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8章 HIT 产业与市场.pdf

上传人:wenkunet 文档编号:3425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 HIT 产业与市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8章 HIT 产业与市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8章 HIT 产业与市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8章 HIT 产业与市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8章 HIT 产业与市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4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2008-2013 第 8 章 HIT 产业与市场 一、中国 HIT 产业和市场的发展状况 (一)HIT 产业和市场的划分 按照人们对 IT 产业和市场的一般认识,与医院 信息化相关的 IT 产业和市场可归为硬件、软件和服务 三大类(表 8-1)。 表 8-1 HIT 产业和市场的划分(二)中国 HIT 产业和市场的现状 在国家医改政策推动、医院管理需求驱动、国家 对医疗行业信息化投入、医院自身强化信息系统基础 设施建设的大环境下,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的主旋律是,以医院用户为主体,以技术架构持续升 级和应用系统功能扩充为主要特征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热潮,

2、兼之政府主导的,依托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卫生 信息化建设。 产业和市场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 期 (起步期) 、 成长期、 成熟期 (繁荣期) 和衰退期 (萎 缩期)。我们根据业界的这一共识对当前中国 HIT 产 业和市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基本结论如下。 1. 市场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并快速增长 依据北京 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CCW research)的报告, 中 国 HIT 市 场 的 投 资 规 模 持 续 扩 大, 至 2012 年 已 达 185.6 亿元,且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20以上的高 位,大约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增长率

3、的两倍。图 8-1 中国 HIT 市场投资变化趋势 自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家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的投入明显增加,在公共卫生和区域医疗领域尤为突 出。一方面,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 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趋于成熟;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基本完成;卫生监督 执法信息系统正在积极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 救治信息系统建设也已启动,正在构建国家卫生计生 委、省和地市级应急救援机构数据中心,力图形成覆 盖全国的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主 导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也有所突破 : 上海市闵行区、 福建省厦门市和江苏省张家港市等地区的区域卫生信 息系统已投入运行

4、,在检验检查结果共享、社区医疗 机构职工绩效考核、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诸多方面进行 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受上述案例激励,已 有更多地区将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列入了议事日程, 建设预算多在千万以上, 甚至过亿。 此外, 为及时监测、 汇总医改成果,卫生部对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进行了改造,扩增了信息的采集范围。中国医学科学 院医学情报研究所受卫生部的委托也在研发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结算信息监测系统,以期加强新农合资金的 监管,切实堵塞管理漏洞。 尽管公共卫生领域的 IT 投资逐年上升,但医疗 机构的 IT 投资仍占到整个 HIT 投资的 70,表明医 院信息化建设仍然在国内 HIT 市场占

5、主体地位。医院 信息化投入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医院为适应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而对信息系统进行的技术架构升级和系统功White Paper on China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65 能扩充,以及部分新建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对 于大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扩展大多围绕着医 院运营机制和付费方式的改革进行,临床信息系统建 设则以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普及为核心。当前,以电 子病历应用、临床路径管理、移动医疗和专科信息系 统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信息系统业已成为医院信息 化建设的重点,而卫生部发布的医院评审标准以及电 子病历应用水平的评价标准,客观上加快了医院信息

6、 化建设重心向临床的转移。在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过 程中,常常伴随着网络和应用系统基础架构的升级, 对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需求往往也有强劲的拉动,甚 至促使诸如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之类的 IT 新技术 更快地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这些因素均进一步加大 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根据 IDC 中国的报告, 2011 年中国临床 IT 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已达 24.2 亿 元,年增长率 22.7。其中电子病历占 3.8 亿元,年 增长率达 28.5。 多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项目预算的形式 对部属(管)医院和省级大型医院进行资金补助,不 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此得到了专项资金的支持。 对于规

