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考研复习重点—中外新闻史笔记(精编背诵版).pdf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55961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考研复习重点—中外新闻史笔记(精编背诵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考研复习重点—中外新闻史笔记(精编背诵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考研复习重点—中外新闻史笔记(精编背诵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考研复习重点—中外新闻史笔记(精编背诵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考研复习重点—中外新闻史笔记(精编背诵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卷代号:1185 R在位号E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领导学基础试题 2011年1月 |得分|评卷入|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赛共 10分,每小霆只寄一项赘擦lE畴,请 | 将正疆答案的序号填在摇号内 1.领导具有双重辑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黯然露姓B.极力腾性 c.社会露性。.服务性 2.领导体锚的核心是()。 A.组织结掏的设置 B.人事制度 c.领导层次与制度 D. 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程嚣的黯分 3.在领导生恋系统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恢存、相互作用 的互动关系,其中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 A. 领导

2、者与被领导子者间的互动关系 B. 领导者对被领导事者的件用 c.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D. 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4. 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如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 A.马黯浩 B.梅要是 C. 弗洛伊蟹D.赫茨伯格 5. 冲突翼手()。 人无对挠性行为 B.高对抗性行为 C能建筑住行为D.对抗性行为 1110 6. 按决策问嚣的出现撞率分类,决策可分为()。 A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日.结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C. 单黯挥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D.程序性决策幸自宏观决策 7. 提出公平理论的是()。 A杜拉德 B.洛克 C. 蓝当斯D.弗洛姆 8.Z 理论在锁导方式上的表瑛是()。

3、人民虫式 B.重事式 C. 人事并重式。.重人式 9.纵向联想是联想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决定辈革肉联想能力强弱前因素是()。 A. 对偶然事件的敏感程度B.思维的广阔程度 c.思维的深刻程度 D.对事件的敏感程度 10.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0年对 62个国家 (39个发照中国家 .23个发达商家进衍的 酶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卉展电子政务。 A. 69% B. 89% C.79% 在 98% 二、多瑕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每小翻至少有项以上寄黯 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是警填在括号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1.角色冲挠的表现影式有()。 A.角色井冲突 B.角色内冲突 C角色

4、向冲究 D.个体之间的冲突 I二自栋冲 12. 下列有关影响力的说法正确的悬()。 A.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自然性影响力的强度往往受强制性影响力的制约 B. 增强领导者直在瞬力的根本途挂在于增强自然性影璃力 C强韬性影响力是为领导者所独有的 扛一般来说,领导者的影响力强于被领导者的影响力 E自费支性影响力的基础,主要来自专长租品脆 13. 领导学的学科特点包捂 儿综合性B.社会性 巳应用性 D.交叉性 E. 理论性 1111 14. 节到不属于领导环擒发展原则的选项是(儿 儿科学位原剩 B.系统性军则 C.创新性原则D.趋前性原则 丑多样性原则 15. 一个合理的领导群体应当具备的一费功能

5、有()。 A.群体感应功能且群体互补功能 C群体效率放大功能 D.群体自揭节与在坦织功能 丑结构耗散功能 三、名词解辑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6. 柔性领导 17. 领导精度 18. 马太效应 19. 电子政务 四、商答黯含辨在斤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20. 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晓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辨析) 21.如再认识领导决策的公正原姆?(简答 五、论述题含案例分校题。每小题 20分,共 40分) 22. 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主j分与配室。 23. 试论述如何改替我自领导发展与瑞棋的现状。 1112 试卷代号 :1185 中央f播电视大学 201合一2

6、011学年度第一学黯开放本科黯来考试 领导学基础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 1月 、单项选择题梅小黯 1分,共 10分,每小霆只葫项赛案正确,请将工艺磁答案的序唔墙在梧 内i l. C 2. D 3. A 4. B 5. B 6. A 7. C 8. C 9. A 10. B 二、多项选择噩锵小题 2分,共 10分,每小题革少有项以上菩黯正确,靖将正确答攘的序号 填夜摇号内 0多海马少选均不得分 11. ABC 12. BCDE 13. ABCD 14. CE 15. A日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6.柔使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程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

