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0705_古典名著_zg02j.pdf

上传人:黄嘉文 文档编号:2410726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PDF 页数:276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0705_古典名著_zg02j.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6页
20200705_古典名著_zg02j.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6页
20200705_古典名著_zg02j.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6页
亲,该文档总共2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贱 贱、重重而轻轻也,有知其厚厚而薄薄、善善而恶恶也,有知 其阳阳而阴阴、白白而黑黑也。百物皆有合偶,偶之合之,仇 之匹之,善矣。诗云 :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 由仇匹 。 此之谓也。然则春秋义之大者也,得一端而博达之, 观其是非,可以得其正法,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是故于 外道而不显,于内讳而不隐,于尊亦然,于贤亦然,此其别内 春秋繁露 7 外、差贤不肖、而等尊卑也。义不讪上,智不危身,故远者以 义讳,近者以智畏,畏与义兼,则世逾近,而言逾谨矣,此定、 哀之所以微其辞。以故用则天下平,不用则安其身,春秋之道 也。 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是故虽有巧手,弗修规矩,不能 正方圆;虽有

2、察耳,不吹六律,不能定五音;虽有知心,不览 先王,不能平天下;然则先王之遗道,亦天下之规矩六律已! 故圣者法天,贤者法圣,此其大数也;得大数而治,失大数而 乱,此治乱之分也;所闻天下无二道,故圣人异治同理也,古 今通达,故先贤传其法于后世也。春秋之于世事也,善复古, 讥易常,欲其法先王也。然而介以一言曰 : “王者必改制 。 ” 自僻者得此以为辞,曰 : “古苟可循,先王之道,何莫相因。 ” 世迷是闻, 以疑正道而信邪言, 甚可患也。答之曰 : “人有 闻诸侯之君射狸首之乐者,于是自断狸首,县而射之,曰 : 安在于乐也?此闻其名,而不知其实者也。今所谓新王必改 制者,非改其道,非变其理,受命于

3、天,易姓更王,非继前王 而王也,若一因前制,修故业,而无有所改,是与继前王而王 者无以别。受命之君,天之所大显也;事父者承意,事君者仪 志,事天亦然;今天大显已,物袭所代,而率与同,则不显不 明,非天志,故必徒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者,无他 焉,不敢不顺天志,而明自显也。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 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 道之实。孔子曰 : 无为而治者,其舜乎 ! 言其王尧之道而 已,此非不易之效与! ”问者曰 : “物改而天授, 显矣,其必 更作乐,何也?”曰 : “乐异乎是,制为应天改之,乐为应人 作之,彼之所受命者,必民之所同乐也。是故大改制于初,所

4、以明天命也;更作乐于终,所以见天功也;缘天下之所新乐, 春秋繁露 8 而为之文,且以和政,且以兴德,天下未遍合和,王者不虚作 乐,乐者,盈于内而动发于外者也,应其治时,制礼作乐以成 之,成者本末质文,皆以具矣。是故作乐者,必反天下之所始 乐于己以为本。舜时,民乐其昭尧之业也,故韶,韶者,昭也; 禹之时,民乐其三圣相继,故夏,夏者,大也;汤之时,民乐 其救之于患害也,故頀,頀者,救也;文王之时,民乐其兴师 征伐也,故武,武者,伐也。四者天下同乐之,一也,其所同 乐之端,不可一也。作乐之法,必反本之所乐,所乐不同事, 乐安得不世异!是故舜作韶而禹作夏,汤作頀而文王作武,四 乐殊名,则各顺其民始乐于

5、己也,吾见其效矣。诗云 : 文王 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 乐之风也。又曰: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 当是时,纣为无道,诸侯大乱,民 乐文王之怒,而歌咏之也。周人德已洽天下,反本以为乐,谓 之大武,言民所始乐者,武也云尔。故凡乐者,作之于终,而 名之以始,重本之义也。由此观之,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 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 ” 春秋繁露 9 玉杯第二 春秋讥文公以丧取。难者曰 : “丧之法,不过三年,三年 之丧,二十五月。今按经:文公乃四十一月方取,取时无丧, 出其法也久矣,何以谓之丧取?”曰 : “春秋之论事,莫重于 志。今取必纳币,纳币之月在丧

