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贴。同时,逐步完善和落实退职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采取措施,保证农村党支部书记退职后生活有保障,解除了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珍惜职位,在其位谋其政的自觉性。二是通过完善考核等措施,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干不好就要被降职或免职,干得好的可以重用。进一步增强支部书记干好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大监督制约机制。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干部一直存在着“一头重、一头轻”的问题,即:重成绩,轻管理;重表扬,轻监督;重奖励,轻约束。对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一定名望的支部书记,大家都一片赞扬,有了问题也不敢管了,这就使一些干部昏昏然忘乎所以,失去了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人
2、都面临着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考验,如果放松了要求或监督,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健全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改变监督渠道、监督形式和监督手段“单一”的状况,变“单向”监督为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监督。在组织监督方面,要建立目标管理、工作报告、定期考核、交流轮岗、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罢免等管理制度,坚持从严治“官”,克服一味捧着、哄着的倾向,防止出现“一好遮百丑”的问题。在民主监督方面,要抓好群众监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评议质询制度等,保证群众组织正常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能,维护民主
3、监督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民主评议村干部是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通过民主评议,使村干部感到“混日子不行了”,以此增强他们的压力感。 (五)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农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要改变由党支部推荐,只在乡镇党委备案的做法,改变“备而不用”和“用而不备”的状况。在县委领导下,由各乡镇党委负责,把后备人才与现任干部统一管起来,建立一套有利于后备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新机制。一是选拔建“库”。可以采取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等方式,公开招考农村后备人才,把有志从事农村工作,又有一定发展潜能的优秀青年选拔出来、储备起来,建立“人才库”。既使农村干部队伍后继有人,又使现任干部增强了压力感,形成了竞争择优的态势
4、,对我县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二是锻炼培养。培养的过程,也是识别和检验的过程。通过多形式、多岗位、多层次、综合性的培养途径和手段,全面提高后备人选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确保人才储备的质量。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后备人选要经常补充,使人才库大体保持一个常数。但后备人选不能终身制,也要形成竞争择优的机制,防止因长期“备而不用”造成的负面影响。每年对现任干部的考核和民主评议的同时,对后备人选也要进行考察和评议,把能够胜任的后备人才适时安排到岗位上去,把不适用的及时淘汰出去,使后备“人才库”形成一潭活水,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们相信,只要紧紧抓住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经过扎扎实实
5、的努力,不断改革创新,一定能够推动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开创全县农村工作的新局面。第三,要完善农村干部选拔管理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选拔机制,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要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应该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干部选拔管理的重要性,端正态度,顾全大局,选举优秀人才进班子。一是要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要真正选出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入村党支部。要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坚持继续选拔优秀大中专毕生到农村工作和有目的地引导回乡青年、退伍军
6、人和长期在外打工回乡的人在农村创办、领导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党支部干部队伍储备人才。要根据税费改革后乡村管理体制变化、合村并组等实际,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并保证能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加以帮带和培养。二是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干部由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这就要求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要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用身边典型现身说法,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要充分运用先进
7、性教育活动建立起经常性的教育机制,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同时要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的保障,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必须防止宗族关系、亲情关系,利益关系等干扰干部选拔管理。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他们常年工作在第一线,肩负着带领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神圣职责。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年来,阿克苏地区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来抓,积极探索加强农
8、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做法和途径,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农村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农民从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家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给新疆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序组织农民闯市场,进一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巩
9、固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干部是基层党组织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稳不稳,发展的势头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上。党的基层组织要加强,基层政权要巩固,就必须抓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不放松,抓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核心来推进。江泽民同志在考察新疆工作时曾经指出:“要把新疆的事情办好,把中央关于新疆的方针政策落实好,把新疆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关键在干部,关键看全区各族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骨干,是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把这一支队伍建设好,对于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如果说党的
10、基层组织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对组织提出的,那么,组织的承载者就是众多的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和造就一批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是地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战胜农村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把农村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前进的迫切需要。(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贯彻落实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六大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四中全会提出加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加快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基层干部是关键
11、。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认识事物、理解政策的能力有限,党的政策、党的主张要靠基层干部去引导、宣传、解释,从而贯彻到群众中。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贯彻执行,其结果不一样”。国家的发展和稳定,特别是边疆地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要有热爱党、热爱边疆、执政能力强、党性过得硬的干部来施行才能保证,地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着领导农村改革及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有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贯彻执行,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是否会偏离方向,影响着广大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经。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团结、组织和带领群众完成党在农村各项任务的排头兵,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和发动群众的骨干力量,在一般的党员和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他们素质的高低,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是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