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pdf

上传人:1262775047@qq.com 文档编号:2781039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DF 页数:196 大小:8.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亲,该文档总共1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其中较大者采用; A1.4.2 计算直接支承小楞结构构件时,均布荷载取1.5kNm; A1.4.3 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均布荷载取1.0kNm。 注 1 对大型浇筑设备如上料平台、混凝土输送泵等按实际情况计算。 2 混凝土堆集料高度超过100mm以上者按实际高度计算。 3 模板单块宽度小于150mm时,集中荷载可分布在相邻的两块板上。 A1.5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对水平面模板可采用2.0kNm;对垂直面模板可采用4.0kNm (作用范围在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A1.6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标准值, 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列二式计

2、算,并取 二式中的较小值。 F0.22ct0v12 (A1) FcH (A2) 式中: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 c混凝土的表观密度(kNm );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0200(T+15)计算(T 为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 时取1.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当坍落度为30mm90mm时, 取1.0;当坍落度大于90mm时,取1.15

3、。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分布图形,薄壁混凝土如图A1所示;大体积混凝土如图A2所示。图中h为有效压 头高度,hFc(m)。 重要部位的模板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应通过实测确定。 模板构件名称 木模板 定型组合钢模板 平板的模板及小楞 0.3 0.5 楼板模板(其中包括梁的模板) 0.5 0.75 楼板模板(楼层高度为4m以下) 0.75 1.1 页码,11/1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7-8-3http:/www-lcdljx/bzhb/ZY/901/9012600.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标准资料网 WWW.PV265.COM 图A1

4、 薄壁混凝土侧压力分布图形 图A2 大体积混凝土侧压力分布图形 A1.7 倾倒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的冲击荷载,应通过实测确定。当没有实测资料时,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 水平荷载标准值可按表A2采用。 表表A2 倾倒倾倒混凝土混凝土时产生时产生的水的水平平荷载标准荷载标准值值 kNm2 A2 计算模板时的荷载分项系数计算模板时的荷载分项系数 计算模板时的荷载设计值,应采用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求得,荷载分项系数应按表A3 采用。 表表A3 荷载荷载分项分项系数系数 向模板内供料方法 水平荷载 溜槽、串筒或导管 2 容量为小于1m3的运输器具 6 容量为1m33m3的运输器具 8 容量为大于3

5、m3的运输器具 10 注:作用范围在有效压头高度以内。 项 次 荷 载 类 别 荷载分项系数 页码,12/1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7-8-3http:/www-lcdljx/bzhb/ZY/901/9012600.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标准资料网 WWW.PV265.COM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目目 录录 4 总则 5 材料 6 设计 7 制作 8 安装与维护 9 拆除与维修 10 特种模板 附录A (提示的附录)普通模板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 4 总总 则则 4.0.1- 2 关于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标准,6.0.3、

6、6.0.6、6.0.7作了规定。 4.0.1- 3 SDJ 20719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以下简称原标准)规定,模板接缝应严密,不漏浆。现考 虑到木模板的接缝受湿后膨胀,接缝过于严密会产生变形,因此将“接缝严密”删除。无论是采用钢材、 木材或其他材料制作的模板,模板接缝主要是以保证不漏浆为原则。 4.0.4 模板工程采用的材料及制作、安装等工序的成品,均应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5 材材 料料 5.0.1 目前我国混凝土结构模板材料已向多样化发展,除钢材、木材外,主要还有胶合板、塑料板、树脂 板、预应力混凝土薄板等。由于目前木材较缺,因此在模板工程中应以尽量少用木材为原则。 5.0.3 混凝土

7、冬期施工采用的保温模板,以前不够重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只强调保温效果。由于保温材 料比较松软,内保温型式难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只能用于混凝土的隐蔽内面。对于混凝土的外露 表面,应采用外保温的型式。 6 设设 计计 6.0.2 原标准第2.3.2条只强调“重要结构物的模板,承重模板,移动式、滑动式、工具式及永久性的模 板,均须进行设计”。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所有模板工程均应进行设计。对简单的工程,如能根 据经验确定材料规格和构造,可不作结构计算。因此,删除了原标准中的上述内容。 1 模板自重 2 新浇混凝土自重 1.2 3 钢筋自重 4 5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

8、荷载 1.4 6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1.2 7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1.4 主编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页码,13/1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2007-8-3http:/www-lcdljx/bzhb/ZY/901/9012600.HTM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标准资料网 WWW.PV265.COM 6.0.3 引自GB 502041992中2.2.2。截面塑性发展系数见GBJ171988中公式5.2.1。 6.0.5 表6.0.5是参照GB 502041992中的表2.2.3,同