6、分,故谓之丧取也。且文公秋 祫祭,以冬纳币,皆失于太蚤,春秋不讥其前,而顾讥其后, 必以三年之丧,肌肤之情也,虽从俗而不能终,犹宜未平于心, 今全无悼远之志,反思念取事,是春秋之所甚疾也,故讥不出 三年,于首而已讥以丧取也,不别先后,贱其无人心也。缘此 以论礼,礼之所重者,在其志,志敬而节具,则君子予之知礼; 志和而音雅,则君子予之知乐;志哀而居约,则君子予之知丧。 故曰非虚加之,重志之谓也。志为质,物为文,文着于质,质 不居文,文安施质;质文两备,然后其礼成;文质偏行,不得 有我尔之名;俱不能备,而偏行之,宁有质而无文,虽弗予能 礼,尚少善之,介葛卢来是也;有文无质,非直不予,乃少恶 之,谓

7、州公寔来是也。然则春秋之序道也,先质而后文,右志 而左物,故曰 :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推而前之,亦宜 曰:朝云朝云,辞令云乎哉 !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 引 而后之,亦宜曰:丧云丧云,衣服云乎哉!是故孔子立新王之 道,明其贵志以反和,见其好诚以灭伪,其有继周之弊,故若 此也。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曰:缘民臣之心,不可 春秋繁露 1 0 一日无君,一日不可无君,而犹三年称子者,为君心之未当立 也,此非以人随君耶!孝子之心,三年不当,而踰年即位者, 与天数俱终始也,此非以君随天邪!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 天,春秋之大义也。 春秋论十二世之事,人道浃而王道备,法布二百四十二年

8、之中,相为左右,以成文采,其居参错,非袭古也。是故论春 秋者,合而通之,缘而求之,五其比,偶其类,览其绪,屠其 赘,是以人道浃而王法立。以为不然,今夫天子踰年即位,诸 侯于封内三年称子,皆不在经也,而操之与在经无以异,非无 其辨也,有所见而经安受其赘也,故能以比贯类,以辨付赘者, 大得之矣。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 可去,若形体之可肥轹而不可得革也。是故虽有至贤,能为君 亲含容其恶,不能为君亲令无恶。书曰 : “厥辟去厥只”事亲 亦然,皆忠孝之极也,非至贤安能如是。父不父则子不子,君 不君则臣不臣耳。 文公不能服丧,不时奉祭,不以三年,又以丧取,取于大 夫,以卑宗庙

9、,乱其群祖,以逆先公,小善无一,而大恶四五; 故诸侯弗予盟,命大夫弗为使,是恶恶之征,不臣之效也。出 侮于外,入夺于内,无位之君也。孔子曰 : “政逮于大夫,四 世矣 。 ”盖自文公以来之谓也。 君子知在位者不能以恶服人也,是故简六艺以赡养之。诗 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所 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 风;书着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 故长于治人;能兼得其所长,而不能遍举其详也。故人主大节 则知闇,大博则业厌,二者异失同贬,其伤必至,不可不察也。 春秋繁露 1 1 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时蚤晚,任多少,

10、适 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 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 春秋之好微与,其贵志也。春秋修本末之义,达变故之应, 通生死之志,遂人道之极者也。是故君杀贼讨,则善而书其诛; 若莫之讨,则君不书葬,而贼不复见矣。不书葬,以为无臣子 也;贼不复见,以其宜灭绝也。今赵盾弒君,四年之后,别牍 复见,非春秋之常辞也。古今之学者异而问之曰 : “是弒君, 何以复见?犹曰贼未讨,何以书葬?何以书葬者,不宜书葬也 而书葬;何以复见者,亦不宜复见也而复见;二者同贯,不得 不相若也。盾之复见,直以赴问而辨不亲弒,非不当诛也;则 亦不得不谓悼公之书葬,直以赴问而辨不成弒,非不当罪也

