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形成性考核作业(1).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84040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形成性考核作业(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形成性考核作业(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形成性考核作业(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形成性考核作业(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形成性考核作业(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

2、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 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

3、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 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 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 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 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 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8.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9. 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

4、成本. 10.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4.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5.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的生产理论. 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

5、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4.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5.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6.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替代效应 7.价格消

6、费曲线: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 8.收入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 1.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 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 3. 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要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4. 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5. 吉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

7、平等程度的指标. 6.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

8、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5.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1.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 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

9、用公式表示为: 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5.消费曲线是表示家庭消费数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

10、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 6.线性消费函数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边际消费倾向作用的条件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C = a + bY 其中,a,b为常数.在式中,a被称为自主性消费,它不受收入变动的影响;bY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它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线性消费函数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按固定不变的一个比例b增加,此时,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7.储蓄函数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余额,因而储蓄函数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S表示储蓄,于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S = Y C(Y)= S(Y

11、) 8.平均储蓄倾向表示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即 平均储蓄倾向也可正可负.一般来说,在收入偏低时,平均储蓄倾向可以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平均储蓄倾向递增,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1. 9.边际储蓄倾向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重,即 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MPS10.储蓄曲线是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的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部门的储蓄增加,即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增加的速度更快,因而储蓄曲线越来越陡峭. 11.线性储蓄函数利用线性的消费函数形式,储蓄函数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线性形式,即:S = Y C = a +(1 b)Y 其中,( a)

12、就是自主储蓄,它不受收入的影响,(1 b)Y是由收入引致的储蓄,而(1 b)是边际储蓄倾向. 12.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1.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即总需求曲线表示经济中的均衡的总支出量随着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变动的轨迹.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总需求函数是表示价格总水平与均衡总支出关系的函数.以Y表示使得经济处于均衡的总支出AE的水平,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需求函数AD可以表示为:Y = AD(P) 3.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

13、的产出量,即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总产出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轨迹.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4.总供给函数是表示价格总水平与均衡总产出关系的函数.以Y表示经济中的总产出,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 = AS(P) 5.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处,决定总需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决定总供给的劳动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此时,由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的总需求恰好使得劳动市场均衡决定的就业量所程序法名言 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 果相当于十次犯罪。 培根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n外国

14、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n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外国刑事诉讼立法沿革 1、外国上古、中世纪(公元500年至1500年)的刑诉立法 n公元前1792-1750年 ,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 :控告、传唤证人、举证责任、法官责任、神明裁 判 n公元前449年,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一表诉讼 ,第二表审理;乌尔比安等学者发现并确立了既判力 原则、举证原则、法官中立原则、反对强迫自证其罪 原则、禁止重复追究原则、理智推定原则 n公元5至9世纪,日耳曼法的萨克森法 典:神明裁判制度和公开审判原则、 法院从黎明到日落进行审判,日落后法 院不再行使权力 n公元9世纪至

15、18世纪,法国:先实行神明 裁判和司法决斗,后实行形式证据制度 ,并建立了纠问式诉讼和检察制度 n1532年,德国颁布加洛林纳法典: 实行纠问式诉讼,将刑事诉讼分为侦查 和审判两个阶段,实行有罪推定和刑讯 制度,审理不公开,判决分为有罪判决 、无罪判决和存疑判决 n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确立了正 当程序原则,实行对抗制诉讼程序和陪 审团制度 n1833年,俄国编纂了俄罗斯帝国法律 全书,对证据制度作了详细规定 2、外国近现代的刑事诉讼立法 法国: n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规定了以下刑事诉 讼原则:不得任意捕人、罪刑法定、无罪推定 、反对酷刑 n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世界上第一部刑事

16、 诉讼法典)规定:采职权主义诉讼程序,起诉、 预审、审判职权分立,依重罪、轻罪、违警罪 分设法院,确立内心确信的证据制度 意大利: n1865年制定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 :无罪推定,自由心证,陪审制度 n1930年(二战时)颁布第三部刑事 诉讼法典,强化了检控机关的权力 ,对被告人的权利则严格限制 德国: n1877年制定德国刑事诉讼法典 n1950年彻底废除了纳粹时期制定的法律 ,恢复了1877年刑诉法典的效力 n1965年对法典作了重要修改 日本: n1890年受德国影响,制定了刑事诉讼法 ,但舍弃了德国式的起诉法定主义,代 之以起诉便宜主义 n1948年以新宪法为依据,参照美国模式制 定了

17、新的刑事诉讼法,实行起诉状一 本主义,废除预审制,强化公审中心主义 和控辩双方的对抗,限制口供的证据能力 ,限制传闻证据 n近年来,又进一步加强对人权的保障,赋 予被害人阅览和复印审判记录的权利 美国: n因实行判例法而无统一的刑事诉讼法典 n1945年制定联邦刑事诉讼规则 n1967年制定联邦上诉审规则 n1975年制定联邦证据规则,后多次修订 n美国的一些州制定了统一的刑事诉讼法典 n通过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等判例强化了对被 告人沉默权的保护和对非法证据的排除,掀 起了美国司法史上的“正当程序革命” 英国: n1679年制定人身保护法,1898年制定刑 事证据法 n1948年制定刑事审判法

