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诗词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济南.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711894 上传时间:2020-08-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8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济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诗词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济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诗词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济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诗词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济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诗词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济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节点进行休眠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WakeUp 节点醒来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setCode code 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checkAlive 节点是否存活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isClusterHead? 判断是否是簇头节点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hasbeenClusterHead? 判断是否成为过簇头节点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hasnotbeenClusterHead hasbeench=0不是

2、簇头节点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setClusterHead 设置为簇头节点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unsetClusterHead 设置为非簇头节点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decideClusterHead 决定簇头节点,非常重要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advertiseClusterHead 广播簇头节点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findBestCluster 找到最佳簇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informClus

3、terHead 通知簇头节点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createSchedule 创建TDMA调度接收功能: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recv args 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recvADV_CH msg 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recvJOIN_REQ nodeID 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recvADV_SCH order 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recvDATA msg 发送功能:Application/LEA

4、CH instproc sendData 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send mac_dst link_dst type msgdata_size dist code 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send_now mac_dst link_dst type msg data_size dist code 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SendDataToBS 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SendMyDataToBS 分析(五)由leach 分析三可知,一般节点的应用为Application/

5、LEACH。则现在就是如何选择簇头节点和设置门槛值。我们接下来分析leach 分析4中红色的方法。在leach 分析3中创建一个Application/LEACH对象则就会自动调用start方法。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start $self mac set node_num_ $self nodeID $self decideClusterHead $self checkAlive 在这个方法中会调用decideClusterHead和checkAlive方法。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GoToSleep global opt ns_

6、 $self instvar begin_idle_ begin_sleep_ $self node set netif_(0) set sleep_ 1 # If node has been awake, remove idle energy (e.g., the amount of energy # dissipated while the node is in the idle state). Otherwise, the node # has been asleep and must remove sleep energy (e.g., the amount of # energy d

7、issipated while the node is in the sleep state). if $begin_idle_ $begin_sleep_ set idle_energy expr $opt(Pidle) * expr $ns_ now - $begin_idle_ $self getER remove $idle_energy else set sleep_energy expr $opt(Psleep) * expr $ns_ now - $begin_sleep_ $self getER remove $sleep_energy set begin_sleep_ $ns

8、_ now set begin_idle_ 0分析(六)在start中调用下面这个方法。Application/LEACH instproc decideClusterHead global ns_ chan opt node_ $self instvar alive_ TDMAschedule_ $self instvar begin_idle_ begin_sleep_ # Check the alive status of the node. If the node has run out of # energy, it no longer functions in the networ

9、k. set ISalive $self node set netif_(0) set alive_ if $alive_ = 1 if $ISalive = 0 puts Node $self nodeID is DEAD! $chan removeif $self node set netif_(0) set alive_ 0 set opt(nn_) expr $opt(nn_) - 1 set ISalive $self node set netif_(0) set alive_ #从网络接口netif中查看当前节点状 况如果节点存活,但是节点能量耗光,则$chan removeif

10、$self node set netif_(0)将节点信道中移出,并将节点设置为死亡。节点的总数目减少一个。if $opt(eq_energy) = 1 # # Pi(t) = k / (N - k mod(r,N/k) # where k is the expected number of clusters per round # N is the total number of sensor nodes in the network # and r is the number of rounds that have already passed. # set nn $opt(nn_) if

11、 expr $nn - $opt(num_clusters) * $round_ 1 set thresh 1 else set thresh expr double($opt(num_clusters) / expr $nn - $opt(num_clusters) * $round_ # Whenever round_ is 0, all nodes are eligible to be cluster-head. if $round_ = 0 $self hasnotbeenClusterHead # If node has been cluster-head in this group

12、 of rounds, it will not # act as a cluster-head for this round. if $self hasbeenClusterHead? set thresh 0 else # # Pi(t) = Ei(t) / Etotal(t) * k # where k is the expected number of clusters per round, # Ei(t) is the nodes current energy, and Etotal(t) is the total # energy from all nodes in the netw

