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pdf

上传人:小小哈利波特 文档编号:250817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DF 页数:113 大小:38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前 言 本书旨在剖析从珍珠港事件到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将军的“回家过圣诞 节”的总攻势崩溃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原因。衡量失败的标准并 不是中国的丧失。任何人都不会丧失他从未占有的东西。蒋介石委员长对中 国发生的一切比任何人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责任与权力是成正比的, 而蒋曾是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然而,如果用美国的目的、意图、利益衡量 其政策,那么美国的政策是失败的。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中国曾是美国的 盟友;在朝鲜战场上,共产党中国打败了美国军队,并且作为强国出现在世 界上。 我们着手分析的途径之一就是视外交政策为假设、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结 构。然后从两个角度剖析这一结构:构成外交政策的

2、各种各样的因素;及假 设和现实的一致性的程度之间的相互联系。一种外交政策由于含有自相矛盾 的因素,可能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政治目的和军事手段之间的合理次 序被颠倒,如果基本的假设不符合现实或正在出现的变化,那么即使是始终 如一的外交政策仍然可能无助于国家的利益。美国的中国政策给我们提供了 许多有益的例子,说明一种政策失败的原因所在。 显而易见,一种外交政策格局中的各种因素的重要性不尽相同。我们的 分析所强调的是这样一个观点:从送交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到北朝鲜进军前 夕这段时间内,美国的中国政策的失败是由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所决定 的,这就是目的和手段之间失去了平衡。一种观点认为,这种不平衡

3、表现为 有时是不愿意、有时是没能力有目的地诉诸武力以达到政治目标。另一种观 点认为,这种不平衡看来是不愿意又不能放弃无法达到的目标,从而在一件 毫无成功希望的事情中陷入纠纷。 不平衡的第一个方面在至 1 9 4 7 年止的美国 政策中极为清楚地显示出来,而第二个方面则于 1 9 4 7 年至 1 9 5 0 年 6 月这一 时期赫然耸现。不愿诉诸武力和维护理想主义的目标是美国的中国政策的组 成部分。正是这两点使中国成为让美国陷入窘境的难题,迫使美国选择了在 远东由进到退的道路;正是这两点使美国毫无争取不断胜利的机会,相反地 却扩大了美国最终失败的结果。也正是这两点构成了美国幻想的根源,她曾 相

4、信,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将成为一个大国,国共两党将建立联合政府,共 产党中国不会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我们这样简要的解释听起来是非常明确 的,但是分析的严密性要求我们还要进一步澄清复杂事态的意义。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作者试图解释美国不愿意并且没有能力有目的地诉 诸武力或者干脆放弃无法实现的目标这一问题。这方面的剖析表明,美国的 政策是地对远东事务的总方针的必然结果她的理论假设和政治及道义方 面的考虑。本书明确探讨或含蓄提出了对行动步骤所作的各种假设。这些假 设当然是事后聪明,它们在当时并不是可行的选择,因为它们与制定实际政 策的既定假设和态度是背道而驰的。况且,谁也不能证明,另一套行动步骤 就会成

5、功地推进美国的理想和利益,而不会给她造成更大的损害。探讨或提 出这些可供选择的假设主要是为了强调一点:如果曾经有一套不同设想的 话,那么就有可能采取一系列不同的行动步骤。 我们的分析暗示了一种信念,即可以用三种不同的观点看待人类的行 动。第一种观点是我们可以从演员的角度看待人类的行动。从这样的观点出 发,我们看到这些行动不仅仅是偶然的事件,它们是人类的思想,即演员的 假设和思想所导致的事件。因此,集中研究制订政策的假设对主要以叙事形 式写成的著作来说是颇为有用的补充。 第二种观点是,人类的行动及后果可以被理解为是复杂的“条件”的产 物。演员的假设构成“条件”的一种类型,另外一种类型是“客观条件

6、”。 演员有可能完全了解这一条件,也可能完全不了解。有一些“条件”是完全 不受演员控制的。在这一分析的水平上,社会科学家总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 待过去的事件,试图找出一种解释人类行动的模式。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 看到,美国政策的模式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她不愿意并且没有能力诉诸武力、 或者放弃她雄心勃勃的目标,而不管演员本身是否完全意识到这一决定胜负 的因素的重要性。在国际事务中不愿诉诸武力和随时准备维护理想主义的原 则在美国的态度中是根深蒂固的。人们认为它是美国精神的精华,然而,它 对美国的行动自由和选择自由却构成了不可避免的和无处不在的限制。从第 二种观点出发,人类的行动似乎经常遵循一条基本上由复

