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ok 长安大学交通工程学课件2.pdf

上传人: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 文档编号:2780025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85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ok 长安大学交通工程学课件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ok 长安大学交通工程学课件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p GB 50924-201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mason巧rstructures engineering 2014-01-291 发布2014-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masonry s位ucturesengineering GB 50924 -2014 主编部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

2、:2 0 1 4 年1 0 月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31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924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2. 2, 6.2. 4、8.3. 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1月29日 3 前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988号)

3、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 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 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 定;4原材料;5砌筑砂浆;6砖砌体工程;7混凝土小型 空心砌块砌体工程;8石砌体工程;9配筋砌体工程;10填 充墙砌体工程;11冬期与雨期施工;12安全与环保。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 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安 市环城西路北段272号,邮政编码:

4、710082)。 4 本规范主编单位: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陕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天筑建材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谦坊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高宗祺孙永民王双林王奇维 吴体由世岐郝宝林张鸿勋 刘斌和平胡长明赵瑞 杨申武侯汝欣赵向东王蓉 张昌叙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肖绪文周九仪白生翔王庆霖 苑振芳吴松勤张元勃金睿 林文修霍瑞琴郑祥斌 5 目次 1 总则.1

5、2 术语2 3 基本规定.4 3. 1 施工准备.4 3.2 控制措施.5 3.3 技术规定.6 4 原材料.9 4. 1 一般规定.9 4.2水泥.9 4.3砂.9 4.4 块材.10 4. 5 钢筋.11 4. 6 石灰、石灰膏和粉煤灰.11 4. 7 其他材料. 11 5 砌筑砂浆.13 5. 1 一般规定. 13 5.2 预拌砂浆. 13 5. 3 现场拌制砂浆.14 5. 4砂浆拌合. 14 5. 5 砂浆试块制作及养护.15 6 砖砌体工程.17 6. 1 一般规定. 17 6. 2 砌筑.17 6. 3 质量检查. 23 7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25 6 7. 1 一般规

6、定. 25 7. 2 砌筑.25 7. 3 1昆凝土芯柱.28 7. 4 质量检查. 28 8 石砌体工程.30 8. 1 一般规定. 30 8.2 砌筑.30 8.3 挡土墙. 33 8.4 质量检查. 34 9 配筋砌体工程.35 9. 1 一般规定. 35 9. 2 配筋砖砌体施工.35 9. 3 配筋砌块砌体施工.36 9. 4 质量检查.37 10 填充墙砌体工程.39 10. 1 一般规定.39 10. 2 砌筑.40 10. 3 质量检查.42 11 冬期与雨期施工.44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文普通测量规范 条文说明 目次 总则 水准测量 地形测量 断面测量 总则

7、本规范仅就水文用图要求 对首级平面控制不高于小三角 或量距导线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作出规定这样 本规范地形 测量的测区面积限额是 测图比例尺为测图比例尺 为测图比例尺为在高程测量方面 一般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即可满足水文对高程测量的要求 当需要测绘测区面积大于本规范所定限额的地形图和进行 高于三等水准测量时则可按测绘管理部门规定编报测量技术设 计执行国家有关的测量规范进行测绘作业 本条规定的精度为水文普通测量的基本精度指标现就 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平差后的国家水准网三四等水准路线最弱点高程中 误差不超出由于水文对高程测量要求精度较高按不 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取长距离水准测量路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 不超

8、出但是水文测站内的水准点联测是对水文专 用基面高程自校系统的高程测量必须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基 本水尺与比降水尺水位观测要求精度最低限值为为 此规定水文测站内的水准点联测比降观测和水尺零点高程测 量路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超出 平面控制的精度对地形图测图的基本精度有着保证作 用经分析平面控制测量规定最低一级图根网最弱边的相对边 长中误差不大于是完全可以满足水文地形图测图的基 本精度要求的同时水文测绘常用基线的设置检验长度精度指 标为而地形测量最低一级图根网最弱边边长精度取用 是与其相一致的 地形图测图的基本精度是由地物点平面位置限差和等高 线最大高程限差来衡量的由于水文测绘的地形图绝大部分属于 独

9、立小区的地形图测绘不需要与国家地形图接图故将国家规 定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的 放宽为 等高线最大高程限差是用等高线插求地面点高程中误差来确 定对于这项限差根据不同地形国家规定了限差范围本规范 取用了限差范围中的最大值 断面测量中的距离控制桩是由平面控制或水文测验常 用基线测定的根据误差传递原理其最高精度仅能达到起始精 度的一半同时取用桩间距离测量精度对起点距水面 宽等的测量精度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本规范中各精度指标的规定限差是根据中误差分析 取二或三倍中误差作为限差这样在测绘中各项误差值均不得超 过限差且接近限差的误差也应是少量的 水文测站一律使用水文冻结或测站基面这

