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陕西事业单位招聘申论模拟题:过期药如何处理.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710129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陕西事业单位招聘申论模拟题:过期药如何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陕西事业单位招聘申论模拟题:过期药如何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陕西事业单位招聘申论模拟题:过期药如何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陕西事业单位招聘申论模拟题:过期药如何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陕西事业单位招聘申论模拟题:过期药如何处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千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野生经济林生态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第一章 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石柱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柱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紧跟全市“加快”和“率先”发展步伐,抢抓交通区位加速嬗变的历史性机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围绕建设渝东枢纽门户和渝东地区绿色生态经济强县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战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

2、的主要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胜利完成“改善环境、培植产业、积蓄后劲、加快发展”的阶段性任务。主要体现为“六个翻番”、“六个零的突破”和“六个全面提升”。“六个翻番”。一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多,年均增长19.2%,达到64.5亿元;二是工业增加值翻一番多,增长28.2%,达到18.8亿元;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多,增长18.5%,达到24.7亿元;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多,增长44.3%,突破100亿元;五是地方财政收入翻两番多,增长47.6%,达到7亿元;六是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翻六番,超过100亿元。“六个零的突破”。一是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沪渝高速公路石柱段

3、、丰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交通区位发生历史性跨越。二是工业园区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累计投入资金38.7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连续三年被市政府评为“优秀工业园区”。三是实际利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成功引进香港正高科技、迪昌纺织、柏卡红葡萄酒3家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95万美元,有效提升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度。四是机电加工业实现“零的突破”,成功引进万力联兴、荣易达铝业、德华机械、铭红电子等一批机电加工企业,结束了石柱一直依靠本地资源发展工业的尴尬历史。五是辣椒产业出口创汇实现“零的突破”,“石柱红”辣椒系列产品成功走出国门,

4、远销亚洲、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为建设“全国辣椒生产第一大县”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六是黄连产业深加工实现“零的突破”,引进温州国豪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以黄连为原料生产治疗糖尿病、高血脂新药的制药项目,让有近千年种植历史的黄连产业跨入新的发展阶段。“六个全面提升”。一是交通建设全面提升,沪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渝利铁路、丰石高速公路石柱段建成通车,成功争取沿江高速公路南线方案,梁黔高速公路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建成项目之一,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实现100%,为构建“四高一铁一港”综合交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民俗生态休闲旅游业全面提升,千野草场、大风堡原始森林分别被评为“重庆最美草场”、“重

5、庆最美森林”,黄水林海、西沱天街进入“巴渝新十二景”,成功举办重庆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黄水林海消夏节、土家民俗文化节,全县游客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8.3倍、27.8倍,旅游形象更加靓丽多彩。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继续保持和实现了黄连、莼菜、长毛兔三个全国县级第一,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县,成功引进重庆小天鹅、贵州百花药业、北京国港、山东康大、山西兄弟实业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跨入全市前列。四是特色城镇品质全面提升,县城成功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市级卫生县城”,黄水镇、西沱镇分别被评为“全市十大宜居小城镇”、“全市最具人气小城镇”之一,百里土家民居

6、长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是民生事业全面提升,五年累计完成民生支出16.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2.5%;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村留守儿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房抵押贷款等工作率先在全市取得探索性突破;群众健康素质、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养老、医疗、低保等城乡全覆盖,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六是基层建设全面提升,“三项活动”、“三项制度”工作成效明显,化解了一大批历史遗留积案;村民自治、社会管理明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二)、石柱县旅游发展现状及机遇1、石柱县旅游发展现状石柱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集中体现出“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

7、三大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有:“巴渝新十二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重庆最美草场-千野草场、重庆最美森林-大风堡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和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及“巴渝新十二景”-西沱古镇、巾帼英雄秦良玉文化、川东名刹银杏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啰儿调”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以及土家吊脚楼、哭嫁、盘歌、薅草锣鼓、土家摆手舞等历史文化资源。2006年以来,石柱旅游成功协议引资50余亿元,完成旅游重点项目投资20余亿元,累计实现游客接待660余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近25亿元。目前,全县面向旅游市场开放的景区有大风堡景区、毕兹卡绿宫、千野草场、药用植物园4个,初步开放的有油草河、西沱古镇、银杏堂2个

