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经济(英文PDF 28页).pdf

上传人:黄嘉文 文档编号:241892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39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英文PDF 28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经济(英文PDF 28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经济(英文PDF 28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保障需求上,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远期的生存保障需求,通过保险产品稳健积累足够的长期资产以保证未来的经济来源,养老保险、教育保险都是满足这一类保障需求的险种;另一种是对风险事故发生后的经济补偿保障需求,疾病保险、意外保险、寿险、财产保险都是满足这一类保障需求的常见险种。保险产品的创新应当瞄准有真实需求的投保人群,开发恰当的险种满足他们的保障需求。 从1999年开始,人身保险新型产品很好地启动了市场;同时新型人身产品中保单价值长期累积的特点可以很好满足远期生存保障的需求。但是,随着市场开始热炒保险投资的概念,保险产品创新出现了偏离市场真实需求的现象。产品创新片面强调保险产品的投资

2、性,忽视了广大潜在投保人的风险保障需求。一时间,大量的新产品都被包装成了投资产品,家庭财产保险也推出了投资连结保险,健康保险也用分红保险的概念加以包装,让投保人得不到真正需要的风险保障;反过来,保险公司开始刻意创造投保人的投资需求,不是将投资型保险产品设计为满足远期生存保障需求,而是诱导投保人追求投资赚钱,由此导致了一些销售误导,并在部分地区出现退保风潮,损害了新型产品的声誉,抑制了产品创新。 2003年,经过两年来市场的投资躁动,投保人对待新产品更加理性,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政策完善,保障需求更加突出,保险产品创新方面开始注重契合市场的真实需求。 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国保监会按照人身保险新型

3、产品精算规定的要求果断停止了分红健康保险的销售后,保险公司开发了一批着重保障功能的健康保险产品,以真正满足百姓保障需要。第二,各家保险公司开发了大量分红型养老保险产品,并强调为养老进行长期投资储备而不是单纯追求赚钱,以满足日渐强烈的社会养老保障需求。第三,去年非典疫情中,寿险和财险公司一共创造性开发了51项非典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及时满足了社会需求。第四,保险公司注重保障型产品创新,注意细分不同投保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发保障类保险产品,满足各个群体各自的保障需求,比如旅游保险、老年意外保险、少儿教育保险等等。 2、特征-突出保险行业优势 另一方面,突出保险行业优势是保险产品创新贯穿2003年的又

4、一线索。保险产品创新也要突出保险的优势,才能在金融产品相互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险相对于银行、证券、基金等其他金融行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风险保障管理、长期资产管理、销售管理。风险保障管理是保险行业独一无二的优势,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难以替代。长期资产管理也是保险公司的强项,长期寿险产品、养老保险产品和年金产品可以提供远远超过银行和证券产品的期限。强大的销售能力也是保险公司的擅长,保险产品可以有多种渠道销售到各个细分市畅 1999年,新型人身产品问世进一步显现了人身保险产品具有的稳健投资和长期储蓄功能。随后,保险公司开始炒作投资赚钱,追求短期投资回报。保险公司开发投资连结保险、万能

5、保险,并通过渲染比当期投资收益率来和基金等投资工具进行竞争,开发了短期趸缴保费分红型两全保险来和定期存款竞争,没有充分发挥保险产品长期稳健增值的特点,也忽视了保险保障功能的发挥,导致了一些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错误理解和质疑。 2003年,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仍不理想的整体投资环境,在保险监管政策的引导下,保险公司开始理智分析自身优势和产品创新的方向。第一,突出了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2003年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还明确要求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保险的必须带有风险保障功能。第二,注意开发期限较长的保险产品,突出长期资产管理的优势。太平人寿的银行代理的分红保险期限都在十年以上,拉开了和银行储蓄

6、定期的距离。第三,拓展销售渠道,发挥销售管理的优势。保险公司在个人代理营销、银行代理销售和对团体直销三大渠道的基础上,拓展了银行理财中心代理、电话直销、网上直销等渠道,并开发了相应的保险产品。 二、2003年保险产品创新特点 2003年保险产品创新围绕契合市场需求、突出保险优势这两大主线,表现出投资型产品创新进行调整和保障型产品创新走向细分的特点。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各类险种的产品创新特点。 1、 长期人身保险 1999年开始,传统长期人身保险由于难以适应市场收益率的变化而逐渐萎缩,投连、万能、分红保险等新型产品成为产品创新的主力。 (1)投资连结保险。由于受到2000年开始的平安第一代投资连

