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阐述幼儿教育中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途径-最新教育资料.pdf

上传人:qq2940389613 文档编号:31698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阐述幼儿教育中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途径-最新教育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阐述幼儿教育中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途径-最新教育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阐述幼儿教育中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途径-最新教育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阐述幼儿教育中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途径-最新教育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阐述幼儿教育中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途径在我园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中, 教师习惯于直接形象的演示和讲解, 幼儿习惯于被动的观摩与接受。 这样做虽然重视了幼儿思维的形象性, 但忽略了幼儿在获得数学概念时思维的动作性, 更忽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虽然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 但是幼儿难以理解数学的各种关系, 难以掌握其中的概念与原理。 要提高幼儿数学的质量, 我认为首要的是要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一、丰富的材料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首要途径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 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 操作材料可以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 能帮助幼儿完成教学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 对

2、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要求,投放操作性强、趣味性强、游戏性强的活动材料。为了能使幼儿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游戏材料, 对幼儿主动学习精神产生较大的影响, 教师可在同一区域内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 如现成和自制的科学玩具、分类图片、分解盒、计算盒,幼儿可操作的或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等。然后教师把分类图片、计算盒、分类盒这些对幼儿来说比较枯燥的活动材料重新设计, 创造出一套可爱美观的“神奇的夹子”系列玩具, 让幼儿通过这小小的不同颜色、 不同形状的塑料夹, 为螃蟹和毛毛虫夹上可爱的脚, 为太阳夹上美丽的光芒,为孔雀夹上漂亮的羽毛。这样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帮助

3、幼儿进行了分类活动,练习了加减运算、数的分解组成,而且他们积极动脑,根据夹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把这些美丽的事物打扮得更漂亮、更活灵活现。比如:幼儿把孔雀的羽毛打扮得更漂亮,而在打扮羽毛的同时,他们又利用塑料夹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进行了排序活动,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如: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数的概念,在数学中可采用一图寓多解、 多题求一解的方法, 在看图算题中选用一幅图画包含许多算式的内容。例如:挂图上的六辆车,从种类上看,有五辆汽车,一辆摩托车 ; 从位置上看,有四辆在桥上,有两辆在桥下 ; 从颜色上看,有三辆黑色的,有三辆红色的。然后运用已学过的交换定律,

4、幼儿很快便能写出算式。 在以后的7、 8、 9、 10 的教学中,教师只须出示一幅画,幼儿就能根据图上的内容, 自己列式。 在整个过程中, 幼儿始终探索、 积极思考。二、 教师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必经之路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观察幼儿, 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水平, 并以此为依据研究教育策略。 教师的引导不仅体现在直接教授上, 更多地体现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上。 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不要急于打断幼儿的活动, 要先观察幼儿在玩什么, 然后再依据幼儿已有的思路开展教育。如在大班分类活动中, 通过学习, 教师请幼儿把动物按照胎生的和

5、卵生的进行分类。有的幼儿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分类,而是自顾自地在摆弄图片。观察的教师没有立刻阻止他,而是参加了幼儿的活动, 发现他正在把动物卡片按照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分成三种。这时教师表扬他分得很好,然后又进一步帮助他了解什么是胎生动物、 卵生动物, 并根据幼儿对动物认识的深浅程度,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冬眠和不冬眠、四条腿和两条腿的、吃肉和吃草的、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等),并根据动物的这些特征,启发幼儿再分一分,看一看还可以怎样分、是根据什么分的。这样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小小的分类桌边吸引了更多的求知者。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主要手

6、段要优化幼儿教学活动,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 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法和幼儿的学法,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并把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 认真研究现代教学理论, 努力提高设计和组织幼儿数学活动的能力。 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 有讲解演示法、操作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教师应当根据教学活动中的目标、 内容、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使教法灵活多样,活动过程丰富多彩、富于趣味性。例如:为使幼儿真正从心理上构建逻辑数理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操作法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感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概念、规律,使幼儿在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 如教学“数的组成”时, 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如动物卡片、棋子等等),使幼儿自行探索, 将卡片等分成两部分。 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再引导幼儿分析、比较和思考,在幼儿理解这两个规律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思考, 共同探索数的组成的交换规律和递减规律。这样,幼儿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作用更活跃,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指导更有针对性。总之,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教师要创设条件, 设置疑点,指导幼儿操作, 培养幼儿多项思维能力, 进一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其以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学前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