11、。 若是则春秋之说乱矣,岂可法哉 ! ” “ 故贯比而论,是非虽难 悉得,其义一也。今盾诛无传,弗诛无传,以比言之,法论也, 无比而处之,诬辞也,今视其比,皆不当死,何以诛之。春秋 赴问数百,应问数千,同留经中,翻援比类,以发其端,卒无 妄言,而得应于传者;今使外贼不可诛,故皆复见,而问曰: 此复见,何也?言莫妄于是,何以得应乎!故吾以其得应, 知其问之不妄,以其问之不妄,知盾之狱不可不察也。夫名为 弒父,而实免罪者,已有之矣;亦有名为弒君,而罪不诛者, 逆而距之,不若徐而味之,且吾语盾有本,诗云 : 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 。 此言物莫无邻,察视其外,可以见其内也。今案 盾事,而观其心,愿而不

12、刑,合而信之,非篡弒之邻也,按盾 辞号乎天,苟内不诚,安能如是,是故训其终始,无弒之志, 枸恶谋者,过在不遂去,罪在不讨贼而已。臣之宜为君讨贼也, 犹子之宜为父尝药也;子不尝药,故加之弒父,臣不讨贼,故 加之弒君,其义一也。所以示天下废臣子之节,其恶之大若此 春秋繁露 1 2 也。故盾之不讨贼为弒君也,与止之不尝药为弒父无以异,盾 不宜诛,以此参之 。 ”问者曰 : “夫谓之弒,而有不诛,其论 难知,非蒙之所能见也。故赦止之罪,以传明之;盾不诛,无 传,何也?”曰 : “世乱义废,背上不臣,篡弒覆君者多,而 有明大恶之诛,谁言其诛?故晋赵盾、楚公子比皆不诛之文, 而弗为传,弗欲明之心也 。 ”

13、问者曰 : “人弒其君,重卿在而 弗能讨者,非一国也。灵公弒,赵盾不在,不在之与在,恶有 厚薄,春秋责在而不讨贼者,弗系臣子尔也;责不在而不讨贼 者,乃加弒焉,何其责厚恶之薄,薄恶之厚也?”曰 : “春秋 之道,视人所惑,为立说以大明之。今赵盾贤,而不遂于理, 皆见其善,莫见其罪,故因其所贤,而加之大恶,系之重责, 使人湛思,而自省悟以反道,曰 : 吁!君臣之大义,父子之 道,乃至乎此 。 此所由恶薄而责之厚也;他国不讨贼者,诸 斗筲之民,何足数哉!弗系人数而已,此所由恶厚而责薄也。 传曰 : 轻为重,重为轻 。 非是之谓乎!故公子比嫌可以立, 赵盾嫌无臣责,许止嫌无子罪,春秋为人不知恶,而恬

14、行不备 也,是故重累责之,以缫枉世而直之,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 知此而义毕矣 。 ” 春秋繁露 1 3 卷第二 竹林第三 春秋之常辞也,不予夷狄,而予中国为礼,至邲之战,偏 然反之,何也?”曰 : “春秋无通辞,从变而移,今晋变而为 夷狄,楚变而为君子,故移其辞以从其事。夫庄王之舍郑,有 可贵之美,晋人不知其善,而欲击之,所救已解,如挑与之战, 此无善善之心,而轻救民之意也,是以贱之,而不使得与贤者 为礼。秦穆侮蹇叔而大败,郑文轻众而丧师,春秋之敬贤重民 如是。是故战攻侵伐,虽数百起,必一二书,伤其害所重也。 ” 问者曰 : “ 其书战伐甚谨, 其恶战伐无辞,何也?”曰 : “ 会同之事,大者