18、n2002年公布所有人的正义白皮书,强调增 进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主张刑事司法制度应 当向有利于被害人和证人的方向寻求新的平衡 ,被害人应当处于刑事司法制度保护的核心 n2003年颁布刑事司法法,规定耗时很长的 案件、陪审团可能遭受恐吓的案件,可以不实 行陪审团审判而由法官审理 俄罗斯: n1991年以来对刑事诉讼法典不断进 行修改,重新设立了陪审(团)制度, 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辩护人,同时 还借鉴了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和其他国 家的简易程序制度 联合国: n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n1966年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 公约,规定了:权利平等、司法补救 、生命权的保障、禁止酷刑、独立公

19、正 审判、辩护权、未成年人特别保障、无 罪推定、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刑事赔偿 等原则 二、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 1、早期的弹劾式诉讼 (刑事诉讼模式的古典类型之一) n弹劾式诉讼制度,就是个人享有控告犯罪的绝对权利, 国家审判机关不主动追究犯罪,而是以居中仲裁者的身 份处理刑事案件的诉讼制度。 n实行于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共和时期以及日耳曼 法(法兰克王国)前期时代和英国的封建时代 弹劾式诉讼的特点: n无专门追诉犯罪的国家机关,控诉犯罪由个人 (后期由民众)承担 n实行不告不理 n审判公开且以言词辩论方式进行,原被告诉讼 地位平等,谁主张谁举证 n裁判机构居消极地仲裁地位 n如诉讼双方各

20、执一词,是非曲直难以判断,法 官则求助于神灵的启示 对弹劾式诉讼模式的评价 优势:具备了现代诉讼的基本结构。是人类文明的 一大进步;明确区分了控诉与审判的职能,有利 于防止法官集控诉和审判权于一身,独断专行, 滥用职权;原告和被告诉讼地位平等,双方可以 在法庭上进行平等的对抗和辩论,有利于法官听 取双方意见,居中裁判,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处理 。 弊端:将追诉犯罪的权力完全赋予被害人或其他公 民个人行使,使国家在追究犯罪的问题上处于相 对被动的地位,必然影响对犯罪的有效追究和及 时惩罚。而且法官在法庭审理时过于消极的态度 ,也不利于准确查明案情,正确裁判。 2、中世纪后期的纠问式诉讼 (刑事诉讼模

21、式的古典类型之二) n纠问式诉讼制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犯 罪行为,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职 权主动进行追究和审判的诉讼制度。 n德意志帝国、欧洲大陆国家、英国在君主 专制时期的星座法庭普遍实行纠问式的诉 讼制度,典型立法如1532年德国的加洛林纳法 典 纠问式诉讼模式的特点: n司法机关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控诉和审判职 能集法官于一身 n实行有罪推定,原告人和被告人都没有诉讼主 体地位,被告人更是沦为诉讼客体 n侦查秘密进行,审判也不公开 n奉行口供主义,刑讯合法化,判决主要依据被 告人口供 【视频资料】纠问诉讼.正义行头 3、近现代辩论式诉讼 (1)辩论式诉讼的基本特点: n诉审分离,

22、不告不理 n审判独立,法官独立行使刑事司法权 n实行无罪推定,被告人诉讼权利广泛 n实行公开审判,肯定言词原则和直接 原则 n实行证据裁判原则和自由心证制度 (2)辩论式诉讼的三种子模式 A. 大陆法系国家奉行职权主义模式(也称审问式、非 对抗式、犯罪控制模式) n基本特点是强调运用国家权力查明事实真相,惩治犯罪 n授予警察逮捕权,侦查是国家追诉机关的单方面行为,嫌疑 人负有接受侦查和讯问的义务,鼓励窃听,辩护人介入侦查 较难,侦查一般不公开 n非法证据往往可以被采纳 n是否公诉由检察官决定,无须治安法官审查,以保证效率 n起诉一般实行全案移送 n法官主导审判进程,并依职权主动调查证据 n庭审

23、活动一般分为法庭调查和辩论两个阶段 B.英美法系国家奉行当事人主义模式(也称正当 程序模式) n基本特点是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人权至上,主张通过当事人间 的平等对抗发现真实,解决争议 n在侦查阶段,控辩双方平等对抗,追诉一方只有以被告人逃避 追诉和审判为由,才能限制其个人自由,除非对间谍、叛乱或 其他影响国家安全的犯罪不得实施电子监听,逮捕必须由治安 法官签发令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拥有不自证其罪的特权及 沉默权,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n起诉机关具有较大的起诉酌定权,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 n实行陪审团制度,通常由12名非专业人士组成 n控辩双方主导审判进程,法官不介入证据调查过程 n庭审过程大致分

