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开花和结果的必要条件一、开花和结果的必要条件: 1._ 2. _ 3. _ 1._ 2. _ 3. _ 4. 4.受精是指一个精子与受精是指一个精子与_融合融合, ,形成形成_的过程的过程 。 二、受精后花的各个结构的变化二、受精后花的各个结构的变化 1. 1. _发育成果实发育成果实 2._2._发育成果皮发育成果皮 3._3._发育成种子发育成种子 4. 4.胚由胚由_发育而成发育而成 课前复习课前复习 三、花的结构三、花的结构 一朵花由一朵花由_、_、_、_ 和和_组成。组成。 图片上的现象你见过吗?在植物移 栽过程中哪一器官受到影响?这一 现象说明了什么? 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第二
2、节第二节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 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 即增加单位时间的吸水量。 长出根毛的幼苗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1)观察培养的大豆种子萌发后的根, 有何特征? (2)思考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 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长有大量的根毛 2、根吸收水分的部位 根尖的结构 吸收水分 和无机盐 成熟区 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 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为了保护根毛,植物主要是通过根的根毛从 外界吸收水分。如果根毛受损,那么植物很 容易由于吸水受阻缺水而死。 木本植物幼茎横切纵切面
3、结构图 韧皮部 (有筛管) 木质部 (有导管) 形成层 导管 土壤中的水 分和无机盐,通 过木质部的导管 ,由植物体自下 而上运输。 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 出汁液,这些汁液是什么?是从茎的什么 结构里渗出来的? 汁液汁液是水和无机盐 结构是导管 根吸收水分 ? ? 土壤溶液 根毛细胞 根内导管 茎内导管 植株各器官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back 叶片中制造的 有机物,沿筛 管由叶茎 根的方向运输 到其他器官 筛管细胞特点: 管状的活细胞,上下细 胞间的连接没有消失。 有机物的运输 途径是由上而 下运输的 筛管运输有机物 树皮 茎 松脂是从哪儿流出的?
4、 导管和筛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主要存在 的位置 运的物 运方向 胞特点 管木部 水,无机从下到上 死胞 管皮部 有机物从上到下 活胞 back 形成层 形成层的细胞 不断分裂向内 形成木质部细 胞,向外形成韧 皮部细胞 因为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所以不能 长成参天大树. 为什么草不能长成参天大树? 也就是茎为什么能长粗? 植物吸水有绝招植物吸水有绝招 亿万根毛齐参与亿万根毛齐参与 导上无水筛下有导上无水筛下有 外皮内质形成中外皮内质形成中 1 1、植物体水分的运输途径:、植物体水分的运输途径: _ _ _ _ _ _ _ 2 2、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主要存在的位置 运的
5、物运方向胞特点 管 木部水,无机从下到上 死胞 管 皮部有机物从上到下 活胞 3、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_,因为有大量的,因为有大量的_。 4 4、大量根毛的意义是:、大量根毛的意义是:_ _ 根的根的_。 5 5、形成层位于、形成层位于_和和_之间,草本植物的茎中没有之间,草本植物的茎中没有_, 所以茎不能长得很粗。所以茎不能长得很粗。 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的导管 茎叶中的导管 植物的各器官 成熟区根毛 增加 吸收面积 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 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选择题 A 想一想想一想 甘薯、萝卜中的有机物,是通过
6、什么从叶运输到根,然后储藏起 来的? 答:筛管。 课堂练习: 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主要 是根尖的 ( ) A、分生区 B、根冠 C、伸长区 D、成熟区 D 课堂练习: 植物的茎中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 物的结构依次是( ) A、导管、导管、筛管 B、导管、筛管、筛管 C、筛管、导管、筛管 D、导管、筛管、导管 A 课堂练习: 竹子的茎不能逐年长粗,是因为 没有 (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和韧皮部 C 课堂练习: 将树木茎的主干基部的树皮环剥一 圈后,最终将导致树木的死亡,主要 原因是 ( ) A、根无法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根得不到叶制造的有机物而死亡 C、水
