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5. 4.2 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人、出院处理室。5. 4.3 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5. 4. 4 隔离要求5. 4.4. 1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5.4. 4. 2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 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 lm。5. 4.4. 3 病房应通风良好, 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5. 4.4. 4 应配备适量非于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5. 5 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 5. 1 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
2、或多间隔离病室。5. 5. 2 隔离要求5.5. 2. 1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5. 5.2.2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 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5.5. 2. 3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5. 5. 2.4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 床; 双排不应超过6 床。5.6 门诊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 6. 1 建筑布局5. 6. 1. 1 普通门诊应单独设立出人口,设置问讯、预检分诊、挂号、候诊、诊断、检查、治疗、交费、取药等区域,流程清楚,路径便捷。5. 6. 1. 2 儿科门诊应自成一区,出入方便, 并设预检分诊、隔离诊
3、查室等。5. 6. 1. 3 感染疾病科门珍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5. 6.2 隔离要求5. 6.2.1 普通门诊、儿科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宜分开挂号、候诊。5.6.2.2 诊室应通风良好,应配备适量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5. 6. 2.3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到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疾病科门诊诊治,可能污染的区域应及时消毒。5. 7 急诊科(窒)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5.7. 1 建筑布局5.7. 1. 1 应设单独出人口、预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5.7.1 . 2 有条件的医院宜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 线
4、检查、手术室等。5.7. 1. 3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1. 2mo5. 7. 2 隔离要求5.7.2. 1 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5. 7. 2.2 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5.7.2.3 急诊观察室应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6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6. 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6.2 口罩的使用6. 2. 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6.2.2 一般诊疗活动, 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
5、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6.2.3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6.2.4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6.3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6.3. 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b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6.3.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6.3.3 护自镜、
6、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6.4 手套的使用6.4. 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6.4. 1. 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6.4. 1. 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6.4.2 应正确戴脱元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6.4.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6.5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6.5.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6.5.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
7、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6.5.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a) I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6.5.4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6. 6 鞋套的使用6.6. 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6.6.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6.6. 3 应在
8、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67 防水围裙的的使用671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67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673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674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8 帽子的使用68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68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68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684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685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
9、性使用。7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71 隔离原则71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71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71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714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715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716 建筑布局符合第5章中相应的规定。72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
10、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721患者的隔离7211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7.2. 1. 2 应减少转运, 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7.2.2 医务人员的防护7.2.2.1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7. 2.2. 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
11、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7.3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7.3. 1 患者的隔离7. 3. 1. 1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7.3. 1. 2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7.3. 1. 3 应严格空气消毒。7.3.2 医务人员的防护7.3.2.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
12、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具体流程与操作见7923。7322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7323 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第6章的规定。74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741 患者的隔离7411 遵循71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7412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7413 患者病情
13、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7414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7415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742 医务人员的防护742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选填“正”或“负”)24.如图16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_kWh。25.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在汽车的制造中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1)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汽油机的 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汽车前方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所成的 像(选填“实”或“虚”)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3)有的汽车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
14、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如图所示),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 ,汽车能产生较大的抓地力26.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有关电磁现象的实验。(1)在如图18所示实验中,闭合开关后,观察到导轨上的铜棒ab开始_,这说明磁场对放入其中的通电导体有_。图18ab图19(2)在如图19所示实验中,闭合开关,保持水平放置的蹄形磁体不动,当位于磁体N、S极之间的导体AB沿_(选填“上下”或“左右”)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当导体AB沿水平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这说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_运动时,导体中就有感应电流产
15、生。27. 小雨同学猜想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以下三个:A、水的表面积; B、水上方的风速; C、水的温度(1)小雨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你认为小雨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选填:“A”、“B”或“C”)(2)接着小雨用电吹风的热风档在图左边玻璃片上方吹风,发现左边玻璃片更早干了小雨由此得出,水上方的风速越大,蒸发也越快你认为此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28.江涛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相关数据(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 有关
16、;(2)分析图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3)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29 在学校实验室进行“水的沸腾”实验时,创新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加热,当盐水温度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一: 表一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19497100103103103103(1)创新组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盐水需要 热,其沸点为 。(2)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 表二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19497100100100100100请你根据两个表格数据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30.小明利用钩码、弹簧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
17、据如表三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为F= 。 表三钩码重G/N0.511.522.533.5弹簧伸长量x/cm2468101214弹力F/N0.511.522.533.5图1801N2345012345 31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18所示。另外还有质量均为50g的钩码一盒(十个)、质量不同的滑轮三个(图中未画出)。小丽用上述实验装置和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三、表四所示。表三: 序号动滑轮重 G动/N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的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 s/m机械效率/%10.10.50.20.340.473.520.110.20.60.483.3
18、30.120.21.10.490.9序号动滑轮重 G动/N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的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 s/m机械效率/%10.120.21.10.490.920.1520.21.150.48730.220.21.20.483.3表四:(1)分析表一中数据,小丽认为: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的钩码越重,机械效率 。(2)分析表二中数据,你的结论是:提升相同钩码时,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排除测量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之一是: 。32.小莉利用轻质杠杆、刻度尺、金属块甲、小石块乙、圆柱形塑料容器、细线和适量的水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实验装置如图23所示。以下是小莉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她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将金属块甲和小石块乙用细绳分别悬挂在杠杆A和D端,用细线做好的绳套系住杠杆某处后,移动绳套到O点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2)将小石块乙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与塑料容器相接触,金属块甲移至B点,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为l1。图23OADBC甲乙水液体(3)将小石块乙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且不与塑料容器相接触,金属块甲移至C点,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_。(4)用水的密度r水及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