7、杂的“条件”所决 定的发展道路,而行动往往是在这些条件之下发生的。 关于第三种观点,人们可能会提出如下的问题:制订政策的假设和想法 如果是由“客观”因素所决定,那么政策是否在实际上是超越于演员的控制 的?人们是否可以合理地争辩:演员个人、政府或国家是可以采纳 一系列不同的假设的,是可以注重研究另外一组想法的?如果一系列不同的 假设和想法占了优势,那么过去事态的发展是否也会不同?演员被合理地认 为享有选择的自由与他们并不享有这仲自由之间的界限怎样划分?哪些是可 供演员选择的可能的行动方针?哪些是被客观环境所排除的行动方针?可能 发生的事件与本来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之间的界限是什么?人类无法驾驭的事

8、件与由于人类的自由选择而导致的事件之间的界限又是什么?作者并未试图 对这些问题作系统的回答,虽然这些问题与本书所涉及的行动和政策有关。 但是,即使是含蓄地提出这些问题,从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强调了占优势的 假设和想法的控制性的作用,强调了由于人类对自己和环境的了解而强加于 行动的限制。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提出使人们注意到通过对自己的了解而 有意识地改变人类思想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注意到通过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而 扩大人类对客观条件的控制范围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注意到人类自觉地掌握 自己的历史与命运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本书主要是以第二种观点加以阐述,但它必然是以第一种观点开始,以 第三种观点提出建议的。对

9、一个国家一种长时期的政策进行解释,正如本书 在此所试图做到的那样,是担风险的工作,充其量作者只能做到洞察敏锐。 而在一般情况下,他只能是貌似有理,因为他是从复杂的全局中选择一个因 素作为分析的焦点的。这一选择不可避免地反映了作者的理论假设、政治倾 向和感情色彩,而这些都是由他的整个社会背景所决定的。同时,也存在着 一种严重的危险,即分析的严密性可能不符合历史的复杂性。探索历史事件 的意义、试图将外交政策看作是由互相联系的因素组成的结构,可以赋予历 史事件比其本身实际享有的更多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我们现在的态度和思维 习惯也可能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另一个时代的舆论。全神贯注地学习过去的 经验可能妨碍

10、我们全面地认识美国官员是在何等困难的环境下和目标的限制 下不辞辛苦地工作的。所有这些内在的人类智力上的局限性对当前的这一工 作来说,都有着特别的严重性。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些局限性进行全面的了 解,能够避免一些易犯的错误。只要有必要,分析的严密性便让位于历史的 复杂性;分析贯穿子整个对历史的叙述。因此,本著作既不完全属于政治科 学的领域,也不完全属于历史的领域。它并不是一部严格地按年表的顺序而 写的叙事历史著作,也不是一部仅仅由逻辑大纲主宰的纯分析性的著作。当 论证一种分析需要叙述历史事件时,年代表便附在后面。当有必要进一步阐 明某种观点时,作者采用了逻辑的顺序。因此,本著作处于政治科学和外交

11、史重叠的边缘地区,分析和叙述是混为一体的。我们的希望是,如果它不能 更多地增加我们对事实的了解的话,也能引起我们对政策的假设这一抽象领 域的重视,使我们能更加敏锐地洞察我们的行动的明智或愚蠢,使我们汲取 的教训系统化。我们的观察力,的确也是我们的偏见,也可能使我们注意到 没有给予充分强调的全局的某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所做的这一努力是否有价 值要由别人判断。 从珍珠港事件到麦克阿瑟将军的鸭绿江总攻势崩溃时期的中美关系的各 个阶段的杰出著作极大地便利了对美国政策的研究工作。 赫伯特 菲斯的 中 国的纠葛为我们提供了从珍珠港事件到马歇尔出使中国期间美国对华政策 的权威性的报道。查尔斯F 罗曼纳斯与赖利

