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轿车市场以及营销模式分析.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721897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轿车市场以及营销模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轿车市场以及营销模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轿车市场以及营销模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轿车市场以及营销模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轿车市场以及营销模式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离的程度。7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 以Johanson 和Vahine为代表的北欧学派( 1990) 使用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 提出了企业国际化阶段论。他们认为,企业国际化的过程是企业渐进地获得、认识和利用国际市场和经营知识的过程,强调“干中学”的重要性。9 一般这个过程经历不规则出口阶段、通过代理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四个阶段。北欧学派用“市场知识”来解释企业国际化的渐进性。市场知识分为可从教育、书本学到的客观知识和只能通过亲身工作实践来积累的市场知识、经验等。同时,北欧学者用“心理距离”来解释企业海外市场的先后次序。其中“心理距离”是指防止信息进出市场流动

2、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如语言、教育、商业管理、文化和产业发展等差异。9Oviatt和Mcdougall等创立的国际新冒险企业理论整合了交易费用、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家精神和资源基础学说。该理论认为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变化推动企业在创建后不久就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并不一定要按照国际化的渐进模式发展。10肖文和陈益君在研究企业国际化阶段论和国际新冒险企业理论时将影响企业国际化的因素归纳为六个视角。这六个视角分别是外部商业环境与国际化时机、企业家对国际商机的认识、国际化开始时的资源要求、心理距离与国际化步骤、国际化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国际化的时间与企业绩效。三、上汽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历程及成效(一)上汽集团的发

3、展历程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集团持有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车”)83.83%的股份。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其销售收入不断攀高,并几次进入世界500强的排名。上汽集团在世界排名由2007年的402名上升为2008年的373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表1:上汽集团2001-2007年的销售收入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销售收入(万元)550981071196209729264100063011177009713036

4、03215801257数据来源: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网站http:/ 相应年份公布的报表数据表2:上汽集团跻身世界500强排名情况指标名称20042005200620072008营业收入(亿美元) 117.55122.41143.65180.1226世界500强排名位次461475402373数据来源: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网站http:/ 相应年份公布的报表数据上汽集团经历了从生产上海牌轿车到合资企业再到国际化的发展历程。首先,上海汽车工业起步于汽车零配件制造再到轿车生产。成立于1955年的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在1958年与上海市动力设备制造公司合并后,成立了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

5、公司。同年,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实现上海汽车工业轿车制造“零”的突破。到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轿车,至1975年形成5000辆年生产能力。1960年1月,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更名为上海市农业机械制造公司,并于1969年4月,又更名为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1990年3月,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改制,1995年9月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其次,上汽积极成立合资企业,获取世界资源。改革开放后,上海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引进外资建立合资企业,建立中国轿车工业基地。上汽集团先后与许多著名跨国企业成立

6、合资企业。如, 1985年与德国大众合资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1997年与美国通用合资成立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和泛亚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上汽集团从1991年开始停止生产上海牌轿车,从而集中力量发展桑塔纳轿车。到1998年桑塔纳轿车产量累计完成100万辆。1995年4月,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巴西大众联合开发成功桑塔纳2000型,并于5月将其投放市场。1998年,第一辆别克新世纪轿车下线,标志着上汽已具备与世界同步的汽车先进制造水平。再者,上汽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开始“走出去”。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上汽集团加强与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合作,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战略。上汽集团采用的

7、是先易后难的国际化战略,即优先发展新兴汽车市场,稳妥发展成熟汽车市场,积累国际经验,然后再开拓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1)建立合资企业和出口为主。上汽集团通过成立合资企业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了企业的实力,并逐步建立和稳定出口市场。到1995年为止,其出口市场从美国、东南亚地区扩大到欧洲、南美、中东、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1997年,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经过上市,集团加快资金运作,为集团项目筹集等多资金。2002年,上汽集团制定了全球化发展战略,力求实现“三个转变”: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转变、从国产化到国际化的转变、从单一制造向多元化经营的转变。并提出“走出去

8、”的战略目标:整车出口实现批量化突破、零部件出口实现规模化突破、海外公司建设本土化突破。2002年集团的整车出口获得很大进展。2002年上海通用别克GL10上午旅行车批量出口东南亚,上海帕萨特、POLO轿车,上汽仪征得赛宝及上海通用五菱的微型面包车也相继出口。122003年,集团明确了“产品走出去、资本走出去、融资走出去”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三个步骤,并确立了海外经济向功能化发展、对外出口向基地化发展、零部件合作向零级化发展的工作重点。上汽集团积极开拓海外新兴市场。2007年全年整车出口2.2万辆,实现90541万美元出口。上汽从开始与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集团上市到对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