24、为开庭陈述、举证质证、总结陈词三个阶段 C.日本和意大利的混合式诉讼模式 以当事人主义为基调,以职权主义为补充 n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抑 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n寻求被害人人权保障与被告人人权保障的平衡 n侦查阶段虽然注重国家机关的职权作用,但更强 调保护被告人的权利 n实行起诉便宜主义,检察机关拥有较大地起诉酌 定权 n审判程序中保留法官依职权进行调查,但大力借 鉴对抗制诉讼,注重控辩双方平等对抗 1、神示证据制度(与弹劾式诉讼制度相适应) n诅誓 n水审(冷水 审和沸水审) n火审 n决斗 n卜筮 n十字形证明 三、外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沿革 2、法定证据制度(与纠问

25、式诉讼相适应) 主要内容是: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对它们的取 舍和运用,都由法律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在审理案件过 程中不得自由取舍和运用,法官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 实,只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各种形式规则,不要求符合案 件的客观实际情况。 n证据分为完全证据和不完全证据 n被告人自白被视为证据之王 n对某些特定案件运用证据定案作出了具体规定,如 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对强奸案件的认定 1857年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规定: n完全证据:被告人的口供是所有证据中 最好的证据;书面证据;裁判者的亲自 勘验;具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证明;案外 人的证明 n不完全证据:同案被告人之间的攀供; 被告人邻居提供的被告人的个人

26、情况和 表现;实施犯罪行为的要件;表白自己 的誓言 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 优势:消除了各地在诉讼中运用证据的混乱状况 ;确立了追究犯罪的职责应由国家机关承担的 原则;有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和反映了当 时运用证据的某些经验 弊端:诉讼的民主性倒退了;将证据的内容与形 式割裂,把审理个案中运用证据的局部经验当 作适用于一切案件的普遍规律,把某些证据形 式上的一些特征作为评价这类证据证明力的绝 对标准,要求法官根据法律预先规定的每一种 证据证明力大小,机械地计算和评价各证据, 束缚了法官的手脚,难以保证办案质量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与辩论式诉讼相适应 ) 自由心证:是指在审理案件中,对于一切证据

27、的 证明力及其运用,法律预先不作规定,完全由法 官根据自己的良知、经验作出判断。 注意:自由心证制度主要是针对如何评价证据之证明价值 (即证明力)的,无证据能力(即证据资格)的证据,法 官根本不得作为裁判的基础,更谈不上证明力大小。 自由心证的提出: n杜波尔(法国):最早提出自由心证制度 n1791年1月,法国制宪法会议通过杜波尔提出的法案 n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第342条对自由心证详细规定:“法 律对于陪审员通过何种方式来认定事实并不计较;法律亦不为 陪审员规定任何规则,使他们据以判断证据;法律仅要求陪审 员深思明察,并本诸良心,诚实推求已经提出的对被告不利和 有利的证据在他们的理智上

28、产生了何种印象。法律未曾对陪审 员说,经若干名证人证明的事实即为真实的事实;法律亦未 说,未经某种记录、某种证件、若干证人、若干凭证证明的 事实,即不得视为已有充分证明;法律仅对陪审员提出这个 问题:你们已经形成内心的确信否?此即陪审员职责之所在 。”这是关于自由心证的典型表述。 自由心证的要义是: n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官包括陪审员自由判断,法 律不做预先规定。不仅一个个孤立的证据能够 证明何种事实及证明程度如何由法官自由判断 ,而且所有证据综合起来能否证明起诉的犯罪 事实,也由法官自由判断。在相互矛盾的证据 中,确定何者更为可信,同样委诸法官自由判 断。 n法官或陪审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所形

29、成的 内心信念称作“心证”,“心证”达到深信不疑的 程度,叫作“确信”。法官或陪审员只根据自己 的内心确信来判断证据和认定事实。 对自由心证的限制 n内心确信必须是从本案的情况中得出结论 n必须是基于一切情况的酌量和判断 n所考察的情况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它们 的全部总和 n法官必须在证据调查和辩论的基础上,按 照经验法则和逻辑要求合理的进行判断 n心证应当公开 4、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 主要是由通过判例所形成的一系列证据规则所构 成,如: n诱导性询问规则 n意见证据规则 n证据的相关性规则 n最佳证据规则 n传闻证据规则 n自白和沉默权规则 n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

30、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公元前2600年至1840年)的刑事诉讼法制 1、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沿革 舜时的舜典: n皋陶为刑官 n肉刑 n流放 n鞭刑 n杖刑 n赎罪 獬 豸 皋陶,【音】go yo。 舜帝执政时国家的司法官。上古时期伟大的政 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 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和“德治”思想, 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一定的 历史渊源关系。儒家经典尚书.大禹谟中 记载了皋陶提出的一些司法原则,如“罚弗及 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过无小;罪疑惟 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无辜,宁失不经”。 皋陶的首要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皋陶认为实 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西周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