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唐雕塑中 国 隋 唐 时 代 在 经 历 了 延 续 约 3 个 半 世 纪 的 分 裂 和 动 荡 以 后 , 重 新 得 到 统 一 和 安 定 ,进 入 一 个 政 治 经 济 空 前 繁 荣 的 历 史 时 期 , 从 而 促 使 雕 塑 艺 术 的 发 展 出 现 新 高 峰 。 经 过 隋和 初 唐 的 过 渡 阶 段 , 融 会 了 南 北 朝 时 北 方 和 南 方 雕 塑 艺 术 的 成 就 , 又 通 过 丝 绸 之 路 汲 取了 域 外 艺 术 的 养 分 , 雕 塑 艺 术 到 盛 唐 时 大 放 异 彩 , 创 造 出 具 有 时 代 风 格 的 不 朽 杰 作 。
2、 最具 时 代 风 格 的 作 品 , 首 推 帝 王 陵 墓 前 那 些 气 势 雄 浑 华 丽 的 大 型 纪 念 性 群 雕 。 晚 唐 时 期 ,由 于 王 朝 统 治 的 衰 微 和 经 济 的 凋 敝 , 雕 塑 艺 术 也 失 去 发 展 的 势 头 , 丧 失 了 原 有 的 风 采 。隋 唐 雕 塑 作 品 的 题 材 , 主 要 是 陵 墓 雕 刻 、 随 葬 俑 群 、 宗 教 造 像 , 也 有 供 玩 赏 的 小 型雕 塑 艺 术 品 , 如 儿 童 玩 具 等 。 此 外 , 用 于 建 筑 或 器 皿 装 饰 的 工 艺 雕 塑 , 也 有 精 美 的 作 品。隋
3、 唐 雕 塑 的 题 材 、 技 法 和 风 格 ,特 别 是 宗 教 造 像 ,对 日 本 、 朝 鲜 等 国 的 古 代 雕 塑 有很 大 影 响 。陵 墓 雕 刻 唐 朝 皇 陵 的 陵 墓 , 主 要 集 中 分 布 在 陕 西 省 的 乾 县 、 礼 泉 、 泾 阳 、 三 原、 富 平 、 蒲 城 6 县 ,在 18 座 陵 前 至 今 都 保 存 有 大 型 陵 墓 石 刻 群 , 可 称 为 唐 代 大 型 纪 念性 群 雕 的 艺 术 宝 库 。 最 初 的 高 祖 李 渊 献 陵 和 太 宗 李 世 民 昭 陵 的 石 刻 ( 见 昭 陵 石 刻 ) , 由 于 处 于 王
4、 朝 初 期 , 尚 未 形 成 制 度 ,故 与 以 后 诸 陵 不 同 。 献 陵 的 四 门 各 有 1 对 石 虎 ,内城 南 门 以 南 排 列 石 犀 和 石 华 表 各 1 对 ,造 型 浑 厚 ,雕 工 古 朴 。 昭 陵 原 只 置 有 李 世 民 生 前所 骑 6 匹 战 马 的 浮 雕 像 , 习 称 昭 陵 六 骏 。 马 的 姿 态 或 伫 立 、 或 缓 行 、 或 急 驰 , 仅 “飒露 紫 ”一 件 上 有 人 物 浮 雕 , 为 唐 将 丘 行 恭 为 其 拔 箭 的 情 景 。 雕 工 精 细 , 形 体 准 确 ,造 型生 动 ,是 初 唐 大 型 浮 雕
5、 的 代 表 作 。 此 外 , 在 司 马 门 内 还 有 唐 高 宗 永 徽 (650 655)年 间所 立 的 14 尊 蕃 酋 像 。 从 唐 高 宗 李 治 和 武 则 天 合 葬 的 乾 陵 开 始 , 陵 前 石 刻 形 成 制 度 , 内容 按 性 质 不 同 分 为 6 类 , 即 狮 子 , 石 人 、 石 马 和 马 , 翼 兽 和 北 门 6 马 , 蕃酋 像 , 华 表 , 碑 石 、 无 字 碑 及 述 圣 记 碑 。 其 中 蕃 酋 像 只 有 少 数 陵 前 置 有 。 其 排 列 位置 以 乾 陵 为 例 , 除 内 城 四 门 各 置 1 对 石 狮 和 北
6、 门 置 有 6 马 ( 今 仅 存 1 对 ) 外 , 其 余石 刻 都 排 列 在 南 面 第 2、 3 道 门 之 间 , 从 南 至 北 , 计 有 华 表 、 翼 兽 、 鸵 鸟 各 1 对 ,石马 及 马 5 对 ,石 人 10 对 , 还 有 无 字 碑 、 述 圣 记 碑 和 蕃 酋 像 61 身 。 石 刻 组 合 制 度 化 ,气 魄 雄 伟 , 与 建 筑 群 相 配 合 , 形 成 肃 穆 、 庄 严 、 神 圣 的 气 氛 。 中 唐 以 后 , 泰 、 建 、 元 、崇 、 丰 、 景 、 光 、 庄 等 8 陵 的 石 刻 ,因 安 史 乱 后 ,唐 王 朝 政