10、是因为要使 水文测站的水位高程资料的多年连续性不遭破坏一个测站的 水位和其他高程数值只能用一个固定不变的基面来表示每个 测站的基面位置是通过水准点高程值间接体现的设置形成环 状的三个以上基本水准点其中可包括相当于基本水准点设置要 求的校核水准点和高程参证点构成本站高程控制自校系统既 可保证基面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起到减少基本水准点校测工作 量的作用 水准测量 一般规定 本规范规定的三四等水准测量路线最弱点高程 中误差精度指标与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相同由于国家水准网 考虑了网状平差后精度会有所提高的因素而水文的水准测量不 具有这个条件所以本规范规定的水准路线长度值均小于国家 水准路线长度规定值 五等

11、水准测量主要用于地形测量高程点引测断面测量等 五等水准一般取用在地形测量中要求高程点对 基本高程控制高差中误差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规定水准 测量路线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超出这对于基本等高 距大于的地形图测绘是完全满足精度要求的但对于基本 等高距为的地形图测绘则达不到精度要求本规范作了 专门规定 水准点和标石设置 水位观测的要求精度为则水尺零点高程测量的 精度应高于水位观测精度倍根据水尺零点高程测量闭 合差不平坦地区与平坦地区则一个仪器 站的高差中误差应分别为与据此由误差传播 定律可算出相应仪器站数分别为与 跨河水准测量 一般跨河水准测量 仅可施测河宽不大于的跨河水 准测量全国现有水文站 河宽大于的

12、还是有相当数量的 进行河宽大于的跨河水准测量 需采用倾斜螺旋法 光学测 微法和经纬仪倾角法其中倾斜螺旋法与光学测微法需使用高精 密度水准仪 但经纬仪倾角法在三 四等跨河水准测量中 可用 级经纬仪近年来水文测站已配备了相当数量的级经纬仪 为 此本规范在跨河水准测量部分编入了经纬仪倾角法的内容 水尺零点高程的测量 水尺零点高程测量仪器站高差中误差的限差取 与这相当于三 四等水准测量的限差指标 为此对水尺零点高程测量的同尺黑红面读数差与同站黑红面所测 高差之差两项 均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三 四等水准测量是 不允许使用级水准仪的 但就目前水文测站仪器配备状况 还 是需要使用级水准仪的考虑到当仪器站数

13、确定的条件下 采 用缩短视线长度的办法来提高的精度 是不会影响总精度指 标的 这样本规范对使用级水准仪与使用级水准仪分别规 定了视线长度 水尺零点高程测量 要求各水尺零点高程推算均由校核或 基本水准点开始这是因为每支水尺的测量精度是用往返测 同支水尺的高程不符值不超出与来衡量的其中 为单程仪器站数这样不同的仪器站上水尺零点高程允许不符值 是不相同的当一次测量为站时则往返为站在往测 为第一个仪器站测量的水尺其计算不符值的应为只有均 由校核或基本水准点推算各水尺零点高程才相当于往返测量 仪器站序数均为第站 否则 返测则为 站 这样会增大高程测量误差传递影响 降低水尺零点高 程精度 地形测量 平面与

14、高程控制 水文测站的地形测量大多数测区面积不大采用以图根 网为首级控制的两级平面控制一般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是平 面控制仅规定两级存在的问题是水文要求测绘的为大比例尺地 形图用图根网作首级控制所能测绘的测区面积仅为满 足不了大江河或漫滩测站的地形图测绘除此在水文调查中也 需要测绘较大测区的地形图采用三级平面控制使可测绘测区 面积限额增大同时还克服了与国家规范不衔接的问题为此 本规范对地形测量平面控制部分编入了三级平面控制的内容 经纬仪量距导线测量 导线边长为具有一定精度要求的相邻导线点间的水平距 离要求用钢尺丈量边长应进行坡度尺长温度改正但是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当某项误差不足总误差的五分之一时对总

15、 误差产生的影响作用是很小的在实际工作中当温度尺长产 生的相对误差不足总误差一半时即不用改正根据上述原理与 实践经分析确定了需进行改正的指标界限 三角测量 图根三角网的边长是根据测图允许最大视距长度所确定 的而不同的测图比例允许最大视距长度是不同的同时为保 证地形图测图精度须对最弱边边长精度作出规定为使最弱边 边长具有一定精度又必须对三角网系中图形个数有所限制用 三角网作平面控制所能控制的测区面积是由规定的三角网边长 与网系内允许图形个数所决定的根据图根三角网规定的边长与 允许图形个数分别求出不同测图比例尺图根三角网所控制的最 大测区面积为为为 这即是采用以图根三角网作首级控制所能控制测区面积

