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5土建造价员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 文档编号:2483887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土建造价员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5土建造价员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5土建造价员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4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挑战与 选择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 胡汝银教授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至2004年6月底,沪市的市价总值为28351.75亿元,深市为12056.34亿元 ,股票市价总值沪市高出深市16295.42亿元;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分别为 7872.63亿元和4731.73亿元,沪市高出深市3140.90亿元;上市股票沪市 比深市多315家。 市场总体先扬后抑,前三个月大涨,近三个月大跌,呈现倒V字型,成交量 显著增加。截止6月30日,上证综指为1399.16点,比2003年年底下跌 97.88点,跌幅 6.54%,振幅29.56%。上证180指数252

2、8.44点,比2003 年年底下跌 300.36点,跌幅10.62%,比同期上证综指跌幅高近4个百分点 。上证50指数2004年1月2日发布,目前为897.71点,比2003年年底下跌 102.29点,跌幅 10.23%,比同期上证综指跌幅高 3.69个百分点。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2004年上半年上证指数K线图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3. 市场筹资增加,投资者有所增长。今年以来股票累计筹资 331.33亿元,较2003年同期189.21亿元增加 75.11%。其中 新股发行筹资209.73亿元,同比增加 55.72%。再次发行筹资 121.60亿元,同比增加

3、 123%。截止6月30日,投资者开户总 数3705万户,比2003年末增加1.68%。其中机构投资者开户总 数20.31万户,比2003年末增加1.80%。今年以来日均新增开 户数为5268户,同比增加46.39%。 4. 庄股、亏损股及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电解铝、水泥、金属类 股票跌幅较大。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5. 沪市A股6月末市盈率为26.60倍,深市为27.16倍。B股市盈 率沪市为23.03倍,深市为14.17倍(香港市场2004年6月底平 均市盈率15.77 )。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股价分布向5到10元集中。随着指数不断走低,高、中价股群体

4、 在缩小,低价股群体在扩大,整个市场的股价重心向5到10元集 中。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对比:03年底股价分布向5到10元集中 国内股市股价结构分布变化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2004年上海股市个股涨跌幅与流通股本规模关系 (2004年1月1日-2004年7月13日)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背景:2003年上海股市个股涨跌幅与股本规模关系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2003年股价结构变化背景: 随着监管的加强和投资者成熟度的提高,恶庄模式无法大行其道,无实质改善的公司 重组在市场上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价值投资理念得到市场响应。市场出现

5、大幅度的结 构调整,行业特征突出,资金主要流向钢铁、电力、石化、汽车、有色金属、金融等 行业大盘绩优公司的股票,蓝筹股群体开始形成,180指数样本股成交额比重达47%, 较2002年下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以“庄股”、重组股、部分科技股为代表的绩差股和 小盘股由于缺乏业绩支持,股价不断创出新低,它们的壳资源价值也大大降低。证券 市场上的投机模式基本丧失了立足之地,做庄模式正在走向没落。以往由筹码集中程 度确定股价,并衍生出的“小盘股高价,大盘股低价”局面出现了明显改变 。 2.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份额”在长期性地上升。机构持股市值占市场的比重由2002年底的 14.6%增加到19.8%,其中基金

6、持股市值比重由5.67%增加到10.4%。基金重点持有的 股票表现突出。(就整个基金重仓股的表现来看,自1999年底核心股至2002年三季度 末,基金各期“核心资产”指数的累计涨幅一直落后于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但在2003 年的四个季度内,基金核心股指数都是超越上证指数的。)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2003年股价结构变化背景: 3. 前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高。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211.92亿 元,沪市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167元,同比增长25%,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22%。同 时,利润增长的集中度较高:前30家公司贡献了利润增量的90.44%,这30家公

7、司基本 上都是前述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但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高: 4部分行业的管制、垄断因素和供应增加的滞后效应; 4基于需求拉动因素,与过度投资和资源过度使用相联系的经济周期和资源瓶颈因 素:双重效应原料性行业产品的需求旺盛和价格的需求拉上效应,第二产业的 成本上升和利润挤压效应,未来的加工(供给)能力过剩和削价竞争效应; 4上市公司国际综合竞争力的不足。 2004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征 2004年上半年市场先涨后跌原因: 03年市场基础。 国九条的影响。 监管部门清查市场违规资金,特别是国债回购和券商理财,庄股大幅度跳水; 政府宏观调控政策; 市场进一步开放,QDII预期的影响;

8、 新股发行速度较快。 2004上市公司中期业绩预测 沪市800家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盈利预测总体增加 20%,达到每股0.13元,其中163家公司预报业绩大幅 度提升50%以上,预计亏损83家,其余基本持平。预 计2004年中期业绩可能同去年总体业绩相似,盈利集 中度很高。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战略目标 从果方面,可将中国券市 展的略目 概括 : 建立一个成熟的、机能健全的、能 社 会 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具有高度国 争力的券市,支持中国 和社会的期 持 展。 发展历史:巨大的成绩 根本性的缺陷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过去十多年中国经 济的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相应的市