8、,在建或拟建的重点旅游项目18个,旅游业已经成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打产业。2、“五大抓手”抓好旅游产业抓环境,强领导,不断奠定产业地位。2007年,该县确立了优先发展黄水区域旅游战略,集中全县之力促进黄水区域旅游大发展;2008年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议事;2010年,明确了国有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县级领导一对一帮扶旅游项目发展等政策措施,并成立了黄水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统筹黄水区域旅游发展。抓规划,明布局,不断明晰发展思路。十一五以来,石柱县先后编制完成了石柱县旅游业发展规划、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等一系列旅游发展规划。目前,以编制完善石柱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为基础,正在启

9、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和黄水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托南京大学编制的西沱旅游区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随着一系列旅游策划规划的完成和实施,进一步明确了石柱旅游的发展布局和战略思路,为全县旅游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抓开发,树精品,不断完善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旅游规划的基础上,石柱县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实施大项目战略,加快了旅游开发建设步伐。通过几年的努力,石柱县已经拥有巴渝新十二景-西沱天街(西沱古镇)、巴渝新十二景-黄水林海(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重庆森林旅游-十大树王、中国一号水杉母树、重庆最美森林-大风堡原始森林、毕兹卡绿宫AAA级景区、药用植物

10、园AAA级景区、重庆最美草地-千野草场等品牌景区(点)。抓宣传,做营销,不断拓展旅游市场。2007年以来,石柱县累计投入宣传营销经费1000多万元,加大了宣传营销力度,有效地拓展了客源市场。以举办重庆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暨首届土家民俗文化节、辣椒文化节、土家美食文化节、中国石柱第二届土家民俗文化节暨首届黄水林海消夏节和2011中国重庆黄水林海消夏旅游节等节会为平台,在强化报媒、电视等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发布户外广告、印发DM单、制作LED广告、网络宣传、播放旅游宣传片、召开专题旅游推介会等方式,强化石柱旅游形象宣传。抓行管,促规范,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石柱县旅游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

11、用,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了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强化旅游品牌建设,引导药用植物园和毕兹卡绿宫景区顺利通过AAA景区评审,大风堡AAAA景区已上报国家旅游局。同时,积极开展星级宾馆饭店和农家乐评审,提升了景区品质和接待能力,现已拥有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2家、星级农家乐4家。3、石柱旅游业面临的三大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机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

12、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2005年5月,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了重庆直辖以来的第一次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重庆旅游经济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重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地把旅游业作为重庆新兴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今年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进一步明确将旅游业作为三峡库区支柱产业发展的决策,这无疑是促进石柱旅游发展的较好政策机遇,我们将紧紧抓住此机遇,积极向市级有关部门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支持石柱旅游业。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机遇。交通历来是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和“咽喉”

13、。“十一五”期间,石柱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建设全面提升,沪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渝利铁路、丰石高速公路石柱段全面开工建设,成功争取沿江高速公路南线方案,梁黔高速公路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建成项目之一,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实现100%,为构建“四高一铁一港”综合交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近两年来,石柱瞄准构建渝东交通枢纽的远大目标,围绕“建设大通道、连接主干线、形成新网络、畅通乡镇村”的发展思路,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实施畅通工程,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一方面抓住“四高一铁一港”加快构建快速通道,缩短与主城和两翼地区的时空距离。“1小时主城、1小时石柱、8小时出海”的枢纽门户

14、目标正在实现。三是重庆直辖后来渝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的市场机遇。重庆直辖后重庆快速发展,特别是亚太市长峰会和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后重庆知名度、开放度、美誉度在国内和国际上得到了很快提高,随着重庆“山水都市”、“长江三峡”、“温泉之都”、“乌江画廊”几大名片的精心打造,来渝旅游的国内游客乃至世界的客人会越来越多,重庆成为中国西部的旅游目的地日渐成为现实,客源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石柱作为重庆的旅游强县,必将在重庆旅游这个大市场上获得较多的客源份额。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黄水镇老林口往洋洞方向6公里处,项目建设面积100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野荔芭子树和水杉树种植园5亩按间距栽培

15、既可以停车又可以乘凉,冬野荔芭子树、野生牛奶子树、野樱桃三种经济野果林规模移栽种植80亩、野生林周围和观景台是成排移栽的野杜鹃花公游客观赏,林下熏衣草种植形成以观赏性为主的庄园、改建天然鱼塘(0.5亩)一个供游客垂钓绿色原生态鱼,生态旅游观光设施占地2亩(吊脚楼,观景台,简易宾馆)等三个方面。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规模为100亩,按照每亩30000元计算,总投资300万元。其中:林地流转80万元,林地改造50万元含野生牛奶子树、荔芭子树、野生樱桃树、页杜鹃花树等收集移栽劳务费。林下熏衣草种子采购及育苗、移栽等投资30万元。依山而建的具有土家特色的吊脚楼(1楼做员工宿舍和餐饮设施,二

