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央党校党史部毛泽东思想研究考博难度解析【几深教育】.pdf

上传人:考研考博马老师 文档编号:2878408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5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党校党史部毛泽东思想研究考博难度解析【几深教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央党校党史部毛泽东思想研究考博难度解析【几深教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央党校党史部毛泽东思想研究考博难度解析【几深教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央党校党史部毛泽东思想研究考博难度解析【几深教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央党校党史部毛泽东思想研究考博难度解析【几深教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一、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2(一)我国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2(二)我国助残社会组织服务方式及内容2二、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3(一)管理体制阻碍助残社会组织的职能发挥3(二)制度环境不健全阻碍助残社会组织顺利提供服务5(三)自身能力欠缺影响助残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5(四)布局结构不平衡影响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7三、助残社会组织发展路径思考7(一)构建政府与助残社会组织的良性合作环境7(二)突破体制困境,改革助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8(三)增强助残社会组织自身能力,提高服务质量9(四)调整布局结构,提高社会组织服务供给能力10四、总结11参考文献

2、12中文摘要摘要:残障人群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服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由于残障人士自身需求具有特殊性,使得助残活动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寻求更多的社会力量。建立助残社会组织,是开展助残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对政府助残工作的有益补充。然而目前我国的助残社会组织在发展方面遇到了许多现实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剖析助残社会组织面临困境的原因,并且寻求助残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及路径,进而推动助残工作的开展,并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助残社会组织;发展;路径英文摘要 Title: Development path analysis

3、 of social organization Handicap Abstract: Disabled people belonging to vulnerable groups in society, to provide services related to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for them, should be sufficient attention. However,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need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hemselves, making a

4、ssistive activitie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in the provision of services, capit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hence the need to seek more social power. Establish disabled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is to carry out basic work activities was also a useful complement to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disabled.

5、However, Chinas current social organization Handicap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is case, you need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reality of the plight of the disabled in 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to seek ways and paths disabled social organization for

6、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us promoting the disabled work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lay the foundation.Keywords: disabled community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path 一、 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挥作用,社会组织的意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助残社会组织在我国也开始逐渐成长,虽然我国助残社会组织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服务的质量都发展很快,

7、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加深入的剖析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首先要对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一) 我国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根据民政部在“中国社会组织论坛”上公布过的一组数据表明,已经在民政部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超过38.69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1.16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39万个,基金会1340个。并且仍以每年10%-15%的速度在发展。 孙伟林.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社会组织论坛主旨发言J. 社团管理研究, 2009, (1): 6-8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中国社会组织正一步步发展壮大,实力不断增强,作用影响日益显现,已成为

8、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助残方面,民政部合法登记的1597个全国性社会组织中,共有15个基金会明确设立了30个常态化的助残惠残项目。包括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设立的9个常态化项目,和其他基金会设立的21个项目。中国助残社会组织的规模、种类、数量都在迅速增长,服务社会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在总体发展迅速的态势下也存在着一定的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从助残社会组织总体规模来看,省域分布非常不均衡,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分别是山东、江苏、四川、浙江和广东。数量最少的五个省份分别是天津、宁夏、青海、海南和西藏。 李国武. 社会组织的省域分布研究J. 社团管理研究, 2011, (

9、8): 37-40目前助残社会组织在省域分布上呈现出东部地区数量较多且分布密集的特点,而西部地区往往分布较少。由此可见,目前少数省份掌握着较大部分的助残社会组织资源,多数省份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力量薄弱。(二)我国助残社会组织服务方式及内容助残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分为独立提供的服务方式和政府购买的服务方式两种类型。目前,我国助残社会组织这两种服务方式都存在,并且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具有很好的前景,可以简化政府职能,同时也为助残社会组织提供了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我国的助残社会组织服务的具体内容涉及到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残疾人康复治疗、参加就业、享受教育,甚至还

10、涉及到文体、维权等诸多领域。例如,为听力障碍或肢体残疾的儿童,提供障碍恢复训练、心理健康辅导等一系列服务的的特殊儿童训练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家政服务、家庭护理、事务咨询等服务的助残服务社;培训残疾人学会保健按摩、中西面点、美容师、广告设计等职业技能的残疾人培训中心等等。二、 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由于我国的残社会组织起步较晚,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因此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困境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造成我国助残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是管理体制、法律制度、自身条件等一系列原因导致的。因而要多角度剖析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帮助助残工作的开展。(一)管理体制阻碍