9、基地,逐渐向全球国际化发展。其近来的出口创汇的发展趋势见图2。图2:上汽集团2001-2007年出口创汇情况数据来源:根据上汽集团网站http:/ 相应年份公布的报表数据整理所得(2)海外扩张。合资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汽的竞争力,但外资控制核心技术导致上汽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力较弱,企业没有独立研发的能力,也没有自主品牌,在新产品推出和市场开发上受到很大制约。所以,为了解决自主发展瓶颈,2002年上汽以5970万美元收购了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2004年,上汽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券银行团达成协议,以近5亿美元收购双龙48.92.%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2005年,上汽又通过二级市场收购

10、,增持双龙股份至50.91%,获得对双龙的技术、品牌、资产及其销售网络等的绝对控制权。12上汽集团先后建立了上汽北美公司、欧洲公司、日本公司和香港公司,形成一个总部四个海外公司的结构,大力拓展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业务。北美、欧洲和日本公司作为上汽在当地的出口代理,香港公司则是上汽在海外的投资金融中心,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低税收无外汇管制的优势,为集团进行国内资产整合和国际购并项目提供服务。11总的来说,上汽集团是从一个汽车修理和零配件的企业发展成为了今天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拥有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全系列产品以及核心零部件在内、产业链完整的、国内销量领先的汽车企业集团。(二)上汽集团国际化战略成

11、效及其存在问题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国外先进资源的引进使上汽集团缩小了与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的差距,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主要体现在:1经营规模的提升。从2001年开始到2007年,上汽集团的汽车销量由29万辆增长到169万辆;销售收入由550亿元增长到1580亿元。企业经营规模迈上一个新台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2008年,上汽集团以226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位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373名。2战略布局的完善。 国际化战略过程,上汽集团通过在美国、欧洲、香港、日本和韩国设有海外公司,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公司以及在英国建立生产基地等,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全球资源、整合业务、整合产业链。同时加大新产品和自

12、主品牌的的研发力度,提升了产业竞争力。3提升了研究开发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开发。凭借已经建立起来的财务实力和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上汽集团通过跨国兼并促进其在资本、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融入国际市场,积累了国际化的经验。同时也提升了自主研发和发展自主品牌的能力,从而打破了因技术、品牌约束而在产品推出和市场扩张方面的困局,赢得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上汽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升了国际竞争能力,为上汽早日成为国际型企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在国际化的过程也遇到不少的问题。以上汽收购双龙汽车为例。通过经营双龙,提高了上汽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并逐步培养了一批国际经营人才。双龙也是上汽自主开发、自主

13、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可以互补、相得益彰。但是,2005年,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公司后出现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双龙工会恐吓要罢工, 2005年双龙亏损巨大。虽然2008年上汽曾提供了4500万美元的救助资金以用于新车型的研发,但是双龙汽车2008年的销量下滑幅度高达30%,预计年度亏损近4亿元。四、上汽集团国际化战略影响因素分析(一)上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的环境分析1. 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分析)宏观环境是决定企业国际化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宏观环境中的大部分因素是企业无法控制和难以左右的,但是这些因素不仅通过影响企业所在的产业而影响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有时会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以下从四个方面

14、分析上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外部环境因素:(1)政策、法律。为应对市场需要、适应全球能源与环境变化的必然,各国采取了不同的举措来推动汽车技术的创新。如美国的PNGV技术和自由车计划,欧洲以排放法规及税收政策为主的法制管理;日本在对研发、基础设施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极大地推动了汽车技术创新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向这些国家出口汽车的标准。虽然目前上汽集团的整车出口主要面向新兴市场,零部件则以OEM形势出口发达国家。但是,上汽要实现由区域国际化向全球国际化转变就必须积极扩大对发达国家的出口。2008年我国对汽车消费税、燃油税和购置税进行了调整和出台了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以此拉动内需。我国

15、政府支持车企、大型有实力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鼓励自主品牌、鼓励科技研发,支持新能源发展。这些政策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上汽集团的国内市场,有利于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2)经济方面。由于美元继续贬值、利率的降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通货膨胀持续,汽车产品的成本也跟着上涨。同时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具体见表3。经济的衰退给我国汽车出口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样的经济环境对上汽集团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产生很大的影响。表3:2006-2008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趋势 单位:%年份2006200720082009世界经济5.15.03.72.2发达国家3.02.61.4-0.3 美国2

