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读后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docx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2408430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后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后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后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戏说,胡说 楚辞读书笔记1041041052 陈雅琳总论楚辞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据有重要的地位,由屈原而开的香草美人传统也使得后世人不断进行模仿,进而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直以来,大多数阅读楚辞的人多以同情屈子遭遇,谴责奸佞小人为意,然而就如拿着笔杆子的书生能将得罪了自己的能吏污蔑为奸夫,将之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样,如果仅仅是从一个人单方面的言论来看待事实,未免太过偏颇,虽有亵渎先贤之意,我却也不得不站在另外一些角度来审看楚辞一书了。以下,选取部分有所牢骚的诗,评述一二。离骚楚辞中,以离骚一篇为首,而离骚更是在后世引出了迁客骚人之说。这一篇诗歌毕竟选入课本,还属于背诵篇目,大多数人对它都是十分熟悉的。

2、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子开篇就点出了自己的身份,这在其他的诗歌中可不算是常见,而于此,不得不考虑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战国时代,在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分别还没有被后世的科举制度打破之前,屈子的身份是十分显赫高贵的。而出身如此高的人,天生就应该进入仕途,作为一国栋梁,就如四君子一般。这是一种理所当然,屈原既然有这样的出身,理所当然就应该被重视。理所当然就要成为最受国君重视的大臣。现代的人恐怕十分难以理解当时的人的那些想法,然而只要看看史实就能窥得一鳞半爪那是一个田氏代齐这种类似管理层收购的事件,几乎所有人都立刻判定田氏德行有亏的时代。那是一个崇尚高贵出身和优

3、良品德,国君实际上位置并不太高,整个贵族阶层才是统治者的时代。然而,毕竟是战国,属于周的礼教正在崩塌,国君们正在不断掌握更大的权利,即使是贵族,也未必能够如从前一样占据优势。于是理所当然的,屈原遇到了挫折。自然,他是一个典型的出身显赫又有着大志的贵族。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的大志当然不会是如田氏一样的乱臣贼子一般的大志,而是辅佐君王,成为名臣。说白了,也就是想要成为战国四君子那般深受国君信赖,手握大权,品行天下人称赞的名臣。不过很可惜的,不知道是因为屈子性格不招人喜欢或者别的已不可知的原因,楚怀王就没有把屈子当做成自己的肱骨之臣,甚至觉得这家伙烦不烦哪,干脆贬斥了去。正常人,要是欲申大志而不得

4、,哀怨那是一定的。所以屈原开始哀怨了。不过普通人通常就是抱怨几句,作为一个诗人的屈子却不会仅仅是抱怨,作为一个文艺青年,他默默提笔,将自己的情绪通过文字发挥了出来通常,这是杰出的诗歌、文章、书法、绘画、雕塑等一系列艺术诞生的主要来源,当然,也许诞生的也会是粪土的作品。屈原这一抱怨可不得了。因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手法,直接让无数哀怨的文艺青年产生了强烈共鸣的手法。所谓的香草美人。自比为高洁的香草,却无人赏识,自比为绝色的佳人,却冷落在空闺。不得不说这样的比喻非常巧妙,的确让人有感同身受感。于是引得后世的人也跟着来写什么“画眉深浅入时无”啊这样的句子。不过说老实话,乍一看这样的文字有点意思,把一本楚

5、辞看完之后,那就只能是恶寒了。虽说这么说是有点不敬先贤的味道,但是你一个大男人,男子汉大丈夫,却要这样凄婉哀怨,实在让人觉得微妙。这一点放下,屈原还说了一件事:都是小人的错!嗯,都是小人的错,君王无比光明。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的话,这种观点怎么看多少都有失偏颇。从帝王学的角度来说,人家帝王宠幸小人,那不是为了平衡朝廷势力吗?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屈先生您何必这么幽怨呢?难得糊涂啊!退一步说,就是君王真的可能是被小人给糊弄住了,那也是属于屈先生自己没本事啊,小人怎么做的学着点,迂回性地总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嘛。小人的事后面再说,关于君王的事,这倒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的观念了。甚至于到了现在,这样的观念依旧

6、是存在的。不管出了什么事,领导都是好的,一切都是小人的错。通常如果还有一个女人的话,那事情多半还得推到女人的身上去,小人还要退一步。看这黑锅背的。楚怀王可是个跑去赴约弄到自己被抓的人,他自己要没点问题,后面的事情能那么简单吗?天问实话说,天问这一篇诗歌实在让我想要加个附注:十万个为什么楚国篇。当然,这算是个玩笑话,对于天问,这当是我在楚辞中最喜欢的一篇,读这一篇,颇有些只能用“上穷碧落下黄泉”这一不算得当的句来形容的痛快感。自天地鸿蒙到三皇五帝,上有星辰日月,下有山川河岳,而这首诗都将之囊括在其中,令人横生酣畅淋漓的感觉。只能以大气豪迈来形容。而这一首诗使得我对屈子的印象好了许多。毕竟在其他的