7、分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到叶 D、树叶因缺水而不能制造有机物 B 观察木本植物的茎的横切面,可见 其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 、 、 。 填空: 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 区。 ( ) 2、植物茎中的筛管也具有疏导水分 的作用。 ( ) 3、茎中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的新 细胞可使茎不断长粗。 ( ) 判断题 想一想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内侧部分是什么? 内有什么结构? 属于什么组织?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 属于什么组织? 保护 韧皮部 筛管 输导组织 输导组织 导管 想一想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 有什么特点? 是什么组织
8、?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 , 向外产生新的 ,其作用是使茎 。 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 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 形成层 具有分裂能力 分生组织 木质部 韧皮部逐年加粗 形成层 1、菜农卖菜时,不时往青菜上喷洒少量的清水,其主要目的是 ( ) .使青菜干净鲜亮 .增加菜的重量 .补充水分使青菜硬挺新鲜 .利于水分散失 2、装修新居时,地板条不长时间都变形了,这说明木材中含有相 当的 ( ) A 水 B 无机盐 C 叶绿素 D 维生素 3、在农田中一次施肥过多时,作物会出现萎蔫的现象,当情势比 较严重时,解决的办法是 ( ) A 移栽植物 B 保持水土 C
9、 大量浇水 D 减少阳光 A 1 1、植物体水分的运输途径:、植物体水分的运输途径: _ _ _ _ _ _ _ 2 2、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主要存在的位置 运的物运方向胞特点 管 管 4、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_,因为有大量的,因为有大量的_。 5 5、大量根毛的意义是:、大量根毛的意义是:_ _ 根的根的_。 3 3、形成层位于、形成层位于_和和_之间,草本植物的茎中没有之间,草本植物的茎中没有_, 所以茎不能长得很粗。所以茎不能长得很粗。 主讲教师:席景会 昆虫的生物学 昆虫的生物学 黄尾大蚕蛾 Actias heterogyna M
10、ell 昆虫生物学是研究 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包 括昆虫从生殖、胚胎发 育、胚后发育、直至成 虫各时期的生命特征。 第二章 昆虫的生物学 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 一、昆虫的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一、昆虫的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竹黄枯叶蛾 Philudoria divisa sulphurea Aurivillius (一)两性生殖 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 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 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以 下三种类型: 1、偶发性孤雌生殖 家蚕 白粉虱
11、 偶发性孤雌生殖 (sporadic parthenogenesis) 偶发性孤雌生殖是指某些昆虫 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雌成 虫偶而产出的末受精卵也能发育成 新个体的现象。 2、经常性孤雌生殖 经常性孤雌生殖 (constant parthenogenesis) 经常性孤雌生殖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 在某些昆虫中经常出现,被视为正常的生殖现象。可分为 两种情况: 2、经常性孤雌生殖 蜜蜂 (1)在膜翅目的蜜蜂和小蜂总科 的-些种类中,雌成虫产下的卵有受精 卵和未受精卵,前者发育成雌虫,后 者发育成雄虫。小蜂 2、经常性孤雌生殖 蓟马 (2)有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甚至尚
