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技术规格书.doc

上传人:顺腾 文档编号:3236700 上传时间:2020-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技术规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技术规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技术规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技术规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技术规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的争论就拉开了。随着5G标准化的到来,Turbo码和LDPC码像拳击台上两名重量级选手,两人都宣称自己将是获胜者,但裁判的结束哨声却一直未吹响。 裁判很头痛,这是一场几乎无法打分的比赛。因为,之所以有争论,无非是要证明,谁才更适合未来5G用例?谁才能更好满足新的技术需求? 众所周知,2G的应用场景是语音和低速率数据业务,3G和4G的应用场景是语音和更高速率的数据业务。可以确定的是,Turbo码和LDPC码都能很好的满足3/4G,甚至是4.5G用例。 而5G用例呢?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而且很多。不管是Turbo码,还是LDPC码,都无法确定谁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且,由于两者各有优缺点,要覆盖全部5G

2、应用,不太现实。 正当Turbo码和LDPC码打拳击赛之时,Polar码冲上了拳台,变成了一场摔角运动。 很幸运,在编码技术不断打破记录带给我们惊喜时,另一项编码领域里的激动人心的研究已浮出水面。 2007年,土耳其比尔肯大学教授E. Arikan基于信道极化理论提出的一种线性信道编码方法,即Polar码。该码字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类能够达到香农限的编码方法,并且具有较低的编译码复杂度,当编码长度为N时,复杂度大小为 O ( NlogN)。 Erdal Arkan(右) Polar码的理论基础就是信道极化。信道极化包括信道组合和信道分解部分。当组合信道的数目趋于无穷大时,则会出现极化现象:一部分

3、信道将趋于无噪信道,另外一部分则趋于全噪信道,这种现象就是信道极化现象。无噪信道的传输速率将会达到信道容量 I (W ),而全噪信道的传输速率趋于零。 Polar码的编码策略正是应用了这种现象的特性,利用无噪信道传输用户有用的信息,全噪信道传输约定的信息或者不传信息。 这就像一个班上的同学,上学时间足够长的话,差的学生大部分会跌到谷底,好的学生大部分会飞向云巅,然后,抛弃那些学渣 Polar码比Turbo码和LDPC码更接近信道容量,Polar码可以保证5G任何场景的高性能通信。夸张的讲,如果不考虑系统设计问题,编码技术的历史就应该到此终结了,终结在Polar码的手里。 但是,编解码的复杂性是

4、Polar的问题,不过,在使用改进后SCL(Successive Cancelation List)译码算法时能以较低复杂度的代价,接近最大似然译码的性能。 关键是,Polar码还是太年轻了,发明得比较晚,很多研究还建立在理论基础上,不像Turbo码和LDPC码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只有等待时间来告诉我们,Polar码到底是不是5G信道编码的王者。 回顾信道编码历史,波澜壮阔。在几十年并不漫长的岁月里,一次又一次关键技术的历史性突破,造就了今天人类通信奇迹。而当5G即将到来之时,更令人兴奋的是,我们看到了各种优秀的编码技术的涌现。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信道编码技术的文艺复兴时期。而开启文艺复兴之

5、门的,不仅仅是信道编码,5G将激发无线产业史无前例的创新活力。 编辑于 2017-02-07 64 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感谢 收起 Duncan Zhang 4G LTE 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问题适合问那些搞学术的人,实际工程标准里,以LTE为例,数据面基本就是Turbo码,控制面用到一些卷积,基本不会再动了,除非标准大改动,或者有特别出色的新技术新理论。 我可能疏忽了一点,就是如果无线网络结构有大的变化(你是指无线网络对不对?),比如R-10里出现了Relay结构,无线系统慢慢在从点到多点PtoMP结构转变为MPtoMP多点到多点的网状结构,那么现有编码体系要重新设

6、计了,至少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优化。 这个领域基本都是理论研究,可以关注。“网络编码”体系,比如pCell。 编辑于 2014-04-18 2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感谢 知乎用户 不能数学,不再少年 2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同楼上所述,现在比较前沿的技术就是污纸编码,极化编码还有叠加编码。 会夹杂少量英文(有时候学术翻译并没有统一,一个英文单词对应多个意思,类似superposition coding的“叠加编码”的中译法,叠加编码有两个甚至更多对应概念,superposition 其实只是一种,即“X=U+VBC信道卫星式译码方法”,呃,这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的)。 - 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敢

7、妄作断论,现在这些前沿的编码技术,大都是服务于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Beamforming天线矩阵),我们如今面对的不再是turbo码卷积码时期的单一信道(point to point)而是复合信道,也就是说,现在更多的是在求的是多个信道其信道容量之和的最优解。 重点来了,Turbo时期,我们讨论的是什么样的编码规则能够使这一个信道容量(C,也就是信息传输速率R达到最大),重点在怎样构建一个具体的码字,在于码字的生成矩阵G,校验矩阵H,以及最大汉明距离或者说最大可检测到的误码错误d,以及纠错能力如何。参考纠错码。 而在MIMO时期,我们在关注G/H/C(R)/d的同时要考虑如何组合复

