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doc

上传人:碧海蓝天 文档编号:2922867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摘要:通过对居住区规划案例的分析,指出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变化。并提出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规划原理。案例分析:该地块西,北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布置了12幢住宅楼及物流管理和商业建筑;结合组团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并有市政工程和环卫设施配套.此小区规划中的优缺点:优点:1、在出入口附近设停车场,地面与地下停车结合。2、步行系统较好。3、中心绿带与住宅相连,方便居民使用。4、住宅建筑朝向好。缺点:5、东入口人车有干扰。6、西南角和东南角两组住宅建筑的间距不足。7、住宅建筑布置较呆板。从案例可知,居住区规划

2、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居住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应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地、道路设施、市政工程设施等。居住区内也可考虑设置少数没有显著环境影响的工业。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

3、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来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构建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态构筑而言是提供一些场所。 美国人西萨佩里(Clarence 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理论,它是针对城市中人口密集、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交通事故严重的状况提出的,目的是使人们居住生活在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区内,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是:邻里单位布局应不跨越城市道路;住宅区内应有良好的绿化和充分的日照、通风;内部应实行人车分流,最大步行距离应不超过1/4英里,应充分尊重原有地块的地形地貌等。邻里单位思想成为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据。该思想引入中国后,对中国住宅区

4、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出现了众多的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从居住区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来看,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建居住区已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1. 现在居住区很多缺少人性化考虑大多数居住区只考虑物质空间的布局,很少考虑居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精神需求,更加忽略了居住区所需的绿地率与绿化率。这种以物质环境内容决定居住区建设的做法只会导致居民缺乏交往,缺乏对社会的理解和认同。2. 绿化用地量不达标。有些开发商为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片面增加建筑用地,压缩绿化用地,甚至毁绿建房,致使居住区整体居住环境更加恶化。3. 居

5、住区规划设计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总体考虑。缺乏相应的必要设施,尤其是城市边缘社区的出现,缺少相应的教育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出现与城市脱离的现象,社会问题突出,犯罪率上升,住宅区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缺乏衔接,居民上下班不便,单一功能居住区的过分集中导致城市交通流量的不均匀,影响城市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案例分析:某城市小区,三面临城市干道,其南侧为支路,总用地为14.5公顷。现状市政管线已埋入道路地下,已建配电房能满足小区改建后的要求。该区用地东侧已建成金融、商业服务中心;小区西南角有两栋新建住宅楼和一所中学;另有两所小学、一处幼托所以及两片危旧平房住宅区和一处汽车配件铸造厂。现已决定将此小区列为危改居

6、住小区进行统一规划。小区规划存在问题:1.两所小学应合并为一处;2.托幼位置不当应调整;3.汽车配件铸造厂对小区有污染,应迁出;4.增加小区公共绿地;5.完善道路系统,停车场地;6.增加配套公共设施。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居住行为和居住心理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出许多新的社会特征。因此,现代的居住区规划要满足现实社会的要求,必须从很多方面考虑。1. 居民对空间的需求在发生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居住区内部的中心集中绿地,而是要从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等不同层次空间获得精神感受。因此,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居民日常生活对文化、娱乐、健身设

7、施及不同层次交往空间的需求。2. 居民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居民的日常行为轨迹,比如上班、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购物买菜、接送孩子、娱乐游憩等,计划经济时代居民的这种生活规律性往往表现得十分明显,这是已建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居住区的规划应遵循以下理念:第一: 社区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再开发社区外部良好的交通联系浓郁的文化氛围、自然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择地臵业的消费时尚。在社区周边或内部兴建高级学校、大型休闲设施、绿色通廊等成为新的开发理念。第二:追求高品位的社区环境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操作对象也是根本的目标。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为使居住环境

8、美好、有趣,也是为给人提供完整、健康、娱乐的居住环境抵抗现代工业对人性的挑战。建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元素实现理想居住区的群体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居住建筑设计。有人提出在高层建筑中开辟公共层的设想,如厄斯金在他的贝克尔集合住宅中设计了“空中街道”; 伦敦依斯林顿住宅区利用住宅屋顶走道形成一个居民交往空间、人们可在此散步、闲坐聊天。亲切明亮曲折有致的小空间加以居民们精心栽植和布臵的盆景花卉增添了无限的生活情趣。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 协调中求变化;(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 民的污染和干扰;(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4)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 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 埋设;(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 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小结 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从人的需求出发,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要求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