7、非毅力影响力,来取 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钉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丛有认同,从商把惩织 意志变为人们自党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17.领导幅度,亦称领导控摇跨度,是指领导者可直接下达命令发出指示并直接向他汇 报,对他负责的人数。 18.马太敖应是指对已有相当知名度的人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陌对那些尚未出名的人 则在桂怒碗他们的成楼,或不承认或挺能王军价值这样一种常见的不合理现象 e 19.电子政务就是以构建一个高敖、精筒、弹性、有强大的创新牵挂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 品盾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如同结为基础子窍,实现政府与会员、政府与企业军符其他社会 翻织、政府爽部各不间部门之部进行

8、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商产生的政府领导混 念与管理体制的 四、需赘题含醉斩题。梅小题 10分,共 20分) 20.这种看法是王确的,符合领导群体销掏钱住的取权分明标准。 (2分) 在领导群体残部,要明确立过分和规定各人的原贵在2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碍。 (2分 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革自.内的事情,要强立负资,锚造性地咒成。不能事不分大小都要 集体讨诠或请示上级,这样会造成诙舟的事办不戚,亟待辑决的事解决不了,出现久拖不决的 局嚣。所以分工不洁,职责不明,往往要贻误工作。 (2分领导成员要有职有权,按责定权。 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贵的职位,是不JliL该设置的 Q有责无权,完成费负

9、责任无保撑手有权无责, 一种 E可能是权力发挥不了作用,空有其权币2吃班作为,另一种可能就是滥用极力, I其校谋私,以 权欺人,做tl:l危害自家牵挂人民利益的事情来。 (2分在领导群体内部,桂树一个领导者都不要 干涉其能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对自巳职权截留以外的事,如有意见,有看法, 以沟通情况,或者反挟给上级领导,通过领导集体研究解决。但令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将 可能造或内部腾擦,影确领导内部的院结和稳定。 (2分 21.桂会公共利益是关系到 4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的问趣。 (3分芫论是赢利性的, 还是非赢利性的程候,在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 (2分比如对于非赢和i

10、姓的政 府组织来讲,就面临着对有盟的公共资哥在主111可分配的问题,黯决策使谁受益飞静及的是分配 公平的问题 s商对于以赢利性为吕曲的企业来讲,在追求利润的离时,也要考虑到社会责任的 问藉。比如保护环境、提供安全服务以及保赔劳动安全等问题。 (2分社会公正问题既是重 赘理论问题,又是紧迫的实践陪蜡。 (3分 至二、论述翅古案领i分析题。每小题 20分,共 40分 22.领导权力的行便是坦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是为前提的,回为领导权力的行使惑、 理首先立足于有婷的组织就棒,黯所谓的在其照,谋其政。 (2分 (1)宏 1见底匪上领导季权力的合理 J分与配置 宏 1克摆圈上领导权力的合现细分与配置

11、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紫的互动中探索领导 权力的合理题分与班置。 (2分 命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绩最从于陋家的政治制度。 (2分 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科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事有。 (2分 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梅相适应。分 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毓文化的因素。 (2分 (2)敬现嚣黯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辈辈 藏现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窍分与配置虫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 权力的合理题分与配寰。分 在组织系在内部,所有的领导与管理活动,若在是因挠着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量以及瑞 用展开的。而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导班寰又与组织系统内部

12、的组织职能与组织人员等要素密 切相关。 (4分 从以上的分斩可以辑出,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茹续与社会大系统梧适应,并充分考虑领 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西把各种要素辑互融合与协商,才能达到领导极力划分与配置的科 学化与合理化。 (2分) 23. (1)确立稳的培训目标 ;(2)设置科学的培苦iI内容川 3)改革培圳的手段与方式丘。如 强师资 5人伍的建设 ;(5)镜莲强化培训 1I的甜蜜。以上部点 4分 (t仓浦越要点,均绷展开论述,只答要点,酌情黯分 1114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 自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自然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然都

13、是相互影响、共同联系的,其中一个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 地自然要素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理差异性表现: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导致各自然要素不同; 在我国,地貌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要素; 土壤和植被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我国地貌:表现: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成因:地质作用) 自然 1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 要素气温:表现(成因: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 的 2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了转向; (成因:由于地貌的影响) 地域降表现: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方向递减; 差异水(成因:受海陆分布的影

