直接原因”分析错误。直接原因是自我秩序的破坏,而时代的剧烈秩序变迁是外因。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1)在阿Q的精神胜利法中,赵太爷成了他的儿子,他成了赵太爷的老子,他就成了赵太爷的长辈。赵太爷威风而高人一等,他也跟着高人两等

19、。正是通过这个逻辑,阿Q又获得了精神上的大胜。(2)阿Q虽然自己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但在他的思想深处却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他的意识里,假洋鬼子剪掉辫子在阿Q的眼里已经没有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应该以死来表示忠贞节烈。虽然他的老婆已经为此跳过三次井,但在阿Q眼里,她居然没有自尽成功,也算不上好女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小尼姑的哭骂,激发了阿Q的那湮没已久的传宗接代的伦理意识,这让他想到要娶亲,而他相中的对象就是吴妈。因此引发了他向吴妈要求“困觉”的行为,也引发了吴妈的哭闹以及被东家赶走的结果,并遭到未庄人的鄙夷和排斥。这些是阿Q个人悲剧的开始,接着

20、未庄人都不再雇佣他干活,他因生计出现问题而被迫离开未庄,在省城从事偷盗的营生,到后来的革命和不准革命,阿Q命运发生了改变。(二)整本阅读(5分)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10. 请选择一个意象作为边城课本剧汇演海报的主要元素,说说你选择的理由。虎耳草 渡船 白塔【答案】虎耳草:小说中虎耳草多次出现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是少女爱情意识的象征;代表着翠翠和傩送爱情的进展。渡船:是翠翠祖孙的生活工具;是人与人之间友善关系的象征;傩送选择渡船,象征选择了爱情。白塔:贯穿小说始终,是湘西文明的象征;庇佑着人们,是人们安宁精神的场所;白塔的重建,象征着对传统生活与文明的坚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21、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题干中所列出的三种意向都在边城中多处出现,小说中虎耳草多次出现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在文中第一次出现虎耳草是情窦初开的翠翠听外公讲父母的浪漫爱情故事,她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感情。她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耳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耳草,“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翠翠以前心里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第二次出现虎耳草是翠翠梦中听见傩送的歌声,“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 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梦得真有趣没有听外公讲父母的唱歌的故事,翠翠心里的爱情不会清晰和坚定起来的。听了父母的故事,翠翠真正明白爱情是什么,所以她梦见自己“得到了虎耳草”。但翠

22、翠不知傩送是否也如自己爱着对方一样爱着自己,因此她梦见摘了虎耳草,却“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去”内心是忐忑不安的。通过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小说中虎耳草是少女爱情意识的象征。渡船是小说中出现次数很多的意象,翠翠爷爷就是靠摆渡为生,祖孙都生活在船上,而翠翠认识傩送也是在摆渡的船上。在小说中,渡船渡人到彼岸,与佛教中的“渡人”相似,是精神的象征。渡船是人们的交通工具,是人与人交往的场所,是人与人之间友善关系的象征。而在小说中,白塔也是小说中也多次出现,作品开篇就讲到白塔:“溪边有座白色小塔, 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白塔是湘西独有的建筑,是湘西文明的象征。而作为信

23、仰的象征,白塔也庇佑着人们,是人们安宁精神的场所。小说中将白塔重建,象征着虽然经受了摧残和考验,古老的传统仍会复活,象征着对传统生活与文明的坚守。11. 下图是茶馆的一幅插图,请简述插图所反映的剧情和象征意义。【答案】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聚在一起,向空中撒纸钱,祭奠活着的自己;表达对人生的绝望,对罪恶时代的控诉和告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

24、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常四爷、王利发、秦仲义,他们经历了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的年代、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溃败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劫难,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也是殉难者,秦仲义主张“实业救国”,抗战中被日本人抢去资产,抗战后国民党当局将其当 作“逆产”没收从而陷入彻底破产的境遇,他们饱受时代带来的苦难,“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表现出了对人生的绝望,对社会的黑暗的控诉和告别。专题篇四、文言文阅

25、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26、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选自晋书王羲之传)(二)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

27、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选自庄子逍遥游)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B.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