7、模较小的基层和边远地区医院,政府在推进公 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也采用了多种途径支持其信息化 建设:针对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政府特别指定用于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不得低于 50 万元;对于远程会 诊项目,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推动省中心医院与偏 远地区县级医院之间的基层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以及 部属(管)综合医院与省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的 高端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因自身发展的需要,其他小 型医院也会自筹资金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尽管投 资规模有限,但因数量众多,因此其投入总量亦不可 小觑。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nes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8、 association, CHIMA) 的 调查,约 40的医院近三年累计信息化投入超过 200 万元,且三级医院的投入显著高于三级以下医院,经济 发达地区医院的投入显著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 2. 市场投资结构趋向合理 市场趋向成熟的重要 标志之一,是市场中软件和服务的投资比例达到甚至 超过硬件的投资比例。根据计世资讯的报告,自 2008 年起,中国 HIT 市场的硬件投资比例除 2010 年外呈逐 年下降趋势, 而软件和服务的投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 至 2012 年,HIT 市 场 中 的 软 件 投 资 比 例 为 37.4,服务占 16.4,两者合计已经达到 53.8, 超过了硬

9、件的投资比例 46.2(注:这一比例数据与 CHIMA 等其它来源的统计数据有所不同,但反映了 近几年的变化趋势)。这一结果提示,HIT 市场的成 熟度已有显著提升(见图 8-2)。图 8-2 中国 HIT 市场投入构成(计世资讯) 这一趋势在临床信息系统市场更为明显。来自 IDC 中国的数据表明,在 2011 年中国临床 IT 解决方 案的市场中, 服务类投资 (包括应用服务和其他服务) 高达 41.7,软件类投资 ( 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应用开发和部署 ) 占 23.4, 而硬件类投资 (包括网络、 存储和服务器)仅为 34.9,大约是总投资的 1/3。 这一结果提示,在建设临床信息

10、系统时,由于其专业 性更强,对服务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因而导致市场的 投资比例更为合理,也表明市场的成熟度更高(见图 8-3)。 图 8-3 中国临床 IT 解决方案市场投入构成(IDC) 866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2008-2013 尽管中国 HIT 市场的投资结构正趋向合理,但 与 2011 年全球 HIT 市场的数据相比较,2011 年中国 HIT 市场中硬件的投资比例仍偏高,而服务的投资比 例仅为 15, 与发达国家和全球的平均水平差距显著: 表明中国 HIT 市场距成熟期尚有一定距离。图 8-4 全球 HIT 市场投入构成比较(计世资讯) 中国 HIT 市场尚未成熟的另一个证

11、据是,专业 IT 服务占整个 IT 服务的份额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全 球的平均水平。在发达国家乃至全球,服务类投资以 专业 IT 服务为主,所占比例高达总量的 4/5;而中国 HIT 服务市场的专业 IT 服务不到总量的 60,见表 8-2。 表 8-2 几个国家医疗行业 IT 服务中专业 IT 服务所占份额注:数据源于 Gartner Dataquest 和 Dorenfest Group, 2011 3. 产业链初步形成并渐趋完善 国内的 HIT 供 应商经过多年的合纵连横,已经形成了一些硬件、软 件和 IT 服务互相协作、互相补充的厂商群体。这种产 业链通常以应用软件供应商为中心,它的形成

12、是产业 进入成长期的重要标志。随着群体中的企业不断地竞 争、磨合,行业分工已渐趋明晰,厂商的利润也显现 出不再单纯依赖配套硬件销售的迹象。特别是国家启 动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大量应用需求集中涌现,使医 院对应用系统供应商后期服务的需求加大,这在客观 上推动了软件厂商盈利重心的转移,软件的盈利已不 仅仅取决于一次性的交易,对长期维护服务的依赖正 在逐步增长。 然而,尽管医疗卫生行业应用系统的市场集中度 已有所提高,但尚未形成对 HIT 市场具有决定性影响 的骨干企业。此外,由于具备 HIT 背景的专业咨询和 实施人才稀缺,虽然以 IT 咨询服务为代表的专业 IT 服务已经得到部分医疗机构的认同,但

13、其产业规模扩 增困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4. 标志性产品和市场的成熟度有所提高 HIT 产 业的标志性产品是供医疗机构使用的应用软件,这也 是不同行业之间 IT 产业的主要差别所在。当前 HIT 产业的标志性产品及市场已有改善,但尚未达到完全 成熟的程度。 (1)应用软件产品出现分化迹象。当前,国内 医疗机构对应用软件的要求千差万别。首先,医院信 息化的覆盖面日益广泛,而公立医院改革又给医院信 息化带来了大量应用需求;其次,中国地域辽阔,医 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很不平衡,致使大型医院深层次 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与中小医院初级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再者,各医院的运营和管理模式