14、响)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划划 分分 范范范范围围围围特特特特点点点点 东 部 季 风 区 东 部 季 风 区 与 青 藏 高 寒 区的分界线: 约 以 3000m 等高线为界; 概况: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45%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95%; 地形:包括第二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 三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海拔较低、平原广阔) 气候: 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雨季主要集中在 59 月, 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均大于 400 毫米; 生物:种类繁多,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土壤:多

15、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河流:为外流河,大都自西向东流入海,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该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地区; 西 北 干 旱 半 干 旱 区 西 北 干 旱 半 干 旱 区 与 东 部 季 风 区 之 间的分界线: 大致以 400mm 等 降 水量线为界; 概况: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30% ,人口只占全国的 4%; 地形: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 (总体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 155 米) 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 降水量减少到 100 毫米以下,气温年较差

16、、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生物:种类比东部少,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土壤:主要是在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河流:大部分属于内流区,河流短小,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风雨形成的暂 时性水流;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咸水湖较多。 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有水可供灌溉之处形成了绿洲;草原自古为牧场,若利 用不合理会造成荒漠化的扩展; 青 藏 高 寒 区 青 藏 高 寒 区 与 西 北 干 旱 半 干 旱 地 区 之 间 的 分 界 线:以昆仑山 阿 尔 金 山 祁 连 山为界; 概况: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5% ,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 1%; 地形:地势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平

17、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动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 由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 生物:动物稀少,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高原南部边缘谷 地有很少森林; 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 河流:西北部属于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活动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比较完整,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热量条件的变化; 本区北部东西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气候湿润程度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减少 自然地区 地 表 景 观农业 生产地貌气候植被土壤 北

18、 方 地 区 东北温带湿 润、半湿润 地区 平原广布而三 面环山的马蹄 形结构 寒温带、温 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 针叶林、针阔 叶混交林、草 甸草原 黑 土 春小麦、甜菜,一年一熟;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林 业基地 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 3200等值线为界 华北暖温带 湿润、半湿 润地区 以大平原和高 原为主,从西 向东地势降低 暖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 以落叶阔叶林 为主 黄 土 冬小麦、棉花,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以旱作为主 界 线 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即日平均气温10积温 4500等值线和最冷月 0等温线) 南 方 地 区 华中亚热带 湿润地区 结构复杂,以 山地、丘陵与 盆地为主 湿

19、热的亚热 带季风气候 以常绿阔叶林 为主 红 壤 水稻、柑橘,一年两熟到三 熟,以水田作物为主 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 7500等值线为界 华南热带湿 润地区 范围较小,多 低山丘陵 热带季风气 候 热带季雨林砖红壤 (淋溶 强烈) 一年三熟, 可人工栽培橡胶、 可可、咖啡、椰子、油棕等 热带经济作物 西北干旱半干旱的东西差异 降水: 该区降水量从东到西随距太平洋历程的增加而减少;新疆西部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影响降水较多 植被:从东往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自然 地区 地 表 景 观农业 生产 地貌气候河流植被 东 部 地 区 内蒙古温 带草原地 区 高原面积 坦荡,少 有绵延

20、的 山脉 半干旱气候; 年降水量在150450毫米; 气温年较差达 3540; 除黄河西辽河等 注入海洋, 其余皆 属内流区 草 原 东部边缘可发展 旱作农业 界 线大致在贺兰山一带(相当于 2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等值线) 西 部 地 区 西北温带 及暖温带 荒漠地区 三山夹两 盆 干旱气候;年较差日较差很 大;年降水量一般在 200 毫 米以下(吐鲁番盆地的托克 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 多 内 流 河,流程 短、水量 少 以 荒 漠 草 原 以 及 荒 漠 为 主;土壤:为 荒漠土壤; 在山麓平原和盆 地的边缘,有高 山融水的滋润, 可发展绿洲农业 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决定农牧业特点:A.西

