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客户类型.doc

上传人:顺达 文档编号:3155608 上传时间:2020-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户类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客户类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客户类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客户类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客户类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从而让学生当名生活中的有心人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知识之后,在教学中,教师腾出一定的时间,创设“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演练中学习“买卖东西”。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拿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帮妈妈购买物品,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

2、伸”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存在的问题我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书面测验、访谈等多种方法对我校三四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进行一次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请你用24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请尽可能写出较详细的思考过程,并写出尽可能多的情况。)调查对象:我校三、四年级中任意选取了二个班级进行抽样答题。在测试前,不给学生任何解题提示,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规定时间为15分钟。学生自己认为解题已完成,把测试卷交给老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任何讨论和交流。基本反映了学生独立

3、解决这一问题的真实水平。测试后,立即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初步整理,在整理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生一一访谈。测试与访谈在同一下午完成。 结果表明:小学中年级大部分学生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小学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已呈现多样化,但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答案的表述方式呈个性化。为此,我在在实际教学中给自己提出如下教学建议:重视渗透序列化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动手实践、数形结合,辨证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正视差异、尊重个性,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二:本学期计划完成的工作继续加强、完善关于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

4、力的研究。结合研究过程形成资料,以论文形式进行总结。 结题报告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为此,我们开展了“让数学回归自然”的课题讲究。一年来,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 课题研究的价值1、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

5、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解题能力,更要具备能解决现实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2、就农村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而言,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即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导向和主要内容。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

6、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是从生活中产生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百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他们理解地接受、消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

7、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联系生活,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创设

8、情境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而就是哪种问题情境加上他的活动给他带来的体验会深深地刺激他。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就往往通过情感功能而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课题界定:“联系生活”的界定: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自主创新

9、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还表现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之一: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理论依据之二: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三、研究的内容(一)研究目标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二)研究内容1、要求学生尝试在面对不同的现象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数学现象,其次是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问

11、题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3、侧重于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本技能,如怎样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怎样理解他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等。4、在回顾基础上,分析自己在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四、研究的方法(一)调查法:1、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座谈、书面小调查、分类整理。2、学生之间调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策略。(二)经验总结法:有的查阅有关资料和信息,更新课题组老师的教学观念,获取一些有关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经验,珍惜一切外出听课机会,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接受反思提升的反复探索中逐步整理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12、三)行动研究法:设计课题方案付诸行动及时反馈合理调整再行动,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方案每一阶段实施的实效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每一阶段进行论证(反馈)根据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使其合理化、科学化。(四)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先进的理论,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五、 研究的措施及内容(一)、制定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为了确保我们的研究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学期初由课题负责人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制定学期研究计划,计划订出每个月的研究主题、安排了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活动时间。课题组成员据此就可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际的研究工作。可以说,研究计划的制定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二)、分类成立研究

13、小组,使研究工作有层次、高效地展开。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将课题组成员按年级分成三大组:低段组(一、二年级);中段组(三、四年级);高段组(五、六年级)。各组在研究同一内容上分别有不同的要求,使研究有一个纵向的比较,有利于科学的分析。(三)、丰富研究形式,使研究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本土民俗文化的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 调查目的:1.了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堂教学中渗透温州乡土文化资源的难易程度; 2.了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温州乡土文化资源后对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3.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中渗透本土民俗的接受程度;4.了解语文教学中渗

14、透本土民俗文化后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 研究方法:(一)问卷制作与调查对象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本土民俗文化调查问卷”由我们课题组制作。教师问卷共设10道选择题,学生问卷共设11道选择题。2015年12月,我们分别对学校部分教师和七、八、九三个年级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17份(课题组成员所在的任课教师中学基本每人发1份),共收回有效问卷 15 份;共发学生问卷21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08份。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一)教师层面通过对回收的问卷精确统计后,进行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到 :(1)在“你对海丰民俗文化怎么定义?”认为“它是一种传统文化”占100% ;在“海丰民

15、俗文化你重视吗?”认为“很重视”占46.7%,认为“一般重视 ”占46.7% ;在“对于海丰发展民俗文化,你的态度怎样?吗?”认为“支持”占100% ;在“您认为学校或家长是否有向孩子传播民俗文化的必要?”认为“非常有必要”占53.3% , 认为“有些必要 ”占47.7%。以上四题统计结果说明老师对本土民俗文化还是重视的,并且希望能够得到支持,能够为本土民俗文化传承付出自己的努力。(2)在“对你来说语文教学中渗透海丰民俗文化资源难度大吗?”认为“还行占66.7%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海丰民俗文化资源需要做哪些准备?”认为“积累素材46.7%,深入民间40.0% ”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海丰民俗

16、文化资源后课堂有什么变化?”认为“课堂气氛活跃了”占73.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海丰民俗文化资源后在教学效果上哪些反映较明显?”认为“语文综合素质提高46.7%,学习兴趣提高46.7%,应试能力提高40.0%,责任意识增强13.3%;在“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您认为造成民俗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认为“历史发展因素”占86.7%;在“您是否感到来自他乡文化民俗的冲击?”认为“有但不明显66.7%”。 这几题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海丰民俗文化有一定的难度,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海丰民俗文化内容,无论在课堂气氛方面还是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随着他乡文化民俗的冲击,本土民俗

17、变化的推广刻不容缓,无论从继承还是保护民俗文化的角度,政府和学校都应该有义务和责任重视。具体情况如下:(附件一(教师)调查问卷分析数据)(二)学生层面:通过对回收的问卷精确统计后,进行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到 :(1)在“你对海丰民俗的文化了解吗?”认为“了解一些”占76.1% ;在“你对海丰民俗文化印象如何?”认为“一般 ”占73.08% ;在“你知道海丰各种民俗的文化来源吗?”认为“知道一点”占65.05% ;在“您的家乡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认为“饮食 ”占58.17% 。以上四题统计结果说明学生对本土民俗文化还是有关注的,只是了解不够深入,对其兴趣也不高。(2)在“对于海丰的民俗文化你参

18、与过吗?”认为“很少 ”占62.5% ;在“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海丰民俗文化的?”认为“朋友、长辈介绍 ”占87.38% ;在“您了解家乡多少民间故事传说?”认为“完全不了解或3个以下”占61.54%。这几题的数据很好的说明了学生对本土民俗有一定了解,但大多只停留表面认识的阶段,在学校教育或课本中缺乏相关的信息量的情况下,没有了解相关民俗文化的途径,只能从朋友、长辈介绍中得到相关信息。(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海丰民俗文化资源以多少为适宜 ?”认为“适可而止”占60.39%;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海丰民俗文化资源后对你学习有帮助?”认为“有帮助 ”占87.38%;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海丰民俗文化资源后对你学习主要有哪方面的帮助?”认为“”占75%。这几题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民俗文化兴趣还是相当高的,大部分学生喜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海丰民俗文化内容,而且几乎一致地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渗透的内容要适可而止,而且认为对语文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情况如下:(附件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数据)通过对师生反馈的数据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