14、 多不相同, 导致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流程存在种种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系统适应各种情况、满足用户的 全部需求殊不现实,也没有哪个厂商能够提供这样的 产品。但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 HIT 厂商为应对医院 信息系统需求分化的现实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一批 专注于电子病历、临床信息系统等特定领域的专业厂 商开始崛起,高低端产品也已显现分化迹象。部分厂 商只针对特定用户群提供产品和服务,取得了不错的 市场业绩。尽管产品的供应水平与用户需求之间仍有 落差,但这种差距趋向缩小,提示 HIT 市场已脱离初 级发展阶段。 (2)标准匮乏的局面有所改善。自 2008 年起, 国家加大了卫生信息标准的研发力度,陆

15、续投入经费 近 300 万元,由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所属卫生信息 标准专业委员会组织制订并发布了 140 余项卫生信息 标准。既包括门诊诊疗、住院诊疗和传染病报告基本 数据集标准, 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试行) 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等数据White Paper on China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67 类标准,也包含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和电 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等技术类标准。这些 成果改善了卫生信息标准匮乏的局面,对医院信息化 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为推广电子病历应用,卫生部于 2011 年发布了 电子病历系统功

16、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试 行)。尽管针对的是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但对电 子病历厂商无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外,部分省市 为满足本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推出过一些地 方性的卫生信息标准和产品规范,在特定历史时期也 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3)用户对厂商的认知度有所提高。虽然国内 尚未出现具备左右市场能力的专业供应商,但已有部 分 IT 巨头开始涉足医疗卫生行业, 技术力量有所增强。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部分供应 商得到了较高的用户认知度。以东软、金仕达卫宁为 代表的少数 HIT 企业已经上市,而部分实力较强的厂 商也在积极跟进。尽管与电信、金融、制造等行业相 比仍有

17、差距,但医疗卫生行业应用系统的市场集中度 已有所提高,这也是 HIT 市场较以往更为成熟的一个 信号。 (4)用户成熟度逐步提高。经过多年的积累, 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有所改变,用户借助信息化 手段解决日常业务和管理问题的意识明显提高,经过 前期的实践对医院信息化的长期性、复杂性有一定的 认识, 也出现了一些对信息化建设颇有见地的领导者。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和发展,HIT 产 业已经度过了成长期的初始阶段。市场需求旺盛,应 用软件发展迅猛,IT 服务市场也有了较快的增长。行 业分工日益明确,应用软件出现分化迹象,市场集中 度进一步提高。供应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受到抑制,用 户的消费渐趋

18、理性。种种迹象表明,HIT 产业正处于 成长期的快速增长阶段,如图 8-5 所示。毋庸质疑, 在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 断深入的背景下,在国民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以及 医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 HIT 产业和市 场必将继续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发展前景光明。图 8-5 HIT 产业发展阶段示意图 二、 HIT 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障碍和原因分析 中国 HIT 产业和市场历经近三十年的积累和发 展,已进入成长期的快速增长阶段。鉴于医疗卫生行 业自身的特殊性,其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比较慢,因此 需要比其他行业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期。以下就 阻碍 HIT 产业和市场走向成熟

19、的因素做简要分析。 (一)HIT 业务的复杂性 HIT 业务的复杂性源自医疗业务本身的复杂性。 医院是典型的兼具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特征的机 构: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以 及心理学等不同的专业学科,需要不同部门、专业、 岗位和人员的协同配合。 在此过程中, 有大量的物流、 费用乃至复杂的诊疗信息需要处理,涉及不同类型数 据的存储和表达, 以及法律法规、 医学标准、 卫生管理、 伦理道德、 人文科学、 信息技术等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 IT 技术在与医学结合时形成了新的学科体系医学 信息学,即是 HIT 业务既博且深的证明。 医疗