16、.821.4-0.7 欧元区2.82.61.2-0.5 日本2.42.10.5-0.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7.98.06.65.1国际贸易量9.47.24.62.1注意:2008年2009年为预测值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2008年11月17日http:/ http:/ 产业竞争分析(五力模型分析)产业内的五种力量强弱,会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五种竞争力量的强弱可能会随时间和产业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而企业因此也要做出适当的战略调整。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主要是分析行业的竞争环境,这五种力量之间的关系见图4。潜在替代品的开发购买者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企业间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图4:竞争的五力模型资料

17、来源: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 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页码:4(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2007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排名前三的是上汽、一汽车和东风,其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如,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吉利等。具体见表4 。上汽、一汽和东风三大汽车集团的汽车销量几乎占了全国销量的一半。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三大集团的汽车销量增长速度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东风增长最快。去年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海大众分别列去年乘用车销量第一名和轿车销量第二名,一汽大众轿车年度销量则名列全国榜首。表4: 2007年我国汽车销量前10位汽车企业及市场份额企业集团2007年销量(万辆)

18、市场份额(%)上汽集团155.417.7一汽集团143.616.3东风汽车公司113.712.9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85.89.8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69.47.9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51.35.8奇瑞汽车有限公司38.14.3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0.13.4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4.32.8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2.02.5安徽江淮汽车有限公司20.82.4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编著的2008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页码:P291,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汽集团在国内是该行业的领导者,但是与国外知

19、名企业相比差距还较大。表5 统计了2007年几大世界汽车公司的全球销量。比较表4和表5,2007年日本丰田汽车的销量达到了936.6万辆,最低的雷诺销量也达到了248.7万辆,而我国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销量只有155.4万辆。很明显,我国汽车企业的规模经济型偏低,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产业竞争力也较弱。表5:2007年全球汽车企业销量前10名排序企业销量(万辆)1丰田936.62通用890.23福特596.44大众619.25现代-起亚396.26本田383.17日产367.68标志-雪铁龙342.89菲亚特262.110雷诺248.7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版

20、,2008版中国汽车工业年鉴,658页,表22-43(2)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经济学家贝恩对影响潜在进入者的产业壁垒进行了分析,他将产业壁垒的形式分为品牌忠诚、绝对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14汽车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产业,资本和研发费用投入巨大,固定成本比重高,是一个高经营风险的产业。构成行业壁垒的因素主要有两个:A规模经济。对于汽车业来说,规模经济是十分明显的,而且该行业也已经有了明显规模优势的大企业。由于业务的相似性,规模经济这个壁垒对于竞争者来说也是进入这个行业的理由。B产品差异。汽车的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而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趋向于个性化。近来,环保问题的突出,新能源汽车需求将会很突出

21、,而国家也对这领域给与很大的支持,这些都会吸引更多的竞争者。(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如果供应商的权利较大,那么他们会以要求提高供应价格或者自动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方法降低这个行业的利润率。讨价还价权利的大小取决于哪一方进入对方所从事的行业更加容易。上汽集团拥有紧密地零部件生产企业和整车与服务体系的支持,如延锋伟世通、联合电子等国内先进的零部件生产体系。因此,上汽集团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4)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是指购买者与产业内生产产品的公司砍价的能力,或者购买者通过要求更好的品质与服务提高这些公司成本的能力。14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者在购买汽车

22、时考虑更多的将是价格问题,甚至不再考虑贷款买车,取而代之的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所以,汽车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将变得越来越强。(5)潜在替代产品的开发对大多数消费群体来说,公共交通及家庭其他交通工具的价格和使用成本都较低,由于目前经济的影响,人们转向其他交通工具的可能性更大。通过运用五力模型对上汽集团的产业环境分析可知,上汽集团在国内是龙头企业,拥有规模、价值链等优势,处于有利的汽车产业竞争地位。但是国外汽车企业垄断的格局、汽车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替代品的开发等对上汽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资源与核心竞争力分析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独特竞争力的来源。企业拥有专有、有价值的资源和企业有能力有效地使