12、 未发现雄虫,几乎或完全行孤雌生殖,如一些竹节虫 、粉虱、蚧、蓟马等。 3、周期性孤雌生殖 蚜虫的周期性孤雌生殖 周期性孤雌生殖 (cyclical parthenogenesis) 周期性孤雌生殖也称循环性孤雌生殖。昆虫 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两 性生殖。 世代交替的概念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 称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又 称为异态交替(heterogeny)。 世代交替的概念 大豆蚜虫 鼠李 冬天 两性生殖 大豆 夏天 孤雌生殖 二、多胚生
13、殖(自学) 多胚生殖(polyembryony) 是指1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 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多胚生殖 小蜂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polyembryony) 进行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在1个寄主内可产卵l一8粒, 所产的卵,受精卵发育为雌蜂,非受精卵发育为雄蜂。 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polyembryony) 广腹细蜂(Platygaster vernalis),当寄生于瑞典 麦杆蝇时,产生15-20个胚胎,而当寄生于甘蓝夜蛾时, 可产生2000个胚胎。 三、其它生殖方式(自学) (一)胎 生(viviparity) 多数昆虫为卵生,但一些昆虫的胚胎发育是在母 体内完成的,由母
14、体所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这 种生殖方式称为胎生。 (二)幼体生殖 幼体生殖(Paedogenesis) 少数昆虫在幼虫期就能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 (二)幼体生殖 芒果树叶上的瘿蚊 瘿蚊的幼体生殖 在夏季产生雌、雄蛹,成虫 羽化后交配产卵,行两性生殖, 而其余季节则行幼体生殖,因而 也是一种世代交替现象。 第二节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一、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 二、昆虫的变态 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昆虫的个体发育是指由卵发育到成虫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包括胚前期、胚胎期和胚后期三个连续的阶段。 1、胚前发育期是指生殖细胞在亲体内形成,以及完成受精和受 精的过程; 2、胚胎发育期是从受精卵发育
15、为幼虫止的过程; 3、胚后发育期是指从幼虫孵化后到成虫性成熟的发育过程。 一、昆虫的个体发育阶段 (一)卵 对两性生殖和卵生的绝大多数昆虫来说,卵是个 体发育的第一个虫态,胚胎发育是在卵内进行的。 1、卵的基本构造 卵(ovum或egg)包括: 卵壳(chorion) 卵黄膜(vitelline membrane) 原生质和卵黄 周质 (periplasm) 2、卵的类型 蝗虫的卵 昆虫卵的大小种间差异很大,较大者如蝗卵,长6-7mm, 赤眼蜂的卵则很小,长度仅有0.02-0.03mm。 2、卵的类型 草蛉的卵蝽象的卵 天幕毛虫的卵 昆虫卵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为卵圆形和肾形 ,此外还
16、有半球形、球形、桶形、瓶形、纺锤形等。 2、卵的类型 日本球坚蚧的卵 3、产卵方式 瓢虫的卵粒聚集 半翅目昆虫的卵排列成行 昆虫的产卵方式有单个分散产的,有许多卵粒聚集排列 在一起形成各种形状的卵块。有的将卵产在物体表面,有的 产在隐蔽的场所甚至寄主组织内。 4、昆虫对卵的保护 昆虫对卵的保护: 鞘卵螳螂和蜚蠊 袋卵蝗虫 被毛卵蛾 二重卵豌豆象 胚胎发育(自学) 在精子进入卵内后,卵核即从卵中部开始向边缘移动, 并进行两次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所产生的成熟卵核 与进入卵内的1个精子结合成为合核(zygote),然后合核又移 向卵的中央,并开始分裂,即开始胚胎发育。 (二)幼虫 昆虫幼虫或
17、若虫从卵内孵化、发育到蛹(全变态昆 虫)或成虫(不全变态昆虫)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为 幼虫期(1arval stage)或若虫期(nymph stage)。 1、生长和蜕皮 蜕皮(moulting): 幼虫体外表有一层坚硬的表皮限制了它的生长, 所以当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形成新表皮,脱去旧表 皮,这种现象称为蜕皮(moulting)。 蜕(exuvia)的定义: 脱下的旧表皮称为蜕(exuvia)。 1、生长和蜕皮 根据昆虫蜕皮的性质,可将蜕皮分为3类: 1、幼期伴随生长的蜕皮叫生长蜕皮; 2、老熟幼虫或若虫蜕皮后变为蛹或成虫的蜕皮 叫变态蜕皮; 3、因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蜕皮次数的变化叫生
