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SONY OEM-GP中文版.doc

上传人:黄嘉文 文档编号:2409993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ONY OEM-GP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SONY OEM-GP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SONY OEM-GP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旅游文化学1.试析现代旅游的文化属性。答: (1)现代旅游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现象现代的旅游活不再是仅仅具有“谋生”的性质,而是出于“乐生”的需要。它是人们追求自由生命表现的内力的驱使结果,是人的“精神状态得到自由解放的象征”,使人摆脱了日常劳动和生活方式的机械束缚及压力。现代社会人们的旅游需要,主要属于精神享受和发展需要,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化影响的结果。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也就不能产生旅游活动。旅游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丰富多彩、自由愉快的文化活动,是现代社会文明人所特有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是人们学习求知的特殊课堂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旅游已成为人们特殊的学习求知方式和经历,“寓学于游,寓学于乐”,人们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受益无穷。然后旅游是一种主动、积极、自由的文化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愉快的精神享受。第三旅游是人们个体审美和个体文化人格的一种升华,旅游可以增强旅游者的审美意识,丰富旅游者的审美经历,培养旅游者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水平。最后旅游是社会文化交融的一种需要。(2)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活动的产生和普及受到旅游资源的吸引和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魅力调动和激发了人们旅游的欲望和动机。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性要求我们在

3、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仅要重视有形的实体,更要深入挖掘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且要开阔思路,发现、形成和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建设系统工程。旅游消费本质上是文化消费,旅游业的文化特性就不仅仅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方面,也渗透在旅游产业的多种部门的运行之中。旅行社和旅游饭店业的经营管理与服务就带有明显的文化色彩。旅游业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只有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才能提高旅游企业的档次,才能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和本质所在,

4、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只有把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旅游业发展得更快、效益更好。2.如何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和特征?答: 本质:对旅游文化概念的把握,首先应该从旅游活动的行为主体即旅游者入手,而旅游活动的产生则取决于人的本质属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人类具有的超越自然、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性自我完善的本质属性。人类天生具有摆脱约束、压抑而“出走”的动机和“超越”的愿望,从而导致了旅游活动的产生。人类在追求自由的旅游活动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超越与对自然和社会的回归两个阶段。人类通过从超越到回归的旅游活动,人类的自由属性得以充分的显

5、露和发挥,追求人性自由的本质得到完善和满足。而人类追求自由和完善自身的本质属性,则主要体现在对文化时空的纵向和横向跨越上。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分布的空间特征和时代性特征,不同的民族、地域和时代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活动的实质正是人类对原有文化环境的“出走”和“超越”,对异质文化差别的寻求、比较和体验及其所引起文化交流。旅游文化的本质,是旅游主体在旅游中介的参与和帮助下作用于旅游客体实现“文化时空跨越”的过程和结果,也即摆脱人的自然属性、塑造和发展文化人格并追求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文化交流过程及其成果。旅游文化的特征多元二重性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旅游活动

6、是旅游主体在实现“文化时空跨越”中对新、奇、美的追求,在空间上表现为对体验和探索异域文化的渴望,在时间上表现为对向后文化即传统文化或向前文化即现代文化的向往。旅游文化正是在不同的文化冲突中,对文化求异的追求而产生的。但是,旅游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如果没有文化认同,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平衡,是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冲突和交流,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旅游文化是暂时性和延续性的统一一般来说,人的旅游活动是较为短暂的,旅游是人们对常态生活的一种主动的、暂时的逃脱或反叛,是对日常生活的补充。旅游活动虽然短暂,但人们从中受到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感受则会保持和延续下去

7、,会潜移默化渗透于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世界之中。并且,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论,旅游活动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停止,旅游文化一直在延续,在不断向前发展。旅游文化是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的对立统一旅游主体是旅游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以获得审美感受为主要目的,体现和创造的是旅游消费文化;旅游经营者是旅游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体现和创造的是旅游经营文化。旅游文化是这两种文化的对立、统一和融合。双向扩散性在跨时空的旅游活动中,通过旅游者所引起的文化扩散是双向的:一方面,旅游客源地的文化通过旅游者跳跃式传入旅游接待地,从而引起旅游接待地文化的变化;另一方面,旅游接待地的文化也会被旅游者