16、的界限 在三角测量中控制点的点位测量误差主要是由测角 误差与边长误差共同影响产生的在这方面一般均是按等影响 原则考虑测角误差与边长误差对点位误差的影响这样取用测 角中误差与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两项限差指标应是相互对应 的根据水文测站现有测量仪器设备条件对测角精度较容易控 制我们取测角精度较边长精度高一倍经分析计算得出小三 角网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测角中误差计算值为 取用图根三角网起始边长相对中误差为 测角中误差计算值为取用 在三角测量中大地四边形和中点多边形只要满足三角形 内角要求其图形个数是不会超过一定数量的但是三角锁则必 须对图形个数作一定限制才能保证最弱边的精度当三角锁中 传距角均为时

17、用计算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公式可推出下 式 式中传距角均为时三角形图形个数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考虑到在实际作业中并不能达到传距角均为将乘 以为三角锁中允许的图形个数根据确定的起始边边长相对 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和要求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计算得 出三角锁允许图形个数见表 表三角锁中允许图形个数 等级 起始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三角锁中允许图形个数 计算值取用值 小三角网 图根三角网 原四机部部颁标准对经纬仪一测回方向中误差规 定如下型经纬仪为型经纬仪为型经 纬仪为水平角观测的各项中误差与是有一定关系 的可由不同型号仪器的值求出相应

18、的各项中误差并取两 倍中误差为限差全圆观测法不同型号仪器的各项限差便是按 上述方法确定的 在三角网平差计算中特别是对于本级控制中的首级平 面控制的三角网平差计算一般均要求采用严密平差严密的平 差是十分繁琐的要求在专用的表格中进行法方程式解算水文 的地形图测绘多属于独立小区的测绘范畴对平面精度要求不 是很高的在各级三角网中均采用近似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 是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的 控制点展绘与加密 在地形图测绘中为保证碎部点的点位测量精度必须对 表每平方公里每幅图内应有控制点数 测图 比例尺 允许最大 视距 每个控制 点可控制 面积 每平方公里内 应有控制点数 每幅图内应 有控制点数 计算值取用值 图幅

19、计算值取用值 最大视距长度作出规定当取为允许最大视距长度按控制 点分布绝对均匀的条件可分析出每个控制点可控制的测图面积近 似为由此便可算出每平方公里与每幅图内应有的控制 点数但在实际测绘作业中控制点分布并非绝对均匀则取用 值应多于计算值具体见表 地物地貌的测绘 为保证地形图的清晰要求等高线间在图上的距离不得 小于加上等高线本身宽度等高线在图上的间距应为 这就要求基本等高距应根据测图比例尺与地面坡 度来确定地面坡度角超过时一般需用地貌元素符号表示 确定等高线可只考虑地面坡度角以下的情况水文测站地形 图为河谷地区就是山区站地面坡度一般亦多为以下表 为按上述要求推算出的允许最小基本等高距实际选用的

20、基本等高距按数字倍数做了进位 表不同测图比例尺允许基本等高距 测图比例尺 允许最小基本等高距 等高线图上间距等高线图上间距 地面坡度地U D C 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 后 P J G J/ T2 7 7 一 2 0 1 2 备案号J 1 3 4 6 一 2 0 1 2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 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ng the defectsof exteriorwalls cement coating of building withinfraredthermo 即aphy method 2 0 1 2 一 0 1 一

21、 0 6 发布 2 0 1 2 一 0 5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住 房和城 乡建 设部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 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ng thedefectsofexteriorwalls cementcoatingof building withinfraredthermo 脚phy method J C J】 T2 7 7 一 2 0 1 2 批准部门:中 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1 2 年 5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1 2北京 中

22、华人 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 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T 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眼 thedefectsofexteriorwalls cement coating ofbuildingwithinfrared thermography method J G J /T2 7 7 一 2 0 1 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 北 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开本:85 0 又 1 1 6 8毫米1/3 2 印张:1字数:3 2千字 2 0 1 2年4月第 一 版

23、 2 0 1 2年4月第 一 次印刷 定价:1 0 .0 0元 统 一 书号:1 5 1 1 2 2 1 7 5 5 版权所有翻 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 0 0 0 3 7) 本社网址:httP:刀 cabP . coT 网上书店:http:/www .china- - building com,c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1 2 4 0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红外热像法检测 建筑外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T 2 7 7 一 2 0 1 2 ,自2 0 1 2年5月