12、森德兰的美国军队在中国、 缅甸、印度的军事历史三卷本著作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美国的远东战略,美国 在中国的军事活动的详情,并揭示了中国国内政治与抗日战争的联系以及与 此有关的事件。H 布雷德福韦斯特菲尔德的党派政治和外交政策对国 会的“中国帮”和杜鲁门政府在中国政策上的争论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这一 争论曾经构成 1 9 4 6 年至 1 9 5 0 年的美国政策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作者完 成了本书的研究工作之后,约翰w 斯帕尼尔的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分歧 和朝鲜战争出版了。在关于朝鲜战争的前六个月这一章的初稿完成之后, 艾伦S 惠廷的中国跨过鸭绿江出版了。斯帕尼尔的书对美国政策作了 敏锐的分析。惠廷

13、的书在已问世的有关共产党中国的外交政策的书中首屈一 指。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结论经常与他们一致,但不总是这样。 作者仔细查阅了这一时期所有公开发行的文件及其他与中国政策有关的 原始资料。这些材料的总数,加上无数篇文章和研究著作,是令人惊讶的。 这种努力已被证实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使我们能够对隐藏在政策和行动后面 的假设和想法进行全面的讨论和论证。作者也利用了一些有助于理解中国的 政治现状和美国政策的中国资料来源。缺乏取得资料的途径严重地限制了作 者的这一努力。但是即使是有限的努力也导致了一些有趣的成果。 引言是对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的传统政策的一般性的阐述,它主要基 于有关这一时期中各个阶段不计其数

14、的研究著作。作者在脚注中对此表示了 深厚的谢意。其中四部著作特别有帮助。它们是:赫伯特菲斯的通向珍 珠港的道路;书中洋细地阐述了 1 9 3 7年到珍珠港事件期间美国的远东政 策。保罗w 施罗德的轴心国和日美关系,1 9 4 1年;书中对美国的传 统的对华政策作了有趣的阐述。威廉L 纽曼的论文模棱两可和自相矛盾 的亚洲政策及亚历山大德康德主编的孤立和安全,对美国政策的基 本假设进行了分析性的阐述。 A 惠特尼格里斯沃尔德的 美国的远东政策 看来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在学术、体裁和思想范围内,没有任何后来的著作 可与之媲美。对于这样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由于客观原因,仅能查 阅很少的原始资料。作

15、者希望,对美国的传统对华政策作了路为不同的解释 和评价的引言,将使我们在本书的分析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历史的连贯 性。 序 在生活中、每个民族都离不开神话。神话所描绘的过去总是适应现实的 需要,但往往不顾历史事实。有些神话是有益的,它们加强了民族信念,使 人们坚信他们在过去和现在都能够肩负时代的重任,诸如对丰功伟业、大难 浩劫和重大成就夸张的回顾均属此类。 但另一些神话却是有害的。人们从被歪曲了的事实中了解过去,并以此 筹划未来的行动。这样做虽然取悦了人们的集体情感,却使人们的判断和行 动步入迷途。这类神话是过去对未来施展的魔法,是死人压制活人的咒符。 认为阿尔及利亚是法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

16、属此类有害的神话。它把 对现实的错误概念、把充满讹误的判断和行动印在法国人的头脑中。它不仅 使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实行了灾难性的政策,而且给法国的国家肌体造成了似 乎是不治的顽症。恢复现实的本来面貌需要有伟人的权威、勇气、能力和远 见卓识。这位伟人(指戴高乐将军译者)对法国的议会主义和大西洋联 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他因此在法国作为伟大的“戳穿神话者”而受人欢呼, 他使法国重新正视现实。 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对我们同中国的关系的看法也颇具神话的性质,并且 还是那种有害的神话。它适应我们的感情需要,却不符合正确判断和行动的 要求。中国的共产化确是美国外交政策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但“我们丧失了 中国”这种提法

17、恰恰指明了我们对这个事件的解释的神话成分,因为人们只 能丧失属于自己的占有物,而且假如人们丧失了自己的珍贵占有物,那么这 种损失或是出于疏忽大意,或是由于对方的卑鄙手段。 对我们集体的自我意识来说,“丧失中国”是真正的创伤体验。它造成 了类似神经病和精神病的症状,并使人想起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区别:神经病 患者相信二加二等于五,而精神病患者则知道二加二等于四,但却对此闷闷 不乐。讲到中国,美国人就分成两类,一类患了神经病,另一类则患了精神 病。只有为数极少的、其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的少数人敢于以冷静的客观态 度正视这个历史事实。这样做意味着正视我们自己,揭示我们判断的错误和 行动的失误,因而发现,“

