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间,全市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 1000 亿元,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 18%,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32%; 以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技和节能环保为主的新兴产业获得了快速 发展;以鞋服、电气、汽配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速度加快。各 行业内部组织结构也不断整合提升,2009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实现总产值 3640.2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67.7%,比 2005 年提高 4.5 个百分点;全市共有 13 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 500 强,11 家企业入围中国大企业 1000 强。 (三)布局(三)布局调调整初整初见见
2、成效,重点园区作用成效,重点园区作用显显著。著。 “十一五”期间,全市 加快推进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深入落实“退二进三”和“退二提二”等 相关政策,工业开始由以城镇工业功能区为主向以沿海现代产业集聚 区为主的布局结构演变。全市园区、开发区发展迅速,对工业布局优 化的推动作用明显。截至 2009 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工业园区 56 家, 其中有经济指标上报的园区 33 家,总规划面积约 165 平方公里,已 开发面积约 80.5 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约 1652.0 亿元,占全市工业 总产值的 31.5%。全市 11 个省级及其以上开发区(园区)已开发面积 约 79.9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
3、约 40.8 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 产值 1094.5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20.4%。 4 表表 1-2 2009 年主要工年主要工业业园区、开园区、开发发区基本情况区基本情况 开开发发建建设设情况情况(km2)主要主要经济经济指指标标( (亿亿元)元) 园区名称园区名称 规规划面划面 积积 已开已开发发 面面积积 工工业业用用 地面地面积积 工工业总业总 产值产值 产产品品销销 售收入售收入 利税利税总总 额额 温州鹿城轻工产业园区6.72.81.616.615.31.6 温州工业园区6.53.22.7101.294.66.8 瓯海经济开发区8.48.86.8148144.215 温
4、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包 含滨海园区) 33.716.311.5339.5330.427.3 乐清经济开发区5.63.63.285.782.97.9 乐清工业园区 瑞安经济开发区7.97.33.3152.8148.114.1 苍南工业园区2.41.81.23.53.10.2 平阳经济开发区8.34.62.735.934.43 永嘉工业园区0.47.87.8211.3200.829.9 合计79.956.240.81094.51053.8105.8 (四)(四)创创新能力不断新能力不断强强化,化,竞竞争力争力进进一步提升。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 大力实施“创新强工”战略,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
5、善,品牌创新、管理 和制度创新有所突破。2009 年,全社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 48.4 亿元,其中 R&D 经费投入 25.2 亿元, “十一五”前四年平均增长率分别 为 18.2%和 31.5%;新产品产值占比达到 14.8%,比 2005 年提高 11.6 个百分点;建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2 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 中心 94 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接近 12 万人。截至 2009 年底,全市拥 有 36 个国家级生产基地、38 个中国名牌产品,较 2005 年分别增加 13 个和 8 个。同时,企业积极开展资本国际化运营,进行虚拟经营和 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发展模式探索。 (五)
6、(五)“走出去走出去”步伐加快,步伐加快,对对外外经济实现经济实现新突破。新突破。近年来,温州企 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办厂、境外收购兼并、境外上市融资等多种形式 5 的对外投资合作。 “十一五”前四年,全市共新批设立境外机构 238 家, 累计对外投资 31426 万美元,年均增长 58.5%;截至目前,已在外建立 了 100 多个商城,4 个国家级、省级经贸合作区,为更多的企业“走出 去”奠定了基础。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利用外资,发展对 外贸易合作,2006-2009 年,全市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494.1 亿元, 年均增长 10.3%;累计新签外资项目 454 项,实际利用外
7、资达到 15.9 亿美元。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工业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 显现,工业经济的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依旧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行一是行业结业结构构层层次次较较低。低。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技 术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业比重低;传统加工业比重大,高新技 术产业比重低。二是工二是工业业园区(开园区(开发发区)建区)建设设水平水平较较低。低。全市现有主要 工业园区 56 个之多,平均每个园区规划面积仅 3.6 平方公里;部分上 规模的园区内的工业用地切分过多,单个项目用地规模过小,部分仅 有 3-5 亩,产业规模难以提升,且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三是企三
8、是企 业规业规模模总总体偏小,缺乏大企体偏小,缺乏大企业业大集大集团团。 。工业企业“低小散”尚未根本解 决,全市现有工业企业约 14.7 万家,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 7672 家, 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 5.1%;在工业产业发展中显现主导力量、核心竞 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不足。四是企四是企业创业创新新积积极性仍极性仍显显不足。不足。 2009 年全市 R&D 经费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足 1%,低于 全省 1.7%的平均水平。部分科技型企业技术人员、技术设备不能满足 企业研发需要,始终没有摆脱以引进技术和模仿创新为主导的创新模 6 式。五是工五是工业发业发展的体制性展的体制性问题
