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爱国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上传人:知识海洋 文档编号:24173688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国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爱国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爱国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爱国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爱国诗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诗1/33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sh),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qun)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创作背景作者介绍词语解释全诗译文诗句赏析主要思想2/33【创作背景】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课时,剪辫题照,赠 给他挚友许寿裳。据许寿裳1936年12月l9日作怀旧一文说:“19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题目也是许寿裳添加,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鲁迅于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鲁迅21岁写,51岁重写。在30年中极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

2、戒”。何等坚贞、猛烈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先声,也是鲁迅一生奋斗标灯和旗帜。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3/33【作者介【作者介绍】鲁迅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死于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更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中国主要作家,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支持者。鲁迅作品包含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4/33【词语解解释】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灵台:(书面语)心灵。神矢,爱神箭。全句是把自己祖国比作恋人故园:故乡。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

3、。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始祖,代指中华民族。5/33【全【全诗译文】文】我爱国之心如同被爱神之箭所射普通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觉察,我愿意把我一生精力托付给我祖国。6/33【诗句句赏析】析】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灵台”指内心。“神矢”是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所持有神箭,听说他用神箭把男女双方心射穿就会使二人相爱。“风雨如磐”比喻祖国灾难深重。“闇”是使动使用方法,是“使昏暗”意思。“故园”是东渡日本鲁迅称代祖国说法。这两句诗意思就是:自己对祖国一直怀有没有法抗拒强烈情感,即便祖国已经是风雨飘摇,这种爱国情

4、怀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反而会愈加强烈)。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7/33“轩辕”除了指黄帝外,还有一层意思。传说黄帝母亲附宝是在受到北斗权星感应后生下黄帝。河图稽命徵说“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轩辕于寿邱”,河图始开图又说“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或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所以古人有时也用轩辕指天空中北斗七星及其所在区域。古人经过观察发觉天空星星都是跟伴随北斗七星旋转,认为轩辕是天中心。(其实那是因为北极星离北斗七星很近,而地轴是指向北极星,天上星星实际上是围绕北极星在转。)8/33这么,轩辕既指黄

5、帝,代指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和前面寒星暗含呼应。“荃不察”出自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荃”是一个芳草,屈原借以喻国君,又与黄帝地位暗合。巧用典故,层层照应。这正是这两句诗妙处!这两句诗意思就是:我将这份热忱告诉祖国同胞,但同胞们却全无觉察,我愿意牺牲我自己来唤醒同胞自觉!9/33【主要思想】【主要思想】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自题小像这首诗内容有极其精炼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原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一生实践格言。”这首诗创作缘起是剪辫子。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顶上高高耸起,形

6、成一座富士山”“清国留学生”进行了辛辣讽刺,这可视为鲁迅毅然剪辫形象注脚。而鲁迅断发而且题诗于小照背后赠予给挚友,则显然是借以明志。能够说“剪辫”是青年鲁迅与封建思想诀裂、自觉接收民主思想鲜明标志。鲁迅以后在呐喊自序中叙述了“写起小说来”之前几个思想发展阶段,其“弃医从文”志向确实立便发生在他写自题小像之后。鲁迅“弃医从文”确立了他一生奋斗目标,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露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我以我血荐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自是自题小像小像诗爱国主国主义感情升感情升华,也是青年也是青年鲁迅迅鸿鹄之志写照之志写照,更是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迅先生矢志不渝、一生渝、一生实践人生格言。践人生格言。1

7、0/33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诗句赏析注释11/33 大江:宋代文学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歌曲。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意思。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济世穷:挽救国家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面壁:面对墙壁坐着。据五灯会元记载,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都说是在看墙壁。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注释:12/33 破壁:据名画记记载,南北朝著名

8、画家张僧繇在金陵(今南京)安乐寺,画了四条没有眼睛龙。他说:假如点了眼睛,龙就要飞走。他人认为这话说得荒谬,他于是点了龙眼睛,不一会儿雷电大作,轰毁了墙壁,巨龙乘云飞去,而没有点眼睛龙还在。这个含有神话色彩故事,是形容张僧繇画技高超。“画龙点睛”和“破壁”两个词语都是起源于此。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13/33难酬蹈海亦英雄:难酬,难以实现,目标达不到。蹈海,投海。这句话意思是说,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这里直指近人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了抗议反动当局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唤起民众觉醒,身投日本大森海湾殉国之事。这里也是借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记载

