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docx

上传人:全能李老师 文档编号:23305874 上传时间:2024-08-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2020年元旦前后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全社会造成的影响时至今日亦非常巨大。旅游产业由于对危机事件的超强敏感性近两年受到了严重冲击,在疫情严重阶段整个行业“熔断”“停摆”状况比比皆是,对依赖旅游产业为支柱的国家和地区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在此背景下,从旅游主体的内在需求,到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传统旅游行业的模式、产品、格局以及服务体系均在时代与市场的“大洗牌”中加速削减,旅游产业的大变局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为了应对旅游大变局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实际状况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旅游行业“重塑”,带动整体产业复苏。在我国,2022

2、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同意北京市、天津市、湖南省、甘肃省开展使用保险缴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试点工作的批复,旨在落实之前十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旅行社积极应对经营困难,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助企纾困,推动旅行社经营全面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而就旅游产业本身而言,在大变局的背景下,只有从“趋势性”的角度认识旅游产业所面临的“危”,把握整体产业所具备的“机”,才能有效地探索旅游行业中长期发展的“策”,进而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2 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面临的危机与问题2.1 国外旅游产业的“危”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就业造成毁灭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企

3、业尤其是旅行社等中小企业及其工人生计的影响是巨大的。为遏制疫情而采取的措施对旅游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国际劳工组织估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将近3.05亿人失业,其中许多是在旅游产业。美国BEA数据显示,旅游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9年的2.92%下降到2020年的1.71%的历史低点。旅游商品实际产出从2019年的1.09万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5684亿美元,降幅约48.0%。按美元汇率折合测算,与旅游相关的名义总产出从2019年的196000亿降至2020年的9784亿,降幅约50.1%。2020年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减少了36.0%。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数量(包括直接就业人数和间接

4、就业人数)从2019年的950万减少到2020年的630万,降幅约33.7%。据报道,在英国依赖旅游产业的地区,酒店和食品行业80%的工人处于休假计划中,从长远来看,约有1/3的工作面临风险。巴西等国的旅游产业也遭受重大损失,约80%的住宿服务和所有公园及旅游景点都关闭。如果没有公共支持,该行业可能会损失约62亿美元。即使在逐步解除遏制措施之后,幸存的企业仍将继续面临一系列复苏缓慢的挑战。本轮疫情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可能会给全球经济造成超过 4 万亿美元的损失,旅游专家预计要到 2023 年或更晚,旅游产业发展才有可能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水平。2.2 国内旅游产业的“危”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的

5、2019年,旅游产业为我国创汇总额达1313亿美元,以2019年全年平均汇率为基准,折合人民币总量约为9052亿元。融合计算旅游产业在国内营收金额的5.73万亿元,全年度旅游产业总产值高达人民币6.63万亿元,约占当年国民总收入的6.74%,约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38%。一般而言,占GDP比重达到6%的行业就可以称为支柱型产业,而在正常年份旅游产业总营收在国民经济收入结构中的占比已大于6%的阈值,说明旅游产业属于当之无愧的支柱型产业。从数据看,自2020年至今我国旅游产业发展遭受重创。就全年旅客运输总量、旅客运输周转量、国内游客、国内旅游收入等各单项指标而言,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之

6、和才与2019年基本持平。国外游客、国外旅游收入更少。刘祥艳(2021)提到,跨境旅游经历了过去四十年从未有过的萧条。2020年,进入我国的国际游客数量为2747万人次,同比下降81%。其中,入境旅游时间超过一昼夜的游客数量达797万人次,据统计,在这些游客中不具有我国国籍的个体总数为412万人次,其中居留时间超过一昼夜的非我国国籍的游客数量为184万人次,分别下降88%、87%和93%。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预测,2021年全年,入境我国旅游的人员数量为3198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创汇金额达20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和23%,但只恢复到2019年的22%和16%。

7、从间接影响方面看,与旅游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在2021年仍然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从就业方面看,全社会就业人数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2020年全社会就业人数较2019年减少383万人,2021年全社会就业人数较2020年减少412万人。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存在极大概率陷入贫困,这无形中会增加维持脱贫攻坚已取得成果的难度。3 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的价值与机遇旅游产业是关联度很强的行业。与旅游产业直接相关的行业有旅游住宿、餐饮服务、旅客运输、休闲娱乐和购物;而那些与其有间接联系的行业,如农林牧渔业、公路铁路运输业、房地产等,则对经济社会生活有着全方面的影响。综观新冠肺炎疫情暴