18、丧失中国”的原因既不是疏忽大意,也不是一伙 可以指认的替罪羊的叛国行为,而是我们自己,是那些表达了政府意向和民 众意愿的政策。 此书巨大的、独特的功绩,在于揭示了使中国共产化和使她作为一个大 国出现的美国政策的本质。此书所揭示的并不是我们有一种特殊的中国政 策,而是反映了我们外交政策的特点:在同一时期奉行自相矛盾的政策并且 致力于无法实现的目标。我们的中国政策的缺陷揭示了我们外交政策的一种 风格,它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民族特征。 此书是在芝加哥大学美国外交军事政策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写成的。在书 中,作者将他对美外交政策深邃的理论意义的理解与具体的历史事实相结 合,对美中关系做出了明智与公正的判断,

19、它在美中关系史上可称为一个巨 大的思想贡献。它既是一部体裁宏伟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政治科学 著作。此书对广大读者也是极其有益的;因为它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在纯理论 的基础上和从印象出发的证据上驳斥我们中国政策的神话,相反,它根据历 史的本来面目重新描述了它,因而揭露了我们普遍信念中虚假的东西。它在 学术领域里所作的贡献可与伟大的政治家在政治领域里所做的贡献相媲美: 它还真理以本来的面貌。 汉斯J 摩根索 译者的话 本书的作者邹谠(T s o u T a n g ),1 9 1 8 年出生于中国广州,1 9 5 1 年在美国 芝加哥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 9 6 6 年起任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

20、教授。邹谠 先生的主要著作有美国在中国的失败,1 9 4 1 1 9 5 0 、 政治变化与改革: 中间道路、当代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方向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和 与过去的连续性邓小平文选、中国的亚洲政策和美国的抉择 等。 邹谠先生所著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1 9 4 1 1 9 5 0 出版于1 9 6 3 年。当时, 4 0 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档案尚未解密。邹谠先生主要利用国会听证会和国会 记录等文件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朝鲜战争这十年的中美关系进行了系统研 究。他的这部著作是 6 0 年代美国研究中美关系的代表作。 该书出版后,美国国务院和其他有关部门的 4 0 年代的档案逐渐开放。同 时,美

21、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卷入引起美国人民和学术界的广泛不满。学术界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反对美国干涉第三世界事务的观点,并以这种思想为指 导对中美关系进行重新研究,涌现出一大批专著和文章,例如已翻译出版的 迈克尔沙勒的美国十字军在中国。自然,7 0 年代的这些著作比邹谠的 资料更为丰富些。 尽管如此,翻译并出版邹谠先生的这部著作仍是十分有意义的。首先, 作者的立论比较客观。在书中,他分析和批评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 缺乏远见,实事求是地揭露了国民党的腐败堕落和失去民心。作者虽然对共 产主义持反对的立场,但他从事实出发仍然承认了共产党的胜利是因为她深 得民心。其次,作者在书中论证严密,逻辑性强,引用

22、材料极为丰富,对每 个问题、每个论点的论证分析都是细致严谨的。以至美国国际政治和国际关 系专家摩根索教授在此书的前言中正确地指出:“作者将他对美外交政策深 邃的理论意义的理解与具体的历史事实相结合,对美中关系做出了明智与公 正的判断,它在美中关系史上可称为一个巨大的思想贡献。它既是一部体裁 宏伟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政治科学著作。它在学术领域里所作 的贡献可与伟大的政治家在政治领域里所作的贡献相媲美:它还真理以本来 的面貌。” 应当指出的是,邹谠先生是美国学者,他在本书中所持的政治立场归根 到底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正是从这样的立场出发,作者认为美国的对华 政策虽然存在着错误,但它的本意还