7、结保险退保风潮的影响,投资连结保险的市场声誉尚未完全恢复,投连产品的创新依然比较低迷,全年仅有金盛、太平和光大永明等三个投连新产品进入市畅但是,投连产品也出现了复苏的苗头,原因有三:第一,投连产品的偿付能力额度要求低,偿付能力监管有利于鼓励公司开发投连产品;第二,资金运用渠道拓宽和市场投资预期渐好,有利于发挥投连产品在长期稳健投资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增强市场对投连产品的信心;第三,新的精算规定规范了投连产品的费用收取结构,发生在第一代费用较高投连产品身上的退保风潮难以重演。目前,多家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推出新的投保产品。 (2)万能保险。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一样也是投资型较强的产品。因此2003年

8、,万能产品创新和投连的情况有几分相似,都受累于市场投资率低下和投连退保风潮而比较平静。不过,万能保险的投资帐户设有保证利率,比较容易满足中国百姓求稳的投资心理,因此万能保险的市场口碑较好,也在投资产品创新进行调整的时间获得了保险公司更多的重视。新的精算规定出台后,友邦、平安等保险公司都开始万能保险开发准备。友邦的智尊保终身寿险(A、B款)(万能型)已经在八月上市,其年1.75%的最低收益率、灵活的账户管理使其成为万能产品创新的一个亮点。 (3)分红保险。由于投连、万能保险产品创新的相对低迷,分红保险产品创新是长期人身保险产品创新的主力险种。2003年,仍有大量的分红保险新产品投入市场,并体现出

9、三个特点:第一,更加强调保险保障,更强调长期生存保障需求和终身寿险风险保障而不是投资工具,其中重要原因是新精算规定压缩了保险公司分红空间,减少了分红随意性,从而遏制了分红产品投资性的炒作;第二,产品目标市场更加细分,市场上出现较多的少儿分红保险、银行代理分红保险;第三,银行分红保险开始转型,保险公司开始强调期限更长的期缴保费的分红保险产品。 2、 意外伤害险 意外伤害险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也是保险公司优势所在。2003年,财险公司进入意外险市场,产品创新非常活跃。全年意外伤害保险产品创新的主要特点是产品细分,更加个性化,更贴近市畅比如,在年初的航空意外伤害保险改革后,不仅新的航意险提高了保额,

10、还催生了一大批航意险替代产品,打破了航意险保障产品单一的局面。在覆盖的时间范围和适用的交通工具方面作了拓展,比如针对经常乘机人员的一年期公共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还有针对旅客的短期航意险和旅游险,通过这种综合化保障措施,降低了投保人的投保费用,实现了对投保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受到了投保人的欢迎。 3、 健康险 健康保险产品创新是2003年产品创新的最大亮点。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创新活跃,并进一步细分市场,满足各种特定需求。非典疫情期间诞生了大量非典疾病保险和住院保险;各家保险公司还针对婴儿、妇女和男士,开发了各种疾病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最突出的创新是引入了费率可调设计,降低了保险公司风险。此外,

11、分红型重大疾病保险停售,保险公司开发了大量长期重大疾病保险,满足了市场的真正需要。团体健康保险产品创新集中在和社会补充医疗保险的参与上。太平洋、新华在江阴、天津、北京等地开展了社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健康保险还从简单的事后报销向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转变,太平洋等公司开始尝试开展 第三方医疗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做好健康维护。 4、 车险 车险是2003年财产保险产品创新中最引人关注的险种。车险改革从2003年开始,共批准了11家公司22套产品投入市畅与以前不同,由于没有统一的费率表,对各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保险公司针对不同风险的目标客户群制定了多样化的保障条款和费率

12、水平,实现了风险和收益的匹配。这种差异化形成了不同保险公司各自的竞争特色和优势,充分体现了各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投保人则以更低的成本享受了更好的服务。所属单位协商处理,或换岗,或淘汰。3、内部培训师培训执行管理规范3.1.目的规范内部培训师执行培训项目的行为方式,对内部培训师实行严格的培训过程管理,确保授课效果,不断提高内部培训师的专业讲师素质。3.2.范围内部培训师在执行培训之前、之中、之后应该遵循的项目运作规范。3.3.内容3.3.1.培训执行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内部培训师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操作所承担的授课任务,妥善协调部门本职工作与培训项目工作的关系,若不能按