15、主小,战伐之事,后者主先,苟不恶,何为使 起之者居下,是其恶战伐之辞已!且春秋之法,凶年不修旧, 意在无苦民尔;苦民尚恶之,况伤民乎!伤民尚痛之,况杀民 乎!故曰:凶年修旧则讥,造邑则讳,是害民之小者,恶之小 也;害民之大者,恶之大也,今战伐之于民,其为害几何!考 意而观指,则春秋之所恶者,不任德而任力,驱民而残贼之; 其所好者,设而勿用,仁义以服之也。诗云 : 弛其文德,洽 此四国 。 此春秋之所善也。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 远,而断断以战伐为之者,此固春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 。 ” 难者曰 : “春秋之书战伐也,有恶有善也,恶轴击而善偏战, 春秋繁露 1 4 耻伐丧而荣复雠,奈何以春

16、秋为无义战而尽恶之也?”曰 : “ 凡春秋之记灾异也,虽亩有数茎,犹谓之无麦苗也;今天下之 大,三百年之久,战攻侵伐,不可胜数,而复雠者有二焉,是 何以异于无麦苗之有数茎哉!不足以难之,故谓之无义战也。 以无义战为不可,则无麦苗亦不可也;以无麦苗为可,则无义 战亦可矣。若春秋之于偏战也,善其偏,不善其战,有以效其 然也。春秋爱人,而战者杀人,君子奚说善杀其所爱哉!故春 秋之于偏战也,犹其于诸夏也,引之鲁,则谓之外,引之夷狄, 则谓之内;比之轴战,则谓之义,比之不战,则谓之不义;故 盟不如不盟,然而有所谓善盟;战不如不战,然而有所谓善战; 不义之中有义,义之中有不义;辞不能及,皆在于指,非精心

17、达思者,其庸能知之!诗云 : 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 思,室是远而 。 孔子曰 :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由是 观之,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适道矣 。 ” “司马子反为君使,废君命,与敌情,从其所请,与宋平, 是内专政,而外擅名也。专政则轻君,擅名则不臣,而春秋大 之,奚由哉?”曰 : “为其有惨怛之恩,不忍饿一国之民,使 之相食。推恩者远之为大,为仁者自然为美。今子反出己之心, 矜宋之民,无计其闲,故大之也 。 ”难者曰 : “春秋之法,卿 不忧诸侯,政不在大夫。子反为楚臣,而恤宋民,是忧诸侯也; 不复其君,而与敌平,是政在大夫也。湨梁之盟,信在大夫, 而春秋刺之,为其夺

18、君尊也;平在大夫,亦夺君尊,而春秋大 之,此所闲也。且春秋之义,臣有恶擅名美。故忠臣不显谏, 欲其由君出也。书曰 : 尔有嘉谋嘉猷,入告尔君于内,尔乃 顺之于外,曰:此谋此猷,惟我君之德 。 此为人臣之法也; 古之良大夫,其事君皆若是。今子反去君近而不复,庄王可见 而不告,皆以其解二国之难,为不得已也,奈其夺君名美何! 春秋繁露 1 5 此所惑也 。 ”曰 : “春秋之道,固有常有变,变用于变,常用 于常,各止其科,非相妨也。今诸子所称,皆天下之常,雷同 之义也;子反之行,一曲之变,独修之意也。夫目惊而体失其 容,心惊而事有所忘,人之情也;通于惊之情者,取其一美, 不尽其失。诗云 : 采葑采菲

19、,无以下体 。 此之谓也。今子 反往视宋,闻人相食,大惊而哀之,不意之至于此也,是以心 骇目动,而违常礼。礼者,庶于仁,文质而成体者也。今使人 相食,大失其仁,安着其礼,方救其质,奚恤其文,故曰 : 当仁不让 。 此之谓也。春秋之辞,有所谓贱者,有贱乎贱者, 夫有贱乎贱者,则亦有贵乎贵者矣。今让者,春秋之所贵,虽 然,见人相食,惊人相爨,救之忘其让,君子之道,有贵于让 者也,故说春秋者,无以平定之常义,疑变故之大,则义几可 谕矣 。 ” 春秋记天下之得失,而见所以然之故,甚幽而明,无传而 着,不可不察也。夫泰山之为大,弗察弗见,而况微眇者乎! 故按春秋而适往事,穷其端而视其故,得志之君子、有喜