18、态蜕皮。 2、幼虫的龄期 虫龄和龄期 从卵内孵化出的幼虫称为第1 龄幼虫,以后每脱1次皮增加1龄, 即虫龄(instar)。相邻两龄之间的 历期,称为龄期(stadium)。 什么叫戴氏定律? (自学) Dyar在1890年通过对28种鳞翅目幼虫头壳宽度的测 量,发现各龄间头宽是按一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的,各龄 幼虫的头壳宽度之比为一常数(即:上一龄头壳宽/下 一龄头壳宽=1.4),这一现象被称为戴氏法则(Dyars rule)或戴氏定律(Dyars law)。 3、幼虫的类型 原型幼虫 同型幼虫 亚同型幼虫 过渡型幼虫 异型幼虫 (1)原型幼虫 增节变态和表变态的幼体通 常也称为若虫。但因其腹部
19、除生 殖附肢外,还保留其它附肢,如 针状突、弹跳器官等,这些都与 有翅亚纲的若虫不同。 (2)同型幼虫 幼体除翅和生殖器官外,在外部构造如口器、感觉器官 、胸足、消化道、神经系统等,以及食性、习性、栖境与成 虫都大致相同,故将此类幼虫称为同型幼虫,或通称为若虫 。包括属于不全变态的所有渐变态类昆虫。 (3)亚同型幼虫 半变态类昆虫的幼体水生,具有适应水生的临时性 构造,但与同型幼虫有许多相似指出,通常称为稚虫。 具有临时性的特殊器官,如气管鳃、直肠鳃,蜻蜓幼虫 的下唇演变成捕食器官“面罩”等。 (4)过渡型幼虫 过渡型幼虫 仅属原变态的蜉蝣目,其幼体水生,也称为稚虫。 (5)异型幼虫 全变态类
20、昆虫的幼期与其成虫在体态、食性、栖 境、行为和习性等方面差异显著,属于典型幼虫。其 中又分为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无足型等亚型。 (5)异型幼虫 A、原足型幼虫 protopod larvae 幼虫的腹部分节尚未完成,胸足为简单的突起 ,口器发育不全,不能独立生活。 原足型幼虫 主要特点是,幼虫在胚胎发 育早期孵化 ,虫体的发育尚不 完善,胸部附肢仅为突起状态的 芽体,有的腹部尚未完全分节, 如寄生蜂类幼虫。 B、多足型幼虫 除 3 对胸足外,还具 数对腹足。如鳞翅目和膜翅 目叶蜂类幼虫。鳞翅目幼虫 腹足对,具趾钩,又 称蠋型幼虫;叶蜂类腹足多 于对,无趾钩,又称伪蠋 型幼虫。 舟 蛾 多足
21、型幼虫 多足型幼虫 多足型幼虫 potypod larvae C、寡足型幼虫 胸足发达,无腹足。根据体型和胸足发达程度分 为种类型: 蛃型 蛴螬型 蠕虫型 寡足型幼虫 蛃型:前口式,胸足发达,行动 迅速。多捕 食性。 草 蛉 瓢 虫 寡足型幼虫 蛴螬型:体肥胖,“”形弯曲。 寡足型幼虫 寡足型幼虫 oligopod larvae 寡足型幼虫 蠕虫型:体细长,略扁平。 金针虫 D、无足型幼虫 既无胸足,又无腹足。通常又可分为显头型、 半头型、无头型等。 无足型幼虫 半头型半头型 无足型幼虫 无头型无头型 无足型幼虫 无足型幼虫 apodous larvae (三)蛹 蛹(pupa)是全变态昆虫在
22、胚后发育过程中,由幼 虫转变为成虫时,必须经过的一个特有的静息虫态。 1、前蛹和蛹 老熟幼虫行将化蛹前,通常停止取食,并做适当的 准备工作(吐丝作茧、筑造蛹室等),幼虫身体缩短, 体色变淡或消失,不再活动,称为前蛹(prepupa)。 末龄幼虫脱皮叫化蛹。化蛹至成虫羽化所经过的历 期称为蛹期。 2、蛹的类型 蛹通常分为离蛹、被蛹、围蛹三种类型。 (1)离蛹 离蛹 (exarate pupa) 又称为裸蛹,其特点是翅和附肢除在基 部外与蛹体分离,不紧贴于蛹体上,可以活 动,腹部各节间也能自由扭动。 (2)被蛹 被蛹 (obtect Pupa) 是翅和附肢都紧贴于身体上,不能活动,大多数腹 节或全
23、部腹节不能扭动。 (3)围蛹 (3)围蛹 (coarctate pupa) 围蛹体实为离蛹,但是在离蛹体 外被有末龄幼虫未脱去的蜕。蝇类幼 虫将第3 龄脱下的表皮硬化成为蛹壳 ,第4 龄幼虫成为不吃不动的前蛹, 前蛹再经脱皮即形成离蛹,而脱下的 皮又附加在第3 龄幼虫的皮下。 (四)成虫 成虫的形态和内部组织器官是在幼虫体内发生 的,但内部组织器官的改造主要是在蛹期进行和完 成的。 成虫 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高阶段,具有判别系统发 生和分类地位的比较固定的特征。成虫的感觉器官和运 动器官达到最高度发展,性别已明显分化,是完成生殖 并使种群得以繁衍的阶段。成虫一切生命活动的中心都 是围绕生殖展
24、开的。 1、羽化 成虫从它的前一 虫态(蛹、末龄若虫 或稚虫)脱皮而出的 现象,称为羽化。 羽 化 螽斯的羽化 2、雌雄二型及多型现象 (1)雌雄二型(sexual dimorphism) 是指雌雄两性个体间除生殖器官不同外,在个 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 现象。 (1)雌雄二型 蚧类雄虫有翅,雌虫无翅(朝鲜球坚蚧 ) 雌雄二型 蚊的雄虫触角发达,羽毛状,雌虫则为环毛状 雌雄二型 锹形甲雄虫的上颚比雌虫发达 雌雄二型 喙凤蝶雄虫和雌虫 (2)多型现象 多型现象(Folymorphism) 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 型分化的现象。 多型现象 在等翅目同一群体的
