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12月新日本语能力试験2级听力原文.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88363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12月新日本语能力试験2级听力原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12月新日本语能力试験2级听力原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12月新日本语能力试験2级听力原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年12月新日本语能力试験2级听力原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年12月新日本语能力试験2级听力原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员获得的信息信息来源爸爸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亲自看到或听到;电话或短信;报刊和书籍;广播和电视;网络;其他。)调查后的分析:(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 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

2、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学生可以

3、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3、认识7个生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2、出示:“把握自己”。二、阅读理解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2、课堂讨论。(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

4、”和他们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三、了解特点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3、课堂交流。(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3)摆事实,讲道理。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四、写演讲稿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上网交友危险大 我相信媒体

5、上的广告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3、课堂交流。第六课时教学目标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教学过程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2、出示辨题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

6、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1)主题观点的陈述。(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4)总结观点的陈述。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四、课堂小结。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1、 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2、 说说

7、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2)了解有关知识。(3)收集相关的资料。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3

8、)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5)究竟有没有“UFO”(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第二小组研究计划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分 工:组 长: 调查统计: 观察记录: 走访家长: 研究报告执笔: 时 间: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

9、题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

10、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充分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四、补充搜集资料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2、分头继续搜集。五、课外活动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

11、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2)不同点: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严肃一些。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

12、怎样表达?(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3、 语言是否通顺?4、 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

13、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主题。调查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论。(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二、评价研究成果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

14、、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效效陈述阐释”其实是一种限制,许多考生囿于材料事件和观点,无论是论点或是论据的选择上都有掣肘之感,无从发挥,今年作答要求上的变化放开了这一限制条件,而且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平时要有对社会热点问题有足够的关注和思考,而

15、且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把平时所看、所学、所思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并和材料的主题和观点相结合。更多的背景提示今年作文题的作答要求中有较为充分的背景提示:“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对考生来说,这段背景材料可以作为文章主题的重要参考。材料1-6都在谈农村教育问题,最后一则材料中则使材料的主题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城乡精神文化一体化和城乡之间的血脉联系,不仅仅停留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单一层次,考生要有更深入的思考。【参考范文】愿君莫做摇摆人愿君惜取同

16、源血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外来人员无根化危机城市与农村、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断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位来自农村、身在城市的知识分子,疑惑于自己在城市融不进、在农村回不去,成了徘徊于城乡之间的“摇摆人”,这种“无根化”危机的意识在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不要断裂社会。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解决好发展理念和发展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期待在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能够解决城市外来人员的精神困惑与无根危机,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平等地位,珍惜同源的血液,再也没有一个摇摆人。城乡摇摆人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人口

17、流动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像农民工,像毕业后在城市工作的青年,由于户籍壁垒、经济实力、地域文化的隔膜等因素,陷于农村回不去、城市融不入的尴尬境地,许多城乡摇摆人怀揣梦想来到繁华都市打拼,与早期外来农民工群体相比,有着更为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加趋向于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当然他们也更加渴望融入这座城市,但是受困于自身因素及现实的制度门槛、政策限制等,他们当中的大部分狐朋狗友只能游走于城市的边缘,被喻为“无根”之人:回不去的是故乡,城市也吝于敞开怀抱。作为一支庞大的、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如何表达他们的诉求和情感,如何实现他们的权利和梦想,又如何在工

18、业化、城市的建设大潮中找到他们的未来,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命题。解决无根化危机,消除“摇摆人”现象,首先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打破户籍壁垒和地域限制,使公共服务普遍惠及城市生活与工作的每个群体、每一名个人,要将外来人员普遍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给予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全方位的普遍保障,要让外来人员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才能促使他们落地生根,特别是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全面取消借读费。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

19、考试办法,推动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同等待遇”就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公共服务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均等化,意味着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的一体化和紧密衔接,这理应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着力。解决无根化危机,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给予外来人员以精神上的呵护,一些“摇摆人”之所以感到难以融入城市,关键在于城市文化的大门没有向他们打开,在加大文化公共服务建议力度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外来人员的重视,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打造融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员于一体的文化共建、共享体系,让外来人员参与共建,分享城市精神文明的成果,在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不管是纯粹的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我们具有同源的血液源自一个民族,共踏一方热土,让我们珍惜、呵护不同群体本出同源的血液,化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无根危机,在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地位平等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