16、楼做游客休闲观景纳凉之用),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山头建观景亭子4个,占地40平方米,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便道等基础设施投资140万元。1.4 项目建设效益通过原有森林改造,在不改变森林用途的情况可有效改善项目区野生经济林面积100亩,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旅游等资源价值;新增野生经济林(牛奶子、野生林荔芭子树野樱桃树)100亩,野生经济林成熟后每年可增加旅游观光附加值50万元左右;完善旅游观光休闲服务设施项目1个;林下种植经济作物薰衣草庄园90亩,亩均可直接(药用价值)增加经济收入2000元以上,附加收入(休闲观光旅游)纯达到100万元;树立千紫色农业在当地的新型生

17、态、旅游观光样板农业示范基地,对以后规模化经营、带动当地农民搞好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1.5 组织领导和管理为了加强对项目组织实施的领导和管理,公司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安排部署和协调工作。同时,公司与项目小组签定目标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列入目标责任书考核,固定专人负责,认真落实项目工程招标制和质量监理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开发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黄水镇位于石柱县东北部,是重庆七大出口之一的东北出口,距重庆主城240公里,距石柱县城63公里,距渝鄂交界处鱼泉口30公里,距已经通车的沪蓉高速公路26

18、公里,距长江水道58公里。地处东径1082510830,北纬30103015之间。镇域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37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57.8平方公里;全镇辖2个居民委员会,5个行政村33个居民小组12415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9.8%;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海拔950米,平均海拔1551.4米,0驻地海拔1560米,高原气候明显。 黄水坝原名凤凰山,清初因山幽林茂,积叶化土,小溪水呈黄色而改为黄水坝沿用至今;清乾隆置塘汛, 黄水镇 民国十九年(1930)设镇,1961年5月设黄水区,为区公所驻地,2001年7月撤区并乡设立现在的黄水镇;黄水是石柱土著居民最早

19、居住地之一,孕育了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和古朴纯正的土家文化;境内物产丰富,黄水镇是著名的“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莼菜之乡”,也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的核心林区,森林覆盖率为78%;拥有天然气储量近20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丰富;1994年被四川省列为百个试点镇之一,1997年重庆直辖后列为首批百个试点镇之一,1998年辖区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大风堡林区被命名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又被列为重庆市百强镇和百个中心镇之一,2004年被确定为重庆市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生态良好、资源富集、民风淳朴、经济繁荣,是渝鄂边陲重镇。 地理环境 黄水镇是七曜山脉的第一阶梯。向斜偏东属倒置地形。山原

20、以中山山原为主,兼有深沟峡谷、槽坝。东北方有猫鼻梁、三剑溪山梁;西南有打榨坪、大风堡山梁;西北有四方碑,七龙庙山梁,四周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境内平均海拔1550.14米,最高点为大风堡海拔1934米;最低处为黄水村的大中咀,海拔950米;黄水场1560米。中山山原区分布于黄水、七龙两个居委,6个民民小组,地势较为平坦,坡度在1017,低凹处有小片沼泽地和浅谷。南北山梁向东西方延伸。槽坝地带由坡脚直下油草河中段,沿河直上有万胜坝村5个村民小组,沿槽坝两旁山梁逶迤纵横截割成九沟十梁四坝,坡度15-90度。黄水镇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地势南北高,东西低,海拔在1100-1934米之间

21、,平均海拔为1550.14米,年平均气温10.4,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20.1,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0.4,年降雨量1372.6毫米,气候特征是:日照不足,垂直气候差异大,无霜期短,雨量充沛,春末夏初多绵雨,秋季降温快,冬季多霜雪,不适宜稻谷等农作物生长。黄水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为全县最冷地区。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日照不足,垂直气候差异大,无霞期短,春季回暖期晚,常有寒潮,春末夏初多绵雨,盛夏多伏旱,秋季降温快多阴雨,冬季多雪有大雾。 自然资源 黄水森林植被丰富,是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镇境内植被分两大类(人工、天然),面积共147734亩,占总幅员面积80.99%。 黄水镇 人工植被:粮食作物3170亩,疏菜作物共780亩,药材2.5万亩,花卉15亩,植树造林1.5万亩,合计43965亩。 天然植被 1985年有森林面积8.7万亩,其中灌木林6.5万亩,竹林2000亩,疏林草地2万亩。2001年机构改革后,2002年,除大风堡自然保护区外,全镇林地总面积139767亩,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市场分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