13、时、按质完成培训项目中预定的授课任务,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将承担相应责任。3.3.2.内部培训师必须非常熟悉渠道人员培训大纲的培训要求,培训的主体内容不可偏离培训大纲的要求。3.3.3.内部培训师在执行培训之前,需深入一线,通过一对一访谈或座谈、工作观察等方式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影响一线人员的日常工作。3.3.4.培训课件与课程测试题需要经过培训组的严格审核,市场经营部渠道管理人员需要对课件与测试题提出建设性建议与意见。3.3.5.培训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气氛,刺激学员主动积极参与,合理把握授课节奏,保证授课质量。3.3.6.阅卷工作要客观公正,为学员负责。

14、经审核后,若出现严重失误,应承担相应责任。3.3.7.课程结束后,发放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由学员填写完毕后,交培训组相关人员。3.3.8.内部培训师授完课程后,培训组予以验收并确认培训师完成该项授课任务。3.3.9.培训结束后,内部培训师要保持与学员的紧密沟通,适时提供跟踪指导。4、内部培训师培训执行表单应用表31培训需求调查表培训需求调查表制表日期: 年 月 日单 位部门参训对象培训类别参训人数拟 定 者讲师要求培训内容希望达成目标建议备 注表32内部培训师培训计划表内部培训师培训执行计划表培训日期培训单位培 训 内 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地 点备注表33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填表日期

15、: 年 月 日姓 名: 职 称: 单 位: 培训课程名称: 说明: 1. 本表请受训学员详实填写,并请于结训时交予培训组。2. 请将选签项目号码勾在括号栏内。3. 请你给予率直的反应及批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将来的培训有所改进。1. 课程内容如何?优 良 尚可 劣2. 教学方法如何?优 良 尚可 劣3. 教学时间是否恰当?优 良 尚可 劣4. 参加此次培训感到有那些受益?获得适用的新知识可以用在工作上的一些有效的研究、技巧及技术将帮助我改变我的工作态度帮助我印证了某些观念给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客观的观察我自己以及我的工作5. 培训设备安排感到如何?优 良 尚可 劣6. 将来如有类似的班次你还愿意

16、参加吗?愿意 不确定 不愿意 7. 其它建议事项:四、资质年审1、内部培训师资质年审流程图2、内部培训师资质年审作业程序书2.1.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内部培训师资质认证年审评估机制,确保内部培训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升,鼓励先进,鞭策落后。2.2.范围 本公司内部培训师资质年度评审,悉依本程序办理。2.3.权责2.3.1.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负责成立内部培训师资质年审工作小组。组织团队对内部培训师的年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资质年审小组成员构成: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培训中心主任及外聘资深专业培训师等。2.3.2.资质年审小组:综合评估年度课时数、年度培训工作总结、年度培训工作的学员满意度等

17、情况。2.4.作业内容2.4.1.省公司培训中心于每年12月上旬组织成立内部培训师资质年审工作小组。并即时开展工作,于12月下旬完成内部培训师的年度评审工作,将评审结果于12月下旬通知内部培训师。2.4.2.资质年审工作小组设定内部培训师资质年审的评估指标,主要有三项关键指标,分别是:年度培训工作总结(权重20)、年度培训课时数(权重30)、学员平均满意度(权重50)。计分办法如下表所示:姓 名单 位部 门职 务评估类别单项得分权 重加权得分总 分培训工作总结X0.20.2XS培训课时数Y0.30.3Y学员平均满意度Z0.50.5Z计算公式:S=(0.2X)(0.3Y)(0.5Z)1) 培训工

18、作总结:内部培训师于每年12月5日之前将年度培训的总结报告利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省公司培训中心。 资质年审工作小组对总结报告进行审核,并予以计分,计分办法如下:姓 名单位及部门考 核 内 容评 分 等 级(分)差(04)较差(58)一般(912)良好(1316)优秀(1720)年度培训工作回顾培训执行的心得体会下年度培训工作展望对内训师制度的建议对公司内训工作的建议总 分2) 培训课时数:列入省公司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承担一定数量课时的内部培训师,必须完成年度培训任务。若任务课时是T,则每个课时的得分是100/T。比如,培训师小王的年度任务课时是20个课时,实际只完成16个课时的培训任务,则年