13、ork. # set Etotal 0 # Note! In a real network, would need a routing protocol to get this # information. Alternatively, each node could estimate Etotal(t) from # the energy of nodes in its cluster. for set id 0 $id expr $opt(nn)-1 incr id set app $node_($id) set rca_app_ set E $app getER query set Et

14、otal expr $Etotal + $E set E $self getER query set thresh expr double(expr $E * $opt(num_clusters) / $Etotal 上面是对thresh的计算,当(N - k mod(r,N/k)1,则将thresh设置为1,否则节点thresh=k / (N - k mod(r,N/k),每个节点在一个1/p中都要成为簇头节点一次。p=簇头节点占所有节点的比例,在r=0的时候每个节点都有机会吃呢更为簇头节点。如果节点成为过簇头节点则thresh=0,则这个节点在1/p轮后才可以成为簇头节点。 if $sel

15、f getRandomNumber 0 1 getRandomNumber,则节点成为簇头节点。然后调用advertiseClusterHead方法。set next_change_time_ expr $now_ + $opt(ch_change) $ns_ at $next_change_time_ $self decideClusterHead $ns_ at expr $now_ + $opt(ra_adv_total) $self findBestCluster当节点成为簇头节点,则节点调用 advertiseClusterHead方法。 set chID $self nodeID

16、set currentCH_ $chID pp Cluster Head $currentCH_ broadcasting ADV at time $ns_ now set mac_dst $MAC_BROADCAST set link_dst $LINK_BROADCAST set msg list $currentCH_ set datasize expr $BYTES_ID * llength $msg # Send beacons opt(max_dist) meters so all nodes can hear. $self send $mac_dst $link_dst $ADV

17、_CH $msg $datasize $opt(max_dist) $code_将该节点设置为簇头节点,设置当前节点所处的簇号。然后发送数据,广播该节点为簇头信息到全局网络。在$ns_ at expr $now_ + $opt(ra_adv_total) $self findBestCluster调用findBestCluster方法。分析(七)当簇头发出了一个ADV类型的包时,其他的节点会接收这个包,并会将发送这个包的簇头的节点号按顺序先后记录在clusterChoices_中,还会计算每个簇头到接收节点的距离并记录在clusterDist_中。这样可以方便每个节点选簇的时候进行比较。具体的

18、实现在ns-leach.tcl中的recvADV_CH函数中。findBestCluster if $self isClusterHead? # If node is CH, determine code and create a TDMA schedule. set dist_ $opt(max_dist) set currentCH_ $nodeID set myADVnum_ $self mac set myADVnum_ # There are opt(spreading) - 1 codes available b/c need 1 code # for communication

19、with the base station. set numCodesAvail expr 2 * $opt(spreading) - 1 set ClusterCode expr int(fmod($myADVnum_, $numCodesAvail) + 1 $ns_ at expr $now_ + $opt(ra_adv_total) + $opt(ra_join) $self createSchedule 如果这个节点是簇头节点,设置为当前的簇头, set numCodesAvail expr 2 * $opt(spreading) - 1 set ClusterCode expr i

20、nt(fmod($myADVnum_, $numCodesAvail) + 1这两句没看懂在一个随机时间后调用createSchedule,节点根据自己收到的clusterChoices,选择最近的簇头作为簇头节点。选择好簇头节点就informClust2500t/d预分解窑操作体会2009-4-7作者: 1薄料快烧薄料快烧能够充分利用刚分解生成的新生态CaO具有的高活化能,而且能改善水泥熟料中硅酸盐矿物的结晶形态,提高熟料矿物的水化活性和熟料强度。窑速越快,物料被扬起越高,窑内物料与热气流接触越好,传热效率越高;窑速越快,料与料、料与窑衬温差小,这样料与料的粘结也会少,不容易结圈、结球、挂长