21、部草原牧业;B.东部旱作农业;C.有水处灌溉农业;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水平差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垂直差异:草甸草原:指在高山区和河滩地 区形成高山草甸和河漫滩草甸;气候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燥; 植被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从高原边缘到内部其垂直变化由繁及简的原因:边缘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也大,反之, 高原内部相对高度小,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就小 人 类 活 动 海拔较低的东南部发展河谷农业(原因:地势低,光照及温度条件较好,垦殖历史较长) 高山带分布高寒牧场放牧牦牛、绵羊等(原因:海拔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2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划

22、分东部地带(12 个省市) 中部地带 (9 个省市) 西部地带(10 个省市) 概 况 面积约占全国的 16% 人口约占全国的 42% 面积约占全国的 27% 人口约占全国的 35% 面积约占全国的 57% 人口约占全国的 23% 经 济 差 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达 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次 经济发展速度次之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地 带 性 差 异 自 然 原 因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 物生长;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 区位: 面向海洋, 具有开放性和 便利的海运; 气候: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 地势:海拔较高,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区位:距海较

23、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社 会 经 济 原 因 经济基础:最早出现近代工业城市 文化观念: 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在经济竞 争方便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 感 产业结构: 第二、 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 国家政策:改革开放政策; 文化观念:人们思想观念保守;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特 征 (优势) 1工业基础好 (辽中南、 京津唐、 沪宁杭、 珠三) 2农业基础好(黄淮海平原、长三、珠三 以及我国部分海洋水产产区) 3沿海交通便利 (我国全部的 32000km 海 岸线和部分边界线) 4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5科技水平高; 6城市化水平高 1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2农(粮

24、、棉、油、糖)林牧基地; 3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 业发达; 4在延边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问 题 1能源、原材料不足; 2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3在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4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较严重;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基础设施较落后; 3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 要; 4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发 展 方 向 1充分发挥沿海的地理优势,进一 步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 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提高外向 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 业生产; 3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大力开拓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密 集的先进制造业(汽车

25、、通信设 备、生物制药、计算机等) ,实现 经济结构的优化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 材料加工等优势产业,使其进一步成为 中国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2保护天然林资源,实施退耕还草,推进 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 3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沿边优势, 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4巩固和发展农林基础,促进中部中部中部中部地带粮 食、经济作物、林业和淡水鱼业的稳定 增长;在西北西北西北西北发展绿洲农业,加强草原 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可用国内生产总(GDP)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 3 1992

26、年,我国才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 放格局 4 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 天津、青岛、 烟台、连云港、 南通、上海、 宁波、温州、 福州、广州、 湛江、北海 西部大开发 划定区域:西部地带+东部地带的广西和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共 12 个省、市、自治区) 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可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 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由东部转到中西部,在中西部 地区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业; 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问 题发 展 方 向 生态问题:西部地区土地荒漠 化、水土流失、草

27、地退化、森林 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1巩固和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 2加大对荒漠化、风沙源和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力度; 3促进江河源头自然生态恢复; 4加强重点城市、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未来要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网络、信 息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 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落后; 依托交通、能源、技术等综合条件好的重点地带和 重点城市,发展有资源优势和特色工业的产业(优势矿 产开采及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特 色旅游业,等等) 4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中国的国

28、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国土整治(目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难 度 大 1我国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 2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科技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4历史上盲目开发资源,环境问题严峻; 原 则 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 (与 1区域差异大有关;2国家财力有限;3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变化有关; ) 整 治 项 目 大江大河的治理; (上游兴修水库、下游整治河道、加固堤防等诸多防洪体系)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严重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南水北调、北水南 调(东北地区引嫩江、松花江水到辽宁等) 、引黄工

29、程等) 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覆盖了我国的主要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台 风区; ( “三北” (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 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等) 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国土 整治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区域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东部沿海地区实行对外开放战略; 90 年代,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实行开发开放战略; 现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技术定义特点 遥 感 人

30、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飞机、气球) 或航天器(卫星、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上, 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 (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遥感技术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有关 部门的规划决策; 1形式多,适应性强(可以 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 遥感仪器); 2探测范围大; 3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 短,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少; 地理信 息技术 (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可用于凡是用到地图或者 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 领域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 定位的系统 三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 部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分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由