8、发前的几十年,旅游产业是那时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之一,其在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和产品的驱动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女性、年轻人、农村人口及其他弱势就业群体提供了更加体面的收入保障。而在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在延续前期价值的基础上,孕育出了更多的发展机遇。3.1 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价值旅游产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旅游从业者总人数约占地球总人口的1/10,其可以保障亿万人的生计,因而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整体产业的高度劳动密集性属性上,即具备很强的带动就业的能力。李江帆等(2001)提到,旅游产业的每一个岗位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全社会经济体系中

9、的6.17个就业机会。2019 年,旅游产业(直接和间接)在全球创造了约 3.3 亿个工作岗位,占全球总就业岗位数量的1/10。每直接创造一个旅游工作岗位,就会创造近 1.5个额外工作岗位。仅劳动密集型的住宿和食品服务子行业就为全球创造了 1.44 亿个就业岗位。正如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二项原则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所承认的那样,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确保没有人掉队的独特能力。在我国,就旅游产业在“十二五”末(即2015年)所直接涉及的2798万从业者而言,其数量占当年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3.67%,占本周期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的8.67%。“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相较于

10、上一个五年计划末期的2798万人,“十三五”期间旅游产业直接从业个体总数增长502万人,总计达到3300万人。但受到疫情影响,文章没有找到此目标已实现的相关数据证明,但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旅游产业直接从业者数量约为2825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5162万人,较2015年略有上升;旅游产业从业者规模占全社会和第三产业人员比例为3.74%和7.94%,均较2015年占比略有下降;旅游产业总就业人数(包括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约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10.59%,占当年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22.46%。此占比情况也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旅游产业在促进就业方面作用极为重要的说法,即旅游产业约为我国1/10的

11、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保障了我国上亿人口的生计。3.2 旅游产业的包容性价值旅游产业作为一种从业门槛较低的服务性产业,是弱势群体创业和从业的主要领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消除贫困、降低性别间就业歧视、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因而蕴含了较强的包容性价值。具体而言,以女性从业状况为例,全球范围内女性农业从业者的平均人数占比从2005年的36.5%下降到2020年的25.4%,低于男性农业平均从业者的27.2%的人数占比;女性工业从业者的平均人数占比从2005年的16.7%上升到2020年的16.0%,明显低于男性工业平均从业者的27.6%的人数占比;女性服务业从业者的平均人数占比从2005年的46.

12、8%上升到2020年的58.6%,明显高于男性服务业平均从业者的45.2%的人数占比。这种“女性从业者在服务业中的占比明显高于男性从业者,而在农业和工业中的占比明显低于男性从业者”的状况说明由于体力、脑力等方面的差异,女性从业者更加倾向于进入服务行业。从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地区来看,2020年女性工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整体稳定在10%左右,而男性工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基本维持在30%左右;女性服务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高达85%以上,而男性服务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在70%以下。说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服务业能容纳更多的女性等弱势群体就业。从我国情况看,女性农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从2005年的41.1%下降到20

13、20年的22.1%,低于男性农业从业者的26.8%的人数占比;女性工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从2005年的24.5%上升到2020年的25.1%,低于男性工业从业者的30.6%的人数占比;女性从业者占服务业总体人员数量的比例从2005年的34.4%逐步增长到2020年的52.8%,明显高于男性服务业从业者的42.6%的人数占比。已有研究也证明:服务业能容纳更多的女性、年轻人、残疾人等弱势就业群体。旅游产业的“熔断式”发展损害的将是更多女性、年轻人、残疾人等弱势就业群体的切身利益。由此可见,以旅游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只有为弱势就业群体创造了大量体面的工作,使弱势就业群体

14、在舒心适宜的工作环境中既得到工资保障又得到尊重,生理和心理上的贫富差距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缩小。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旅游产业的包容性价值是“共同富裕”战略推进的重要依托。3.3 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当前大变局及其所带来的大变革,在严重冲击了传统旅游产业的同时,也为其展现了多维度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旅游产业运行和发展所依托的资源、政策、技术、需求等诸多方面。但就供给侧的角度而言,文章认为其中旅游产业所面临的最大发展机遇在于人力资源的供给变化。具体来说,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以全球平均状况为例,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从2005年的37.0%下降到2020年的26.5%;工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从2005

15、年的21.2%上升到2020年的23.1%;服务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从2005年的41.8%上升到2020年的50.4%。农业从业者占比明显下降,从事工业的人口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服务业从业者占比明显上升。从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西欧和北美地区来看,2020年农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基本维持在2%以下,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占比在20%左右,服务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都高达75%以上。从我国情况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所占比例从2005年的44.8%下降到2020年的24.7%,工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从2005年的23.8%上升到2020年的28.2%,服务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从2005年的31.4%上升到2020年的