21、窑皮的现象;窑速越快,托轮与轮带间形成的油膜越均匀,润滑效果越好,延长托轮和轮带寿命。另一方面,因为薄料快烧使得窑内热气流动快,热耗偏高,要提高窑头火焰的热力强度,保证烧成带有足够的烧成温度。但是,并不是窑速越快越好,否则吨熟料煤耗将大大增加。2满负荷生产作为预分解技术核心设备的分解炉,其主要功能是完成炉内煤粉燃烧及生料分解率达到8595。满负荷生产风、煤、料达到最佳匹配,有利于分解炉燃烧反应及分解反应的稳定进行,提高效益,降低吨熟料煤耗、电耗。在操作上,较大的喂料量,较大的总风量,可以提高窑内氧含量,提高二次风温,使火焰强劲有力,有利于煤粉完全燃烧,避免煤粉在窑尾烟室燃烧的现象,防止液相提前

22、出现,减少过渡带结圈、窑内结球,保证窑的正常煅烧。满负合生产有利于提高流体的固气比。固气比提高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物料间凝聚力增加,因而旋风筒的分离效率亦会提高,有利于热量的吸收。3确保火焰合适的行状和热力强度烧成控制的重点是掌握好火焰的行状和热力强度。在三通道燃烧器的操作过程中,应结合煤质、窑皮情况、窑负荷曲线(电流、功率曲线)、入窑生料三率值等因素的变化,合理调节燃烧器的内流风、外流风,以及燃烧器的斜度及其入窑的深度,确保火焰的合适行状和热力强度。正常情况下火焰白亮、顺畅,熟料结粒均齐、合适,窑口无飞砂。有时可看到飞砂料被强力抽进窑口的情形,说明火焰顺畅,通风良好,但烧成带温度较低,应适

23、当增加窑头煤,降低一段篦速,增加料层厚度,提高二次风温。同时应结合窑尾温度、窑负荷功率曲线等参数综合分析处理。有时,过渡带结圈、烟室斜坡积料、分解炉下缩口及窑内掉大窑皮,出大球都可能导致窑内通风不良,火焰飘散无力,窑口飞砂严重,有黄心料等现象。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1.3.1.过渡带结圈:通过减少内流风(内流风开到34即可)拉长火焰扫厚窑皮,间隔23h交替拉出、推进燃烧器(幅度300500mm),通过冷热交替使厚窑皮烧掉。烟室斜坡积料及分解炉下缩口结皮:通过提高窑速,减少窑头喂煤,关小三次风阀,增加窑内通风。频繁出大球:通过提高窑速,减少窑头喂煤,使火焰偏离物料。1.4以炉为基

24、础,前后兼顾,炉窑协调,确保预分解窑系统的热工制度的合理与稳定。预分解窑的发热能力来源于两个热源,即窑头和分解炉,对物料的预烧主要由分解炉完成,熟料的烧结主要由回转窑来决定。因此在操作中必须做到以炉为基础,前后兼顾,炉窑协调,确保预分解窑系统的热工制度的合理与稳定。调节分解炉的喂煤量,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在850900度,确保炉内料气的温度范围,保证入窑生料的分解率。影响煤粉充分燃烧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炉内的气体温度;二是炉内氧气量;三是煤粉细度。因此,一要提高燃烧的温度;二要保证炉内的风量;三要控制煤粉的细度。在燃烧完全的条件下,通过分解炉加减煤的操作,控制分解炉出口气体温度。如果加媒过量,

25、分解炉内燃烧不完全,煤粉就会带入C5燃烧,形成局部高温,使物料发粘,积在锥部,到一定成都造成下料管堵塞。相反,如果加煤过少,分解用热不够,导致分解炉此刻气温下降,分解率低,导致窑热负荷增加,熟料质量下降。在具体操作中,要避免上述两种情况,要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1.4.2.合理调节窑头的喂煤量:窑头喂煤量是否合理,可以通过观察窑头火焰情况和分解炉出口温度的稳定性。如果窑头喂煤偏少,窑口发暗,火焰发红,分解炉出口温度不稳定,凤姐来喂煤量频繁加、减;如果窑头喂煤过多,窑口火焰白亮,分解炉出口温度不稳定,分解炉喂煤量不稳定,这种情况也不利于操作。出现以上两种情况要及时对窑头用煤量进行调整,但不能