20、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为其提供技术支撑 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医院信息系统是当前企 业级信息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类”原本就是业界的共 识,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带来医院运行机制、管理 模式以及业务流程的改变,更进一步增加了对医院信 息系统的功能需求。信息系统的高度复杂,必然导致 868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2008-2013 其开发成本高、软件成熟周期长,这也是导致产品难 以成熟,进而阻碍 HIT 产业趋向成熟的重要原因。 (二)供应商因素 鉴于 HIT 产业的标志性产品是供医疗机构使用的 应用软件,因此,此处所说的供应商特指医院信息系 统开发商,有时包括为医院提供 IT 咨询、系统集

21、成等 服务的专业 IT 服务提供商。 1. 受医疗领域投资诱惑,盲目进入 HIT 市场 医 疗卫生信息系统因被列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技 术支撑之一而备受关注,这一形势推动行业投资持续 大幅增长。而无线网络、云计算、物联网、虚拟化、 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使 HIT 的市场前 景更显广阔。部分厂商受此鼓舞,仓促进入 HIT 市场。 据德睿医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对 HIT 市场采购情 况的追踪分析,自 2011 年起 30 个月内提供了 HIT 产 品和服务的厂商就有 647 家。进入市场的盲目性导致 对医疗卫生的信息化需求缺乏深度了解,常常低估产 品的复杂性和开发难度,因而对可能

22、出现的问题缺少 充分的思想、资金和人员准备。前期调研不细致,没 有医院专家参与,训练有素的系统架构设计师奇缺。 结果是产品设计与用户需求相脱节,功能达不到用户 的期望,项目常常半途而废,产品亦随之付诸东流。 这种状况浪费了有限的行业资源,加剧了厂商间的恶 性竞争,也妨碍了产业的有序发展。 2. 厂商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产品功能难如人意 医疗卫生应用系统的开发成本高且实施周期长,短期 投资回报不佳,因此以往国内的 IT 巨头大多不愿涉足 HIT 行业。近年来虽有大型 IT 企业显现了进军 HIT 行业的意愿,但由于行业积累不足、人才匮乏以及股 东投资回报压力大等原因,仍多以基础设施和硬件为 主攻

23、方向,鲜见在应用系统方面有长远规划和大手笔 投入者。目前以医疗卫生应用系统为主营业务的大多 依旧是中小供应商:他们的技术及经济实力弱,产品 线单一,研发和技术支持能力均不尽人意,难以有效 地对产品进行持续改进和性能优化。 3. 国外产品本地化任务艰巨 目前,进入中国大 陆的国外产品仅少数(以临床类应用居多)较好地解 决了产品的本地化和维护问题,其余皆因难以适应中 国医疗业务的现实而陷入了 “水土不服” 的尴尬境地。 许多知名软件由于产品本地化的成本、用户的价格承 受能力以及股东的投资回报压力等因素而被厂商放弃, 使它们的优秀产品及经验没有被国内充分利用。 4. 专业人才匮乏,员工稳定性差 医疗

24、业务和医疗 信息系统的高度复杂,导致医疗信息化的人才培养周 期长,人员稳定性差。自新医改启动以来,医疗机构 的信息化需求爆发性增长,使专业人才匮乏的矛盾更 为突出。 企业间人才竞争激烈, 高薪诱导甚至互挖墙角, 而过大的人员流动性必然导致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的 不连贯和不稳定。结果是公司难以持续有效地完善现 有产品,也无力支撑新产品的研发。这种状况无疑对 HIT 产业和市场的良性发展有明显的阻滞作用。 5. 公司管理不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尽管几乎 所有的 HIT 公司都推行项目管理,但客观现实是,能 够按时完成工程实施的信息化项目寥寥无几。项目进 展迟缓,客户满意度低,公司回款困难。另一方面,

25、 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市场缺乏行业自律。 常常是公司内部人员不和,几个骨干便另立山头。顺 手将原公司的产品稍加改造,就作为新公司的主打产 品。 缺乏对自主创新的保护, 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竞争。 6. 专业 IT 服务能力不足 近年来,以 IT 咨询、 系统集成及 IT 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专业 IT 服务在大型 医疗机构中的认同度有所提高,但与以设备维护、维 修为主要内容的 IT 维护和运营服务相比仍不尽人意。 主要障碍是专业 IT 服务人才稀缺,产业规模太小影响 相关业务的开展,医院偏爱有形产品导致市场需求不 旺。当然,政策扶植不到位也是阻碍 HIT 服务业发展 的因素:既缺乏 HIT