9、问题有待健全。有待健全。突出体现在有关工业政策、 文件的贯彻力度不足。工业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曾经一度被弱化,尤 其在实施工业项目时,土地、规划审批难度极大,协调落实困难;落实 优惠政策时,往往有心无力,对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无法进行有效配 置。 二、二、 “十二五十二五”发发展展环环境境 “十二五”时期温州将处于人均 GDP5000 美元向 10000 美元发展 的阶段,工业发展由工业化中期阶段跨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与此同时, 金融危机过后,新一轮以绿色经济为主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革命正在 兴起,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进入加速期,温州工 业发展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新环境
10、。 (一)(一)抢抢抓抓“四大四大”机遇机遇 新一新一轮轮国国际产业转际产业转移有利于温州工移有利于温州工业结业结构构调调整。整。未来五年甚至更 长一段时期,以低碳经济、绿色产业、绿色能源为导向的“绿色经济” 变革将成为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由此将引起新一轮国际 产业转移。浙江省以其制造业比较优势,将成为接纳国际产业资本、 技术转移的重要目的地。温州可借此时机,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 技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逐 步向中西部地区、东南亚国家转移。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推动温州工业产业结构的战略型调整。 新一新一轮轮沿海开沿海开发战发战略助推
11、沿海略助推沿海产业带产业带开开发发建建设设。 。2009 年以来,国 务院先后批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地区、海西经济区等系列 7 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表明国家已开始部署启动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 略。浙江省也开始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带,并积极争取上升为国家 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发展新平台。这些既为加速温州沿 海产业带建设、加快工业发展空间拓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对温州 沿海滩涂等优势资源整合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高铁时铁时代代”的到来将有效拓展温州工的到来将有效拓展温州工业辐业辐射范射范围围。 。 “十二五”时期, 全国高速铁路将进入一体化、电气化、网络化为主要
12、特征的快速发展 期。预计 2015 年前浙江省将建成“两小时高速铁路网”;杭(州)-温(州) 铁路一旦规划建设,将进一步形成全省“一小时交通圈”;温州“高铁时 代”的到来,既给全市工业产品配送提供了便利,也将有效降低物流 配送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对“港(口)-公(路)-铁(路)”联 运、港口腹地争夺提供了有利条件,将极大地促进温州沿海产业带发 展。 提振工提振工业业的各的各项项政策的政策的积积极效极效应应将将进进一步一步释释放。放。为应对国际金融 危机的影响,国家先后通过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浙江省、温州市也 相应编制了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或行动方案,在技术开发、项目建设、 税收、体制改革
13、、机制创新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十二五”时 期,这些优惠政策将会得到深入落实,进一步优化温州工业发展的政 策环境。另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把扩大内需作为首要任务,将为温州工业产品提供广阔 的内需市场。 8 (二)(二)应对应对“四大四大”挑挑战战 基基础础性要素性要素资资源供源供给压给压力力进进一步加大。一步加大。土地需求与供给的巨大 缺口将成为下一个五年温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十二五”期间, 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传统支柱产业用地规模要适度扩张、新兴产业 发展等都需要很大的土地空间;另一方面,耕地保护将更加严格, “退 二进三”和“退
14、二提二”的工作难度又相当大,满足工业发展所需土地 指标具有一定难度。另外, “十二五”时期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对环境保 护、生态建设的要求更高,对海域使用监管更加严格,各级政府节能 减排和用海报批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市市场场需求面需求面临变临变数,企数,企业经营风险业经营风险加大。加大。由于国外消费市场尚未 回暖,出口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出口坏账增多等不利条件; 国内消费需求短期内提升难度较大,企业订单虽有所增加但订单短期 化现象明显,中长期订单依然缺乏,长期来看,企业经营风险在加大。 因此, “十二五”期间,在国内外市场仍未明显好转、产品结构趋同、产 能过剩严重的情况下,行业或企业之
15、间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为争 抢订单而引发的价格战将趋于激烈。 工工业业投投资资增增强缓强缓慢,企慢,企业业外迁外迁严严重。重。近年来,温州工业投资连续 下降,投资总量排在全省后列,工业投资增长速度也低于全省平均水 平。据调查,近 40%的企业在温州没有投资意向,而在本地有投资意 向的企业中,多数投资规模偏小,投资额一般在 500 万元以下。随着 温州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和要素资源制约,一大批企业纷纷走出温州, 在外投资。本地工业投入不足和企业生产中心逐步转向外地,将对温 9 州工业发展后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新一新一轮轮区域工区域工业经济发业经济发展展竞竞争全面展开。争全面展开。 “十二五”时