26、大幅度调,要进行微调,达到火焰顺畅、窑口无飞砂、分解炉出口温度稳定易调整,操作上感到轻松自如。1.5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三固、四稳、六兼顾的原则。三固:固定窑速,固定喂料量,固定一段篦床上的料层厚度。四稳:稳定分解炉出口温度,稳定系统用风量,稳定烧成温度,稳定窑头负压。六兼顾:兼顾C1出口气体温度负压,各级锥体负压变化,二、三次风温度,筒体表面温度,窑头收尘系统,废气处理系统。点火升温、投料及止料操作中应做到:预分解窑的操作,点火升温、投料、止料在操作中使十分重要的过程。合理的系统预热升温室成功投料的基础,投料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熟料的质量和设备的运转率以及窑衬的使用寿命,因此,一名窑操作员不

27、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2.1点火升温升温室投料的前期准备,保证投料时窑、炉、预热器的合理温度,为投料创造条件。点火时,一次风量减到最少,点火烟囱帽开到1020,火点着后,逐渐加大一次风量,以不吹灭火焰为准,控制窑头保持微负压,使窑口在短时间内温度升起,待火焰稍亮后,启动喂煤风机,如果火焰不被吹灭,说明窑头可以用煤升温,一次风量加到正常风量,窑头喂煤量要大幅度的增加,尽快提高窑前的温度,逐渐减少回油压力,减少用油量,降低成本。用煤升温后,烟囱帽开赌逐渐加大,控制烟室微负压,使火焰往后移,对窑后半部进行升温预热,此时起动高温风机(起动高温风机前废气处理系统已全部启动),液力偶

28、合器给定0,入口阀门开度给定0,当烟室温度升到500后,逐渐打开高温风机入口阀门,逐渐关小烟囱帽,通过废气处理拉风,对分解炉、预热器进行升温。在烟室温度500以前,窑按每30min转1/4转,烟室温度在500800,窑连续打辅转,此时,启动窑头、窑尾所有设备,篦冷机风机入口阀门开到50,三次风阀开到3050,800时脱开辅传用主传转窑。升温中,要合理控制升温速率,坚持“升温不回头”得原则,保证对窑、分解炉、预热器三部分的升温预热。投料前,通知岗位人员检查预热器、活动翻板阀;确认各级下料管畅通,翻板阀活动灵活。为成功投料打下坚实基础。2.2投料操作当烟室温度升到950时。窑头喂煤量给定到正常喂煤

29、量,窑速要求大于1.5rpm,液力偶合器开度一次给定到75,烟囱帽关到0,开始喂料、窑尾喂煤。由于刚投料,预热器、分解炉内各斜坡有积料积煤灰以及翻板阀的阻挡,如果初始投料量过小,第一股料的冲击力达不到预热器、分解炉内各斜坡的积煤及翻板阀的阻力,及易出现预热器堵料现象。为保证预热器不出现堵塞又要保证质量不出现窜生料,因此,初始投料量应做到:一、初始投料量应超过设计初始投料量的2030t/h,保证第一股料有足够的冲击力;二、当确认第一股料一但进入窑尾,立即减少投料量,减到设计的初始投料量。在投料过程中,以“万变为不变”,任其参数的变化,但必须严格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在850900范围内。当投料超过2

30、0min,窑功率曲线开始出现往上升趋势时,表明料已经进入烧成带。如果窑功率超过50kw,说明投料顺利成功;如果窑功率低于50kw,且经过12min窑功率急速下滑,说明窑内马上要窜出生料,此时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大幅度减窑速,适当增加窑头喂煤,防止窑内跑生料。投料顺利成功后,要在最短时间内投料量达到最高产量,提高效益。对于多次升温,因故不能投料的情况,窑操作员要及时通知现场注意烧成带的筒体温度,严防窑内局部高温,烧坏烧成带窑皮,影响烧成带窑衬得使用寿命。投料正常后,在保证窑系统热工制度合理稳定的情况下,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不高于900,稳定投料量、风量、窑速、篦速,逐步微调,优化操作,提高质量,降低吨