26、服务的相关标准,也没有相应的 法规对混乱的市场加以规范。 专业 IT 服务能力不足,使医院在信息化规划、软 件定制开发以及应用集成等方面难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 协助, 减缓了项目建设的速度, 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风险。 (三)用户因素 1. 对信息化建设存在认识误区,缺乏整体规划和 顶层设计 新医改启动以来,尤其是在医疗质量监管、White Paper on China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69 医院等级评审以及付费方式改革的直接驱动下,信息 化建设的地位显著提升;兼之对信息技术心怀畏惧的 部分高年医师已逐步退休,因此近年来反对信息化建 设的声音几近消失。在这

27、种形势下,急躁冒进就成了 值得警惕的另一个极端。部分医院的领导缺乏改善管 理的明确思路,作为实现医院管理目标手段的信息化 也就难以建立清晰的目标。因整体规划不充分,顶层 设计缺失,阶段目标不明晰,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有 序进行。个别医院频繁更换医院信息系统,信息化建 设原地打转,劳民伤财。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对医 院信息化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易受厂 商商业宣传的蛊惑。政绩思维、好大喜功,心怀跃进 情结,意图一步到位,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此类项目 由于超越客观现实,实施效果常与用户期望存在显著 差距,项目久拖不决,失败率居高不下。技术可替代 管理的观念,以及建设的随意无序对 HIT 产业

28、和市场 的发展均无助益。 2. 需求不明确且频繁变更 即使有了明确的建设 目标,仍有很多用户因缺乏经验,不能将目标转化为 明确的系统需求。他们只能根据建设目标提出一个需 求的概要,并在应用体验中逐步细化。这就给供应商 的客户化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常常是导致项目实施 延误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医院的业务流程很难统一,过多的差 异性使开发商难以提供能够普遍适用的应用系统。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导致的政策变化固然会增加或改变医 院的信息化需求,由于院长更替导致管理需求改变, 进而影响医院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情况亦非鲜见。这些 政策和人为因素增加了 HIT 业务的复杂性,倘若再缺 乏必要的资金补偿,势必进一

29、步加剧 HIT 供应商的运 营风险。 3. 组织机构仍不完善,人才稀缺矛盾突出 据 CHIMA 的调查,仍有约 10的医院尚未设立专门的 IT 机构。有些医院虽然有主管信息化建设的部门,但 没能确立信息化建设的归口管理体制,多头管理的现 实使其难以有效发挥职能。信息化专业人才稀缺的矛 盾也很突出:国内医院信息技术部门的平均全职职工 数约为 7 人,而发达国家约为 35 人,差异极其显著。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56.7)的应答者选择“部门 人力资源不足”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 仅次于“缺乏充分的信息化资金支持”而位居第二。 4. IT 主管成矛盾焦点,从业风险增加 自新医改 启动以来,

30、医疗机构的信息化需求呈爆发性增长。囿 于投资、技术、职权等多方面的条件,这些需求很难 立时满足,IT 主管时常因此背负“信息化建设已成医 院发展的最大障碍”的巨大压力,身心俱惫。近年来, 因与主管院长理念不合,或身体难以支撑而去职者屡 见不鲜。IT 主管的稳定性差,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连 续性有明显冲击,也必然影响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 推进。 从管理角度看,国内医院尚未确立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首席信息官)体制,IT 部门的负责 人通常只是一个负责技术的中层干部,并未真正进入 医院的决策层。 他们并不具备对全局的指挥调度能力, 可支配的资源亦很有限。项目

31、执行力度的欠缺是项目 顺利推进的主要障碍之一。 5. 建设资金仍紧张,投资结构仍欠合理 目前医 院信息化投入的主体仍然是医院,对于经济效益不佳 的医院,特别是中小医院,其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有 限,需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投入。根据 CHIMA 的资 料,中国医院每年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仅占医院总 收入的 0.78,而发达国家医院每年平均的 IT 预算达 到总预算的 2.73。尽管总收入与总预算并不等同, 但正常情况下相差不会很大。中国医院每年信息化投 入的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 30,表明国内医院的信息 化投入仍然不足。建设资金紧张的另一个表征是,高 达 72.1的应答者选择 “缺乏充分的信息化资金支