20、之人, 不可不慎也。齐顷公亲齐桓公之孙,国固广大,而地势便利矣, 又得霸主之余尊,而志加于诸侯,以此之故,难使会同,而易 使骄奢,即位九年,末尝肯一与会同之事,有怒鲁卫之志,而 不从诸侯于清丘断道,春往伐鲁,入其北郊,顾返伐卫,败之 新筑;当是时也,方乘胜而志广,大国往聘,慢而弗敬其使者, 晋鲁俱怒,内悉其众,外得党与卫曹,四国相辅,大困之?, 获齐顷公,斮逄丑父。深本顷公之所以大辱身,几亡国,为天 下笑,其端乃从慑鲁胜卫起;伐鲁,鲁不敢出;击卫,大败之; 因得气而无敌国,以兴患也。故曰:得志有喜,不可不戒。此 其效也。自是之后,顷公恐惧,不听声乐,不饮酒食肉,内爱 百姓,问疾吊丧,外敬诸侯,

21、从会与盟,卒终其身,家国安宁。 春秋繁露 1 6 是福之本生于忧,而祸起于喜也。呜呼!物之所由然,其于人 切近,可不省邪! “逄丑父杀其身以生其君,何以不得谓知权?丑父欺晋, 祭仲许宋,俱枉正以存其君,然而丑父之所为,难于祭仲,祭 仲见贤,而丑父犹见非,何也?”曰 : “是非难别者在此,此 其嫌疑相似,而不同理者,不可不察。夫去位而避兄弟者,君 子之所甚贵;获虏逃遁者,君子之所甚贱。祭仲措其君于人所 甚贵,以生其君,故春秋以为知权而贤之;丑父措其君于人所 甚贱,以生其君,春秋以为不知权而简之。其俱枉正以存君, 相似也,其使君荣之,与使君辱,不同理。故凡人之有为也, 前枉而后义者,谓之中权,虽不

22、能成,春秋善之,鲁隐公、郑 祭仲是也;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虽能成之,春秋不爱, 齐顷公、逄丑父是也。夫冒大辱以生,其情无乐,故贤人不为 也,而众人疑焉,春秋以为人之不知义而疑也,故示之以义, 曰 : 国灭,君死之,正也 。 正也者,正于天之为人性命也, 天之为人性命,使行仁义而羞可耻,非若鸟兽然,苟为生,苟 为利而已。是故春秋推天施而顺人理,以至尊为不可以加于至 辱大羞,故获者绝之;以至辱为亦不可以加于至尊大位,故虽 失位,弗君也;已反国,复在位矣,而春秋犹有不君之辞,况 其溷然方获而虏邪!其于义也,非君定矣,若非君,则丑父何 权矣!故欺三军,为大罪于晋,其免顷公,为辱宗庙于齐,是 以虽

23、难,而春秋不爱。丑父大义,宜言于顷公曰 : 君慢侮而 怒诸侯,是失礼大矣;今被大辱而弗能死,是无耻也;而复重 罪,请俱死,无辱宗庙,无羞社稷 。 如此,虽陷其身,尚有 廉名,当此之时,死贤于生,故君子生以辱,不如死以荣,正 是之谓也。由法论之,则丑父欺而不中权,忠而不中义,以为 不然,复察春秋,春秋之序辞也,置王于春正之间,非曰:上 春秋繁露 1 7 奉天施,而下正人,然后可以为王也云尔!今善善恶恶,好荣 憎辱,非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君子以天施之在人者 听之,则丑父弗忠也,天施之在人者,使人有廉耻,有廉耻者, 不生于大辱,大辱莫甚于去南面之位。而束获为虏也。曾子曰: 辱若可避,避之而已