31、熟料煤耗、电耗,实现效益。2.3窑系统止料操作止料操作相对投料操作较简单,但对窑系统运转率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止料操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预热器堵塞现象或进高温风机气体稳定过高,对设备不利。因此,止料操作必须做到:先止分解炉喂煤,待分解炉出口温度降到800时,止料、逐渐减少窑头喂煤、降低窑速,不要过早打开烟囱帽,保持高温风机拉风,待预热器料全部走完,最后一股料完全进窑后,降高温风机转速,减少拉风,打开烟囱帽。逐步减少窑头喂煤量,降低窑速,待窑内物料适度倒空时,脱开主传连续辅转,止窑头煤。3.化验室检测结果在操作上的指导作用操作中,化验室提供数据对操作起到重要作用。操作员应及时了解检测结果,根据

32、情况对系统有预见性,不穿总结操作经验。3.1我厂由于矿山质量不稳、MgO含量高,对窑系统的操作增加科难度。因此,操作员应及时了解矿山的情况,如果MgO含量高,分解炉出口温度控制应适当偏低,防止预热器堵塞。因为MgCO3在400开始出现分解,而CaCO3在600开始出现分解,如果MgCO3含量高,五级旋风筒出现过多液相,极易造成堵塞,导致停窑。3.2煤粉的变化在操作中应及时进行调整。如果煤粉细度细、灰份低、发热量高煤质好,喷煤管内风适度关小,拉长火焰,熟料台时产量可以提高610t/h;相反,煤粉细度粗、灰份高、发热量煤质差,喷煤管内风适度开大,缩短火焰,进行短焰急烧,窑头喂煤适当加大。3.3出磨

33、、入窑生料三率值的变化对窑的操作具有预见性,生料三率值高,料耐烧性强,窑头用煤量要增加,分解炉出口温度适当控制偏高;反之,窑头用煤量要减少,分解炉出口温度适当控制偏低,防止预热器堵塞现象。4.根据生料磨运行情况及均化库料位在操作中的指导作用在实际生产中,WiMAX与McWiLL的分析和比较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迫切要求终端设备能够实现自由移动。但传统的接入技术难以同时满足宽带和移动两方面的技术要求,为此业界开发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这种技术以其低廉的成本、高的传输速率和方便、快捷、灵活的接入方式,受到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WiMAX和McWiL

34、L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可为用户提供高速上网、视频点播、VoIP、在线游戏以及移动办公等多种业务,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业务需求,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WiMAX技术 WiMAX全称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基于IEEE802.16标准的一项无线城域网技术,可提供最后一公里的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目前已经发布的802.16系列标准有802.16、802.16a、802.16c、802.16d和802.16e,其中802.16d标准(发布名称为IEEE802.16-2004)是802.16、802.16a和802.16c的整合和修订版本,主要对工作于266GHz频段

35、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空中接口的物理层(PHY)和媒质接入层(MAC)进行规范1,是目前最成熟和最具实用性的一个标准;而802.16e标准(发布名称为IEEE 802.16-2005)则是为了支持移动性而制定的标准,它增加了对小于6GHz许可频段移动无线接入的支持,支持用户站以120km/h的车辆速度移动2,支持基站或扇区间的高层切换功能。除以上版本外,正在发展和计划发展的802.16系列标准还包括802.16f、802.16g、802.16h、802.16i、802.16k、802.16m等版本,基于这些标准的WiMAX技术也将逐步被完善。 WiMAX技术支持ATM和IP两种数据接口,主要应用于

36、高速传输的数据业务,但它同时也支持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传输。802.16d系统在采用OFDM调制方式和20MHz信道带宽下,最大传输速率可达75Mbit/s,最大的覆盖范围可达50km,典型的覆盖半径为515km,因此已成为解决接入网“最后一公里”瓶颈的有效手段。而802.16e系统在5MHz的信道带宽下,也可以实现15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它的典型覆盖范围为几公里。 2、McWiLL技术 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McWiLL,Multi_CarrierWirelessInformationLocal Loop),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McWiLL技术源于同步码分多址(SC