7、诗里,他抱怨太多了,总给人一种凄苦之感。毕竟现代人大多还是明白,很多事情上看到别人的错误,却不能忽视自己是否也有做错的地方的。而老是指责旁人的道德圣人,那反倒是没有人会喜欢的。屈子在天问中提到了许多典故,他做了一些以前的人没有做过的事情,问了很多人原本以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惜他是个文人,要不然就这个劲头,说不准中国要提前几千年出现一个爱因斯坦。是真可惜他是个文人,问了之后却没有细细追究,问的目的也不是真的在追究,只是借这些问题来传递自己的想法。他还是在担忧时局,关心楚国,他依旧在表达自己的志向,希望得到怀王的接纳。因此,天问虽然瑰丽,却还是脱不得窠臼。我在天问中看见了屈子身上的仙气,却也看见世

8、俗的一切将这几分仙气束缚了。有些遗憾。但转念一想,如果我不是站在现在这个角度来看这一切,假如我是那个年代楚国的人,我的国家国君听信谗言,我是怎样的感触,我的国家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我是如何痛苦?却又明白了屈子的感触,并不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觉得屈子有多啰嗦了。于此一道,我反倒觉得,楚辞一书中,天问篇可说是第一。九歌九歌是祭祀神灵的诗篇。古人对于神灵的敬畏是如今的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比起没有信仰的人来说,我至少还有所坚信,多多少少能够体会那些微妙的情绪。九歌中的许多神已经不再是被祭祀的主要的神了,但是就如同我们敬奉三清一般,那种敬畏,祈求庇护和向往的感受,依旧藏在字里行间。毕竟与神灵相关,诗歌中屈子自

9、己变小了。宏大的是神灵,是他们的力量,品德,这些东西正是我们的祖先所追求的,人世的煎熬让他们渴求乐土,道德的逐渐沦丧让他们渴求高尚的品德。说是祭祀神灵,其实是在追求自身,他们渴望如神灵一般生活。九章屈原是值得同情的。我是说,如果站在一个爱国的亡国者的立场上,屈原是值得同情的。集合成九章的几篇作品,讲述的是屈子的心路历程。若是摒除我那一点偏见,他的忠诚,他的痛苦,他的抱负,的确是悲哀而令人尊重的。但到底,夏虫不可语冰,以我个人的角度,对屈原过分的忠诚,颇有些难以理解,但假如说是几千年之后已经没有国家这个概念的人对我对国家的爱无法理解的话,那也或许又是一种轮回了好吧,毕竟已开始就是有失偏颇的评价,

10、不若将这样的想法阐发到底,也算是我年少轻狂一回。之前没有说完的事,提到了小人。屈原总是将自己没有办法伸展抱负的原因归结到小人身上,然后将怀王光明化。或许真的是那个时代的人太过天真,对这一切没有细想。后世的人大多习得了厚黑教主的一点皮毛,于是阴暗地去忖度一切。至少,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怀王身上理所当然是有问题的。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而屈先生把什么都归到小人身上,也着实有点不厚道了。说到底,政治斗争,谁都能互相指责,谁也说不清楚什么叫君子,什么叫小人。而屈先生的做法,实在有点那种凡是赞同我的人就是君子,反对我的人就是小人的意思。政治上的事,本来应该是很模糊的。可是屈先生偏不。输了,所以对方都是

11、坏人。对方是否真小人,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比起之前不痛不痒的香草美人传统,这种一棍子打倒的手法,可真不是什么好传统。等到了后世宋仁宗时期,某几位君子掌权的时候,不就是直接将朝廷中间武断地划分为君子和小人,然后贬斥一大堆臣子,最后朋党之争闹得不可开交弄到改革失败的吗?窃以为,这并不是一个好开头,屈子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使得后来的很多人学会了这样可以说是不讲理的划分方法,支持我的人都是好人,反对我的人都是坏人。然而世间黑白,哪有那么简单,涉及到政治的事情,更没有那么清楚。然而,诗言志。屈子的诗是他内心的反映。他是真的痛苦于自己没有办法挽救这个国家,他在痛苦于自己应该帮助国家走向强盛,却要见证国破家亡。后世之人尽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当时之人的痛楚,却是我们没有办法想象的。我坚持,屈原在政治之上的很多手法都是粗糙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屈原并不是一个适合政治的人。因为他的确难以理解政治中的交换,虚伪,平衡。也缺少身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需要的心机。但是他的确是一个忠臣,他的身上有着非常典型的传统美德,忠诚,义气,敬畏。他忧心国家忧心人民忧心国君的心是真的,他在诗歌中所阐述的那些情感也不是作伪,否则到了最后,他不会投江而死。屈原的高洁是必然的。但是高洁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一句可见楚国的力量。实际上,楚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