28、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C.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D.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阴:绍兴古县名,秦代始设,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县址在会稽山的南边,故名。B.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文中“丝竹陶写”,意思是用音乐来陶冶性情。C. 晦朔:晦是阴历每月月末日,朔是阴历每月首日。“朝菌不知晦朔”,言其生命短暂。D. 羊角:羊角。“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中“羊角”借指一种回旋向上如羊角状的旋风。1

29、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不喜欢在京城居住,初到浙东,便产生了终身长住的念头,会稽诸多名士与他志趣相投。B. 王羲之弃官后,以游山玩水、射鸟钓鱼为乐,与谢安交好,二人共同拒绝了朝廷又一次征辟任用。C. 斥鴳腾跃“数仞而下”,却嘲笑展翅“九万里”的大鹏,庄子以此说明“小”是无法理解“大”的。D. 庄子说理善用譬喻,如选文(二)中或借“朝菌”等生活常识类比,或用“汤之问棘”等寓言作比。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6. 两篇文字都提到“彭祖”,各有什

30、么作用?【答案】12. C 13. A 14. B 15. (1)过去喜欢的东西,转瞬之间,已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引发感触。(2)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去往南方的大海。 16. 王羲之用彭祖借代长寿,庄子是为了证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又和道士许迈一起研究服食丹药,不远千里采集药石,遍游东方诸郡,登遍了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将游乐而死。”“服食”是“修”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D;“采药石”与“不远千里”之间是主谓关系,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

31、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会稽山的南边”错误。阴,山北水南,“山阴”应该是会稽山的北面。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二人共同拒绝了朝廷又一次征辟任用”错误,由原文“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可知,朝廷因为他的誓言发得很毒,也就不再征召他。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向”,过去;“俯仰”,短暂的时间;“陈迹”,旧迹;“兴怀”,引发感触。(2)“绝”,超越;“负”,背负;“图南”,向南飞翔;“适”,去、往。【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齐彭殇为妄作”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也是虚妄的。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

32、之人;殇,夭折,未成年而死。可见,王羲之用彭祖借代长寿。“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庄子提到“彭祖”,强调其寿命长,是为了证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参考译文:(一)王羲之很讲究服食丹药养生,不愿意留在京城,刚到浙江,就有终老於此的念头。会稽有好的山水,很多名士都住在那里,谢安没出仕时也住在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都以文章道义超过当世,都在东方修建房舍居住,与王羲之志向相同。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自己作序申述他的志向,说:人与人的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就过去了,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

33、豁达开朗不拘常礼。虽然所采纳和所舍弃的各不相同,性情的恬静和急躁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因遇到的事情而欣喜,心中的一时满足,很欢畅地感到自足,就忘记了衰老即将到来。等他们对得到了的东西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迁而变迁时,接着就会有所感慨了。以前感到欣喜的事物,顷刻之间就变成了陈迹,尚且不能因此而感慨。何况寿命有长有短,随着天地的变化,最终还是归於了结。古人说:死生也是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每次考察古人发生感叹的原因,与我像符契一样相合,未曾不面对文章嗟叹悲伤,心里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是一样这很荒诞,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也是虚妄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如今人看待古人一样,真可悲呀

34、!所以我把与会的众人一一记载下来,抄录他们的诗文,尽管时代不同事情也不一样,但引起人们心中感慨的原因是一样的。后代读者,也将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王羲之去官后,与东方人士尽情游玩山水,渔猎取乐。又和道士许迈一起研究服食丹药,不远千里采集药石,遍游东方诸郡,登遍了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将游乐而死。”谢安曾经对王羲之说:“自从中年以来,常因喜怒哀乐而损害身体,与亲友告别,总有几天心情抑郁。”王羲之说:“人到晚年,自然会这样。近来正靠音乐排遣忧闷,总担心被儿女辈发觉,影响欢乐的情绪。”朝廷因为他的誓言发得很毒,也就不再征召他。(二)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

35、死的菌类不知道有月初月末 。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商汤问棘的话也是这样的:“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

36、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五、古诗词阅读(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兰亭陆游兰亭绝境擅吾州,病起身闲得纵游。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丛桂一年秋。酒酣起舞风前袖,兴尽回桡月下舟。江左诸贤嗟未远,感今怀昔使人愁。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交代了兰亭的地理位置与地位,以及得以游览的原因。B. 颔联写流觞曲水古迹还在,山上桂花芬芳,与首联“绝境”照应。C. “酒酣起舞”和月下归舟的场景,形象描写出诗人借酒浇愁的情状。D. 诗人秋游兰亭陈迹,看曲水

