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多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多选)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多选)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
2、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单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简答)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单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单选)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
3、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单选)(2)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单选)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即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单选)通常说的“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多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观点: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
4、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单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单选)(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单选)毛泽东把实践规定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多选)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多选)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多选)实践具有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多选)实践的
5、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多选)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生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单选)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单选)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简答)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单选)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单选)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
6、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单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单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单选)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立地把世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质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眯。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单选)联系具有多样性。(多选)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7、二)世界的运动发展(单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单选)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多选)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新事物优起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简答)新事物战胜旧事
8、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但是,不管经历怎样的限难和曲折,新事物必然会战胜并取代旧事物。(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论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
9、,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单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单选)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单选)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单选)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提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简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
10、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论述)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1)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单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这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单选)矛盾双方相互贯
11、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年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例如,福与祸、安与危、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等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多选)敌对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固然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面,生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的区别,社会生活当中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同意见的争论和商讨等等,也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表现(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
12、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单选)事物发展的动物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多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2)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用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3)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论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