16、47.1%。由数据可知,不管经济发达程度如何,各地区工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基本都维持在20%30%,说明由先进技术和设备辅助工作的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只需要20%30%的劳动力现场参与。差异较大的是农业和服务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发达国家农业从业者的人数占比非常小,而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较大,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先进机械设备应用深度与广度的扩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大概只需要2%的劳动力。说明用于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农业物资仅需要2%左右的劳动力就可生产出来。从农业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闲置劳动力,只能投身于服务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大概会有70%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

17、有逐年上涨趋势,而旅游产业在服务业中占有很大比重。事实上,这种三产结构长期性变动所引发的旅游产业人力资源供给提升的态势是整个产业在大变局下发展的最大机遇,也是旅游产业应对现实挑战、推动产业常态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4 大变局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当前,就旅游产业中长期发展策略而言,需要以宏观政策扶持和畅通国内外大市场为核心,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支点,在保障弱势人群就业基础上,推动覆盖全民的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第一,突出“两山理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稳步推进,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与旅游融合交织,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金山银山物质文明和生态

18、保护精神文明双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一是突出“两山理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忽视生态保护,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旧有政绩观念,逐步建立生态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绿色低碳和环保社会治理理念,全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中生态文明考核工程。近年来,许多生态经济领域专家正在尝试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进行核算,以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可以预见在“双碳”目标要求下,将生态文明融入全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毛孔”,树立基于生态保护的旅游产业发展原则,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二是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周边范围内的当地政府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序设立人口转移区域

19、,加强控制重点生态地区人口规模,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完善绿色产品、生态权益等的定价机制,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碳汇能力,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市场与平台建设,完善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金融与交易机制,充分借助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工具增强各地管理机构面向生态保护的旅游服务支持力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力,为节约集约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以吸引人财物流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撑。三是进一步强化旅游产业所在区域各类人员的环保与绿色发展意识,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模式,推动整体区域环境保护工程的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应以

20、利益分担共同体的形式加强涉事个体面向环境与生物保护的意识,树立改善生态环境的理念,积极引导相关人员加入抵制破坏环境行为的工作中来,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想指引下,促进旅游地走上“保护绿水青山,就能带来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第二,深入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畅通国内外大市场,带动就业稳步提升,促进旅游产业包容性发展。经济在流动中彰显活力,发展在流动中释放潜力。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建设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

21、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旅游产业发展也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反向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是立足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禀赋,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优势产业,从顶层设计上规划设计本地与外地产业的承接与转移,扶持构建一批诸如养老、生态、民宿等特色化产业形式,突破同质与单一化服务壁垒,树立品牌培育意识,不断强化基于产品与地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支点,突破传统的“游、购、娱、吃、住、行”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由点串线、由线扩面的“旅游+农业”“旅游+工业制造”“旅游+教育”“旅游+数字平台经济”等融合共进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助推全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发挥旅游产业能容纳更多女性

22、、年轻人、残疾人、农民等弱势群体就业的优势,重点发展带动弱势群体就业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旅游延伸产业链,为女性、年轻人、残疾人、大量农村隐性失业人口提供体面、文明的工作机会,增加弱势群体收入,助推乡村振兴,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三是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打通国际交流方面的重要媒介作用,在确保病毒感染率及症状可控的情况下,在文旅等多个领域大力推进全球交流与协作,加强国家间的友好协商和对话。在国际贸易中注重发挥旅游的支点带动作用,畅通国内外大市场,实现国内外市场相通、规则相联、产业相融,促进旅游产业包容性发展,使旅游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融入国际大家庭中。旅游产业的

23、作用是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也是其他行业发展无法替代的。第三,充分发挥县域的城乡融合窗口作用,大力发展县域旅游富民产业,促进旅游产业立足当地发展。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以旅游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旅游富民产业,以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这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选择一批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好的县城作为示范地区重点发展,防止人口流失和县城盲目建设。二是更好地发挥当

24、地政府作用,指导各级政府切实承担起顶层设计、服务供给和环境建设等公共责任。三是应用资源配置各环节中市场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县城旅游富民产业发展,吸引人、财、物资源流入县城,助力乡村振兴。四是构建文旅特色化县域产业,强化地域统筹与发展力度,严格遵守国家和地区的各项农业与开发的规章制度,积极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形成基于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有效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重复建设,在发展中注重保护当地特色和生态资源。5 结语旅游产业是一个弹性十足的行业。随着抗疫逐步走向胜利,旅游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曙光。回顾疫情阶段,有些单位形成的“居家办公”模式可能会持续下去,这将使许多人原来碎片化的休闲时间延伸成长时间的可支配时间,即使身处异地也能通过几乎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进行数字化办公,使之前不可想象的出门旅行变得可行。作为一个更加绿色、开放、包容的产业,可以预期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在经济复苏中承担关键作用,为人们尤其是弱势就业群体提供更加体面的工作条件和有保障的工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在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