7、治 、 经 济 日 趋 衰 落 ,因 而 无法 与 盛 唐 石 刻 相 比 , 制 作 粗 疏 、 体 态 无 力 、 线 条 松 散 , 渐 失 原 有 的 雄 伟 风 格 。 晚 唐 的 章、 端 、 贞 、 简 、 靖 5 陵 , 虽 仍 保 持 着 墓 前 石 刻 群 的 设 置 , 但 体 态 瘦 小 ,雕 工 粗 率 , 显示 出 衰 微 破 败 的 气 氛 。 至 于 创 造 唐 代 陵 墓 雕 刻 的 艺 术 家 , 因 系 当 时 身 份 低 下 的 匠 人 ,姓 名 多 不 可 考 ,仅 在 献 陵 的 石 犀 上 , 留 有 题 铭 ,为 “武 德 拾 年 (627)九
8、月 十 一 日 石 匠 小 汤二 记 ”。 这 位 小 汤 二 , 是 唯 一 留 下 名 字 的 唐 陵 石 刻 艺 术 的 作 者 。唐 代 顺 陵 天 鹿 之 一 从随葬的明器上也可看出唐代的雕塑艺术水平。当时的政府机构中专门设置了陵墓石刻以及明器制作的管理部门,名曰“甄官署”。这一时期的明器雕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题材极为广泛,以人物、动物居多。隋唐时期纪念性、仪卫性雕塑见于文献的很多,保存下来的却屈指可数,其中又以陵墓石刻为主。在陵墓雕塑方面,唐代开创了历代陵墓石雕仪卫行列体制的先导,为后来宋、明、清各代的陵墓石雕树立了规范。随葬俑群 主要是陶塑,也有一些瓷塑、泥塑、木雕和石雕。陶俑中,
9、除一般陶质或施彩绘外,也有釉陶俑。特别是这一时期创制出一种三彩俑,器表施有黄、绿褐、蓝、黑等彩釉,胎色有红、白 2 种,其烧成温度较瓷器略低,以釉色绚烂多变而受人喜爱(见唐三彩)。隋至初唐的俑群中,人物形态的塑造处于由南北朝向盛唐的过渡阶段,还常常显露出北齐、北周时期形成的地方特征。镇墓武士俑仍继承着以前的按盾伫立的姿态;镇墓兽姿态呆板地蹲坐在地上;侍女长裙曳地,面容呆滞,缺乏生气。盛唐时期,俑群的塑造风格一变,人物形体趋向肥满丰腴,造型准确,姿态传神。镇墓武士改作天王状,全装甲胄,体态雄健,足踏小鬼,风仪威猛。镇墓兽也从蹲坐改为挺身直立状,伸臂,鬃毛飘张,狰狞可怖。女侍的形象最为传神,高髻长
10、裙,面容丰腴,显示出唐代崇尚的杨玉环式的美感。造型比例准确,姿态颇为生动,轮廓曲线富于变化,代表了唐代人物圆雕的高度成就。至于动物雕塑,也极传神,特别是骏马和骆驼。骏马体态劲健,或伸颈嘶鸣,或缓辔徐行,或昂首伫立,神骏异常,加上马具华丽,釉色晶莹,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同时唐俑中还不乏造型生动而富有想像力的佳作,如体高达 58.4 厘米的驼背上,驮载着成组的乐队和正在翩翩起舞的舞蹈家。再如将威 猛 的 狮 子 , 塑 成 蹲 坐 在 地 上 , 以 后 肢 搔 颈 的 憨 态 , 逗 人 喜 爱 。 此 外 , 也 有 的 俑 生 动 地 显示 了 当 时 的 生 活 习 俗 , 如 西 安 十
11、 里 铺 出 土 的 三 彩 对 镜 梳 妆 俑 、 杨 思 墓 出 土 抱 有 成 套兵 器 的 武 士 石 雕 ( 见 杨 思 墓 雕 塑 ) 、 韦 墓 出 土 的 骑 马 击 球 俑 、 新 疆 阿 斯 塔 那 唐 墓 出土 的 庖 厨 操 作 泥 俑 和 舞 狮 子 、 演 杂 技 的 泥 俑 , 都 极 生 动 传 神 , 从 不 同 角 度 反 映 出 那 时 社会 生 活 的 真 实 情 景 。 还 应 指 出 , 俑 群 制 作 的 目 的 , 并 不 是 供 人 观 赏 的 艺 术 雕 塑 , 而 是 埋进 坟 墓 的 明 器 , 因 此 它 只 能 从 一 个 侧 面 表
12、 现 出 唐 代 雕 塑 的 成 就 。 陕 西 礼 泉 县 出 土 的 唐 代彩 绘 釉 陶 载 物 骆 驼 及 牵 驼 俑 。宗 教 造 像 唐 代 宗 教 造 像 , 以 佛 教 为 主 , 也 有 道 教 造 像 。 包 括 石 窟 寺 中 的 石 雕 和泥 塑 、 摩 崖 大 像 和 造 像 龛 、 供 寺 庙 内 供 养 的 石 雕 和 金 铜 造 像 以 及 石 质 经 幢 的 雕 刻 等 。 唐代 石 窟 寺 造 像 , 在 著 名 的 敦 煌 、 龙 门 、 炳 灵 寺 、 天 龙 山 等 石 窟 中 都 有 保 存 , 其 中 石 雕 的精 品 以 龙 门 石 窟 最 为