32、持” 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在各项选择中名 列第一。 从投资结构上看,国内医院重硬轻软的观念根 深蒂固。在医院有限的信息化投入中,约 60的资金 被用于相关硬件的购置,软件的投入不足资金总量的 30,且其中还包括系统软件。用于服务的投入就更 是可怜,只有 10。医院投入不足且投资结构欠合理, 都是阻碍 HIT 产业和市场趋向成熟的重要因素。 6. 缺少可靠的产品评估手段 用户选择产品时, 870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2008-2013 难以对产品进行有效的评估。一方面,医院信息系统 自身高度复杂,缺少业界通行的综合评估标准来衡量 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符合度、架构设计的合理性、

33、 系统的稳定及可靠性、运行的效率、与其他应用系统 进行集成的可操作性以及产品的性价比;另一方面, 由于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导致用户缺乏挑选、评估 适宜产品的能力。 (四)政府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行业协会缺乏独立性, 很难有效发挥第三方作用。在第三方力量几乎可忽略 的情况下,政府对 HIT 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就更令 人瞩目。 1. 政府部门各自为政,顶层设计落地艰难 自新 医改启动以来,政府各部门对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 设均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但卫生行政管理部 门、财政部门、信息部门、科技部门以及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门,甚至电信、公安、司法等部门之间,缺乏 有效的组织协调。一些部门

34、视医疗信息资源为私有财 富,缺乏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理念。部分政策的出 台未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现实,客观上造成了政府 部门间的对立。政府部门的各自为政,起不到合力协 同推动信息化发展的作用。 另一方面,尽管卫生部已经公布了卫生信息化建 设的“顶层设计”“3521”规划,但一些部门感 觉规划内容不够充实,没有准确反映他们的需要,因 此很多由这些部门签发的文件或推动的建设项目并未 体现出与顶层设计的一致性。结果是信息烟囱不减反 增,互联互通的任务更加艰巨。而且,“3521”规划 部分细节不够清晰, 比如两个基础数据库之间的关系、 规划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以及实现此规划的时间表等, 导致顶层设计流于形

35、式,难以落地。 2. 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完善 政府推动信息化建设 的机制仍存在许多弊端,这些问题既不利于医疗卫生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对 HIT 产业和市场走向成熟有 明显的阻滞作用。 一方面,部分领导专业知识不足,调研不充分, 急于求成,导致一些未顾及医疗机构实际和信息技术 局限的理想主义项目上马,出现了一些糜费钱财却无 实效的 Demo(演示)工程。 另一方面,一些不合理项目能够启动,与项目论 证机制不完善有关。 论证专家团队多由主管部门选定, 其成员大多不愿违背邀请者的意愿。 论证过程不严谨, 缺乏科学细致的可行性分析。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也 是导致 HIT 项目低成功率的原因之一。 此外,

36、招投标方法存在缺陷,在规范市场行为、 鼓励公平竞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行的招投 标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应用软件的特殊性,往往套用硬 件的评标方法,因而并非总能得到最优的和令医院满 意的结果。过分强调价格因素,常诱导供应商不计成 本低价竞争。结果是中标方的利润难以保障,导致供 应商在项目实施和后续服务中敷衍了事,项目难以达 到预期效果,医疗机构深受其苦。在技术层面,参评 专家均为临时抽签确定, 无暇对项目背景做深入了解, 评测依据仅为项目标书。由于缺乏公认的应用系统评 估标准,兼之时间仓促,常常出现专家连标书都来不 及看完,只能凭感觉打分的局面。再者,负责安排招 投标的机构, 有时聘请的只是技

