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职称英语名词从句语法学习.doc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2407874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职称英语名词从句语法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职称英语名词从句语法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职称英语名词从句语法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特点,模仿能力特别强又是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特点,他们模仿和学习的人物通常也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人,孩子们会有意无意的把看到的父母的行为举止默默的记在心里,因此每一个父母都要在生活中时格外留意自身的言语举止,与此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欢乐,轻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例如:如果父母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在一定的时间里安静的看会书,那么孩子也会跟随大人坐在旁边看自己的书,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相反,如果家长只知道看电视玩手机,而且只会训斥孩子去看书。这样很明显并不能有一个期望中的效果。有非常多的家长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想要通过批评来

2、让孩子改掉哪些不好的习惯,但是这样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所以说,当家长的应该反思并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言行,时刻提醒自己有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而不是自己做不到,还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p66)。”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也经常提到:孩子能够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整体素质,父母的教养,父母的表现都能从孩子的身上找到一丝的依据。不行动而只是进行空口说教,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叛逆的心理,甚至会厌倦和反感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给孩子该怎样来做,这就是最好的教育。2.尊重孩子有不少的家长觉得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作为一个小孩子就该听父母的话

3、,或许是传统教育的烙印太深了吧。他们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很多的时候都会忽略掉孩子的主观愿望,反而经常控制孩子的思想和孩子的行为,代替孩子做事,代替孩子思考,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反感,更加的叛逆。 2-3幼儿的独立性正在建立,有了叛逆心理,经常是家长越反对,幼儿越反抗,所以在生活中家长会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很“不听话”。而且2-3岁的幼儿已将逐渐有的自己的一些想法,逐渐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处事的方法和态度。有的家长总是帮着孩子做大多的事,干涉孩子吃饭,干涉孩子交往,还控制孩子的行为。这样的话,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比如,妈妈一直催着宝宝干一件事,吃饭,收玩具等等。可是家

4、长催促的越急,孩子越是不想行动。孩子或许本来是打算去做的,可是就在家长的唠叨与催促之下,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直接就散手不管了。同时,家长可能会更加的生气或者着急,或许呢还会责怪孩子。然后,家长和幼儿间的氛围就变得有点紧张,最终的结局是孩子没有做到预期的事情,孩子还被训了,家长也生了一肚子气。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家庭里都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如果,孩子从小养成了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位这样的行为习惯就不会发生上述这样的情况了。有的时候孩子也许的确不想做,家长也不必强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如果每一个家长都能有意识的给予孩子一些尊重,那你也一定会受到来自孩子的更多的尊敬。总而言之,如果家长想要很有效的培养

5、孩子的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必须要足够的掌握2-3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反言之,家长总是想要控制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时间长了,家长和幼儿的关系会更加的紧张。如若矛盾进一步的被激化,就会导致孩子形成真正的倔强、人性等等不良性格。3.认真对待第一次 在孩子第一次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很多的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并且没有认真对待9。在孩子第一次站在高处危险的地方时,第一次在超市因为一个玩具而在地上打滚的时候,第一次打小朋友或者拿别人东西的时候,父母都要很严肃很认真的来处理,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是不被允许的,也可以给孩子一点小小的惩罚,比如让他一个人安静的呆会。事后等孩

6、子情绪平静下来了,及时的给孩子一个拥抱,然后再一次认真的对他说,这样做为什么不对,并且给孩子一些建议,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能够及时的制止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不良行为,就算以后还是会再一次出现,但是相信这一次的劝阻孩子会很快接受,后续出现的次数可能就会越来越少。但总是有不少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很小,什么都不知道,就算讲也是白讲。非常遗憾的告诉这些家长们,就是你们这样的想法,错过了孩子的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并且造成了以后矫正机会困难重重。4.适当的放手当孩子出现独立性时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而2-3岁的幼儿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快速阶段10。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习惯自己来做事,比如自己吃饭,自

7、己独立走路不要大人牵手,愿意去帮助别人等等好多事。但是,毕竟2-3岁的幼儿,年龄还很小,四肢的发育和身心的发展都不成熟,经常会出现帮倒忙的情况。要是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干扰。比如,在出门的时候,两岁多的宝宝一直坚持要自己来穿鞋子,可是由于孩子没有分清鞋子的左右,而穿反了。要知道对于一个两岁大的宝宝来说,自己努力的穿好鞋子,是一件特别成功而且自豪的事。但是家长呢,看到孩子把鞋子穿反了耽误了出门的时间,甚至还会训斥孩子“就说你不会了,还非要穿。”一边说,一边把穿好的鞋子脱掉,重新帮孩子穿上。以后孩子可能不会主动的来穿鞋子穿衣服了,因为孩