25、白蚁 中,常可见到6种主要类型,即 3 种雌性生殖型:长翅型、辅 助生殖的短翅型和无翅型;专 门负责交配的雄蚁;两种无生 殖能力的类型:工蚁和兵蚁。 多型现象 因季节变化而出现变型的,这种现象称为季节变型。 如梨木虱有夏型和冬型等。 梨木虱夏型成虫 梨木虱冬型成虫 长翅型 短翅型 3、性成熟和生殖力 (1)性成熟 性成熟是指成虫体内的性细胞发育成熟并已具 备生殖能力。也就是说成虫体内的性细胞-精子和 卵发育成熟。 (1)性成熟 有些昆虫的性成熟还需一些特殊刺激才能完成, 如 东亚飞蝗、粘虫等必须经过长距离的迁飞;一些雌蚊、 跳蚤必须经过吸血;飞蝗的雌虫必须经过交配接受雄虫 体表的外激素刺激,才
26、能达到性成熟。 补充营养 多数昆虫尤其是直翅目大多数昆虫,尤其是直翅目、半 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夜蛾科等昆虫,在幼虫期积累的营养 不足,其成虫羽化后性尚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 性成熟。这种对性细胞的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 补充营养。 (2)生殖力 生殖力是指昆虫繁殖后代的能力。其大小既取 决于种的遗传性,也受生态因素的影响。 二、昆虫的变态 变态的定义: 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不仅其体积不断生长而增 大,因而发生着量的变化;而且在外部形态和组织等方 面,也发生着质的改变。昆虫的这种由幼虫期状态转变 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二、昆虫的变态 (
27、一)增节变态 (二)表变态 (三)原变态 (四)不全变态 (五)全变态 (一)增节变态(anamorpllosis) 其幼期与成虫期之间除身体大 小和性器官发育程度的差异外,腹 部的节数随着脱皮次数的增加而增 加。初孵化幼体腹节为9节,至性 成熟时增加到12节,所增加的3节 均是由第8腹节增生来的。 (二)表变态(epimorphosis) 弹尾虫的表变态 属于原始变态类型,其变态特点是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 、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等有所变化外,其它生物学特性并无 区别,故又常称为无变态。 (三)原变态(prometamorphosis) 是有翅亚纲中最原始的变态类型,仅见于蜉蝣目昆 虫
28、。其变态特点是从幼虫期(稚虫)转变为真正的成虫期 要经过-个亚成虫期。亚成虫(subimago)在外形上与成 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也能飞翔但体色 较浅,足较短,多呈静止状态。 原变态(prometamorphosis) 蜉蝣目的成虫 亚成虫脱皮属成虫脱皮现象,是从低等表变态类演化到有翅 昆虫时保留下来的原始特性。 亚成虫 (四)不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属于原始变态类型,其变态特点是幼体与成虫之间除身 体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的各目昆虫具有的变态 类型。幼虫期时的翅在体外发育。 不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
29、s) 具有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三个虫期的变态类型。 (四)不全变态(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不全变态与原变态的主要不同点是成虫不再脱皮、幼体 无腹足,属寡足型。又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渐变态 (paurometabo1a) 特点是幼体与成虫在体形、习性及栖息环境等方面都很相 似,但幼体的翅发育还不完全,称为翅芽,生殖器官也未发育 成熟,特称为若虫(nymph)。 2、半变态 (hemimetabola) 蜻蜓目昆虫的成虫和稚虫 特点主要是其幼体水生,成虫陆生;二者在体型、取食器官 、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以致成、幼 体间的形态分化较显著。其
30、幼体特称为稚虫(naiad)。 3、过渐变态 (hyperaurometabola) 朝鲜球坚蚧雌成虫 其特点是若虫与成虫均陆生,形态相似,但末龄若虫不吃不动, 极似全变态的蛹,故常称为伪蛹或拟蛹。其幼体的翅芽发生在体外, 与全变态幼虫的翅发生在体内有根本差别。 (五)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 胚后发育经过幼体、蛹和成 虫三个发育虫态;幼虫期的翅在 体内发育;幼虫期不仅生殖器官 没有分化,外形、内部器官以及 生活习性等与成虫都有明显不同 ,特称为幼虫。 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 舞毒蛾的变态过程 幼虫组织器官的分解和成虫组织器官的重建