8、带回客源地,进而导致旅游客源地文化的潜移默化。大众普及性现代旅游活动已经不再是社会上等阶层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一种社会大众化的休闲审美文化活动,现代旅游文化则由此表现出娱乐性和商品性的大众文化特征。因此,旅游文化不是书斋文化,而是民间文化;不是高堂文化,而是庶民文化;其内容主体不是雅文化,而是俗文化,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现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必须充分考虑大众游客对通俗文化的需求特点,不能搞得“曲高和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高处不胜寒”和“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冷清结果。但是旅游文化也不能仅一味媚俗,而应追求一定的精神品位。即旅游文化既要有大众普及性,也需要雅文化的支持

9、和引导,要有人文理性精神的渗透,要使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3.为什么说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答: 旅游活动是旅游主体在实现“文化时空跨越”中对新、奇、美的追求,在空间上表现为对体验和探索异域文化的渴望,在时间上表现为对向后文化即传统文化或向前文化即现代文化的向往。旅游文化正是在不同的文化冲突中,对文化求异的追求而产生的。但是,旅游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如果没有文化认同,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平衡,是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冲突和交流,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4.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答:现代旅游活动已经不再是社会上等阶层少数人的特

10、权,而是一种社会大众化的休闲审美文化活动,现代旅游文化则由此表现出娱乐性和商品性的大众文化特征。因此,旅游文化不是书斋文化,而是民间文化;不是高堂文化,而是庶民文化;其内容主体不是雅文化,而是俗文化,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现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必须充分考虑大众游客对通俗文化的需求特点,不能搞得“曲高和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高处不胜寒”和“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冷清结果。但是旅游文化也不能仅一味媚俗,而应追求一定的精神品位。即旅游文化既要有大众普及性,也需要雅文化的支持和引导,要有人文理性精神的渗透,要使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5.试析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答:

11、 (1)对旅游者的旅游文化主体地位分析旅游主体即通常所说的旅游者,是旅游客体的游览主体,只有在他与旅游客体直接相观照和相审视时,他才能成为旅游活动主体。从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来看,旅游者经历了从劳作性旅游活动主体发展成为休闲审美性旅游活动主体的历程,从而奠定了旅游者的旅游文化主体地位。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旅游者具备相应的文化特征。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的负载者、接受者和传播者,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播和交流。(2)旅游者在将文化传播的同时,通过对两种或多种异质文化的学习、比较和熏陶中,能够创造出新的旅游文化和审美成果,如旅游文学,旅游摄影艺术作品、美术作品,旅游美学研究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通过对

12、文化差异的比较和先进文化的追求,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水平,从而实现了对真、善、美先进文化品质的追求与认同。旅游者的心理动机和行为表现也日趋复杂而多样化,这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客体的选择、开发和建设。从旅游者最根本的心理活动导向来说,旅游者有着永远进取、永不安分的灵魂,他们总是在不断地积极寻求“出走”和“超越”,而“出走”和“超越”则是旅游者最根本的意识,这种意识又成为最基本的旅游动因,推动着旅游活动永远不断向前发展。“生命不息,旅游不止”是旅游者永远的追求!旅游主体的文化规定性旅游者作为旅游审美活动主体,有着如下审美主体的文化规定性:.旅游主体主要是精神活动的主体在各种具体的旅游审美活

13、动中,旅游者作为主体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享受,是旅游产品的精神价值而非实用价值;在旅游审美活动中,旅游者运用的本质力量是精神感觉力量而非实践改造力量;在旅游审美过程中,旅游者的活动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而非生理性本能活动或实践性物质活动。旅游主体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主体,以丰富的情感对旅游景观凝神观照,从容打量,仔细欣赏,细细品味和感悟,否则就不可能进入旅游审美的理想境界,获得旅游的真正乐趣。对旅游景观的感悟,全在于观赏者倾情、纵情、寄情其间,挥洒情感,自我感悟,惟有经受大自然的洗礼和社会文化的陶冶,才能发现和感动于自然美与人文美,净化和充实心灵,寻找出一种人生的价

14、值,思悟出自我生存的一点精神。旅游主体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主体人的任何一种审美活动都是摆脱了肉体需要支配的活动,是脱离了对“物”的绝对依赖性的活动,旅游审美活动更是如此。旅游者作为旅游审美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摆脱了精神压抑被解放了的自由的人,应该是摆脱了低级趣味和纯粹实用主义的高尚的人,是自由潇洒且不屈不挠、勇敢追求的人。旅游是表现“真我”的过程,是感受人类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活力的过程,旅游使旅游者体现出“自由生命”的独特风采和魅力。6.为什么说旅游从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文化活动?答: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