19、度培训课时得分为100/201680(分)。3) 学员平均满意度:指内部培训师在执行每一培训课程结束后l CMCC通过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实现了通信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同步发展。l 根据对技术市场的分析比较,继采用TACS模拟移动通信技术后,从1995年开始大力发展GSM数字移动通信,目前数字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网的主体。1998年GSM网络从phase1顺利升级到phase2+,为进一步开展新业务提供了支撑。引入GSM900/1800双频网络技术后,缓解了无线资源紧张状况。1999年又顺利完成了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的工作,大大扩充了号码资源。l 自CMCC成立以来,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也日趋

20、激烈,技术与业务的创新在竞争中所体现的作用也日益凸现,这不仅表现为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与应用,同时也表现为传统网络与传统业务的改良与完善。CMCC建设的智能网、GPRS网、BOSS系统、短消息平台、CMNET网等,推出的“移动梦网”计划等正是技术与业务创新的充分体现,使得中国移动能保持规模实力与业务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2. 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2.1世界电信业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需求增势迅猛,电信业及整个信息产业呈进一步发展之趋势。特别是移动通信业,据英国Analysys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预测,到2011年,移动通信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近69

21、.5%。综观世界电信行业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和特点:一是电信技术日新月异,电信服务日益便捷、高效、趋于智能化和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电信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电信服务出现了显著变化。首先,现代通信网的硬件基础微电子技术及当代通信领域的支柱技术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处理速度和传输速度成倍提高,为提供日益便捷高效的电信服务奠定了基础;其次,现代电信网的神经系统软件技术快速发展,开发应用日益广泛,使电信网络运转更为灵活、电信业务日趋智能化;第三,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宽带接入技术及IP等电信技术的兴起及其与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广播与电视技术的融合,推动了诸如互连网、

22、IP电话、有线电视等新业务的融合,使以语音服务为基础的传统电信向能够承载语音、图象、音频、视频的多媒体业务发展,由原来固话方式向移动通信、进而向个人通信发展。随着电信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别是增值服务的加速发展,新的电信服务产品层出不穷,种类日益繁多。二是世界大型电信公司趋于国际化、综合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信息传递也日益频繁,客观上要求世界各国的电信运营商实现互联互通以及全球电信市场的一体化,而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上述要求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发达国家的大型电信运营商顺应世界电信业的这一发展要求,在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的情况下,为拓展生存和发展空

23、间,开始积极向国际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一方面,从电信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出发,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在国内市场确立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跨国购并和重组,实现跨国经营或跨国公司的运行模式;另一方面,许多国家的大型电信运营商为增强业务竞争优势,根据本国政府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网合一的要求,进行了三种业务和技术的的综合化,以提供集智能化、数字化、多媒体于一体、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要的综合性业务,并逐渐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世界电信巨头的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趋势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电信服务的发展,同时也使世界电信市场运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三是电信行业跨国购并重组愈演愈烈。电信巨头的跨国购并

24、重组行为突破了电信运营的国与国之间的边界,促进了全球电信业务一体化进程。从去年始,继AT&T斥巨资1000亿美元先后收购了电视通讯公司和第一媒体公司,成为集长话、宽带、有线电视于一身的电信巨头后,德国电信为了抢滩美国电信市场,以50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的VOICESTREAM公司。日本NTTDOCOMO则先后收购了美国AT&T、荷兰KPN移动公司、英国3GVK公司的部分股票。新加坡电信也频频出手,收购了澳洲第二大电信运营商OPTUS,并且还大举进军香港、台湾、印度等新兴的电信市场。电信巨头通过资本运营向全球范围的渗透和扩张,打破了世界电信业以国家或地区为主体的运营格局,使跨国公司这一高效率的企业

25、组织形态日益成为配置世界电信资源的主体,不仅对各国电信业而且对各国的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四是电信运营企业以核心业务为主导的战略转型。积极整合各种核心资源、突出主营业务、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是近年来世界产业与企业的战略选择,这也是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世界电信行业进入壁垒被逐渐打破的形势下,许多世界级的电信巨头如德国电信、沃达丰等为强化其全球竞争优势,在实施全球发展战略时,也加大了战略转型力度,由以往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转向突出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现代的电信业正在由传统的单纯从开发业务、提供服务、提供帐单的价值链转为由信息内容提供、门户及应用供应,