23、用这些资源是企业形成独特竞争力的两个条件。现有的资源和组织能力的改善会加强独特的企业竞争力,而独特的竞争力塑造了企业的战略。(1)资源分析。资源观理论表明,企业资源的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会决定企业竞争能力之间的差异,进而也将决定企业战略的构建。 15A在总体行业地位和业务领域方面。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的三大汽车集团,整体规模处于行业领导地位。具体数据见表6。表7从汽车业务类别队三大集团进行了比较。其中,在轿车方面,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产量较大,在客车方面,上汽集团在轻型和大型上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轻型车。在载重货车方面,一汽集团和东风占据领导地位,上汽

24、集团没有这方面的资源。表6:2007年三大汽车集团的概况上汽一汽东风年末资产总额(万元)163950031316923418404001主营业务收入(万元)205352761885005316795159利税总额(万元)321088129144472392677汽车销量(辆)155403914359821137222固定资产(万元)431554651854977750826流动资产(万元)708414671368157467625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版,2008版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其中一汽的数据来源于120页表6-2和6-3,东风的数据来源于123页表6-6和6-

25、7,上汽的数据来源于126页表6-11和6-12表7:2007年三大集团汽车业务产量比较 单位:辆企业上汽一汽东风载货车小计39,53490,517116,141重型7785,0478,179中型14,91221,750轻型52,96275,261微型38,75617,59610,951客车小计6,8416,5464,374大型2,451201中型3621,9052,100轻型4,0284,6412,073乘用车基本型951,2611,148,831653,310MPV50,68113,41333,616SUV13,34564,142交叉型470,69729,07262,603数据来源:中国汽

26、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版,2008版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20页表6-3、123页表6-7和126页表6-12通过比较可知,上汽集团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轿车上,体现了其在轿车方面的优势。由于在商用车,已经基本形成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公司竞争的格局,上汽集团在这方面并没有竞争能力资源。所以,上汽在国际化的过程应该采取专业化战略,专注于轿车业务,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形成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能力。B在新领域开拓、产品开发和自主研发能力方面。2007年,上汽集团先后推出各种新产品,如自主品牌“荣威750”、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鸿途”、上海通用的雪佛兰“新景程”和别克“林荫大道”、上海大众的斯柯

27、达“明锐”和“CROSS POLO”等。新产品不断的推出,体现其在新产品开发上的能力。 16在自主研发方面初见成效,其标志性成果就是“荣威750”轿车及自主品牌后续产品的成功研发。在此基础上,上汽按照“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建立全球平台体系”的目标,全面整合上海、英国和韩国三地的现有研发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初步构建自主品牌研发体系,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16上汽集团具有强大的本土化开发能力的上海大众技术中心、泛亚技术中心和英国雷明顿技术中心,并不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具体见图5。这都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强大的支持。特别是在新能源开发上,上汽还专门成立研发小组,以混合动力为主,燃料电池为方向,并不断完善

28、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图5:上汽集团2002年-2007年研发费用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版, 2008版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根据126页表6-10的数据整理技术资源是研发的保证。表8显示,上汽集团无论是在技术人员、研发人员,还是研发费用,在国内都有一定的优势。表8:三大集团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比较上汽一汽东风工程技术人员(个)12,19812,29712,924工程技术人员占从业人数比例(%) 14.488.279.62年末研究与发展人员(个)5,8343,0246,025年末研究与发展人员占从业人数比例(%) 6.922.

29、034.48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万元)416,293154,956327,459研发费用占主营业收入比例(%)2.030.821.95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版, 2008版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根据120页表6-1、123页表6-5和126页表6-10的数据整理(2)上汽集团核心能力分析。上汽集团在国内整体行业地位和产业链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通过整合重点业务、人才、技术、资本等各方面的资源,上汽集团已经在国内形成比较稳定的市场地位,包括企业规模优势、经济效益、产业链等,同时,上汽集团正在不断扩大其它汽车产品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些都为上汽集团进一步推动了上汽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为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二)上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动因分析1区位经济性区位经济是指在最适合某个活动的地点执行创造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论此地点在世界何处,只要在运输成本和贸易障碍能够容许的情况下。14某种产品的生产或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总是存在着最适合的生产地点,在这一地点,其所付出的成本最低。上汽集团在英国雷明顿和韩国平值成立了技术中心,充分利用两地的区位优势。英国技术中心前期开发经验丰富、工程开发人才普遍资质较深,而且欧洲地区研究机构以及高校资源相对丰富。上汽集团的中英韩三地研发机构形成连续研究体系,意味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市场分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