9、:鲁仲连善于出谋划策,秦军围赵都邯郸,曾以利害说赵、魏大臣,鲁仲连劝阻尊秦昭王为帝。他说:“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大意是,秦昭王妄图称帝,用错误政策统治天下,那我将投东海而死,也不愿作秦国百姓。14/33这首著名自励诗出自周总理之手。当初周恩来为了中国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机会,归国加入革命。此诗正是他回国前夕,书赠为他饯行同学挚友张鸿诰等人。这首诗气势雄伟,“大江歌罢掉头东”表示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决心、豪迈志向和义无反顾抉择。“邃密群科济世穷”说是他到日本求学目标,周恩来自中学始就含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远大理想。“面壁十

10、年图破壁”表现他刻苦钻研欲到达境界和追求。“难酬蹈海亦英雄”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豪气赏析:15/33狱中题壁清谭嗣(s)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狱中题壁别解作者介绍加点字译文诗句赏析二诗句赏析一背景注释16/33作者介作者介绍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浏阳(今湖南省浏阳县)人。曾为候补知府、军机章京。自幼随父宦游,足迹遍大半个中国,较熟悉当初社会情况。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中国积弱不振,主动从事变法维新活动,严厉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伦理道德,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中激进派。一八九八年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失败被捕,慷慨就义。著有谭嗣同全集。17/33加

11、点字加点字1.刀:屠刀2.思:想起3.张俭:东汉末期,张俭被反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有家人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4.杜根: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18/33【注释】: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惶急情状。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这一句是构想逃亡中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救护。忍死须臾待杜根-这里作者以忍死杜根自比。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政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死

12、,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19/33译文文身在牢房想起了东汉时张俭,想起了忍死片刻杜根。我面对屠刀对大天笑,去和留都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高大。20/33赏析析谭诗第一句:“望门投止思张俭”。后汉书张俭传“室门投趾”作“望门投止”。仪礼士昏礼郑注:“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后汉书张俭传说,张俭“亡命遁走,望门投止重名行,破家相容。”“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谭诗第一句用此典故,其意思是说,谭不愿亡命,贻累亲友。谭诗第二句:“忍死须臾待杜根”。接后汉书杜根传,东汉安帝时,“和熹邓后临朝”,杜根以安帝年长,宜亲政事,上书劝太后归政

13、。太后执根,令盛以缣囊,扑杀之,幸而刑人不加力,根得诈死,逃窜为山中酒保。谭这句诗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其用一“愧”字,系诗人忠厚之辞。因为照传统道德观念,谭氏处理此事,毕竟应先考虑怎样调和光绪母子感情,而谭氏不如此作,此因谭氏认为上书向太后直谏,无济于事。21/33谭诗第三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后汉书虞诩传:“宁伏欧刀,以示远近。”唐章怀太子注:“欧刀,刑人之刀。”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锋芒利如欧冶剑。”剑亦可称为刀。欧刀之欧,或应释为欧冶之欧。谭这一句诗意思是:新党既不宜逃,又不宜谏,只有诉诸武力。今所谋既不成功,谭视死如归,亦甘之如饴。谭诗第四句:“去留肝胆两

14、昆仑”。光绪赐杨锐密诏,本嘱咐新党不可违太后意旨。新党不顺从光绪意旨,而拟调军围颐和园,谭氏认为此系为了保种保教而采取非常办法。谭诗“公罪”二字绝非“功罪”二字之讹。谭这句诗意思是,谋围颐和园系公罪,其是非得失,留待后人去讨论。22/33v赏析析v狱中题壁一诗写作于1942年4月24日是诗人在日本侵华、全民抗战灾难日子,在自己身陷狱中,面临酷刑和死亡时自白与前期诗作灰颓、低沉相比,面对死亡,诗人大彻大悟了生命真义,为自由和光明,他宁愿赴死,而他灵魂将高高飘扬v这是一首现实主义诗歌,诗义一目了然诗第一节,诗人假设自己会死于监狱之中,却劝说朋友们:不要悲伤,伤感情绪中依然有期望: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