16、期,全国尤 其是东部沿海地区都将面临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在此背 景下,长三角及海西区主要城市都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工业调整的 战略目标,且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存在较大雷同。与温州相比,上海、杭 州、苏州等城市具有科技、人才的绝对优势,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 大吸引力;丽水、衢州、及中西部地区部分城市具有发展工业的土地、 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发展传统优势制造业具有相对优势。在此背景下, 温州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0 第二章第二章 总总体要求体要求 一、一、总总体思路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部 署,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17、为动力,以转 型升级为主线,以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双调整”为重点,充分凝聚扶 工合力,加快打造产业发展大平台、培育大集群、做强大企业、引进大 项目,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走出去”战略,提升工业国际化水平, 努力构筑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 道路。 二、二、发发展原展原则则 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业化良性互化良性互动动。 。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 化“双轮驱动”,坚定不移地推进大都市区建设,着力把沿海产业带打 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提升与生态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新 载体,积极打造一批服务集聚新平台、城市功能区和城市综合体,强 化新型城市化对
18、新型工业化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发发展新展新兴产业兴产业与改造与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相相结结合。合。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 生命科技、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挥其对工业经济发展的 引领作用。同时积极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鞋服、电气、汽配、泵 阀等传统行业,提高传统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鼓励新兴产业与传统 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互动发展。 11 产业产业集群打造与集群打造与产业组织优产业组织优化相化相结结合。合。着眼于提高产业集聚度, 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培养一批创新能力 强、高速成长、机制灵活的新兴龙头企业,构造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 核心力量,加快发展配套协作企业,形成
19、“龙头+配套”的产业组织结 构,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 坚坚持自主持自主发发展和外向展和外向带动带动相相结结合。合。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转移 的机遇,充分利用在外温州人优势,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积极 引导企业“走出去”,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鼓励企业吸 纳全球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强化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 促进本地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市市场场取向和政府宏取向和政府宏观观指指导导相相结结合。合。既要立足现实,从温州现有的 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客观条件出发,坚持以市场为 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也要 充分发挥政府对工业发展
20、的指导和引导,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 抓好示范、提供共性服务和舆论导向等方式,为全市工业的发展提供 政策支持和环境保证。 三、三、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工业经济实力有一个实质性的提高,基本 建成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温州工业在全国、全省的领 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经济总经济总量量稳稳步步扩扩大。大。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 11000 亿元左右、 增加值 2400 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2%以上和 9%以上;五年 12 工业性投资累计达到 3000 亿元左右,年均增长 24%以上;全市列入 经济效益考核的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 8200 亿元,年均增
21、长 15%;实现利税总额 740 亿元、利润总额 490 亿元,年均增长分别 为 15%和 18%。 产业结产业结构不断升构不断升级级。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比重超过 35%;形成一批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 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 10%;优势轻工产业转型提升取 得明显成效,鞋革、服装、电气、汽配四大产业跨入千亿产业集群行列。 空空间间布局更布局更趋趋合理。合理。按照“一核一一核一带带十二十二产业产业区区” 的产业空 间布局总体框架,沿海产业带重点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 成果,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重大产业化项目相继落地;内陆特色 产业区块有
22、序升级,城市建成区的工业小区基本完成“退二进三”,区 域空间开发结构进一步优化。 创创新能力新能力显显著增著增强强。 。到 2015 年,R&D 经费占 GDP 比重达 到 2%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20%以上,国家级和省 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 6 家和 90 家,培育 80 个以上具有影响力和 竞争力的中国名牌;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产业发展模式进一 步转变。 组织结组织结构持构持续优续优化。化。到 2015 年,力争培育年产值超 10 亿元 的龙头企业 100 家,超 100 亿元的企业 6 家以上;通过整合重组,打 造一批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的跨国集团;形成 1000
