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企业的高级阶段:文化管理.docx

上传人:黄嘉文 文档编号:2428332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的高级阶段:文化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企业的高级阶段:文化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企业的高级阶段:文化管理企业的文化管理是以人性化管理、象征性管理、情境式管理为特征的管理方式,是相对于硬性化管理而言的柔性化管理。换言之是依变化的情境而确立管理的方式与管理的风格,通过“文化力”的作用,如理想与信念的引导、含蓄的控制,用人本的、亲情的、弹性的、艺术的方法来建立一种以人文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组织内形成内在的约束力与激励力,形成共识,形成良好的士气和相互沟通、理解、尊重、信任贯的人际氛围,达到企业管理的目的。 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心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动机,人的灵魂,人的情感,人的需求,人的能动性,人的潜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组织之间、人

2、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与和谐等。企业的文化管理应是在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理性与情感、个体与组织之间找到平衡机制与管理的方式,实现和谐与统一。 可以说,这是企业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并得到科学应用的结果。 文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企业自身的伦理价值体 建立企业的伦理价值体系必须是企业员工共创和切实奉行的价值体系,它是企业的主导理念与基础理念的统合,也是企业精神的创建、发展与完善的结果。它是不亚于硬件投人的重要工作。 文化管理一般要经过这么三个阶段:即,文化理念的确立与认同阶段;文化制度的制定与巩固阶段;文化行为的深化与强化阶段。这三个阶段也是凝聚员工共识、整合价值取向的过程,是形成企业形象和企

3、业精神、形成左右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包括形成支配企业日常工作中人才理念、品质理念、市场理念、科技理念、竞争理念、民主观念、时效理念等基础理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所要达成的目的是培养员工健全的心智,并使之“上下同欲”,与企业同舟共济。 文化管理是通过文化调控,实现企业组织系统的全面优化 伦理价值调控是软性的调控,主要通过明确企业的目标与信念,构建企业与其内部、外部的合乎伦理逻辑的并有益于相互发展的关系,通过塑造与确立英雄,规范企业的仪式、典礼、行为,形成良好的风气、习惯、文化网络与文化氛围来进行。主要是以“和拢管理”和“自主管理”的方式,降低理性管理的硬度,精简管理程序与层次,优化组

4、织结构。实行文化管理的丰田公司只有五个层次,而实行理性管理的福特公司则有十七个管理层次。 通过文化的整合,协调目标追求,解决伦理价值所要求的自律,文化氛围的建造,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彼此的理解与信任等矛盾,使问题自然弥合,而不是凭组织的权威与权力的高压政策。 文化管理需要讲究管理的艺术 讲究管理艺术既要将人的心理、信念、利益联系起来考虑,也要注意把握好人性与物性之间度的关系,而不能将它作为一个随意的抽象概念。在企业,讲究管理艺术往往是为了达到“政通人和”的效果,使各种力量总和在管理的方阵中达到一种有序的平衡与正向的张扬。而“博弈艺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使管理更具功效性,因为管理的目的在于合

5、作而非对抗,愉快而有效的合作是遵循“双赢”原则。“博弈”中,零和博弈与负和博弈是一种对抗式的博弈,非合作式的,结果是得失相等或所得小于所失,这是谁也不想达至的结果;正和博弈,亦称“双赢博奕”,即是双方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至少一方利益增加,另一方也不受损,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对各方而言,所得均大于所失。“双赢博奕”根本之点在于讲究合作而非对抗。 文化管理是创造性的管理 文化管理侧重于抽象性的管理,不是具体事物的管理,是动态的管理和创造性的管理。当文化成为一种固态而滞碍事物发展时,变革就有可能成为新的和谐的前奏,新的创造力的源泉,文化的变革要注意观念的先导与时机的选择。未来世纪,创新式管理

6、和知识管理将成为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文化管理的目的是构筑现代企业人的精神家园 构筑企业人的精神家园应是现代企业追求的人文目标。企业不是大众性的福利院,也不是行政性的组织团体,它是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是一个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组织。社会功能划分决定了它必须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然而,企业的财富是人来创造的,人是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人的问题永远是企业第一重要的问题。员工在企业不仅是生产者、创造者,还是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企业除了满足员工的生存和安全这些基本的需求外,还要满足员工获得感情、尊重、自我实现这些人性上的精神需求,把企业构筑成员工的精神家园。 当员工被一个组织所认同,往往也是组织文化影响力达致之时,当员工感到能与组织文化共鸣,并能被组织接纳、认同并受尊重和欢迎时,才能找到心灵之归属,从而发挥最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