15、们心上到了第二节,诗人情绪转为激愤对于日本侵略者深深仇恨而第三节中,当你们回来,高唱着凯歌,在欢庆胜利呼声中,牺牲者灵魂将会高高扬起第四节继续着第三节感人至深期望,表示了一个躯体被囚禁却热爱阳光与自由灵魂梦想:把他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v题壁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望舒狱中题壁明确以朋友为阅读者,隐秘地传达出了双重含义:一,写给朋友诗竟需要题壁,表明了身陷黑暗潮湿囚狱中失去自由情况,二,同时也表明了诗人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决心和对胜利终会到来信心狱中题壁一诗情绪由伤感流向激愤再流向悲壮,真切地传达出诗人面临死亡时心情,并以一个个体境遇与心情映射了整个中华民族誓死抗战精神23/33

16、去留肝胆两昆仑-比喻去者和留下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去:出奔。指康、梁;留:指自己。变法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大肆迫害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热血唤醒民众。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绝笔诗。一二句巧用典故,对流亡战友寄予厚望,表示变法事业终会成功信念。后二句则抒发笑对死亡满腔豪情,同时为维新人士高尚志向而感骄傲。可谓惊天地、泣鬼神。24/33狱中题壁别解首先,赵文解释使谭诗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其次,这么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后两句诗意表示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但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

17、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绝句表示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行为者,终究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本人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意思。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味道

18、。25/33我为何这么解?因为本人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总体寓意,而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尤其是对这么一个反应重大历史事件,表示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作品,更要从作者当初所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琢磨。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告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初拒绝了他人请他逃走劝说(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

19、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前两句,表示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慌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是能有更多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兴亡大业。诗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浩然肝胆之气!26/33“去留”“去”字,这里是指一个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使用方法是常有: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

20、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发生。从整首诗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去”,应是时间意义上“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去”。很多人了解,包含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看成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各种解释,都是这么思维定势。我想,那时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使用方法吧?“去”字这种主要语义,当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么写,是诗句表示需要包含平仄,全部含义在于指

21、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示了诗人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高尚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示,正是那种震撼人心灵、自赴一死强烈高尚感和强烈悲壮感。27/33背景背景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示作者全部全部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祭死之诗!诗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

22、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示是何等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真实心理写照吗?28/33肢解“去留”、“肝胆”、“两昆仑”语词和语义,并去寻找两个对应对应者,这种思绪我认为是背逆诗人原意。这首诗重心不是事况叙说,而是心态叙说;诗结构,也恰是句句递进,直至末句叹然收尾,荡气回肠!因而,梁启超、符逸公、赵金九以及其它人解释,本人都不敢苟同。而全部他们解释,我认为关键都在于误解了“去留”一词。另外要指出是,“仑”和“根”韵母发音差异(当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诗吟咏时(当代)艺

23、术效果,即使其仍合格律诗用韵要求(古代);倘若都同押“en”韵或“un”韵,那其诗意表示将更是一气呵成,畅快淋漓。29/33对酒清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简析注释译文30/33【注释】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课时曾购一宝刀,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革命精神。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满腔热血,未来献出它时,一定能够化成碧绿波涛(意即掀起革命风暴)。勤,经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

24、,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初人把他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鲜血31/33【译文】不吝惜用千金买宝刀,用宝贵貂皮大衣去换酒喝也称得上是英豪了。我会珍重生命,将它洒出去化作碧绿波涛。32/33【简析】析】这“首鉴湖女侠”秋瑾七绝对酒,是很多中学生都会背,全诗是:“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不知道,会认为这是男性写。其实中国男性写东西,多数是女性化。一千年前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出色。”(满江红)秋瑾生活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中国极度女性化,所以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大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性别身份。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3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