37、术专家而非行业专家。 这些人对医疗行业缺乏了解, 实际上也很难做出客观、 公正的评判。 3. 专业人才奇缺 政府部门中 HIT 专业人员不足 的问题相当严重,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尤为稀 缺。一方面,部分领导不认为医疗卫生信息管理是一 门学科,任命信息业务主管时不考虑其专业背景,以 轮岗的名义调换人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信息业务主 管的不稳定既影响政策的连续性,也不利于相关业务 的推进和开展。另一方面,很多政府部门待遇低,且 面临供应商甚至医疗机构的激烈竞争,导致专业人员 不稳定,甘贫乐道的高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专业人 才奇缺使得政府部门缺乏必要的专业判断力,易被厂 商宣传所蛊惑,结果是项目草

38、率上马,因实施条件不 具备而久拖不决,甚至半途而废。 4. 对基础研究的扶植不足,科研项目与实际应用 脱节 尽管近年来国家支持了部分卫生信息标准的研White Paper on China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71 发,改善了卫生信息标准匮乏的局面,但总体而言, 政府对医疗信息基础研究工作的支持仍显不足。 譬如, 临床知识库和临床决策支持方面的研究稀少,也没有 针对电子病历应用相关问题的专门研究机构。即使是 卫生信息标准的研发,不论是研究投入力度,还是信 息标准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一些以科研名义开展的 研究项目,因与卫

39、生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不一致, 或是目标过高,超越了当前技术和应用的现实而无法 实现设计效果。此类项目虚耗了科研资金,而未对医 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5. 相关医疗规范仍需完善,对产业和市场的引导 有待加强 近年来, 为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需要,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完善医疗规范方面做出了不少努 力。譬如,修订病历书写规范,制定电子病历 基本规范(试行)等以推动电子病历的应用。但是, 仍有部分医疗行政法规、规范滞后于医疗信息化的进 程。例如,现行的处方管理办法中仍含有阻碍电 子处方应用的条款;当病人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之间流动时,需要交换信息的内容与格式亦没有明 确的

40、规定。凡此种种,客观上仍阻碍着 HIT 产业和市 场的快速发展。 不可否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一些规范和 评审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引导 HIT 产业和市场的 作用。比如卫生部于 2010 和 2011 年先后发布的电 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和电子病历系统功 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就对电 子病历产品和市场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在建立市 场准入制度方面,近年来却没有明显的进展。虽有个 别地方政府出台过相关政策,但实际效果如何尚待观 察。政府对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偏弱,同样不利于产业 和市场的良性发展。 6. 信息化投资的补偿机制尚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 政府通过专项经费资助、中央

41、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间 接地对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补偿,但这种补偿 还不普遍,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医院信息化建设投资的 补偿机制问题。当前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包括硬件、软件、实施、维护乃至日常消耗,仍不能 从服务对象获得补偿。这一现实抑制了医院信息化建 设的投资欲望, 也影响了 HIT 产业和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尽管国内 HIT 产业和市场经过医疗机构、企业和 政府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不论是产业覆盖范围,还 是市场的规模均已取得长足发展, 但与其他行业相比, 其产业规模和市场成熟度仍然较低。这一现实是多方 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欲加改变亦有赖于各利益相 关方的共同努力。

42、纵观医院的三级评审、军队医院信息化的统一推 进、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带 来的几次医院信息化的建设高峰,其主要推动力均可 归因于政策改变引发的用户需求增加,表明政府行为 对于 HIT 行业的健康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何正 确引导 HIT 行业的发展方向,有效抑制 HIT 市场的恶 性竞争,提高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分 工协作,避免行业资源浪费,保持政府的公信力,兼 顾医院与厂商的利益与需要,促进医院与厂商的和谐 共赢,推动医院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确保公立医 院改革的顺利进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迫切需要解 决的难题。 (一)加强政府各部门的组织协调 加强政府内部各

43、部门,尤其是医政部门、财政部 门、信息部门、科技部门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之 间的组织协调与配合实乃当务之急。医院的信息化建 设与多个政府部门相关,因此,各部门统一认识,着 眼大局,加强协调配合,避免相互掣肘,对于有效推 动医院信息化建设,避免行业资源浪费,促进 HIT 产 业和市场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应根据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在更高层面制定 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切实提升“顶层设计”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同时,按照整体规划的发展方向和建设 要求,在当前建设实施条件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基 872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2008-2013 础上确定可操作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使政府各部门 能