15、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因此,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所以旅游,从本质

16、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7.什么是审美想象?审美想象在旅游审美中有什么作用?答: 审美想象也称之为审美联想。当旅游者对眼前的景物进行欣赏时,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另一些与此有关的事物,这种心理活动就是审美联想。而引起联想的根源则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在人脑中形成的固定反映。旅游者是依据从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所得来的形象记忆与情绪记忆去想象的,从而真正进入观赏对象所展现的审美情景之中,进而引发心灵震撼和审美愉悦。人们一般把审美想象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高级形式。知觉想象指不能完全脱离眼前具有感性形象的事物,优眼前景象出发来想象。创造性想象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形象思维,它是一种能够洞察、揭示

17、和表现事物内在本质的艺术想象力。严格地说,创造性想象则是一个“由表及里”和“由里及表”的综合性想象过程。作用:在旅游审美活动中,若借助于联想,就能使旅游者当时的审美体验不只是停留在对旅游客体表面的、简单的感受上,而是能间接地、深入地感受到旅游景观所蕴涵和折射出的内在意蕴,从而丰富和深化审美感受的内容。一个旅游者倘若能利用想象的参与,则能够充分地感受、理解和体验景观对象的美,并形成美的认识,就能获得强烈的美感。8.旅游审美理解可以表现为哪些深浅程度不同的层次?答: 在旅游审美活动中,由于人们在审美观照时的理解程度不同,则往往会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或水平。概括起来,旅游审美理解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第

18、一层次的理解主要在于区分现实状态与虚幻状态,即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旅游审美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明显区别开来。要清楚地意识到旅游审美世界之“虚”与现实世界之“实”的分别。只有这样,才能在热情中保持冷静,审美时以一种凝思默照的态度,从容而自由地进行审美欣赏。第二层次的理解是对旅游景观审美对象之内涵的了解和领悟。第三层次的理解是对融合在旅游景观形式中的意蕴的直观性把握,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和内在的理解。这种理解是旅游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它积理性于感性之中,融思索于想象和情感之中,常常在暗中发挥效用,以使美感得以不断深化。9.什么是旅游审美情感?旅游审美情感通常有哪些表现形式?答: 审美

19、情感是旅游者在其审美过程中对旅游客体的一种主观情绪的反映。并且,这种情绪自始至终地在左右着旅游者。旅游审美活动的最终结果,就是要使旅游者达到主观情绪的满足,即旅游者的情感得以充分的释放和表现。旅游审美情感的表现形式:感动、移情、共鸣。感动偏重于审美对象所蕴涵的内在情感向审美者方面的流动。移情是指旅游主体对旅游景观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投射,是指旅游者暂时抛开实用或直接的功利目的,把自己的人格和情感投射或灌注到审美对象(如自喻为苍松、翠柏、等),进而与之回环震荡,并融为一体的创造性心理活动过程。共鸣(又称“异质同构”)是审美对象所蕴涵的意韵与审美主体的情感因相通或相近,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振荡;或者说,这

20、种情感是既重视旅游主体的内在心理结构,又重视旅游景观的外在结构,试图以大脑力场为中介,从物我同构对应角度把内外两个世界沟通起来。正是在感动、移情和共鸣等形式的主客体交流之中,旅游主体的审美情感便得到激发,生理享受和精神愉悦递进叠发,使旅游者的审美情绪升华到无限上扬、妙不可言的境界。10.如何理解“悦心悦意”的旅游审美体验?答: “悦心悦意”是指观赏者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到对方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进入到一种“对心思意向的某种培育”的欣慰喜悦状态。这是一种基于对审美客体形式美的初级反应而升华了的较高级审美层次,主要以凝神观照的审美体察为其特征,基本超越了生理快感阶段,净化为相

21、对纯然的精神愉悦体验。一般说来,旅游者即在这种审美体验中,通过对旅游审美客体形象和结构的凝神观赏,审美知觉、想象、理解和情感等心理功能交相引动,并且逐渐展开,其结果将会使观赏者从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形象中,领悟到其中无限的、必然的、本质的意味。如果说悦耳悦目的审美体验主要是以感觉或直觉为主要特征,那么悦心悦意则表现为在认识基础上的观念的喜悦,并处于和谐自由的想象与理解状态,即超乎具体的形象之外,在自由的审美遐想中,把握其中的深入意味,以使审美感受更为丰富和深化。另外,由于想象和理解等心理活动加强,悦心悦意的审美体验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11.什么是“悦志悦神”