23、是“真诚地想为中国带来和平统一”。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书中论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时, 作者的观点显然是有着偏见和敌意的。例如,作者在书中把中国共产党看成 是只要专政不要民主的极权主义政党,指责共产党对于抗战时期的两党摩擦 和抗战结束后的内战负有责任,反诬新中国敌视美国等等。另外,在论述朝 鲜战争时,作者也是明显地附和了美国政府的观点。作者的这些观点和提法 与我们有着根本的分歧,书中引用的我国领导人的言论也有不实之处,但是 为了让中国的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西方学者的观点,我们在翻译此书时未作 删改,请读者注意分析和鉴别。 自 8 0 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4、。随着冷战后 时代的到来,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己基本形成。但历史仍然是当今解决地区冲 突、防止大规模战争的一面明镜。译者相信,这本书所回顾的那段历史对于 我们认识和处理今天的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都是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借此机会,译者谨向为此译著问世而付出了艰辛劳动和鼎力支持的上海 人民出版社的李卫先生表示最真诚的谢意。没有他的帮助,此书即无法付梓。 同时,还要感谢周怡女士为此书所做的热心的联系工作。最后,我可以告慰 九泉之下的合译者我的父亲周先进,一位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老 翻译工作者:中国学术界的春天已经来临。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王宁 1 9 9 6 . 5 . 3 .

25、 于北京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引言追根寻源 第一章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则与美国的中国政策的格局 1 . 理想和利益的汇合 1 8 9 9年 9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德国、俄国、英国、日本、意大利、 法国发送了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声明1 。声明要求各国正式保证对它 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通商关税不得加以 干涉,在支付码头税和铁路运输费方面准予各国商人以均等的待遇。在 1 9 0 0 年 7 月义和团运动期间,海约翰向各国表示:“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的政策是 为给中国带来长期的安全与和平,为维护中国的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为保护 一切由条约和国际法所授予友好各国的权利,为世界各国捍

26、卫与整个中华帝 国平等公正地通商的原则而寻求一种解决方法。”这样,在美国与中国缔结 的第一个条约1 8 4 4 年的望厦条约中规定的“最惠国”待遇条款里所暗示 的各国贸易机会均等的原则,以适用于当时局势的形式再次表现出来。第二 次政策性的声明使美国迄今为止维护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的不可捉摸的意图 变成了指导性的原则。望厦条约与门户开放政策公开地正式解释了美国在以 后的五十年中间断性地、并不是十分有效地遵循的两个目标。 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国越来越多地卷入中国的事务,并使得这两个原则 有了愈来愈多的具体含意。美国卷入中国的原因与门户开放政策具体化的原 因并不难寻找。美国的理想、感情、利益在这两个原则

27、上完美地汇合为一体。 要求平等的贸易机会和反对垄断的传统早在美国革命以前就存在了。尊重中 国主权完整的原则表达了美国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和她同情受 压迫人民的态度。正如泰勒丹尼特所说:“(门户开放)政策与美国的独 立宣言一样古老。”或如沃尔特李普曼所说:“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生活 方式输出的缩写。” 美国生活方式输出的另一个内容是包含着人道理想主义的福音基督教。 它的具体表现是在中国开展活跃的传教、慈善和教育活动。正如蒲安臣对传 教士们所说的那样,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似乎是自异教徒的罗马以来, 最有希望“将闪闪发光的十字架挂到每一座山谷”的国家。蒲安臣曾一度是 美国驻华公使,他作为

28、“掌管中国的外交关系”的特别使臣为清朝政府服务。 国务卿亨利L 史汀生称他的传教活动获得了“私人传教的最大成就”。虽 然当时从改教者的人数来看并非令人瞩目,到 1 9 2 7 年,仅有五十万人受洗为 新教徒。但是,这些信奉基督教的中国人的影响似乎是很大的,传教士的整 个影响所导致的社会和政治上的变化似乎是深刻的。早在 1 9 1 3 年,狂热的教 徒、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赖恩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想法:“新的中国文明 是建筑在那里的基督教运动的基础上的。”长老会的长老伍德罗威尔逊总 统曾说过:“我们在华利益的主要形式是传教活动,我们派往中国的使节应 是福音基督教徒。” 美国生活方式的输出还有另外一个方

29、面,就是美国自然愿意看到共和、 民主的政体在中国建立并繁荣。威尔逊总统在欢呼中国 1 9 1 1 年至 1 9 1 2 年的 革命时宣告:“我们这一代最有意义的事件,如果说它不是最重大的事件的 话,是正在觉醒的中国人民意识到他们在一个自由的政府下所享有的各种可 能。美国人民对此抱有深厚的同情心。”美国从未来的憧憬中得到极大的激 励: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大国将变成一个现代的、民主的、基督教的国家并 追随美国的领导。对美国的道德标准在中国产生影响所抱有的自豪感和对中 国的进步所怀有的希望培养了一种对中国慈善的感情和同情的态度,一种深 切地关心她的繁荣昌盛和与她的友谊的态度。在威尔逊总统代表美国承认中