24、;及其不可避,君子视死如归 。 谓如 顷公者也 。 “春秋曰 : 郑伐许 。 奚恶于郑,而夷狄之也?”曰: “卫侯遫卒,郑师侵之,是伐丧也;郑与诸侯盟于蜀,以盟而 归诸侯,于是伐许,是叛盟也。伐丧无义,叛盟无信,无信无 义,故大恶之 。 ”问者曰 : “是君死,其子未踰年,有称伯不 子,法辞其罪何?”曰 : “先王之制,有大丧者,三年不呼其 门,顺其志之不在事也。书曰 : 高宗谅闇,三年不言 。 居 丧之义也。今纵不能如是,奈何其父卒未踰年,即以丧举兵也。 春秋以薄恩,且施失其子心,故不复得称子,谓之郑伯,以辱 之也。且其先君襄公,伐丧叛盟,得罪诸侯,诸侯怒之未解, 恶之未已,继其业者,宜务善

25、以覆之,今又重之,无故居丧以 伐人;父伐人丧,子以丧伐人;父加不义于人,子施失恩于亲, 以犯中国;是父负故恶于前,己起大恶于后,诸侯毕怒而憎之, 率而俱至,谋共击之,郑乃恐惧去楚,而成虫牢之盟是也。楚 与中国,侠而击之,郑罢弊危亡,终身愁辜。吾本其端,无义 而败,由轻心然。孔子曰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 知其 为得失之大也,故敬而慎之。今郑伯既无子恩,又不庸计,一 举兵不当,被患不穷,自取之也。是以生不得称子,去其义也; 死不得书葬,见其穷也。曰:有国者视此,行身不放义,兴事 不审时,其何如此尔 。 ” 春秋繁露 1 8 卷第三 玉英第四 谓一元者,大始也。知元年志者,大人之所重,小人之

26、所 轻。是故治国之端在正名,名之正,兴五世,五传之外,美恶 乃形,可谓得其真矣,非子路之所能见。惟圣人能属万物于一, 而系之元也,终不及本所从来而承之,不能遂其功。是以春秋 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故人唯有终始 也,而生不必应四时之变,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 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故人虽生天气,及奉天气者,不得 与天元、本天元命、而共违其所为也。故春正月者,承天地之 所为也,继天之所为而终之也,其道相与共功持业,安容言乃 天地之元?天地之元,奚为于此?恶施于人?大其贯承意之理 矣。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 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

27、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 五者俱正,而化大行。非其位而即之,虽受之先君,春秋危之, 宋缪公是也;非其位不受之先君,而自即之,春秋危之,吴王 僚是也;虽然,苟能行善得众,春秋弗危,卫侯晋以立书葬是 也;俱不宜立,而宋缪受之先君而危,卫宣弗受先君而不危, 以此见得众心之为大安也。故齐桓非直弗受之先君也,乃率弗 宜为君者而立,罪亦重矣,然而知恐惧,敬举贤人而以自覆盖, 春秋繁露 1 9 知不背要盟,以自湔浣也,遂为贤君,而霸诸侯;使齐桓被恶, 而无此美,得免杀戮乃幸已,何霸之有!鲁桓忘其忧,而祸逮 其身;齐桓忧其忧,而立功名。推而散之,凡人有忧而不知忧 者,凶,有忧而深忧之者,吉。易曰 : 复自道,何

28、其咎 。 此之谓也。匹夫之反道以除咎,尚难,人主之反道以除咎、甚 易。诗云 : 德輶如毛 。 言其易也。 “公观鱼于棠,何恶也?” “ 凡人之性,莫不善义,然而 不能义者,利败之也;故君子终日言不及利,欲以勿言愧之而 已,愧之以塞其源也。夫处位动风化者,徒言利之名尔,犹恶 之,况求利乎!故天王使人求赙求金,皆为大恶而书。今非直 使人也,亲自求之,是为甚恶,讥。何故言观鱼?犹言观社也, 皆讳大恶之辞也 。 ” 春秋有经礼,有变礼。为如安性平心者、经礼也;至有于 性虽不安,于心虽不平,于道无以易之,此变礼也。是故昏礼 不称主人,经礼也;辞穷无称,称主人,变礼也。天子三年然 后称王,经礼也;有故,则