22、?为什么说“悦志悦神”是高级而深刻的旅游审美体验?答: 悦志悦神作为审美的最高层次,是指观赏者在欣赏审美对象时,经由知觉、想象、理解和情感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于审美愉悦中进而唤起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意志,并进而激起追求道德超越与完善的动力。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融合着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崇高伦理情感。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之所以高级而深刻,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观赏者大彻大悟的情怀,体现了观赏者从“小我”进入“大我”,从瞬间求得永恒,从有限达到无限的自我超越意识或精神境界,也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高度和谐统一。悦志悦神的审美感受常常使人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审美境界,人的理性世界与情感世界暂时达到了高度和谐

23、的阶段,在超越现实意识的同时进入了审美的“高峰体验”状态,这种体验会培养和造就一种博大的情怀,产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量,从而使人自发投入到永无止境的创造美的各项人类事业之中。12.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向善道德人格?答: 与西方偏重于求真相比,中国旅游活动则更倾向于向善,即塑造旅游者道德品格。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学说的宗师孔子为中国旅游文化提出了一个垂范性的宗旨,那便是君子“山水比德”。所谓“山水比德”,则是人类首先赋予自然山水以仁和智等道德人格,然后再通过旅游从山水中获得道德启示。 “比德”观念的出现,将旅游审美引入到修身养性的路途,变成道德情

24、感追求的满足。古人认为,自然与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对应关系,人们只要观赏了相应的自然景物,就能获得到相应的道德启迪和品德修养。道德取向无疑深化了旅游审美,使得旅游活动成为包含人的道德思维活动在内的精神生活追求。时至今日,中外旅游者也都或多或少地把旅游当作是修身养德的最佳途径之一。的确,旅游审美中的道德取向,常常能够使旅游者的审美感受得以无限升华。在悦志悦神的最高层次的审美愉悦中,我们常可见到道德力量闪现的耀眼光芒!旅游常能令游人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之际,顿生爱国之心。并且,无论中外,旅游都能够使人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忘却生活中的恩怨与烦恼,将自己平素琐屑、狭隘的心胸抛诸云外,使灵魂得到净化,道德

25、获得提扬,精神超越无限。13.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求真文化人格?答: 求真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含义,即求知欲、求知识和求真理。前者是心理层面的,中者是内容层面的,后者则是理性层面的。求知欲望引发旅游者对知识的追求,而对知识的追求又导致了对真理的追求。旅游促进了人类求真的发展,满足了旅游者的求知欲望,并在旅游中丰富了旅游者的知识内容和经验积累,塑造了旅游者追求真理的文化人格。(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知欲是人类的天性。旅游活动是求知欲这种心理能量向外释放的必然表现。旅游活动在满足个人求知欲的同时,也造就了人类社会的文化积累。求知欲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重要动力之一。人类对陌生世界有着好奇心

26、和探知欲,越神秘、越朦胧、越含蓄的事物,人类则越是想探究个明白,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成了旅游者遍游天下的内驱力。在信息不畅的古代,旅游常常是古人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而求真求实求知则成为古人旅游的重要目的。今天,人们依然重视读书与旅游并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对于今天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仍然也是极为重要的求知途径。要想对世界有更深刻、更详尽的认识,则必须亲身体验和观察,因此,读书与旅游相结合,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求真对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求真对旅游者文化人格的塑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深了旅游者对社会历史文化的认知。旅游能打开旅游者视野,使人窥破井中之天,又是能够使旅游者

27、超越狭小生活圈子,登上历史大舞台,走进人生大世界。旅游中的社会历史文化求知活动,促进了旅游者的知识积累和认识的飞跃,塑造了他们求真的文化人格,树立了他们改造社会的雄心壮志,也培养了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操,并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第二,获得对社会风情的体验。旅游者对异质文化的魅力是极为向往的,这导致了民俗风情旅游热的兴起。对异地、异族民俗风情的旅游,既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一种求知活动,即旅游者有一种强烈的了解其他民族生活习惯和人文环境的求知欲望,并通过对其他民族或地区风土人情的考察,来反观自身的生活状态,从而感受生活的意义。第三,获取科学知识,且培养求真精神。旅游者在旅途