13、集 中 , 著 名 的 奉 先 寺 卢 舍 那 大 像 龛 为 其 中 的 代 表 作 , 雕 造 于 高 宗 时期 。 主 尊 通 高 17.14 米 ,容 貌 丰 腴 , 面 相 慈 祥 , 微 露 笑 意 ; 两 侧 雕 有 弟 子 、 菩 萨 、 天 王和 力 士 , 整 铺 造 像 气 势 雄 伟 , 体 现 出 盛 唐 雕 塑 艺 术 的 高 度 成 就 。 敦 煌 石 窟 中 , 唐 代 塑 像同 样 表 现 出 宏 伟 的 气 势 , 其 中 造 于 延 载 二 年 (695)的 北 大 像 高 33 米 ,造 于 开 元 (713741)年 间 的 南 大 像 高 26 米
14、, 是 莫 高 窟 最 引 人 注 目 的 大 型 塑 像 。 除 了 高 大 宏 伟 外 ,唐代 石 窟 造 像 中 也 不 乏 体 态 婀 娜 的 佳 作 ,特 别 是 天 龙 山 石 窟 的 菩 萨 像 ,躯 体 形 成 流 畅 的 弧曲 形 态 ,极 富 美 感 。河 南 安 阳 修 定 寺 砖 雕隋 唐 时 期 金 铜 造 像 , 大 型 作 品 目 前 发 现 不 多 , 西 安 出 土 的 隋 开 皇 四 年 (584) 董钦 造 阿 弥 陀 佛 像 , 下 为 高 床 , 前 有 二 护 法 狮 子 ,其 上 在 主 尊 两 侧 有 二 菩 萨 、 二 力 士 ,各有 光 背
15、, 制 工 较 为 精 致 。 唐 代 以 后 , 发 现 的 多 为 小 型 的 金 铜 造 像 , 在 唐 长 安 城 西 明 寺 遗址 、 临 潼 武 屯 邢 家 村 等 处 都 有 出 土 , 数 量 颇 多 , 邢 家 村 窖 藏 所 出 完 整 造 像 即 达 297件 之 多 。 造 像 高 度 最 高 的 23.5 厘 米 , 最 矮 的 3.2 厘 米 , 由 于 体 态 过 小 , 因 此 仅 具 大轮 廓 和 必 要 的 眉 目 口 鼻 , 而 缺 乏 细 部 描 绘 。 题 材 有 佛 、 菩 萨 、 罗 汉 、 力 士 等 。 数 量 最 多的 是 立 姿 的 菩 萨
16、 像 , 躯 体 作 流 畅 的 弧 曲 形 , 造 型 尚 生 动 , 显 得 身 肢 婀 娜 。 还 有 一 些 图 案色 彩 浓 厚 的 菩 提 树 形 七 佛 造 像 。 同 时 , 在 众 多 的 佛 教 题 材 造 像 中 ,也 有 4 件 道 教 造 像。 两 坐 两 立 ,都 着 道 冠 ,穿 道 袍 ,颔 下 蓄 长 须 ,执 麈 尾 或 玉 符 。 这 种 佛 道 造 像 混 同 的 现 象 ,反 映 了 当 时 人 们 宗 教 信 仰 的 情 况 。 唐 代 经 幢 雕 刻 ,均 为 分 段 刻 制 ,然 后 叠 合 成 全 幢 , 一般 由 幢 座 、 幢 身 和 幢
17、顶 三 部 分 构 成 。 五 台 山 佛 光 寺 大 中 十 一 年 (857)的 经 幢 可 作 为 代表 。 幢 身 分 两 段 , 下 段 长 而 粗 , 上 段 短 而 细 , 中 间 隔 以 雕 有 垂 幔 、 飘 带 的 宝 盖 , 雕 刻 的形 象 是 模 拟 着 原 来 的 丝 帛 制 品 。 顶 部 是 上 顶 宝 珠 的 攒 尖 顶 。小 型 雕 塑 品 除 供 佩 带 的 玉 石 、 琥 珀 等 佩 饰 外 , 艺 术 形 象 较 突 出 的 是 唐 代 流 行 的小 型 瓷 玩 具 。 在 河 南 、 陕 西 地 区 的 唐 代 儿 童 墓 中 , 都 出 土 过 小
18、 型 瓷 玩 具 , 在 河 南 安 阳 北畿 发 现 过 专 烧 小 型 人 、 马 、 犬 和 盆 、 罐 等 的 窑 址 。 一 些 唐 代 著 名 瓷 窑 , 如 当 阳 峪 窑 和 耀州 窑 , 也 烧 制 小 型 玩 具 。 一 般 只 有 3 5 厘 米 大 小 , 轮 廓 极 简 单 , 但 作 者 力 求 形 象 简洁 生 动 , 抓 住 所 塑 对 象 的 特 点 , 并 选 用 动 物 幼 小 时 头 部 较 大 而 四 肢 较 短 的 形 体 特 征 , 塑造 的 形 象 头 大 体 小 , 头 上 又 突 出 一 对 大 眼 睛 , 然 后 夸 张 耳 、 鼻 、 嘴