29、未三年而称王,变礼也。妇人无出 境之事,经礼也;母为子娶妇,奔丧父母,变礼也。明乎经变 之事,然后知轻重之分,可与适权矣。难者曰 : “春秋事同者 辞同,此四者,俱为变礼,而或达于经,或不达于经,何也?” 曰 : “ 春秋理百物, 辨品类,别嫌微,修本末者也。是故星 坠谓之陨,螽坠谓之雨,其所发之处不同,或降于天,或发于 地,其辞不可同也。今四者俱为变礼也同,而其所发亦不同, 或发于男,或发于女,其辞不可同也。是或达于常,或达于变 也 。 ” 桓之志无王,故不书王;其志欲立,故书即位。书即位者, 言其弒君兄也;不书王者,以言其背天子。是故隐不言立,桓 不言王者,从其志,以见其事也。从贤之志,以

30、达其义;从不 春秋繁露 2 0 肖之志,以着其恶。由此观之,春秋之所善、善也,所不善、 亦不善也,不可不两省也。 “经曰:宋督弒其君与夷。传言庄公冯杀之。不可及于经, 何也?”曰 : “非不可及于经,其及之端眇,不足以类钩之, 故难知也。传曰:臧孙许与晋却克同时而聘乎齐,按经无有, 岂不微哉!不书其往,而有避也。今此传而言庄公冯,而于经 不书,亦以有避也。是以不书聘乎齐,避所羞也;不书庄公冯 杀,避所善也。是故让者,春秋之所善,宣公不与其子,而与 其弟,其弟亦不与子,而反之兄子,虽不中法,皆有让高,不 可弃也,故君子为之讳。不居正之谓避其后也,乱移之宋督, 以存善志,此亦春秋之义善无遗也,若直

31、书其篡,则宣缪之高 灭,而善之无所见矣 。 ”难者曰 : “为贤者讳,皆言之,为宣 缪讳,独弗言,何也?”曰 : “不成于贤也,其为善不法,不 可取,亦不可弃,弃之则弃善志也,取之则害王法,故不弃亦 不载,以意见之而已。苟志于仁,无恶。此之谓也 。 ” 器从名,地从主人之谓制,权之端焉,不可不察也。夫权 虽反经,亦必在可以然之域,不在可以然之域,故虽死亡,终 弗为也,公子目夷是也。故诸侯父子兄弟,不宜立而立者,春 秋视其国,与宜立之君无以异也,此皆在可以然之域也;至于 鄫取乎莒,以之为同居,目曰莒人灭鄫,此在不可以然之域也。 故诸侯在不可以然之域者,谓之大德,大德无踰闲者,谓正经; 诸侯在可以

32、然之域者,谓之小德,小德出入可也;权谲也,尚 归之以奉钜经耳。故春秋之道,博而要,详而反一也。公子目 夷复其君,终不与国,祭仲已与,后改之,晋荀息死而不听, 卫曼姑拒而弗内,此四臣事异而同心,其义一也。目夷之弗与, 重宗庙;祭仲与之,亦重宗庙;荀息死之,贵先君之命;曼姑 拒之,亦贵先君之命也。事虽相反,所为同,俱为重宗庙,贵 春秋繁露 2 1 先帝之命耳。难者曰 : “公子目夷祭仲之所为者,皆存之事君, 善之可矣;荀息曼姑非有此事也,而所欲恃者,皆不宜立者, 何以得载乎义 。 ”曰 : “春秋之法,君立不宜立,不书;大夫 立,则书。书之者,弗予大夫之得立不宜立者也;不书,予君 之得立之也。君之