30、 华民国之后不久,在给一位美国驻华领事的信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将 美国看作是他们的朋友,在他们面临的伟大任务中以美国为他们的典范,这 的确使我感到十分自豪。”他表示希望美国在未来将会有许多机会“表明她 对中国的诚挚的友谊”。在满洲里事件(中东铁路事件译者)之后,国 务卿史汀生在阐述他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的原因时写道:“美国在发展 与中国的友谊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开端。当中国极需帮助时,如果我们对她置 之不顾,那么这将是最愚蠢的鼠目寸光。”门户开放政策看起来最有效地、 最令人满意地体现了美国的理想与感情和中国的富强与利益。正是这些崇高 的想象力和感情变成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动力。 同时,这两项原

31、则似乎也促进了美国实际的和想象中的利益。从 1 7 8 4 年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大大繁荣起来,它成为吸引美国领土 向西部发展和人口向西部流动的因素。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沉寂之后,美国 与中国的贸易在十九世纪末再度繁荣起来。赋予各国均等贸易机会的门户开 放政策有利于一个经济大国的贸易上的利益,而美国的商业团体在促使门户 开放政策的照会的发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并不 是很大,甚至在三十年代,它还不到美国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四,但是美国的 商人和公众被一个由四亿人组成的未来的市场所强烈地吸引住了。尊重中国 的领土与主权的完整的原则首先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是以政治手

32、段 实现经济目标,或者说,只有维护中国的主权完整才能最有效地坚持贸易机 会均等的原则。 以取得菲律宾为开端的美国对远东政治越来越多的卷入,使美国官员逐 渐认识到尊重中国主权完整的原则在政治上的重要性。而贸易机会均等的原 则作为一种带有明显的政治含意的政策表明,它是有用的。因为,这两种政 策无论是拆开来看,还是合起来看,都是既反对瓜分中同,又反对别国排除 美国而对中国实行统治的政策的基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第一种结 局即将出现时,海约翰发出了 1 9 0 0 年声明,扭转了这一局势。在二十世纪的 第一个十年的后期,出现了列强排除美国而对中国实行统治的可能性,塔夫 脱总统的“美元外交”政策就

33、是为防止这种情况而制订的。1 9 1 5 年之后,在 两个不同的时期内,日本为单独控制中国而企图征服她的危险是确实存在 的。布赖恩一兰辛的警告、史汀生主义、国务卿赫尔对美国一贯坚持的原则 所作的反复引证,都是排除这种危险的努力的一部分。 尽管许多美国官员直到三十年代后期所直接关注的仍然是一些具体的问 题,例如美国的贸易利益和传教活动,但是已有一些人意识到美国在远东保 持力量均势的政治利益,并对其他列强统治中国所导致的不利政治影响极其 敏感。1 9 0 9 年 9 月,国务院在说明美元外交政策的备忘录中指出:“在中国 保持力量均势对东方和平来说是关键性的,正如要使欧洲安静,就有必要在 土耳其保持

34、力量均势一样。我们在亚洲海域的利益要求我们防止其他列强在 北京获得占统治地位的利益与影响,美国在中国的声誉不容降低。”但是, 由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遥远,由于美国明显地缺乏对远东的商业和政治上 的兴趣,由于美国没有帝国主义的传统,所以她即使有可能采取一条占有领 土的政策,即使有可能为保存她在中国的政治和商业利益而参与争取特权的 混战的话,那么这种政策和作法也是无益的。况且,瓜分中国或者为争取统 治中国而进行斗争都包含着大国开战和中国动乱的可能性,而这将不可避免 地损害美国的贸易和她的传教活动及慈善工作,并且有可能使美国卷入一场 她不愿意卷入的武装冲突。因此,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并不在于取得权力和领

