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氧类型缺氧类型 动脉血动脉血 氧分压氧分压 动脉血动脉血 氧饱和度氧饱和度 血血 氧氧 容容 量量 动脉血动脉血 氧含量氧含量 动静动静 脉氧差脉氧差 循环性循环性 缺氧缺氧 N N N N N N N N 循环性缺氧的特点 正常 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 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 抑制细胞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损伤 维生素缺乏 原原 因因 氧化性细胞色素氧化酶Fe3+CN(氰化高铁细胞 色素氧化酶cytaa3 各种氰化物 消化道 呼吸道 皮肤 进入体内 还原性细胞色素氧化酶Fe2+CN 氧化性细胞
2、色素氧化酶Fe3+ cytaa3(FeCNa3) 0.06gHCN可使人死亡 氧化磷酸化的关键:细胞色素 分子中的铁通过可逆性氧化 还原反应进行电子传递 1.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底物水平磷酸化ATP的生成 氰化物 一氧化碳 硫化氢 叠氮化合物 抗霉素A 苯乙双胍 8-氢-羟基喹 啉 萘醌 胍乙腚 巴比妥 鱼藤酮 3. 线粒体损伤:辐射、细菌毒素 2 .呼吸酶合成:VitB1,B2 ,PP缺乏 组织性缺氧的特点 缺氧类型缺氧类型 动脉血动脉血 氧分压氧分压 动脉血动脉血 氧饱和度氧饱和度 血血 氧氧 容容 量量 动脉血动脉血 氧含量氧含量 动静动静 脉氧差脉氧差 组织性组织性 缺氧缺氧 N N N
3、 N N N N N 由于氧合Hb含量高,皮肤粘膜呈鲜红或玫瑰红 正常 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 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 肺淤血、水肿 循环障碍循环障碍 失血失血 HbHb 组织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低张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循环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临床上常为混合性缺氧 失血性休克 第三节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 肺通气量增加是对急性低张性缺氧的最重要代偿反应 主动脉体 颈动脉体 肺通气 肺泡通气量 PaO2 PAO2 PaCO2 CO2 对中感器 肺血流量 心输出量 胸廓运动 胸内负压 静脉回流 氧摄取 氧运
4、输 参与呼吸 的肺泡数 呼吸面积氧弥散 肺血管收缩 局部血流量 肺动脉压肺上部血流 通气/血流 PaO2 一、代偿性反应一、代偿性反应 (二)损伤性变化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 进入4000m高原后14d内出现 发病率:5.717.7 临床表现:胸闷,咳嗽,发绀,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 体征:肺部湿罗音 发病机制 肺水肿肺水肿 (Lung edemaLung edema )(高原肺水肿)(高原肺水肿) 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回心血量回心血量 、肺血流量、肺血流量 肺肺capcap流体静压流体静压 肺血管收缩的不均一性肺血管收缩的不均一性
5、部分部分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肺肺 肺肺capcap壁通透性增加(血管活性因子、炎症因子作用)壁通透性增加(血管活性因子、炎症因子作用) 肺水肿肺水肿 中枢性呼吸衰竭 抑制呼吸中枢 PaO2 散热体温 表现:发冷或恶寒,皮肤可出现“鸡皮疙瘩”。 2高温持续期(高峰期) 热代谢特点:散热=产热,体温在高水平上保持恒定 。 表现:皮温上升,鸡皮消失。 3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热代谢特点:散热产热产热 散热体温 表现: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甚至脱水。 17 第三节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物质代谢的改变(分解代谢) 1糖代谢 :分解代谢加强,糖原贮备减少 。 产生氧债(oxygen debt) 2脂肪代谢:分解代谢加强 3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产生负氮平衡。 4 水、盐及维生素代谢 18 (二)生理功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