31、均 在蛹期内完成。幼虫在化蛹脱皮时,各器官芽形成 的构造同时翻出体外。 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复变态 有些全变态昆虫的幼虫期 各龄之间生活方式不同,在体 形上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这种 变化比全变态昆虫复杂,特称 为复变态。如鞘翅目的芫箐是 较典型的例子。 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复变态 经过卵、幼虫、蛹、成 虫四个阶段,各阶段形态完 全不同,但是在幼虫时有两 种形态:孵化后为活泼的双 尾有爪形;蜕皮后为不活泼 的蠕虫形。 第二节 细胞反应过程动力学 2.1 微生物基础知识 2.2 微生物反应过程的质量与能量衡 算 2.3 微生物反应动
32、力学 第一代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 1857年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用实验证明 了酒精发酵是由活的酵母引起的,其它不同 的发酵产物则是由不同微生物的作用而形成 。后来发现是因为它们分泌了一种具有发酵 能力的物质,称为酶。其它如制造醋、酱( 油)、奶制品、面包,医学上的以霉治疡技 术。 第二代近代生物技术产品发展 4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医生 们急需一种比磺胺药物更为效而毒副作 用小的抗菌感染的药物来治疗伤员和平 民因创伤引起的感染及继发性疾病。于 是,1928年英国Flemingfa发现的青霉 素成为此类抗菌消炎药的首选。时至今 日,青霉素仍被认为是20世纪医学史上 最伟大的发现。 第三代
33、现代生物技术产品 从1953年美国的Watson及Crick发现了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由此而来21世 界克隆等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1953年 Grubhofer及Schleith提出了酶的固定化 技术。1956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 晶牛胰岛素。到现在,干扰素、生长激 素、淋巴细胞活素、疫苗、白蛋白、心 钠素等各种DNA重组技术产品已逐渐被 广泛运用 。 (1) 发酵食品(酱、纳豆、酸奶、奶酪、乳酸饮料等) (2) 酒精饮料(白酒、啤酒、葡萄酒等) (3) 菌体(面包酵母、SCP、绿藻、螺旋藻等) (4) 有机酸(醋酸、柠檬酸、乳酸、衣康酸等) (5) 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
34、) (6) 核酸类物质 (7) 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氯霉素等) (8) 油脂及相关化合物(-亚油酸、EPA、DHA等) (9) 具有生理活性的低分子量物质(维生素类、激素等) (10) 高分子物质(酶;多糖类;生理活性蛋白) (11) 其它 微生物工业生产的物质 红细胞生产素、白细胞介素、G-CSF、 单克隆抗体等 用动物细胞生产的物质 用植物细胞生产的物质 紫草素类化合物、人参、紫杉醇等 微生物是对那些肉眼不 能直接观察到、微小的 、但能维持生命并繁殖 的生物的通称,包括细 菌、酵母、霉菌、真菌 、藻类和原生动物和病 毒等。 2.1 微生物基础知识 2.1.1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
35、名 分类: 界(Kingdom )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种以下有:变种(Variety)、型( Form)、品系(Strain)等。 命名:“双名法”。 属名:大写字母开头,是拉丁词的名词 ,用以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种名:小写字母打头,是一个拉丁词的 形容词,用以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 例如: Staphylococcus aureus,前一个词是 属名,是拉丁语的名 词,是“葡萄球菌” 的意思。第二个词字 是种名,是拉丁语的 形容词,意思是“金 黄色”。所以学名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有不同的形状及大小, 以典型的二分裂殖方式繁殖。 细菌具有一定的形态,形状近似圆形称作球菌 ;形状近似圆柱形的成为杆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通俗名称,在自然界分 布很广,其生长所要求的相对温度比细菌低。 真菌有核,呈丝状,直径一般为310m,多 分枝,有或无隔膜。 霉菌多为腐生菌,也 有少数寄生于动物或 植物体内。它们具有 广泛的降解和合成能 力,是发酵生产某些 重要物质的主力军。 酵母菌是一个通俗名称 ,是典型的真核生物, 多为单细胞,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