26、接入提供等环节组成的新的价值链,在电信企业尚不具备全业务(如内容、门户及供应的专业能力)的情况下,以突出核心业务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原有的基础网络、营销渠道、运营经验,以专业优势赢得市场,是目前电信行业发展的主流。22 体制及政策和法律环境分析世界电信行业的变动趋势将深刻影响中国的电信业,加上我国加入WTO和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必然会促进我国电信业改革和结构调整。221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进一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我国电信业是通过国家垄断的形式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电信业务全国范围的合理布局与平衡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预定发展目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弊

27、端,如行政垄断盛行,电信企业缺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压力和动力等。因此,我国近年来对电信业进行了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取向的改革。通过邮电分营、电信重组,原来单一的、政企不分的中国电信与政府脱钩并被拆分,出现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星、中国吉通、中国网通和铁通等七大运营商共同竞争的格局。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我国电信业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是电信基础设施投资大幅上升,有利地拉动了信息产业的增长;二是电信服务资费下降、质量提高。在固定电话领域,中国电信和铁通的的竞争,使初装费和入网费大幅降低;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移动遇到了中国联通的强有力的竞争。三是各运营商开始重视增值业务,

28、在努力扩大基础电信业务的市场份额的同时,加大了对包括数据业务在内的各种增值业务的研发力度。鉴于此,业管理部门倾向于进一步加大对现有运营商的整合力度,如进一步拆分中国电信、促进各运营商向综合运营商发展等。222政策的支持度随着市场化的进行而减弱,企业分化重组步伐加快。随着电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的规制机构和反垄断机构,电信产业的运行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CMCC在政府干预减少的同时,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也将相应减少。电信政策对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度在逐渐减弱,在诸如市场准入、电信资源的使用、电信资费调整等方面开始着力放松或减少政府管制。这既使电信市场竞争主体增加,又使竞争的范围和领域

29、扩大、竞争程度提高。因此,新一轮分化整合在所难免。一方面,国际电信巨头进入我国电信业后,将通过参股、控股、购并重组及联合开发等方式向各个业务领域渗透,各电信企业及其业务将出现分化整合,现有的市场格局将被打破,规模实力雄厚的电信企业将瓜分国内电信市场,形成新的竞争合作格局;另一方面,面对国外电信巨头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重点将不再是对电信企业的拆分,而是如何顺应三网合一的技术发展趋势,促进有条件的电信企业向国际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根据国家经贸委今后培育30至50家大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在电信行业,未来几年将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

30、心能力强大的大型电信企业集团,并使之成为可以与国际电信巨头抗衡的骨干力量。上述举措必然导致行业内大规模的分化整合。223入世以后,将修改现行电信条例,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电信法。CMCC将面临一个更加完善、规范、确定的法律环境,同时也将在新的法律框架下与竞争者、消费者以及上下游客户进行博弈。23 市场环境分析231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有CMCC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前者拥有74%的市场份额,而联通作为竞争者目前占据了26%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移动通信业在电信行业中是最具赢利能力的业务,即将从第二代窄带技术向第三代宽带技术转变、业务也将从单一语音业务向综合多媒体综合通

31、信业务转变,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十分看好。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拥有移动通信业务可以大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许多有实力的运营商都希望并努力争取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新的运营商。除了中国电信外,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等电信运营商也都是未来移动通信行业潜在的竞争者。今年以来,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在语音服务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增值服务领域也展开了竞争,特别是在第三代通信呼之欲出的情势下,两家围绕着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目前联通正全力推出CDMA业务,中国移动拟以GPRS技术应对,预计随着不期而至的境内外企业的进入,明年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232外部环境变化更加

32、不确定,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近年来,电信管理体制及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给电信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政策风险和经营成本。由于至今尚未形成一部与国际接轨的电信法,入世后现有的电信条例及监管政策等将与国际电信规则发生各种冲突,各种规则和政策的重新确定存在很大的变数,很难预知。这必然大大增加企业的决策风险或经营风险。此外,入世后电信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设计、规制机构及反垄断机构的设置、行业结构调整、大型国有电信企业的改制重组等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会使中国移动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加大。如目前正在酝酿出台的电信企业改组方案已经使企业难以理性预期,决策难度很大,而已经实施的企业决策可能因政策的

33、变化使企业蒙受损失。233市场竞争环境有待改善。目前,国家对中国联通和CMCC实行不对称管制,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联通在不少地方和不少业务范围存在大量的不规范竞争行为,扰乱了市场环境。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局面。对于中国移动的发展十分不利。此外,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执行,尤其是中国电信凭借其对本地固定电话网和部分传输网的垄断地位制约和限制其它运营商,对中国移动的市场开拓和业务经营也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24 CMCC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CMCC面临新的机遇和诸多挑战。在机遇方面,首先,可以顺应信息化的潮流