8、子努力的,很开心的想要得到表扬的时候,却被泼了一盆凉水。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其实,如果家长能够先表扬孩子,让孩子的努力得到肯定,然后告诉孩子如何来分辨鞋子的左右,让孩子自己动手来调整,又一次能够让孩子更加有自信。但是很多的家长都没有这样的耐心。2-3岁的孩子都喜欢自己学着做事,也是学做事的关键期。家长也要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从不会到会的,他们肯定有一个学习并且练习的过程。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指导,更不能训斥孩子,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重点是孩子参与进来的这个体验和过程。孩子总要摔跤才能学会走路,别的事情也是一样,试着放手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慢慢长大。2-3岁幼儿的独立性要求较强,家长应该减少

9、干涉,有需要的时候引导一下就好。在公园玩的时候,让孩子玩自己感兴趣的,不要考虑太多,会有点不安全会把衣服弄脏,家长在旁边观看保护安全就行,而不是过多的约束。比如,孩子玩滑梯,坐在滑梯的顶部,看一看周围的风景,可是家长却很着急催促幼儿快点滑。其实幼儿站在高处发现了不一样的风景。有时候,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即便孩子想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家长也会约束说:“人家年龄大,你还小,不会玩这个,还是去玩别的吧。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幼儿会认为自己一直都小,这个也不会那个也不会,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在2-3岁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提供机会,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让孩子多接触人。因为这

10、一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如若看到别的小孩子推了自己孩子,也不要忙着去保护,可以先观察一下,孩子自己是如何处理的,也许孩子自己并没有觉得疼,也许那个小朋友是用推来表示友好,所有的这些情况都需要家长细心的观察和用心的了解。适当的放手,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爱与保护。5.适时适当的鼓励与激励2-3岁孩子的自我评价依赖于家长与成年人,而且本阶段的孩子很多事都想要自己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鼓励和表扬,通俗来说好听的话每个人都喜欢听,更何况孩子。这是孩子们重要的精神营养和强化好的行为习惯的最有效的措施。孩子们喜欢被大人表扬和称赞,他们通过这些评价来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自己。著名的教育

11、家陈鹤琴说过:“不管是怎样的人,受到鼓励与表扬之后是很容易改正自己的不足的,相反,如果受到责罚与批评,会很难改过的。”只要幼儿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了以前的不足游离进步,应该尽快给孩子及时的鼓励,促进其成就感。如果想要达到家长鼓励和表扬孩子的目的,就要掌握好力度,鼓励和表扬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要让孩子明确的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是正确的。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时候要及时的表扬,及时的强化。这样的效果比起那些单纯的说教要好很多。但是如果给予幼儿的表扬和鼓励太多的话,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不好的影响。很容易得到的表扬,会让幼儿不能很明确的区分好坏行为,这样的话不会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家庭教育

12、中,家长要非常留意孩子的个性特点,还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适时适度的进行表扬与鼓励,这样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失去了规则,也就会失去教育的尺度,教育应该具有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到极致,甚至会让教育发生相反作用。所以说,不分时机的一味鼓励并不是赏识教育,没有场合的一味批评并不是挫折教育。如今有些父母擅于用金钱,用语言来激励孩子,但是没有明确的界限与引导,孩子会不清楚自己被赏识的原因,有或是这些原因理解的时候有偏差,尤其是2-3岁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时期。所以,父母要放下一家之主的架子,家长式作风也要舍弃,和孩子成为平等的好朋友,给孩子适时适当的鼓励,让孩子勇敢做自己。四、2-3岁儿童不良习惯的

13、矫正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具有较为正确的教育观念,所以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溺爱和骄纵,很多的孩子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的。对不良习惯加以引导,会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对不良习惯的纠正就是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家庭的小氛围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已经习惯了,并且觉得是自然的事,但是如果不久之后自己的孩子进去幼儿园,进去社会大环境之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很好的行为习惯,会导致小朋友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还有家长与家长之间都会出现矛盾。矫正孩子不经意间所形成的不良行为,就是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必须要痛下决心采取行动。1.冷静处理心理学里叫做“爱的剥夺”。如果孩子外出时总是要求家长满足自己,如果不买一个自己中意的玩具便哭闹,打滚。这时候的家长便可以安静的陪在孩子旁边,等待,等待孩子冷静下来,在和孩子讲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