24、1日起实 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0 1 2年l月6日 目 叨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 0 1 。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 2 0 1 0 4 3号)的要求, 规程编制组 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 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 内容是: 1 总则; 2 术语;3检测仪 器;4 检测;5检测数据分析;6 检测结论和报告。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甘肃省建设投资 (控股)集团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25、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 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 团总公 司(地 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东路5 7 5号,邮编:7 3 0 0 5 0)。 本 规 程 主 编单位: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 规 程参编单 位: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沈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总站检测 中心 沈阳建筑大学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欢祥冯 力强徐教宇晏大玮 孟康荣张剑峰 边智慧贾玉新 魏利国王安岭 本规程

26、主要审查人员:陆津龙崔士起 张嘉亮曹万智 高永强 李杰成 文先琪 原遵东 吴玉厚 由世岐 金光辉 陈松 马眠成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检测仪器 , , ”二 3 3.1 技术要求 , 3 3.2 使用环境条件 3 4 检测 4 4.1 一 般规定 4 4.2 现场检测 5 5 检测数据分析 7 6 检测结论和报告 8 附录A红外热像仪校准方法 9 附录B全国部分城市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粘结 质量适宜检测时段 1 2 附录C常用饰面材料表面发射率 1 3 附录D检测记录表 1 4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5 附:条文说明 , 1 7 C ontents 1G eneralP ro

27、visions 1 2T erms , 2 3 T estE quipment ” 3 3.1T echnical R equirements 3 3.2U se of E nviro刀nlentalC ondltions 二。二。 。 。 3 4 T esting , 4 4.1G eneral R equirements , 4 4.2F idd T esting 5 5 T estD ataP rocessing 7 6 T estR esultsandR eport 8 A ppendix AI nfraredC alibrationM ethod 9 A ppendix BS uit

28、able T esting T ime forE xteriorW alls C ement C oating ofB uildingwithI nfrared T hermography M ethodinsomeC itiesof C hina 1 2 A ppendix C C ommonly usedinD ecorativeS urface E missivity 1 3 A ppendix DT estR ecordF orm 1 4 E xplanation ofW ordingin T hisC ode 1 5 A ddition :E xplanationof P rovis

29、ions 1 7 7 l 总则 1.0.1 为规范红外热像技术在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检测中 的应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外墙采用满粘法施工的饰面层粘结质 量检测,不适用于下列饰面层的粘结质量检测: 1 采用混色饰面砖或涂料,且影响检测结果判断的饰面层; 2 表面有较大凹凸装饰的饰面层。 1.0.3 使用红外热像法进行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检测的人 员,应通过专业技术培训。 1.0.4 采用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质量时 ,除应 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饰面层 cementcoating 附着于建筑外墙外侧,起装饰作用

30、的构造层。 2.0.2 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 红外热像仪分辨物体空间几何形状细节的能力。 2.0.3 图像处理imageprocessing 对红外热像图进行除噪声、图像色彩调整、消除背景、空鼓 面积计算等处理。 2.0.4 空鼓 exfoliationofcement coating 饰面层与基层之间或饰面层内部各层材料之间因相互粘结不 牢而出现的分层现象。 3 检 测 仪 器 3.1 技 术 要 求 3.1.1红外热像仪的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条件: 1 工作波段为8#m 一 1 4拌m ,且具备可见光成像辅助功能; 2 检测温度范围为 一 2 0 一 1 0 0 ;

31、 3 温度显示分辨率不大于0.0 8 ; 4 测温 一 致性不大于0.5; 5 测温准确度为士2; 6 探测器像素值不小于3 2 0 x2 4 0; 7 空间分辨力不小于lmrad 。 3.1.2红外热像仪应具有产品合格证 。 3.1.3 红外热像仪应定期进行校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红外热像仪校准方法应按秎篜(蝑氀溺匀氀笈孻氀溺讀缁蜰誯H缀窒癇嘀椀鼂紃桷婾蝨乥汨遟搀漀挀搀搀挀戀攀愀愀搀挀挀最椀昀桷婾蝨乥汨遟搀漀挀尀尀昀昀昀愀攀攀攀愀戀愀昀堀欀刀眀漀樀匀栀稀伀吀瘀唀攀栀爀稀圀漀礀猀搀欀椀稀焀爀眀礀洀瘀甀夀稀儀桷婾蜀乥氀退晸愀攀昀戀搀攀昀昀愀愀愀倀刀圀一吀刀伀唀刀匀倀刀匀伀伀刀刀一吀刀圀一倀刀匀吀刀伀唀刀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