28、中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普及和对科学技术的考察与研究,则表现出对自然规律和真理的追求,满足了人类求知的欲望,促进了人类求知心灵的发展。科学普及和考察与研究旅游,对旅游者求真人格的塑造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西两大文化类型的思维方式不同,旅游行为上对科学技术学习和考察研究的兴趣也有着明显的差异。14.什么是休闲文化?为什么说旅游休闲活动能够对旅游者的性情具有调适作用?答:休闲文化是指与休闲相关的一切人类活动及其表现,包括休闲的方式与内容、休闲的民族特色、休闲的作用和功能、休闲的历史走向等,其核心是休闲这一社会现象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休闲文化是人生享受的文化,也是人对于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物质

29、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享受和品尝,在此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休闲文化具有对旅游者来说非常重要的调节功能。(1)动静平衡,张弛有度休闲是人类生活体系的调适机制。在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中,人们耗费了许多的精力和心智,因此,工作之余,他们需要通过休闲来调节自己的身心,恢复体力和心力。旅游者或通过前往海滨、森林、草原等漫步以舒张体力,在躺椅上读书以锻炼其心智;或通过登山、探险和激烈的竞技运动,使四肢得到活动,以增强体质,并调节精神。旅游休闲文化对人的调适作用,便由此得到了全面的显现。(2)优哉游哉,乐以忘忧旅游休闲文化能让人在优哉游哉中乐以忘忧。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

30、心理负担重,人们能够在旅游休闲生活中获得休整,自得其乐,但要取得良好的自得其乐效果,则要求旅游休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修养和悟性。(3)融入自然,天人合一如果说张弛有度偏向于身体的生理调节,乐以忘忧侧重于心理调适的话,那么融入自然则倾向于精神的调谐。旅游休闲文化的最高功用则是使休闲者达到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休闲的真谛在于投身于自然,认同于自然,并在自然中陶冶出更加美好的心灵世界。通过融入大自然的旅游休闲活动,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飞扬,情操得以提升。15.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形”?复原再现历史古迹类旅游景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答: 旅游景观文化的“形”,是指景观的物质形态,它较

31、为直观,且易于被感知,是景观的外在体现,是景观文化的外化与物化,是旅游者接触景观文化最初也是最直接的感受。包括自然旅游景观的形状、色彩、声音、动态、要素组合结构,人文旅游景观的色彩、材料、质地、工艺、结构比例、制式等。复原再现历史古迹类旅游景观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人文景观的“形”,具有时间的界限和时代的不可超越性。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历史文化题材的运用与移植、各类古建筑的复原再现,对于尊重民族历史和弘扬传统文化,则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必须强调的是,对历史古迹类旅游景观的再现或复制,要尊重民族历史,尊重科学,应该严格地局限在相同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并且应该尽可能地求得形似和神似,着重追

32、求形神兼备。(2)历史古迹的复原再现,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它是历史文化在现代文化时空中的一种特殊的延续形式。对历史古迹的复原,应该切忌急功近利的行为,必须应避免文化错位、历史失真以及历史古迹所处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的失真。16.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文化的“意”是如何体现的?答: 旅游景观文化的“意”,是凝结在旅游景观中的文化意识,是景观的精神文化内涵。没有这种无形的“意”,也就是文化内涵存在,就不可能有“形”的景观的生成。所以,景观的“形”与“意”是相统一的,景观的“形”是一种物质的层面,而景观的“意”,则是精神的层面,二者使景观凸现在观赏者的面前。旅游景观有了“意”,也就有了生命力。(1)人文景观文化的“意”,则主要是体现在美学艺术、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科学文化等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历史文化类景观“意”的具体体现,则有许多是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学名篇以及神话传说等相密切联系。比如湖南洞庭湖的岳阳楼之所以成为天下名楼,不是因为它的建筑物质形式,而主要是因为它所具有的韵味深长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杜甫五律登岳阳楼和范仲淹岳阳楼记所抒发的吐呐天地,心系国家安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道德情操,这使得岳阳楼名满天下,并且超越时代,而成为历代旅游者心目中的文化圣地。(2)自然山水之所以能形成为旅游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