23、家以上在技术、品 13 牌、管理、营销等方面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示范性中小企业。 可持可持续发续发展能力增展能力增强强。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指标继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单位 GDP 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有效下降。 表表 2-1 温州市温州市“十二五十二五”工工业发业发展主要指展主要指标标表表 序序 号号 指指标标名称名称单单位位 基准年基准年 ( (2009) ) 目目标标年年 ( (2015) ) “十二五十二五”年年 均增均增长长( (%) ) 1工业总产值亿元5377.11100012 2工业增加值亿元1163.724009 3工业性投资亿元2
24、75.8300024 列入考核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3541.3820015 #企业利税总额亿元318.7740154 企业利润总额亿元181.549018 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 工业增加值比重 %29.535 6 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 值比重 %0.810 7产值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数个04 8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亿元48.411015 9 研究开发投入(R&D)占 GDP 的比重 %1.02 10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14.820 11 年产值超 10 亿元的龙头企 业 个34100 12年产值超 100 亿元的企业数个06 13 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增加值能 耗年均下降率 % 完成
25、上级下 达任务 14 单位 GDP 化学需氧量年均 递减率 % 完成上级下 达任务 15 单位 GDP 二氧化硫排放量 年均递减率 % 完成上级下 达任务 16 单位 GDP 氮氨排放量年均 递减率 % 完成上级下 达任务 17 单位 GDP 氮氧化合物排放 量年均递减率 % 完成上级下 达任务 14 第三章第三章 重点任重点任务务 一、培育一、培育战战略新略新兴产业兴产业, ,优优化化传统产业结传统产业结构构 紧抓“促新、提优、汰劣”三条主线,大力实施十大产业转型升级 方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由一般加工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 业为主转变,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主导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
26、特色化。 (一)(一)积积极培育极培育战战略性新略性新兴产业兴产业 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趋势,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大力实 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5515”工程,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 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命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力争五年内主抓 50 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全社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 资 500 亿元,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 10%以上,培育 5 家以上国内或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企业,在 掌握产业核心专利和关键技术产业化上取得较大突破,培育工业经济 的新增长极。 1、新能源、新能源产业产业。 。主要包括风电装备和光伏产业。其中,
27、风电装备 产业重点研发 3MW 以上的风力发电机组、5MW 风力发电机组、双 馈式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变频变桨控制和驱动设计制造技术、自 动化远程控制技术、叶片制造技术等;着重发展高速齿轮箱、叶片、线 缆、塔筒、发电机、主轴、偏航系统、变压器(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汪清县罗子沟镇新屯子学校 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知识经济社会已初步形成。当代信息化和Internet的完善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中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的教育应为学生未来的生存提供什么?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知识
28、爆炸性的增长,周期的缩短,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教学和学习已无法应付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知识的更新能力易远比掌握心有知识更有积极意义。学校教育不是学习的终结,从某种意义上来时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教育工作的中心必须从让学生掌握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品质上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2、我国教育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前苏联交易模式影响,一直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式教学功能的一种经典表述,我们的教学总是以传授只是为中心,以教
29、材为本,通过老师的讲解将信息传输给学生从而进入大脑,然后是考试,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与否的标准。如此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使学生称为贮存知识的机器,“克隆”知识的载体,这种教学弱点和缺陷是十分明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目中无“人”,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不懂的知识的由来,不懂得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很少动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因此教学必须改革,必须改革现有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3、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学校规模的调整,近几年来从未增添过新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教师自身素质普遍较低,年龄偏高,大多数教室