31、 21 颗工作卫星和三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24 颗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一轨道 4 颗卫 星,相隔 90,两轨道间为 60) (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何一时刻,地面上空至少 有 4 颗 GPS 卫星) 全球 定位 系统 (GPS) 1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 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 高度) 、速度和时间; 2具 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 空和航天) 、全球性、全天 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5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范围: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包括青、甘、宁、内蒙 古、陕、晋、豫七省的

32、大部或一部分)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 10002000 米 概况: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植被多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 环境 脆 弱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具有过渡性;地质灾害、水旱 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滥垦、滥牧、过樵、过牧引起) 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人地矛盾尖锐有不少仰韶文化(距今 71007400 年)遗址 形 成 原 因 自 然 原 因 1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2由于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3地形坡度大; 4地面物质不稳定,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5处于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植被覆盖率低; 人 为 原 因 1植

33、被的破坏; (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最严重、彻底、古代战场) 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耕作制度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 无法恢复) 3开矿; (破坏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 发机制) 水 土 保 持 基 本 措 施 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充分利用现有草坡、林地、荒地、退耕大于 25的陡坡 和一些破碎用地,多样化,乔灌结合,讲求实效的造林、种草)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因地制宜营造防风固沙林、经济林(苹果、梨、核桃、桑等)、 薪炭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村旁、路旁、水旁、宅旁)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34、,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 (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 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回填复垦工作;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开 发 模 式 工工打坝建库打坝建库贮水拦沙贮水拦沙 程程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功功改善生产条件改善生产条件 措措修基本农田修基本农田能能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土地 施施抽引水灌溉抽引水灌溉 生物生物乔木乔木蓄水保土蓄水保土 灌木灌木功能功能 措施措施草木草木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多种经营 深耕改土深耕改土 农业农业科学施肥科学施肥蓄水保土蓄水保土 技

35、术技术选育良种选育良种功能功能提高肥力提高肥力 措施措施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充分利用光热充分利用光热 轮作套种轮作套种 三种措施的关系: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 草,林草治根本,林草 固工程;而农业技术是 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关 键; 甘肃 西峰 南小 河沟 保塬;保塬;工程措施: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 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造林以用材林和果林为主,形成林粮间作、 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 农技措施: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护坡;护坡;工程措施: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生物措施:封坡育林育草,达到拦截涵蓄坡面径流的作用; 固沟;固沟;工程措施:在

36、主要沟道打坝建库,烂泥蓄水; 生物措施:在各支流分段营造防护林,固定沟床,拦截泥沙,稳定颇脚; 6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以西北地区为例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位置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一线为界,东以大兴安岭为界; 范围包括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特 征 本区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水分由东向西逐渐变干,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特征; 草原土地生产力随水分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载畜量随之减少; 荒 漠 沙质荒漠(沙漠) :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 (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特点

37、:缺水、集中、面积大、改造难度大) 砾质荒漠(戈壁) :人类活动造成的次生荒漠; (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 (特点:分散、面积小、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容易治理和利用) 荒漠化的实质荒漠化的实质:是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的土地退化是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的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表现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原先固定和 半固定的沙丘活化;半固定的沙丘活化; 荒漠化的发展:唐宋以后,当地居民在河流上游盲目垦耕,破坏固沙植被,最后古绿洲相继 被迫放弃;清代初年,山西、河北等地大量人口前往内蒙古农垦;19 世纪以后, 内 蒙古地区东南部的农牧界线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大致到达阴山

38、北麓) ; 治理效果:个别地区例如河谷平原灌溉农田地区的荒漠化有所逆转,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旱 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荒 漠 化 土 地 分 布 半 干 旱 区 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沙质草原遭到过度放牧,或者固定沙丘在被开 垦后活化,土地荒漠化成斑点状及片状分布;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后山地区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 泉附近,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 次 生 荒 漠 分界线贺兰山 干 旱 区 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造成沙丘 活化;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和河西走廊等地

39、区的绿洲周围 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周围的固定沙 丘遭到破坏,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塔里木河下游、石羊河下游 原 生 荒 漠 工矿区、居民点、道路建设: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 荒 漠 化 成 因 自然因素: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是形成荒漠化的基本条件; 沙质沉积物是风沙活动的物质 来源;大风日数多而集中造成风力吹扬是动力因素; 人为 因素 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 (草原是干旱半干旱水热条件下形成的 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4水资源利用不当;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治 理 模 式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建立及防治荒漠化、