35、 土上的特别待遇,而在于远东局势的普遍稳定。众所周知,最有效地实现这 一全面目标的途径就是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通过说明美国何以会反对列强的阴谋,会愿意为中国提供机会以发展她 的内在力量,我们看到,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则看来恰当地反映了美国本身在 远东的利益。在这种利益的指导下,美国的远东政策是积极的和“干涉主义 的”。而这与美国消极的和“孤立主义”的欧洲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 . 不诉诸武力的外交政策 尽管在这些原则上,美国的理想与自身利益融合为一体,但是她从未试 图动用国家的军事力量来实现这些原则。她主要通过发送外交照会,发表正 式声明,或要求各国签署书面协议的形式使这些原则被接受

36、。美国赞同这些 言过其实的原则实际上意味着她所追随的有限的直接目标,就是保存中国残 缺不全的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时地给她一定的支持。即使是这种有限的直接 目标也不能通过武力实现。在 1 9 4 1 年以前的每一个重大事件上,美国都制订 了原则,但是她却没有使用必要的手段使这些原则付诸实施。美国在远东所 有重大的行动都反映了这一特征。如从门户开放政策的声明和国务卿海约翰 的通告开始,到西奥多罗斯福极力保持满洲中立,国务卿菲兰德C 诺克 斯试图使满洲铁路中立,威尔逊总统在巴黎和会上代表中国所作的辩论,史 汀生的不承认主义,还有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不计其数的声明、照会和备忘 录,最后直到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石

37、油禁运,莫不是如此。九国公约似乎是个 例外,因为,用 A 惠特尼格里斯沃尔德的话来说,这一条约“是美国为 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所作的最有力、最全面的努力。美国认为,一切都将取 决于这一点,她试图使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成为持久的国际法原则”。 但是,尽管如此,让我们再次引用格里斯沃尔德的话:这一条约“与其说它 是一个集体安全条约,不如说它是自我克制的法令。条约的唯一的约束力是 各签署国的诚意”。 我们无需走得很远就可以找到美国始终是用文字来实现有限的目标和公 开的原则这一情形的原因。在海约翰发送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的四十年之 后,美国逐渐摆脱了她相对而言在地理位置上的孤立,然而她并未彻底放弃 传统的

38、孤立主义。当时外界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偶然的和 间接的。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德国决定继续进行无限制的潜艇 战, 而不是美国有意识地愿为维护欧洲的力量均势参战。 恢复孤立主义和 “正 常”状态、希望削减海军军费开支、二十年代的和平运动、大萧条、专门致 志地恢复经济的努力所有这些都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在三十年代后 期,来自纳粹德国的日益增长的危险使人们的注意力转向欧洲。但是直到 1 9 4 0 年的 5 月和 6 月,当纳粹德国分别占领荷兰和法国,翌年 9月,德国、 意大利、日本又缔结了三方条约时,美国的孤立主义才遭到有效的反对。在 这一时期内,美国高度的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削

39、弱了它意欲取得海外市场和经 济特权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在中国的商人和传教士怎样热切地致力于推进门户 开放的原则,这一反映了美国在华利益的原则对美国这个国家来说仍并不是 必不可少的。在远东保持力量均势并不是美国决策的首要考虑。如果说美国 不愿干预欧洲事务的话,那么我们也无法指望她卷入远东的战争,因为欧洲 对美国有着更为重大的利害关系。因此,尽管美国的理想赋予她的远东政策 以积极的和“干涉主义的”特征,但是几乎没有任何美国的官员认为在中国 打一场战争以捍卫或推进美国的利益的作法是有道理的。让我们援引保 罗w 施罗德的简单明了的话:“与门户开放政策一样悠久,而且在实践上 更加始终不渝地遵循的

40、另一条美国的长期的政策是,美国不会为中国而战。” 这也就是说,门户开放政策所体现的理想主义的目标从美国的自身利益来看 是缺乏必要的支持的,因而它不可能成为一项强有力的政策。 1 9 4 1 年 7 月,当时德国的盟国日本占领了南印度支那,又准备向新加坡 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发起进攻。只是在这个时候,美国才不顾爆发战争的危险, 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石油禁运。因为日本的行动计划将切断英国在南太平洋的 贸易通道,并可能严重地影响到保卫英伦三岛的成功,它也将使西方各国无 法取得东南亚的重要的原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 但它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萠匀怀!讀缁H缀満唃匀椀笂唃礃禃礃蔃餃踅伀伀搀漀挀