9、时充分考虑了水电水利工程特点以及对模板变形的要 求越来越严格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的。 7 制制 作作 7.0.1 现在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木模制作的允许偏差较原标准加严控制。复合模 板和胶木(竹)模板与钢模板采用相同的允许偏差, 出发点也是从严要求。 7.0.2 有的厂家生产的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面板涂防锈漆,很容易粘结在混凝土表面,难以清除,影响混凝 土美观。故本标准规定钢模板面板应涂防锈油脂而不是涂防锈漆,而且要求防锈油脂不得影响混凝土表面 颜色。 7.0.3 采用复合模板既可以使混凝土表面平整、美观,又可以提高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 8 安装与维护安装与维护 8.0.4 原标

10、准第2.3.8条只规定了梁的起拱值一般可为跨长的0.3%左右,活动范围较大。本标准增加了板的 起拱值,而且明确规定了当梁、板跨度不小于4m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应 注意该起拱高度未包括设计起拱值,而只考虑到模板本身在荷载作用下的向下挠度。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 模板情况确定起拱高度,如钢模板可取偏小值(1100021000),木模板可取偏大值(1.510003 1000) 。 8.0.7 逐层校正下层偏差,是指下层已有偏差的情况下,上层支模时要筑龙网 WWW.ZHULONG.COM 74 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

11、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制作无粘结筋采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522395)、 预 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95)的规定。并通过专用设备涂包防腐润滑脂和塑料套管而构成 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筋。 2.1.2 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有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2.1.3 无粘结筋钢材、涂料层、包裹层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名 称 项目 质 量 标 准 检 验 方 法 涂料层 (建筑油脂) 外观 每米用量 饱满,不漏涂,厚度均匀 目测:每批抽样两组,每组三根1m长,

12、每根称重后, 将塑料皮剖开,用机油洗净,分别对钢丝或钢绞线及 塑料套管称重,然后计算平均油脂重量,称重用天平。 包裹层 (高压聚乙烯) 外观 壁厚 每米用量 光滑,破损率不超过3% 均匀,厚0.81.2mm 不低于0.03 目测:每批抽样三组,每组三根1m长, 用千分尺测量,测点选最薄和最厚处。每根测点不少 于2处,取其平均值,然后用天平称重计算平均重量。 钢丝 (钢绞线) 力学性能 复试 抗拉强不小于1570N/2,延伸 率不小于4%(抗拉强不小于 1470N/mm2, 延伸率不小于4%) 检查试验报告 2.1.4 无粘结筋的锚固体系宜采用夹片式锚具和镦头式锚具。 2.1.4.1 张拉端采用

13、夹片式锚具时,可采用下列做法: (1)当锚具凸出混凝土表面时,其构造由锚环、夹片、承压板、螺旋筋组成见图 1a; (2)当锚具凹进混凝土表面时,其构造由锚环、夹片、承压板、塑料塞、螺旋筋、钩螺丝和螺母 组成,见图 1b。 2.1.4.2 夹片式锚具系统的固定端必 须埋设在板或梁的混凝土中,可采用 下列做法: (1)挤压锚具的构造由挤压锚 具、承压板和螺旋筋组成见图 2a。挤 压锚具应将套筒等组装在钢绞线端部 经专用设备挤压而成; (2)焊板夹片锚具的构造由夹片 锚具、锚板与螺旋筋组成见图 2b。该 3 4 5 1 2 6 7 5 1 2 3 4 (a)夹片锚具凸出混凝土表面 (b)夹片锚具凹进

14、混凝土表面 1夹片; 2锚环; 3承压板; 4螺旋筋; 5无粘结预应力筋;6塑料塞;7钩螺丝和螺母 图 1 夹片锚具系统张拉端构造 筑龙网 WWW.ZHULONG.COM 75 锚具应预先用开口式双缸千斤顶以预应力筋张拉力的0.75倍预紧力将夹片锚具组装在预应力筋的端部; (3)压花锚具的构造由压花端及螺旋筋组成见图 2c。 2.1.4.3 镦头锚具系统的张拉端和固定端可采用下列做法: (1)张拉端的构造由锚 环、螺母、承压板、塑料保护 套和螺旋筋组成见图 3a。 (2) 固定端的构造由镦头 锚板和螺旋筋组成见图 3b。 2.1.4.4 其锚具规格、质量应 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 求。其性