33、立不宜立者,非也;既立之,大夫奉之,是 也;荀息曼姑之所得为义也 。 ” 难纪季曰 : “春秋之法,大夫不得用地。又曰:公子无去 国之义。又曰:君子不避外难。纪季犯此三者,何以为贤!贤 臣故盗地以下敌,弃君以避难乎! ”曰 : “贤者不为是。 是故 托贤于纪季,以见季之弗为也;纪季弗为,而纪侯使之可知矣。 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其书人,时易其名,以有 讳也。故诡晋文得志之实以代讳,避致王也;诡莒子号,谓之 人,避隐公也;易庆父之名,谓之仲孙;变盛谓之成,讳大恶 也。然则说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今纪季 受命乎君,而经书专,无善一名,而文见贤,此皆诡辞,不可 不察。春秋之

34、于所贤也,固顺其志,而一其辞,章其义而褒其 美。今纪侯、春秋之所贵也,是以听其入齐之志,而诡其服罪 之辞也,移之纪季。故告籴于齐者,实庄公为之,而春秋诡其 辞,以予臧孙辰;以酅入于齐者,实纪侯为之,而春秋诡其辞, 以与纪季;所以诡之不同,其实一也 。 ”难者曰 : “有国家者, 人欲立之,固尽不听;国灭,君死之,正也;何贤乎纪侯?” 曰 : “齐将复雠,纪侯自知力不加,而志距之,故谓其弟曰: 我宗庙之主,不可以不死也,汝以酅往,服罪于齐,请以立 五庙,使我先君岁时有所依归 。 率一国之众,以卫九世之主, 襄公逐之不去,求之弗予,上下同心,而俱死之,故谓之大去。 春秋贤死义且得众心也,故为讳灭,

35、以为之讳,见其贤之也, 以其贤之也,见其 中华古典精华文库 宋诗一百首 宋诗一百首 1 目录 柳开 塞上 王禹称 寒食 王禹称 村行 王禹称 春居杂兴二首 王禹称 前赋喜而作诗,聊以自贺 寇准 春日登楼怀旧 寇准 柳 杨亿 无题 杨亿 泪 林逋 山园小梅 林逋 山中寄招叶秀才 林逋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穆修 烛 晏殊 无题 宋祁 落花 曾公亮 宿甘露寺僧舍 梅尧臣 汝坟贫女 梅尧臣 东溪 梅尧臣 鲁山山行 欧阳修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 欧阳修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其二 欧阳修 啼鸟 宋诗一百首 2 欧阳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画眉鸟 苏舜钦 城南感怀呈永叔 苏舜钦 庆州败 苏舜钦 暑

36、中杂咏 邵雍 观棋长吟 文同 送棋僧惟照 曾巩 咏柳 王安石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元日 王安石 棋 王安石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程颢 春日 程颢 秋日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 人不知贵也 苏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 正月二十日乃和前韵 苏轼 有美堂暴雨 苏轼 和子由踏青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题西林壁 宋诗一百首 3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苏辙 怀渑池寄子瞻兄 黄庭坚 牧童诗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 黄庭坚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黄庭坚 登快阁 黄

37、庭坚 寄黄几复 黄庭坚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 弈棋二首呈任渐二首 黄庭坚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秦观 春日 张耒 偶题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 宋徽宗 赵佶 宫词 朱淑真 自责二首 吕本中 春日即事 吕本中 暮步至江上 曾几 寓居吴兴 陈与义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雨晴 陈与义 伤春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金错刀行 陆游 夜登白帝城怀少陵先生 陆游 游山西村 陆游 书愤 陆游 沈园 宋诗一百首 4 陆游 自嘲 陆游 秋思 陆游 梅花绝句 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示儿 杨万里 初入淮河 杨万里 春晴怀故园海棠 杨万里 霰 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读严子陵传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横塘 朱熹 活水亭观书有感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徐玑 夏日怀友 戴复古 江村晚眺 赵师秀 约客 文天祥 过零丁洋 郑思肖 二砺 宋诗一百首 5 柳开() 塞 上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王禹称() 寒 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宋诗一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