41、昀攀愀昀攀愀挀攀搀戀搀戀挀攀最椀昀踀伀伀搀漀挀尀尀愀戀攀愀昀愀昀戀攀戀戀椀昀礀眀倀堀攀最稀砀椀爀欀伀椀倀娀甀最挀眀唀椀眀最眀刀愀搀刀愀琀踀伀伀攀挀愀戀挀戀昀戀昀挀昀娀栀耀浚$瀀祬瘀蝎栀刀爀欀栀儀眀搀伀娀砀猀嘀夀甀嘀欀刀搀愀栀稀爀瘀唀猀昀一椀甀稀伀堀椀眀最圀唀焀礀圀吀瀀匀刀圀樀儀愀踀伀伀谀嬀尀簀蜀敺遧簀灑簀崀嬀蜀坥崀蹒伀伀忿悋汏倀栀漀琀漀猀栀漀瀀漀爀攀氀搀爀愀眀氀氀甀猀琀爀愀琀漀爀氀愀猀栀睝潑揿荧葎塶S葎鹳獧荑葎奶晥齎祖兲虫瘁簀$蕌$胔-刀耀褀碬5i縀$萇美客多食品集团员工手册-员工异动管理及绩效管理 .doc96a7daff05844640a3bcb3aef3abd841.gif美客多食品集团

42、员工手册-员工异动管理及绩效管理.doc2020-721af897261-7220-473e-9351-f6345e0ab31eK6tnc9QQVn/JG6iYqJop5mwZT+yk8B8bOEDALNhTUiolLjfwmfcj96Oao1/doMq4美客多食品集团员工手册-员工异动管理及绩效管理,美客多,食品,集团,员工,手册,管理,绩效a4a88ed148b50dedce02478a64d0b6d4渂妎m妏m常奡m甮媈m小小哈利波特0002000006其他文案20200721021010162lalcNJdjguc2knBDD58FH7bpjheMQd/syFUE9h14pv+bSER

43、JXg8Zt2wOPyH6cfSe美客多食品集团 前 言. 尊敬的员工朋友: 欢迎你加入美客多集团公司!走进公司门,就是一家人。作为本公司的员工,你将成为一名美客多团队的成员,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最优质的服务。公司的每个员工将有自己独特的机会在公司的顾客中和公司所在的社区中树立我们的形象,传播我们的友善。对内能代表公司,对外能代表国家。你的工作是整个公司运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司也将竭尽所能帮助你在岗位上得到发展并为你的M0&萠d匀!砀讀缁H缀穒貉萀侳匀椀蜂椃脃膃脃贃踅絖晬啎搀漀挀搀攀戀攀愀戀戀愀攀攀昀戀最椀昀踀絖晬啎搀漀挀尀尀愀戀搀戀戀昀愀愀攀挀愀愀昀攀夀琀焀匀樀猀渀挀刀渀攀攀昀吀圀搀

44、欀欀攀爀夀椀栀戀椀攀刀欀猀圀愀礀欀戀焀栀猀愀砀最儀椀匀踀紀晬啎愀戀攀昀挀昀愀愀昀戀愀搀&贀浙祬瘀蝎樀砀礀欀猀戀漀嘀嘀愀匀一攀倀娀昀攀椀樀琀爀爀樀瀀愀戀瘀唀倀礀戀堀焀洀琀甀踀絖晬啎琀輀垖瑓乾葭慮衾襭絏晬祥饲漀栀渀攀爀最猀琀爀漀洀琀祥饲蒟絎晬冕灙蹏葝赒蹎救楧葝絶晬準罜瀀瀀氀攀琀漀渀圀椀猀祥饲掟啞蕜啎轹祹絲晬省蔸銈!蕌銈!胔-廿Oi縀$莃美国核力量与核战略.pdf5aee3cfe8a6a468083659d9c1688a54b.gif美国核力量与核战略.pdf2020-721d1248b35-12c7-4000-b1cb-8a06d11f9864TSeEiyoZL00QMdEZR4t88Z1x337jvP9EwDyVgQUnLaCw6dIYqMRlrSf/QvnCpo4q美国,核力,核战a50117a50402860fcb2dc60f50923336奢m奣m常奤m甖奥m小小哈利波特0002000006其他文案20200721020145427Tlsaio25HyO4HDoMqlcrnsgbUIsxHYwP1fC/+5erHsG/LH4XcOJG71WzQtIWZmzE 美国核力量与核战略 第一章 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能量,产 生爆炸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