9、场运作模式的致命弱点是: 1、政府导向 市场机制发育不全; 2、依赖资金推动的短期投机与博傻行为来刺激市场交易 市场扭曲:行为扭曲与价格扭曲 发展历史:巨大的成绩 根本性的缺陷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两大历史包袱: 股价水平严重背离价值:投资高风险、低回报的根源 。 股权市场严重割裂。 发展历史:巨大的成绩 根本性的缺陷 “5.19”的历史遗产: “5.19”行情之后,中国证券市场股价水平陷入长期下降趋势 4原因: 证监会的“监管风暴”对市场的打击? 股票价格对内在价值的严重背离,即证券市场资产定价或投资成本过 高: 股票的市场价值或交易价格过高,明显地偏离其内在价值或长期投资价值 ,并非物有所值

10、!“5.19”行情股价水平上升缺乏上市公司基本面(公司 盈利能力上升)的相应支持。 发展历史:巨大的成绩 根本性的缺陷 上证综指月K线图 证券市场运作过程中的大量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未 得到解决 4市场运作质量和效率不高: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和信息披露质量较差 ;定价机制和价格信号扭曲;政策市特征、系统性风险过高和短期行为 ,倚重随意的、主要基于短期考虑的行政手段调控股市,政策的连续性 、稳定性差,股市的价格行为常常脱离上市公司和宏观经济的基本面。 4重的构性缺陷:股和市高度分割,三分之二股票不能流通;公 司改制不到位,股 构和公司治理构不合理,一股独大,内部人控 制,股的 利和 人的利缺乏保障(

11、包括国有股的委托代 理条 ),公司控制市不达; 的数量 ,品构 极度 和市浅短化。 概括而言,阻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仍 未消除:市场质量和效率不高,市场机制不健全,制 度发展不到位 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与发展机制的战略调整 要使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出现的那些积极的变化成 为中国证券市场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而不是陷入过去的恶 性循环,就必须坚决执行前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对原有的证券市场运行与发展机制进行实质性的战略 调整,包括增量调整、存量调整、制度调整及产品和交 易机制创新。 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与发展机制的战略调整 增量调整战略吸引更多大型蓝筹企业在内地上市 内地市场截至目前仅有4支

12、募集资金超过百亿的股票,即中国石 化、中国联通、招商银行和长江电力,其中发行融资额最高的中 国石化也仅为118亿元。 2004年7月1日上证180指数的总市值覆盖率为64.3%,流通市值覆 盖率达到53.5%,上证50指数对上证180指数的总市值覆盖率为 68.4%,流通市值覆盖率达到58.3%。(香港恒生33只成份股对整 体市值覆盖率达到65%左右) 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与发展机制的战略调整 增量调整战略吸引更多大型蓝筹企业在内地上市 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与发展机制的战略调整 增量调整战略吸引更多大型蓝筹企业在内地上市 大盘蓝筹股的重要性:2003年年报显示,上证180指数和上证50 指数成份股净利

13、润分别为801亿元和579亿元,占到沪市上市公司 净利润总额的84.3%和60.9%,上证180指数和上证50指数成份股 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265元和0.271元,比沪市上市公司平 均水平高出28%和31%。2003年上证180指数和上证50指数成份股 分红总额分别为310亿元和218亿元,占到沪市A股上市公司分红 总额的76%和54%。 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与发展机制的战略调整 增量调整战略吸引更多大型蓝筹企业在内地上市 自1993年第一家H股公司在香港上市以来,内地企业特别是大型 国有企业通过香港股票市场融资超过7850亿港元,占市场总融资 额15360亿港元的51%。截止2004年2

14、月,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数 目超过260家,总市值近1.9万亿港元。十年间,在香港新上市时 筹资超过100亿港元的企业共有9家,前8家都是内地企业。 国内各行业的巨型航母级企业大都选择在香港上市,例如,通信 行业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等;石油企业中的中国石 油、中国石化及中国海油等;保险公司中的中国财险、中国人寿 、平安保险等。 国际经验:大型蓝筹公司首先在国内市场上市(金融安全等因素 ) 。 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与发展机制的战略调整 存量调整战略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提出有利于市场发展的全流通方案; 进一步深化价值投资理念,推动股价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做大做 强。合理价格水平下

15、的高质量的证券能自动地创造出投资者的需求。(目前,上证 所连续三年分红的公司244家,其中30家每年税后红利收益率达到2.44%) 在证券的价值和价格两个层面上,实现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 价值创造:保证上市公司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 价格合理化:与内在价值一致。 没有价格的合理化,投资者不可能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证券市场不可能具有国际竞 争力和长期投资吸引力! 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与发展机制的战略调整 制度调整: 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改; 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体制转化;政府的功能集 中于提供并保证实施有利于市场有效运作和健康发展的制度规则 ,集中于培育和创造良好的市场

16、运作与发展的制度环境; 循序渐进地放松管制和进行监管改革,促进市场发育,加速市场 化进程。 市场主体的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的完善,执业标准、运作质量、 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交易所等自律组织和证券公司等市场 机构的独立、专业化运作。 确立基于公司价值的证券市场文化、运作模式和价格形成机制。 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与发展机制的战略调整 产品和交易机制创新: 我国目前正极推各机构投者的展,品新 将 些机构投者提供不同收益和 合形的金融品 ,从而使机构投者得低成本的避渠道和 合整手 段,便于其行多元化的期投,真正起到定市的作用 。此外,新品的避功能有利于吸引原本担心 的投 者入市,增加 市的深度和流性,股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