40、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 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是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 原 则 1建立早期预警系统,预防重于治理; (科学问题) 2重视地方参与,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关注地方群众利益需求; (社会问题) 3在制定行动方案时,即要因地制宜,又要考虑到制度、组织和资金建设等问题; 7 生物治沙成效显著例子 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世界领先地位的造林技术: 在干旱、 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 设置沙障固沙、 钻孔深栽等; 宁夏 中卫 县沙 坡头 措 施 1草方格沙障; (为

41、防御流沙侵袭包兰铁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铁 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 优点: A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b能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2恢复自然植被; ( A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 植物天然更新; b或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救) 其他措施: “三北”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多项治理工程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坝址: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功能:防洪、发电、航运、养殖

42、、供水等; 防 洪 自 然 原 因 1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流经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 期长、水量大;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 ; 2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3中下游河道宣泄能力不足; 人 为 原 因 1上中游过度砍伐,陡坡开荒; (导致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 降低;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中下游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 概 况 荆江河段(枝城到城陵矶)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两岸地面普遍低于洪水位, 形成“悬河” ,一旦发生洪水,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

43、庭湖地区;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 控制着长江上 游全部来水和来沙; 三峡 水库 作用 1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可以有效控制长江上游、中下游暴雨形成的洪水; 2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提高到 100 年一遇;3缓解洪水对武汉 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造成的巨大损失; 发 电 水能丰富:地势二、三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流量大; 意义:长江三峡水电站可装机容量超过 2240 万千瓦,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 电站;年发电量 847 亿千瓦时,相当于 10 座大亚湾核电站; 供应地区:主要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

44、路运输压力,少量 供应往重庆、川东; 环境效益:可代替原煤 4000 万5000 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 1 亿多吨,二氧化硫 200 万吨,一氧化碳 1 万吨,氮氧化合物 37 万吨及大量废水、废渣; 航 运 川江航道(宜昌至重庆,长 660 千米) ,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险 滩多,通航能力低; 水库作用: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万吨级船可从上海直达重庆; 三峡的其他作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 口水库,再引水至华北) ,库区水产养殖等; 8 三峡移民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艰 巨 性 (规模大) 1工程本身特点:淹没涉及范围广、淹

45、没损失大、移民人数多; (难度大) 2自然因素: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落后,使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3人文因素:该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低,加上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 (关系重大) 4历史因素:若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 移 民 安 置 条 件 1从受淹特点看,受淹面积有限(仅占库区总面积的 1%) ,相对分散; 移民特色:就近或后靠安置; 好处: 1让农民不离本乡本土,更易为移民接受; 2避免移民远迁、外迁带来的困难和后遗症; 问题:会给三峡库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从库区移民结构看,57%属于非农业人口,一般不存在重新安置和问题; 对 43%的农业人口应

46、: 1应立足于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改造中低产坡耕地, 建设高产稳产的水平梯田和经济林园; 2随着库区资源的开发,以及三峡工程的兴建所带动的各种产 业(加工业、建材业、运输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的发展, 可以吸纳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移民转向第二、三产业就业; 3从政策层面看,a.制定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的农村移民政策,b.实行开发性移 民的方针; (如一些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库区各县实行沿海开放区政策) 4建设周期长,可分批实施移民安置; 开 发 性 移 民 含 义 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的合理开发当地资源, 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

47、生活安置作为全面安排。 1.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低于原有水平;2.为库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移民致富营造条件; 优点:把移民安置与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有利于移民安置的长治 久安; 就 地 后 靠 典型:湖北秭归县桐树湾村 原则: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 措施: “线上一条路,路边两排房,房后一片园” ; 效果:形成了以猪粪产沼、沼液养猪、沼渣育果的“猪沼果”良性生态农业模式; 外迁 移民 典型:浙江省北部的嘉兴市嘉善县; 原则:按照“相对集中,插花安置”的原则;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 影响 主要在中下游; 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调解局地气候;与火力发电相比,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 影响 主要在库区;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