30、上课的方法是他们的老师那时给他们上课时所采用的方法填压式、灌注式的教学,显然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上课时花的时间多,却达不到预期目标,正所谓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具有纯朴的有点,但也存在惰性的缺点,课前不预习,课后少复习,作业马虎,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基于上述两种原因使我校教学质量一直只能处于中等水平。基于上述思考,我们选择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二、概念的界定1、本课中有“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科学指导,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
31、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穿造型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2、自主学习品质结合心理学对品质的界定,品质应该是“品性”之意,也就是对象比较稳定的特征。所以我们把学习品质界定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体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映。3、自主学习能力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的能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认知、机动、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这也正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理念。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气氛的活跃,学生课前做好自学的浅层目标,而应该把激发学
32、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尽力追求的目标。三、研究的目标1、从教师一方面来说,就是要通过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彻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双主”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因大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2、从学生一方面来说,通过自主性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四、研究的内容对自主性学习的实质,不同的理论学派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课题研究依据够建筑以自主学习系统研究框架,结合本校具体特点和
33、实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1、学习动机。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动机,从各个不同方面加以研究,做到积极引导、纪律制约,使学生的动机发自内心的,从而使其能自我制定学习目标,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2、学习方法研究。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提高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室先调查学生现在学习方法,并加以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由教师建议性提出好的学习方法供学生采纳。3、学习实践的研究。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是能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保证。4、学习结果的研究。形成自主学习品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完整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极端的不自主学习
34、都较少,大多数学生由于心理因素的原因只能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一般意义上对学生自主学习给与指导、培养、训练、做出要求外,还将对学生个体实际进行分析,分清学生个体哪些方面是自主的,哪些方面是不自主的,然后针对性的施加教育干预。五、研究的阶段研究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7月),这一阶段完成课题酝酿、资料积累、文献研究;人员培训,明确分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选择、测试;实验的整体设计。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这一阶段,实验班和课题组人员根据课题总体方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目标内容,确立实验方法。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形成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在实
35、验进行中期,课题组对前段实验进行小结,邀请县科研所老师对实验进行评估,相对调整计划,取得中期研究成果。研究总结阶段(2008年8月2009年9月),这一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分析总结,深化研究;撰写实验报告、论文,完成结题,请州科研所进行评审鉴定;成果推广。我校提出的本课题是延边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组由吕丽丽校长任组长,由姜艳霞主任为副组长,组员由李禄、兰新文、倪晓娟、彭艳玲、王珊珊、焦自波、刘春霞、张淑花、张喜君组成。课题组选取部分实验班,并根据教师的任课情况展开研究,于2008年通过了县教科所的中期验收。六、研究的措施课题组通过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讨、自主性学习能
36、力和学习品质培养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为此由学校校长带领,通过远程教育的实验教师进行了学习与培训。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等,并为实验教师订阅了相关的教育刊物供试验教师参考。2、改革备课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为了节省时间和经历,更为了在教学上达到优势互补,我们每学期初,各教研组组成一个备课组,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各单元重点、难点章节,由教师们分头进行精心备课,上课教师只需根据自己班的实际修改调整教案,然后认真写课后反思,进一步提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