11、助残社会组织的职能发挥1、“双重管制”阻碍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目前我国对社会组织实行的是“双重”管理的体制,即民政部门和主管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其中,民政部门负责登记和年检,主管单位负责社会组织日常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高海虹, 王彩云. 政府购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路径思考J. 理论导刊, 2012, (8): 39-41这就意味着一个合法的助残社会组织,即要在民政部门进行相关登记依法成立,而且还需要在日常活动运行中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运行。以助残社会组织为例,一个助残社会组织想要合法的运行发展,首先必须要在民政部门进行相关的注册登记,成立之后还要在日常活动中接受残联的监

12、督管理。虽然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能够对助残社会组织进行严格管理,从注册登记开始就严控“门槛”防止不合规范的助残社会组织成立,而且还便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助残社会组织运行方向进行控制。但是这种管理体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严格的注册登记管理限制了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很多开始萌芽的助残社会组织因为无法取得合法的资格而无法发展壮大;而严格的运行监管,实际上使助残社会组织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无法独立自主的开展活动,影响其自主监管、创新发展以及灵活的根据现实状况作出决定的能力。同时,双重管制容易造成“政出多门”甚至相反的决定,使得受双重管理的助残社会组织无法适从。而且,这种管理体制

13、看似严格有序,实际上在操作时却存在权责不一、管理不畅的问题,民政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只负责对助残社会组织进行日常的登记、变更和年检等工作,由于不涉及助残社会组织运行过程的管理因而我国上市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但是,在执行新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行为都能以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存在着,上市企业还是能利用这些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本文从我国现有准则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介绍了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相关的概念,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并就其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2、 相关的概念2.1 资产减值的概念在新的会计准则中我们可以知道资产的定义是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各项事项

14、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作为资产,首先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代表了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进,那么我们在对资产进行衡量的时候,就不能再从历史成本为基础去反映未来的价值了。如果资产发生了减值损失,那么企业就会对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确认和计量,从而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从资产的本质出发,当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资产带给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现值总和那么就会发生减值。从理论上来说,例如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变化、市场情况的变化以及技术的更新换代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使资产发生减值。例如企业的的机器设备

15、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未来的可回收金额也有很大可能低于账面价值。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资产发生减值时首先就要计量减值准备,如果有客观的事实或者证据能够验证资产的确发生了减值损失那么久应该确认为减值损失。当减值的迹象消除之后,那么原来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就应该转回。很多上市企业为了更加公平恰当的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必须采用会计的方法进行核算进而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但是我们要是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那么资产减值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历史成本和可回收金额这两个计量属性在对同一个资产进行计量时产生的计量差异。这种计量的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源于现今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当历史成本高于可回收金额时,资产减值的

16、账面价值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那么该项资产就会发生减值。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要反映资产真正的价值,从而能够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以及价值相关性,这样可以提高财务信息对于决策者的有用性,也能让投资者有足够的信心来对该企业进行投资。资产减值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既有资产组还有单项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在1996年的9月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作出了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决定。在1998年的6月份,IASC正式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也称IAS36。该项国际准则的适用

17、范围很大,包括各种金融资产、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但是该项准则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资产,除了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和IAS32范围内的金融资产之外的资产都可以适用该准则。因为适用于这些资产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己经含有其确认和计量的特定要求,IAS36也适用于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且按照重估金额记录的资产。在IAS36里,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评估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己经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这种迹象,那么企业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可回收金额时,应该对资产减值至可收回金额,并将减值损失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损失进行确

18、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会计以决策有用论为指导意见,完全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在计量中采用多重计量的原则,这是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历史突破。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该判定资产是不是会存在着减值的倾向。若确实有资产有发生减值的迹象,那么就应当进行减值测试,然后继续计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可回收金额的,企业应该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可回收金额的金额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是资产是否需要进行计减值测试的前提。减值迹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当期的资产市场价值大幅度下降时,并且其跌幅程度明显高于因正常使用预计的下跌或者时间的变化; (2)

19、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革,从而成为影响企业的不利因素;(3)在当期已经提高了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回收金额大幅度降低;(4)有客观的事实或者验证能够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被损坏;(5)资产将在不久的时间后会被闲置、或者已经被闲置,已经终止继续使用或者已经计划提前进行处置;(6)企业的内部报告有证据表明资产的绩效低于预期或者已经低于预期了,例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期金额等;(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发生减