8、合信道下各个信道的分配关系,例子:一,信道1用BCH码且容量为1.2/信道2用turbo码且信道容量为1.4;二,信道1用随便什么码且容量为1.25/信道2用随便什么码且信道容量为1.375. 问:你选用哪种搭配方案? 比如 superposition coding 就是针对BC信道(广播通信信道?我不知道中文是不是这么翻译)而出现的,它的原理就是在比如“一个发射端两个接收端:两个信道”的情况下如何求得这两个信道的容量空间,即capacity region. - 但是,污纸编码(dirty paper coding)却又回归本源,直面点对点通信信道的State(状态?不确定该怎么翻译,类似就是

9、信道特性变来变去啊,变化有没有规律之类的)来求得最大信道容量。 而污纸编码在各种信道状态下的性能如何?你看看,论文的方向就出来了,通俗一点,这个方向上的硕士毕业论文一大堆,最起码说明,它还是挺热的 - 跑题了,回来,从上古时代(虽然好像只有短短60年最多,哈!)到现代关于信道编码的发展就类似“一维到多维”的演变,多维建立在一维的基础之上,多维比一维更高级新颖。 能开辟多维空间的人必然是吃到一口热乎的,但并不代表了一维空间已经被开发殆尽,恰恰相反,这个时候还能在点对点通信理论上有所开拓的,也是真牛逼,我从内心深深尊重这些“一维空间的继续开拓者”们,他们真正是耐得住寂寞,基础扎实,不跟风,是真学术

10、,无论成果好坏他们的都在我窃以为自己永远不能到达的高度。 多维空间上来讲,现在MIMO还是很热,但是引入了很多之前不曾有的概念,与turbo码时期越来越不一样了,比如从07年开始“博弈论”大热。信道分配再不是单纯的求导函数找极值点(当然,求极值点只是个举例,为了体现本人高度,类似 lagrange Optimal,有没有,逼格瞬间就上来了),而是从静态趋向动态,比如纳什均衡,再比如合作博弈。而这些,都是起源于经济学,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正统数学出身。 重点:数学,再不是局限于傅里叶/贝叶斯/矩阵/熵.当年那样的比较专一所谓“一说到通信数学就能想到的那些应用数学”了,而是掺杂了更多的新颖的数学方法

11、,经济学数学,甚至空间类几何都已经成为研究新算法的可能知识储备。. 工 艺 规 程 文件编号:HD/GYGC2015-022 工艺类别:线切割 编 制: 校 对: 审 核: 批 准:生效日期 凌海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目 录1. 总体要求.22. 目的.23. 适用范围.24. 产品概述.35. 检验定义.36. 依据.37. 工序级别定义.38. 所用主要设备.49. 工艺流程.410. 工作记录.411. 具体工艺要求.412. 工艺重要关联与补充.8附录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线切割1. 总体要求 1.1 本工艺主要设备为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该设备操作员,应具

12、备上岗操作资格,对设备操作过程熟知会用,具备对设备常见故障、材料识别的技能,严格按照以上所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线切割机床,不得出现违规操作。要密切配合、支持检验员的工作,尊重其检验结果,执行质控部对质量问题的纠正、返修等裁断。服从MRB对重大质量问题的审核及处理结果。 1.2 操作过程如需人员辅助时,应向负责领导口头提出申请。 1.3 注意生产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杜绝各类安全隐患。 1.4 保持环境卫生,坯、料应分类、有序堆放,更换不同材质的材料前,应清理车削残渣,以免混杂。杜绝乱拿乱放。 1.5 生产工序的现场中,该产品/零部件的有效/受控图纸及详实记录的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

13、06-01)、产品检验记录卡( PM-QCP-006-03)、产品终检检验卡 ( PM-QCP-006-04)等追溯性文件同时存在,必须做到图、物、卡同步存在或转序。2. 目的 2.1 使生产者在本规程的指导下,正确、高效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2.2 为了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 为了合理利用原辅材料、设备、人员和生产时间。 2.4 为了使公司管理规范化,使生产中的“人、机、料、法、环”得到统筹、合理安排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小内耗、提高效益。3. 适用范围: 3.1 金属材料的产品外形、孔的切割。 3.2 金属材料的组件的零部件外形、孔的切割。 3.3 金属材料产品的展开料片外形、

14、孔的切割。4. 产品综述 4.1 产品材料主要分金属。 4.2 由线切割切割外形、孔等而形成的最终产品。 经过线切割形成需要的展开料片,然后再经过折弯、组装等工序形成的组件。 5. 依据 生产任务单、检验规程、受控/有效图纸、经技术部门确认的样品或等效的技术文件。6. 工序级别定义: 6.1 A级:组装类工序。 6.2 B级:零部件或分件生产工序。7. 所用主要设备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1线切割机床DK7750HDSCSB-0482线切割机床DK7750HDSCSB-0493线切割机床DK7750HDSCSB-0504台式钻床Z512BHDSCSB-0125台式钻床Z4120HDSCSB-0136台式铣钻床ZXJ7016HDSCSB-0147剪板机QB11-3X1200HDSCSB-0408型材切割机G221040HDSCSB-0249金属带锯床G5325/35/100HDSCSB-03110小型电焊机N/AHDSCSB-02511逆变直流手工氩弧焊机ARC/ZX7-250HDSCSB-0598. 工艺流程 工艺分析领料下料连块编程打穿丝孔夹装与找正自动走丝下件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