34、,充分吸收、借鉴和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网络营运设施的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积极发展数据业务等增值业务,拓展收入空间和利润空间。其次,可以扩大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和来往,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电信企业的一流管理经验,转换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第三,有利于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与国外电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进行合作开发,开展跨国购并重组等方式,将经营范围由国内扩大到国外,实现由国内经营向跨国经营的转变,由国内企业向国际企业以至跨国公司模式发展。因而中国移动应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努力抓住这些机遇,真正成为信息化时代的电信龙头企业。在挑战方面,CMCC面临的形势是很严峻的。首先,

35、来自国内竞争对手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不对称管制的保护下,目前国内唯一的同行中国联通已经迅速成长为中国移动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由于联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较晚、资产实力较弱,在网络规模、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处于劣势。但是,在开发具有更为广阔成长空间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面,联通和中国移动则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移动如不能占据先机,就有可能落于下风,处于被动地位。此外,顺应世界电信市场拆除进入壁垒的大趋势,目前理论界和政府监管部门都倾向于再发放一两个市场进入牌照,引入新的竞争者,因而CMCC还面临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威胁。目前,联通已经挤占了国内移动通信业务26%左右的市场,如果再有一两家企业进入,中

36、国移动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缩小。其次是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入世后,国外电信企业将迅速进入觑觎已久的中国电信市场。据入世有关协议,电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到2006年,外资企业可以占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49%的股份。中国移动虽然不会受到国际电信巨头的购并威胁,但在新业务领域会遇到国外竞争对手间接的或直接的竞争。由于后者往往拥有核心技术、运营管理水平一流、市场经验丰富,在竞争中明显处于上风。第三,随着新的电信服务品种不断涌现,新业务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业务量和利润回报亦呈加速上升趋势,将来有可能取代移动通信业务,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源和利润源。如果中国移动不能充分发挥已经拥有的网络资源优势,积极

37、进行技术研究开发,拓展增值业务,有可能失去先机,在行业结构调整和变动过程中落伍。第四,随着“三网合一”的进行以及电信企业综合化发展趋势,各种电信业务的相互替代日益普遍,各种业务垄断壁垒将被由于电信技术进步而造就的业务替代所打破。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业务创新能力方面的竞争,在这方面,中国移动作为传统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将明显处于劣势,而一些后起企业特别是国外具有一流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 CMCC是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其经济规模和市场能力在全国企业中乃至在世界同行业中都居于前列,但本身的基础是很薄弱的,加上企业的快速成长,使很多不适应的因素增加,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在很多方面差距在

38、拉大。对此,应当做出准确的战略判断和新的战略选择。25中国移动核心竞争力战略选择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能否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并形成自己的优势?关键取决于如何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肯定,没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就没有我们参与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推进优强企业战略,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十五”计划纲要已明确,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强调要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

39、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这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国企业的整体水平的战略举措。中国入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而随着国外大企业间强强联合的不断出现,竞争优势会更加明显,中国的企业与之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如果不及早应对,不仅难于竞争,而且陷入生存危机。所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创造条件促进中国大企业的加快成长,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我们面临双重路径选择:一是由大到强;二是由强到大。过去,我们比较多地注意了“大”的问题,过于追求企业的规模增长,由此构造起来的“大集团”

40、,规模虽然形成了,但竞争力却远远没有增强,而且在组织结构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过于求“大”,这就不可避免地把政府意志强加进来,形成所谓“拉郎配”现象,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现实的选择应当着眼于由强做大,以强势企业为核心,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强势企业集中,推动资源的从优配置,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强的基础上实现做大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从规模增长转向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向以核心竞争力为主导制定新的企业战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是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其经济规模和市场能力在全国企业中乃至在世界同行业中都居于前列。但是,中国移动本身的基础是很薄弱的,加上企业的快速成长,使很多不适应的因素增加,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在很多方面差距在拉大。对此,中国移动应当做出准确的战略判断和新的战略选择,要加快确立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企业战略。3.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定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当前企业改革与发展正面临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变。为此,要全面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过程,准确把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正确指导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实践。3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提出是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继续和深入。企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力研究和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在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