44、够在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框架和工作计划下分工 负责、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共同建设、共同受益。 (二)坚持科学发展,完善建设机制 医疗卫生信息化是一门科学,信息化建设必须遵 循客观规律,秉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卫生信息化 建设的总体规划、医疗机构的发展目标以及信息技术 的现实水平,实事求是地加以推进。首先,领导干部 要虚心求教,切忌长官意志、追求“轰动效应”。一 旦出现因不了解 HIT 发展现状而导致政策与应用相矛 盾的情况,将对医疗信息化,以及 HIT 产业和市场的 发展造成损害。 其次,在政策制定以及信息化项目立项时,开展 由行业专家主导的技术方案论证和项目可行性论证不 可或缺。鼓励专家在论证

45、时表达真实意见固然重要, 建立确保不同声音不被屏蔽、相关专家不受歧视的机 制则更为关键。对于重大项目,亦有必要建立项目监 理制度。 决策前的论证与执行中的监理, 对确保政策、 项目的可行性, 降低实施风险, 提高决策水平至关重要。 第三,应完善现行的招投标方法,使之在规范市 场行为、鼓励公平竞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机构 宜切实落实中央简政放权的指示,有效抑制在“规范管 理”名义下增加采购壁垒的冲动。凡应由市场机制解决 的问题不要过多官方干预,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医疗机构 的运营成本,也有益于 HIT 产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扶植相关基础研究,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应在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的

46、框架下制定扶植 医疗信息基础研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统一协调政府 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学)会以及 IT 厂商的科研 资源,切实推动卫生信息标准研发、卫生信息技术应 用以及 IT 环境下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制订等相关基础 研究工作。鼓励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以确保相关研 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借助相关标准和规范也是政府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的重要手段,而在标准和规范的制订过程中应特别注 重发挥行业协(学)会和相关厂商的积极性。2005 年 4 月国家发布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指南, 在引导灾备市场发展上取得良好效果;卫生部于 2010 和 2011 年发布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和 电子病历系

47、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试 行),对电子病历产品和市场也产生过重要影响, 这些经验均值得借鉴。 (四)鼓励厂商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分工协作 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引导厂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是避免 HIT 产业同质化 和行业内部恶性竞争, 促进厂商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政府应探索建立鼓励国内 HIT 企业自主创新 的机制,给予相应政策及配套资金的扶持,促进国内 厂商做专、做强,推动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另 一方面,政府应细分 HIT 市场,借助相关标准和规范 的制订推动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跳出追求 全线产品、资金重复投入,既浪费行业资源,又导致

48、产品同质化的怪圈。同时,应加强对信息集成技术的 研究和应用推广, 破除妨碍企业分工协作的技术壁垒, 营造厂商之间各尽所长、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 的行业生态。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预算引导,完善信息化投入的 补偿机制 政府应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通过制定相关政 策,激活医院的信息化需求,并借助预算管理,确保 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另一有效手段是依靠检查 评审。近年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医 院管理年活动、“三好一满意”检查以及 2012 年开始 的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均不同程度地将医院的信息 管理,包括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落实情况纳入了医院管 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客

49、观上加大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 的督促力度,也体现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某种 引导。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有明显推动效果。 政府应切实转变观念,解决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 的补偿机制问题。除了可以继续通过专项经费资助、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进行间接补偿外,还需要从White Paper on China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73 收费体制上使医院在软硬件购置、系统实施及维护乃 至日常消耗上能够从服务对象获得经济补偿。这样不 仅将刺激医院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也有利于激励 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机构筹资体制和 信息化建设方式的多元化。 (六)有效发挥行业协(学)会的协调监督作用 政府应切实减少对行业协(学)会的不必要干预, 增强其中立色彩,使之作为政府、医疗机构和 IT 企业 之间的联系纽带,在行业指导、协调和监督方面,以 及为医疗机构和厂商提供咨询服务方面,乃至协助政 府制定产业政策、 规范市场行为方面能够客观、 公正、 可信地发挥第三方的协调作用。 尽管以往政府建立 HIT 市场准入制度的努力不尽 如人意,但依托行业协(学)会对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行业 > 互联医疗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