19、 部 的 特 征 , 因 此 显 得稚 拙 可 爱 。 最 典 型 的 标 本 , 出 自 河 南 三 门 峡 市 大 中 六 年 15 岁 女 孩 韩 干 儿 墓 中 , 包 括乘 坐 牛 车 的 娃 娃 、 骑 马 的 小 骑 士 , 以 及 小 狗 、 小 兔 、 猴 子 、 狮 子 和 小 羊 , 体 态 玲 珑 , 釉色 晶 莹 , 稚 气 可 爱 。工 艺 装 饰 雕 塑 用 于 建 筑 装 饰 的 构 件 , 常 见 的 有 陶 质 的 鸱 尾 、 瓦 当 和 花 纹 砖 。 唐代 瓦 当 和 砖 纹 以 莲 花 图 案 为 主 , 在 唐 长 安 城 发 掘 的 大 明 宫 等
20、 宫 殿 遗 址 出 土 很 多 。 莲 瓣 多为 宝 装 形 式 , 呈 高 浮 雕 状 , 显 得 富 丽 华 美 。 用 于 金 属 器 皿 的 装 饰 手 法 , 如 用 于 镜 背 的 高浮 雕 , 特 别 是 唐 代 流 行 的 海 兽 葡 萄 镜 , 镜 背 的 植 物 和 兽 纹 结 构 复 杂 , 姿 态 生 动 ,都 呈高 浮 雕 状 ,是 精 美 的 工 艺 品 。 在 金 银 器 及 铜 器 的 制 造 中 ,有 时 采 用 手 法 使 装 饰 纹 饰 凸出 器 表 ,常 见 狮 子 、 凤 鸟 、 芝 鹿 等 形 象 , 也 具 有 浮 雕 趣 味 。 唐 代 瓷 器
21、 , 较 少 附 加 贴 塑 装饰 , 显 示 美 感 主 要 靠 简 洁 的 器 形 和 晶 莹 的 釉 色 , 但 有 时 也 稍 加 雕 饰 。 如 三 门 峡 市 唐 墓 出土 的 白 瓷 灯 , 造 型 简 洁 , 但 饰 有 一 花 瓣 宽 肥 的 覆 莲 座 , 配 以 洁 净 的 白 釉 , 极 为 典 雅 美 观。唐代仪卫纪念性雕塑最为著名的雕塑艺术当推“昭陵六骏”。昭陵六骏为唐太宗李世民陵墓的六块浮雕石刻,六匹骏马曾伴太宗一生,以西域国语命名的六匹坐骑,分别为飒露紫,什伐赤,白蹄乌,青骓, 特勒骠.拳毛 gua,建昭陵时,太宗下令将其刻石与其永相伴,并亲自作诗六首命书法家欧
22、阳询抄录,刻于每匹骏马之碑上,画家阎立本曾绘制六骏图,此图为昭陵六骏的蓝本,雕刻采用圆 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有大唐强盛弘大之气度,精美绝伦,可惜其中最为叫绝的飒露紫和拳毛 gua 被帝国列强劫掠,现存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六骏是世界石雕史上的精典之作.近来学术界提出关于昭陵六骏的真伪问题,其实是现存无论是唐代原作,还是宋代仿刻已不太重要,昭陵六骏的艺术地位.是我国雕刻史上的一座峰碑. 国内现存的昭陵四骏均人为破坏,被打分成多块.原物为何样现很难一见, 在未破坏前,有长安李月溪手拓传世,从拓片上看,墨迹清晰,再现了骏马的生动形态,此拓片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23、在 20 世纪初曾被美国商人勾结国内古董商将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盗卖,现藏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另外四骏即“特勤骠”、 “青骓”、 “白蹄乌”、 “什伐赤”,古董商又勾通美国商人将其打成块企图装箱盗卖运住国外,后被爱国民众发现追回,现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四骏中。长期以来,人们为它们的残缺而叹为憾事。在 2002 年 8 月至 12 月的昭陵北司马门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清理中,考古工作者意外地发现了六骏中“青骓”的后腿关节浮雕残块和 “特勤骠”中的蹄腕浮雕残块,使这两件稀世珍宝的部分残缺得以弥补。同时还确定了六骏坐落的原始位置并发现了六骏的坐落底座。 隋代的雕塑艺术的主