37、DMA)技术,是在SCDMA技术基础上的演进和革新。早期 R1R3版本的SCDMA系统属于窄带SCDMA技术体系,主要侧重于语音通信,同时兼顾低速率的数据业务,而后从2003年开始,McWiLL技术开始研发,目前开发的McWiLL系统主要包括R4和R5两个版本,其中R4版本主要应用于固定无线接入系统,针对的是高速传输的宽带数据业务,并且已经获得了试验频段分配。而R5版本的McWiLL则定位于高速移动无线接入系统,支持120km/h的终端移动速度和漫游、切换等功能,同时支持高速数据业务和高效语音业务,并且针对我国现有的电信业务模式,专门定义了用于语音承载的物理信道和资源控制单元,目前此版本已经进

38、入到系统测试阶段。 McWiLL系统是完全基于IP分组交换的宽带无线系统,采用宏蜂窝网络结构3,覆盖半径可达1050km,典型市内覆盖半径13km,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非视距传输。传输速率上,5MHz的信道带宽下,R4系统的最大净荷吞吐量可达8Mbit/s,终端最大峰值数据速率3Mbit/s,而R5系统的基站净荷吞吐量可达15Mbit/s,终端最大峰值数据速率为5Mbit/s。 3、WiMAX和McWiLL技术的分析与比较 WiMAX和McWiLL既有很多相似点,又存在差异,表1给出了它们的主要技术特征。本文主要对两种接入技术的物理层和媒质访问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比较。 表1McWiLL与WiM

39、AX技术特征 3.1物理层技术比较 (1)使用频率和调制技术方面。WiMAX使用1066GHz的许可频段和小于11GHz的许可与免许可频段,支持小于6GHz许可频段的移动接入。对于1066GHz的许可频段,标准定义了WirelessMAN-SC物理层,采用单载波调制方式,应用于视距传输,可选信道带宽为20MHz、25MHz或28MHz。而对于小于11GHz的工作频段,标准定义了WirelessMAN-SCa、WirelessMAN-OFDM、WirelessMAN-OFDMA三种物理层规范,主要用于非视距传输,其中:SCa物理层采用增强的单载波调制方式;OFDM物理层采用256个子载波的OFD

40、M调制;OFDMA物理层则采用2048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方式。由于OFDMA具有比OFDM更加灵活的资源分配方式,因此通常认为OFDM物理层应用于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而OFDMA物理层则主要应用于移动无线接入系统。并且为了支持移动性,802.16e标准还对OFDMA物理层进行了扩展,支持128、256、512、1024、2048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以适应各地区从1.2520MHz的不同信道带宽。 McWiLL目前只使用有许可证的400MHz、1.8GHz、3.3GHz频段,支持120MHz的信道带宽,在用户稀疏的农村地区用400MHz的McWiLL系统建设低密度大面积覆盖的“薄网”,而在

41、用户稠密的城市地区用1800MHz或3300MHz的McWiLL系统建设高容量的“稠网”,用户可以使用多频终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无缝切换,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网络利用率,降低网络建设成本。R4版本McWiLL系统的物理层采用多载波同步码分多址(MC-SCDMA)技术,它克服了传统CDMA系统面对无线宽带数据传输时因扩展频谱而引起的码间干扰问题,是并行传输FDM技术和CDMA技术的有效融合;而R5版本的McWiLL系统则采用先进的码扩正交频分多址(CS-OFDMA)技术,它先对调制符号进行码扩处理,即将每个符号做8倍的扩频,然后再做OFDMA调制,由于每个符号在频域上实现了扩频,因此可以有效对抗时域的瞬时干扰或时间选择性衰落,并且由于码扩处理将每个符号的能量分到了整个信道的频带内,因此在接收端还可以实现频率分集接收。 (2)双工方式方面。WiMAX在许可频段采用TDD、FDD或者HFDD的双工方式,在免许可频段则只允许使用TDD模式,且必须支持动态频率选择(DFS)技术。采用TDD双工模式时,系统上下行子帧的划分是动态调整的,可由特定的系统参数来控制,支持220ms的帧长设计。而对于McWiLL系统,则只设计采用TDD双工模式,帧长固定为10ms,且包含8个时隙,上下行时隙个数的比例可调,支持1:7、2:6、3:5、4:4、5:3、6:2、7:1模式的上下行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市场分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