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京人口发〔2009〕38号)市独生伤残家庭特别扶助制度.doc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2408226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人口发〔2009〕38号)市独生伤残家庭特别扶助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京人口发〔2009〕38号)市独生伤残家庭特别扶助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京人口发〔2009〕38号)市独生伤残家庭特别扶助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10.12)农村经济管理学习辅导(文本)余沪荣:欢迎同学们参加课程答疑和讨论活动。同学们,今天到11:30为本课程网上教学活动,欢迎参加讨论。欢迎有问题提问,老师会给予及时解答。第一章导论 学习内容: 1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2国民经济中的农业 3农业的贡献能力和职能 4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及特点 重点掌握: 一、名词农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生产时间: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生产开始,至农产品收获为止所需时间。它是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长时间决定的。 二、农业的特点:(九个) 1自然再生

2、产与经济生产的交织是农业的基本特点。 2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物学规律进行。 3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4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 5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 6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相一致。 7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 8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9农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 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4个方面)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表现出来: 1农业为人类社会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 2农业和轻重工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品、互为重要的销售市场。 3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4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将促进有中国特色

3、的农村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四、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农业的地位不同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农业在国民经济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其地位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主要生产部门,其产值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 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这种牺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2)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业逐步完成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

4、原始积累的历史重任,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五、农业的贡献能力(4个)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有所不同。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典分析,农业对经济发展有四种形式的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六、农业的多功能性(5个) 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5、,这些功能所产生的有形结果和无形结果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一般认为,农业所具有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可分为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5个方面。 七、什么是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 粮食安全由以下4个要素构成: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三: 一是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 二是依赖进口; 三是将两者结合起来。 八、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

6、的基本特征(7个方面)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 2农产品供给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4农业生产市场化进程加快 5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6农业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加。 7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二章农村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学习内容: 1农村经济管理的背景/内容/特点 2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二重性/职能) 3农村经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重点掌握: 一、名词管理的二重性: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既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管理的

7、两重性。这两重性就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任务所要求的,是由农村经济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职能可以概括为:决策、计划、指导、服务、协调、控制、组织、指挥和激励等。 决策:所谓决策,就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二、农村经济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在对农村经济活动的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则。一般有: (1)整体效益原则 (2)民主管理原则 (3)利益协调原则 (4)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制原则 三、怎样理解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管理原则? 答:农村经济管理是对农村经济

8、系统的管理。这种管理不仅要依靠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而且还必须在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专家、能人志士以及不同层次的生产、经营者智慧和才能。 民主管理是多层次的: 一是农村经济管理单靠少数人是难以办到的,必须发挥不同层次的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根据统一的管理目标,自我管理,互相管理。 二是实行分级管理,调动农村经济管理系统的全体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三是在总的管理目标下,给经营者以自主权。 民主管理是由经验性管理转向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实行民主管理,就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可行性。为此,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然后集中群众智慧,

9、正确进行决策。 四、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社会心理方法等。第三章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学习内容: 1我国农村土地制度 2双层经营体制 重点掌握: 一、名词:所谓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把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把适宜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

10、,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如工业、商业、水利设施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社区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体制,包括 所有权、经营权、劳动方式、分配方式等多方面的统与分。 二、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土地制度的理解,有以下两方面要点: (1)土地制度的法制性。 (2)土地制度的内容有广义、狭义之分。 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 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国情 、 社会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和文化因素。 三、如何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应采取如下措施: (1)根据各农户经营状况、合作社集体经济的实力情况,为不同农户提供不同服务和帮助,克服家庭生产的困难。 (2)完善承包合同。在合同上要明确规定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承包合同规范化。 (3)稳定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以后要稳定土地使用权,不能轻易变动,以利社员对土地的长期投资。 (4)鼓励土地使用权转让。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应鼓励已不从事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产业并能取得稳定收入的农民放弃土地使用权,把土地转让给从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