37、小山,怀想江左诸贤,表达了深沉感慨。18. 本诗与兰亭集序“兴怀”的原因相同,但内容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7. C 18. 相同原因:由良辰美景而兴尽悲来;由怀想古人产生感慨(世殊事异)。不同内容:王羲之感慨生死,关注当下;陆游则自嘲“身闲”,感慨不得重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形象描写出诗人借酒浇愁的情状”错误,“酒酣”是酒喝得尽兴、畅快,此时舞起衣袖,兴尽乘月划船归来。这是诗人喝酒高兴的情状。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能力。相同内容。陆诗中“酒酣起舞”,月下归舟,本是良辰美景,欢乐至及,而后生

38、悲;王羲之由良辰美景的“信可乐也”,而生“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兴尽悲来之情。二者都是由良辰美景而兴尽悲来。陆诗“江左诸贤嗟未远,感今怀昔使人愁”,王羲之“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二人都是由怀想古人产生感慨。不同内容。由“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可知,王羲之感慨生死,关注当下;由“江左诸贤嗟未远,感今怀昔使人愁”可知,陆游以江左诸贤自比,但却“身闲”至极,感慨不得重用,因此愁绪万千。六、论述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魏晋文人的生命观及其思想分野钱志熙魏晋时期既是文人个体生命意识发生

39、的时期,又是他们在生命观的抉择上充满矛盾的时期。此期文人群体的生命观,主流是倾向于理性的,但非理性生命观的诱惑仍然在发生作用。即以表现生命主题的第一批硕果汉末文人诗而言,一方面它们已经比较彻底地摆脱汉赋、汉乐府诗中常常出现的非理性的幻想,建立起以表现现实生命的本真状态为美的审美理想。可另一方面古诗作者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却各不相同:有具有虚无享乐倾向的生命观,有希冀以爱情填补生命空虚的行为,也有追求立德、立功的生命观。但它们有一共同的情感基础,即上述种种都与人生短暂的觉悟有关。可以说,只因为知道了人生的短暂,才有了对人生行为方式的种种不同的抉择。如是人类全体都沉迷于非理性的幻想中,则一切的人生行

40、为都只指向追求生命的延长。所以魏晋人对生命短暂这一必然命运的觉悟,正是魏晋各种意识纷起、文化趋向多元化的总根源。但是,魏晋各阶段文人群体的生命观都有阶段性的主流倾向。与汉末社会的奢侈风气相适应,一种贵生适性的思想在文人中颇为流行,甚至也反映在无名氏诗中。可以说,汉末文人群中流行的生命观,是以强调生命的物质性为主,亦即陶渊明所说的“形”的境界。但经过汉末大乱,人们却从这种迷惘、注重物质性的误区中觉醒过来。动乱对社会的触目惊心的破坏,唤起了士人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恢复了士人群体原有的弘道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当然汉末文人中流行的贵生适性的生命观对建安文人仍有一定的影响,邺下文人中盛行的贵

41、游、游戏之风就是这种意识的表现,而曹丕等人的作品所表现斗鸡欢宴、听歌赏舞的内容,也反映了建安文人对生命的物质性的注重。他们对生命的道德价值的理解,也很少达到先秦儒家的高度。但这正使建安文学表现出激情变化、活泼多彩的生命境界,成为建安文学真正的魅力所在。正始以降,玄学发生,自此迄于两晋,玄学生命观成为社会意识中的主流倾向。这种玄学生命观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汉末以来所积聚的生命情绪,也对两晋纷乱现实中的生命危机起一种镇定剂的作用,但也使文人弘道济世、积极追求个体生命价值、主动承当社会责任的精神趋于消沉。并且,它所起的解脱作用毕竟是有限,尤其是西晋士人并不放弃物欲追求,所以对老庄的自然生命观只是玩其形