24、要成就,集中在石窟造像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处。其人物造型上普遍较前代更为健硕,体态丰满。但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也可以说是弱点,就是比例上的失衡,一些作品明显的在结构和比例上不够合理,如莫高窟的 427 窟的隋代菩萨像。佛教在隋唐达到了全盛,建寺造像之风遍及全国。唐代的佛教造像数量非常之大,主要还是体现在石窟、摩崖石刻方面。现存的遗迹多集中于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山西天龙山石窟、陕西彬县大佛寺、河北响堂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四川广元千佛崖、乐山摩崖石刻、云南剑川石窟等。唐代的佛教造像继南北朝和隋代之后,已逐渐摆脱了外来样式的影响,走向民族化、世俗化
25、的形式,而且已经走出了早期的古朴风格,进入完美的成熟期,并在题材意义上以反映人间的现实生活为主,唐代规模最大、艺术特点最明显的石窟,首推敦煌。可惜的是很多地区的石窟雕塑在旧社会被盗劫几近掠空,现都被收藏在欧美各大博物馆。如陕西境内的唐代石窟。有太原附近的天龙山石窟,现在仅存窟。从其中一件跌坐菩萨残体来看,中国古代雕塑家已精确的掌握了人体比例及结构,衣褶、饰物的写实雕凿能力也十分高超。 四川的广元、巴中、通江以及川南的邛崃、乐山、夹江等地散落着许多摩崖石刻。四川自秦汉以来被称为“天府之国”,佛教在此地特别兴盛,全省有大小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据考证,广元千佛崖的最早开凿年代在唐开元年间,其尺寸虽然
26、不大,但都雕刻在陡峭山崖之上,形式复杂,人物众多,有大大小小造像近两万尊。最令世人瞩目的要数乐山大佛摩崖雕像。隋代是一个过渡性发展时期,既有前代的延 续,又 结合了新的因素。国家统一以后,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社会发展急剧变化,是南北朝末期经 隋向盛唐的转折阶段,可以 说,我国的雕塑艺术由隋代拉开了更加灿烂的序幕。唐代雕塑艺术整体发展,并达到了中国雕塑史上的顶峰。因此,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中,唐代雕塑占有精彩的篇章。唐代国富民强,对墓俑、造像等雕塑品的需求量很高。当时的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的工程管理机构,可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建设石窟、庙堂、陵墓等大型工程。在这些工程中,雕塑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雕塑艺术的发展由此而获得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先进的技术及广阔的市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人们的宗教观念也发生变化,盛唐时的整体社会面貌比较乐观豁达,佛教艺术也出现世俗化倾向,绘画、雕塑中的人物形象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唐代的政治长时间稳定,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频繁交流,相互融合,使唐代雕塑艺术能够在不失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经验,不断的丰富自己。唐代的社会风气开放,人们思想活跃,精神相对解放,雕塑艺术因此十分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雕塑的各门类发展平衡,技术趋于完善,就完整性而言是后来各朝代未能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