20、值的迹象。最后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管是不是存在着减值的迹象,上市企业每年都应该进行减值测试。2.2 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就是上市企业的管理者当局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到目前为止因盈余管理一直都是会计学术界以及经济学术界中的热门话题,所以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存在着较多的意见。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两个比较权威的定义:(1)美国的会计薛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就是在“在GAAP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经营者自身的利益达到最大化的行为”。(2)美国的会计学家凯瑟

21、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从而获取一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盈余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概念。从广义的概念来看,盈余管理是指上市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对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控制,此观点认为上市企业在对外报告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存在着盈余管理的行为,所以能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盈余。从狭义的概念来看,盈余管理就是上市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在公认的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之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等多种的手段再加上一定的会计估计对会计政策加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和决策,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

22、化的行为。该观点限制了盈余管理的方法,强调了盈余管理的合规性。理论界还是更加青睐于采用狭义概念的盈余管理,即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对企业财务报告的会计盈余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利益最大化。二 制度背景与研究综述导致资产减值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下降以及物价的涨跌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会使得资产的未来可流入企业的所有经济利益低于企业目前资产的账面价值,所以企业会进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然后再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到可回收金额。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概念,以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都接踵提出。经过20多年的变化,且

23、伴随着经济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资产损失也在不断地发生相应的变化。在1998年之前,我国曾经实施了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其中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规定条例相对比较简单,强制性条件过低。在1998年的年初,我国新公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里面对资产减值做了更加进一步的规定,制度要求了上市企业在计提应收账款相对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有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存货等会计科目。但是企业可以自己决定提取的比例和提取的方法。2001年我国新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制度的内容稍作修改,制度扩大了对于上市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范围,包括有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无形资产和固定资等会计科目的计

24、提减值准备。200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资产减值处理的规定虽然经过了多次的修改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和以往年度的会计制度比起来,对发生资产减值的认定、商誉减值处理和信息披露几个方面做出了更详细的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的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会计政策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但是会计估计仍然可以被滥用。从而为上市公司使用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一定的弹性空间。虽然准则规定了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有严格的规定即“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才能计提坏账

25、准备,原来通过资产减值计提变化的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可能在以往将不可转回的长期资产准备转回,计提大量的坏账准备以备往后年底操纵利润的需要。1、 国内研究综述罗世权和周忠慧(2009)采用了标准化的方法,从中国的会计准则来分析资产减值会计的不同层次问题,研究发现了我国在此方面相对其他国家落后的原因。他们认为,为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资产减值一旦发生,企业就应该立刻计提减值准备,随着资产价值的变化在后期会计期间资产减值准备也可以转回。企业发布的资产减值公告应充分且可公允,从而抑制了资产减值被用作盈余管理的行为。张世兴和王丽(2009)根据研究得出:我国在2006年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对我国的上市

26、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于我国资产减值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许龙滨(2001)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方面的不同规定进行了政策对比,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家会计准则相比更加的笼统,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外部市场因素。在通过比较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政策的不同规定,得出了结论: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比较笼统,和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相比,忽视了外部市场这个重要的因素。从2004年到2008年这短短的四年之间,何民(2009)采取了1433家上市企业的A股作为样本,运用了两种比较特殊的方法进行研究即:描述

27、性统计和分布式测试的方法。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在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的第一个年度,上市企业不仅会以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而且减值金额和以前年度相比要略小;新会计准则在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方面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明显。顾伟敏、祝焰(2007)通过研究发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准备行为会受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和首次亏损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同时发现,在第一次的亏损年度,企业会青睐于大量的进行集体资产减值,为日后的“巨额冲销”提前做好准备。2、 国外研究综述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外国的很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资

28、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1981年至1985年这四年之间, Meyer和Strong(1987)研究了100多家公司,这100多家公司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进行了公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经过研究得出了结论:价值损失这个因素不容小觑,它能对资产减值准备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第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管理人员的变更,若管理人员发生了变更,那么资产减值准备也会发生变化,并且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上市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在下一个年度中发生了变动,企业就会大量的计提坏账准备从而用于下一个年度转回减值准备时提高业绩。研究发现表明:这些公司的股票在公告的前十天会有正数超额,但是在宣布负增长的十天之后又出现了超额的收益。并且在宣布期前有较大的正的超额收益,往往宣布期会出现较大负超额收益。Elliot和Shaw(2)对1981至1985年间计提资产减值的240多家公司进行研究后,得出了因为当年企业的高级管理层的变化,企业就会在当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