15、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 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 定。 2.2 主要机具: 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拉杆、工具锚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 2.3.2 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 2.3.3 张拉设备已经过配套校验并有记录,机具已准备就绪。 2.3.4 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 2.3.5 张拉两端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2.3.6 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及操作、质量

16、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 2.4 作业人员 钢筋工、焊工、混凝土工、机械操作工等,焊工、机械操作工应持证上岗。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梁、 板模板支搭 放线 下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 绑扎 铺放暗管、 预埋件 1 3 4 5 2 2 3 4 5 (a)挤压锚具 (b)焊板夹片具 (c)压花锚具 1夹片; 2锚环; 3承压板; 4螺旋筋; 5无粘结预应力筋; 6压花端 图 2 夹片式锚具系统构造 4 5 6 7 4 6 (a)张拉端 (b)固定端 1锚环; 2螺母; 3承压板; 4螺旋筋; 5塑料保护套;6无粘结预应力筋;7镦头锚板 图 3 镦头锚具系统构造 4 5 6 2 1

17、 3 筑龙网 WWW.ZHULONG.COM 76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 端部节点安装 修补破损的护套 上部非预应力钢筋铺放、 绑扎 无粘结 预应力钢筋起拱、 绑扎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混凝土养护 松动穴模、 拆 侧模 张拉准备 混凝土强度试验 张拉无粘结筋 切除超长的无粘结筋 端部处理。 3.2 操作细则 3.2.1 无粘结筋的下料长度应按设计和施工工艺计算确定。下料时应用砂轮锯切割。 3.2.2 制作挤压锚具时应遵守专项操作规定。 在完成挤压后, 检查护套是否正好与挤压锚具头贴紧靠拢。 在使用连体锚作为张拉锚具时,必须加套颈管,并切断护套,安装定心穴模。 3.2.3 端模预

18、留孔位置:在张拉端帮模外侧,按施工图所注无粘结筋位置弹线、编号和钻孔。 3.2.4 铺放无粘结筋:通常无粘结筋的配置有单向和双向曲线配置两种。铺放应注意: 3.2.4.1 预应力筋由专业厂商生产并运至施工现场后,先按要求对聚乙烯护套及其外观进行检查验收, 尤其是其端部铁件必须准确无误。待底模安装后,应在模板上标出预应力筋的位置和走向,以便于可靠 固定锚具垫板。 3.2.4.2 为保证无粘结筋的曲线矢高位置固定的要求,预应力筋铺放前,应设铁马凳,以控制无粘结筋 的曲率,一般每隔1m 设一马凳,用12的钢筋制作。马凳的高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跨中处可不设马 凳,直接绑扎在底筋上。预应力筋铺放时,应注

19、意保持其平行走向,防止相互扭绞。 3.2.4.3 双向曲线配置时,必须事先编序,还应注意无粘结筋的铺放顺序。为避免铺放时穿筋,施工前 必须进行人工或电算编序。 编序方法是将各向无粘结筋的交叉点处的标高 (从板底至无粘结筋上皮的高 度)标出,对各交叉点相应的两个标高分别进行比较,若一个方向某一筋的各点标高均分别低于与其相 交的各筋相应点标高时,则此筋就可以先放置。按此规律找出铺放顺序。按此顺序,在非预应力筋底筋 绑完后,将无粘结筋铺放在模板中。 3.2.4.4 当无粘结筋与预埋电线管发生位置矛盾时,后者应予避让。 3.2.4.5 在施工中无粘结筋的护套如有破损,应对破损部位用塑料胶带包缠修补。

20、3.2.5 端部节点安装: 无粘结筋张拉端均设承压板且与予应力筋垂直, 承压板和穴模应与端模紧密固定。 安装中应防止由于承压板端面倾斜造成张拉油缸与承压板互不垂直, 而影响张拉正常进行。 穴模外端面 与端模之间应加泡沫塑料垫片, 防止漏浆。 对于固定端挤压式锚具的承压板应与挤压锚固头贴紧并固定 牢固。 3.2.6 无粘结筋绑扎:检查塑料保护套筒无损坏后。将软塑料管两端分别绑在保护套筒和无粘结筋上, 并按设计要求标高将无粘结筋绑在端部非预应力筋或附加筋上, 绑扎时, 应保护无粘结筋与锚环轴线重 合,并垂直于承压板,以利张拉时锚环能顺利拉出板端。 3.2.7 起拱:绑完非预应力筋后,按施工图中无粘