42、式而很少深入其自然哲学的高度,所以不啻是一种麻醉剂。当人们正视活生生的肉体所具有的感情、欲望时,就发现这些观念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如飘荡于空际的几条朽索。于是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惊呼:“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并且吃惊地发现从来的兴感之由皆因生死之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斥齐生死、等寿夭的玄学生死观为“虚诞”“妄作”,正说明魏晋玄学生命观理性消解作用的有限。汉末以来颇为流行的享乐生前、贵生适性的行为,也在玄学中找到了理论根据。玄学认为生命是自然之化,如郭象注庄子,提出万物“块然自生”的理论,很有力

43、地否定天人学说中生命为天地神秘意志所生的神学生命观。但是这种“块然自生”的生命观也同时否定了生命的精神价值,为物欲主义者提供了理由。至于东晋时所造的伪书列子,则在此基础上大倡享乐主义的生命观。因为有了玄学理论的支持,享乐主义的生命观变得更加流行了。而文学中频繁地表现的文人饮酒之习,正是这种生命观的反映。陶渊明形赠影诗中,“形”将“得酒莫苟辞”作为解脱死亡忧虑的办法,正反映魏晋人所具有普遍心理。王瑶先生认为魏晋人耽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此慰抚对生命短暂的焦虑,“因为他们更失去了对长寿的希冀,所以对现刻的生命就更觉得热恋和宝贵。放弃了祈求生命的长度,便不能不要增加生命的密度”。由此也可见酒成为文学表

44、现的重要对象与生命观之间的内在联系。(选自钱志熙论中古文学生命主题的盛衰之变及其社会意识背景)小孟同学学习了兰亭集序后,对魏晋时期文人的生命观产生困惑,向老师求助。为此老师提供了这篇文章,供小孟与其他同学研读并思考以下问题,以帮助小孟解惑。19. 为讨论需要,有同学搜集了一些材料。下面材料和文章观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B.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C.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D.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0. 为了清晰直观地理解这篇文章,小孟决定用图表的形式梳理魏

45、晋文人生命观,请帮小孟补写完整。(1)_(2)_(3)_21. 王羲之认为“一死生”“齐彭殇”是“虚诞”“妄作”,小孟同学对此不理解。请结结合这篇文章,解决小孟的疑惑。22. 小孟认为,时下出现的消极“躺平”等现象,就是“魏晋生命观”的体现。请结合“专题篇”中的相关诗文,对小孟的理解做出你自己的评价。【答案】19. D 20. . 汉末 . 弘道济世、建功立业的生命观 . 玄学生命观 21. “一生死”“齐彭殇”源于庄子老庄的自然生命观,成为魏晋玄学生命观,有麻醉作用;王羲之突破了魏晋玄学生命观理性消解作用,对生死表现出深沉的感慨,“死生亦大矣”是对生命虚无的对抗;“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46、说明王羲之把眼光转向未来;王羲之表现为对生之留念,暗含有生之年应当享受生活、做些实事,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22. 小孟的理解有偏颇。(1)魏晋风度是对生命短暂这一必然命运的觉悟;建安文人有着积极的人生观,表现出激情变化、活泼多彩的生命境界;正始以后文人生命观是对两晋纷乱现实的反抗。(2)消极“佛系”与“躺平”不是对“魏晋风度”继承,是一种颓废的人生态度。【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文章的最后一段“因为有了玄学理论的支持,享乐主义的生命观变得更加流行了”可知,文章主要论述的是魏晋时期社会上主要的生命观的发展流变。A.为曹植诗句,为人生短暂,依然要

47、建功立业,属于“弘道济世、建功立业的生命观”,属于魏晋时期主要的生命观。B.为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语,宣扬以饮酒为代表的及时行乐,彻底否定了今世的功业,属于“享受主义”生命观,属于魏晋时期主要的生命观。C.为陶渊明诗句,表现其顺应自然的生死观,属于“玄学生命观”,属于魏晋时期主要的生命观。D.表达的思乡之情,不属于魏晋时期主要的生命观。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一空,从第三段“与汉末社会的奢侈风气相适应,一种贵生适性的思想在文人中颇为流行”可知,是在汉末时期贵生适性的思想在文人中颇为流行,故应填入“汉末”。第二空,从第三段“动乱对社会的触目惊心的破坏,唤起了士人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恢复了士人群体原有的弘道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但这正使建安文学表现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