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卫生基础工作在劳动生产过程中, 对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减少职业病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工作的建设、体系、教育培训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呼吁用人单位加强职业卫生工作,切实保障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一、责任体系: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用人单位要明确本单位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事项和内容,并建立健全从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总公司、分公司到厂矿、车间、班组、工种、岗位,特别是职业危害严重的重点车间、重点班组、重点工种、重点岗位的全员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二、规章制度:用人单位要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建立健全以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危害告知制度;3.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制度;4.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劳动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职业危害检测、监测和评价管理制度;8.从业人员职业卫生监护管理制度;9.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0.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11.应急管理制度;12.职业卫生奖惩制度;13.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三、管理机构:要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有关规定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要健全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完善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员队伍,确保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四、前期预防:要及时如实向卫生监管部门申报职业危
3、害项目。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依照规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真正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五、工作场所管理:用人单位要加强作业现场检查,确保每月都有检查,职业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告。加强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警示标识、监测仪器、防护用品、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等的检查巡查,确保工作场所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在生产现场醒目位置设
4、置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职业卫生公告栏、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和其他场所分开。六、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要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台帐,并有效维护、定期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建立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采购计划,并按标准配备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建立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记录,并按使用周期及时更换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督促劳动者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七、教育培训: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特别是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5、培训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要开展分工种、分岗位、分层次、分类别的职业卫生知识全员培训,使劳动者了解岗位职业危害情况,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施、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八、健康监护: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组织所有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卫生检查,建立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劳动者离岗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的要求,如实、无偿提供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复印件。劳动者申请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以及劳动者职业卫生体检结论、复查建议及治疗结果等相关资料。九、应急管理:用人单位要依法编制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要定期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适时修订完善职业危害应急预案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防护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