21、结筋的设计编号位置,将无粘结筋理直,找正各筋曲 线高度控制点下面的马凳位置并绑牢。 3.2.8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3.2.8.1 无粘结筋组装件铺放完毕后, 应由施工单位、 质量检查部门, 会同设计单位联合进行隐检验收, 当确认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3.2.8.2 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马凳及防止触动锚具,确保无粘结筋及锚具的位置准确。 3.2.8.3 张拉端及锚固端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严禁漏振,避免出现蜂窝麻面,保证其密实性,同时严禁 触碰张拉端塑料套筒,避免由于套筒脱落破坏而影响张拉进行。 3.2.9 张拉工艺: 筑龙网 WWW.ZHULONG.COM 77 3.2.9.1 施工准备:张拉

22、前拆除定位连杆、端部模板,清理现场,支搭脚手架和防护拦板。 3.2.9.2 设备安装:将张拉杆拧入锚环内,安装千斤顶,锁紧张拉杆螺母(必须满扣)。千斤顶安装位 置应与无粘结筋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承压板保持垂直。如达不到要求,可用垫板垫在支承架的端面上进 行调整。 3.2.9.3 无粘结筋张拉顺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依次张拉。 3.2.9.4 张拉:接通油泵、加压。当油压表达到5MPa 时,停止加压,调整油缸位置后,继续加压,直 至达到所需张拉值,关掉油泵电源,停止给油加压。然后将锚环外扣清刷干净,拧上螺母,再次接通油 泵,补拉到张拉力值,拧紧螺母。采用电动油泵加压时,要控制给油

23、速度,一般达到控制油压的给油时 间不能低于0.5min。张拉过程中,当个别钢丝发生断裂时,可相应降低张拉值。但断裂数量不应超过同 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数的3%,对于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按每跨计算。 3.2.9.5 张拉程序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当设计无要求时,为减少无粘结筋松弛、摩擦等损失,可采用 超张拉法进行,无粘结筋的张拉程序宜为: 从零应力开始张拉至1.05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con,持荷2min后,卸荷至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 应力;或从应力为零开始张拉至1.03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3.2.9.6 无粘结筋的曲线配置或长度超过24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 3.2.9.7 无粘结筋

24、张拉测量记录: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如实 际伸长值大于计算伸长值 10%或小于计算伸长值 5%,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 方可继续张拉。 无粘结预应力筋伸长值L C P,可按下式计算: L C P= pp ppm EA lF 式中:Fpm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 ,取张拉端的拉力与固定端(两端张拉时,取 跨中)扣除摩擦损失后拉力的平均值; p l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mm) ; Ap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kN/ mm2) 。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宜在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 1

25、0%左右时开始量测,分级记录。其 伸长值可由量测结果按下列公式确定: l O P=l O P1+l O P2-lc 式中:l O P1 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 l O P2 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根据弹性范围内张拉力与伸长值成正比的关系推算 确定; lc 混凝土构件在张拉过程中的弹性压缩值。 3.2.10 锚固区的防护必须有充分防锈和防火的保护措施,严防水气进入,锈蚀锚具或预应力筋。应将 锚具预先埋入混凝土构件内,待张拉后,切去多余无粘结筋(必须用砂轮锯,不得用电弧或氧乙炔焰), 使无粘结筋切断后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不小于30mm。切割完后,用环氧树脂掺标准砂配制砂浆予以 堵

26、封。 3.2.11 无粘结筋张拉完毕后,应填写施加预应力表格,且操作人员签名备查。归档资料有:高强钢丝 筑龙网 WWW.ZHULONG.COM 78 或钢绞线、锚夹具钢材出厂证明及力学性能复试报告;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锚夹具合格证明;传感器、配 套油泵千斤顶标定试验单;无粘结筋张拉伸长值记录。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95)和预应力混凝 土用钢绞线(GB/T5224-95)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2 无粘

27、结预应力筋的涂料层、包裹层的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 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等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4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1.5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检验方法:观察。 4.1.6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

28、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 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75%。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4.1.7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和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7.1 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4.1.7.2 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4.1.7.3 后张拉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张拉时,应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 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4.1.7.4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

29、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 相对允许偏差为6%。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4.1.8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 检验方法: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4.1.9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对后张拉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 3%,且每束钢 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4.1.10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0.1 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

30、有效措施; 4.1.10.2 凸出式锚固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 4.1.10.3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 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 筑龙网 WWW.ZHULONG.COM 79 不应小于 50mm。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2 一般项目 4.2.1 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无粘结 预应力筋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 检验方法:观察。 4.2.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 纹。 检验方法:观察。 4.2.3 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4.2.3.1 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4.2.3.2 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 1/5000,且 不应大于 5mm。当成组张拉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