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ppt课件.ppt

上传人:顺腾 文档编号:3486768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论述 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 点是怎样的?理清作者从几 个方面来谈问题的。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有人说中国的孩子“ “高高 分低能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会读书不会研究” ” 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 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 们极大的启发。们极大的启发。 1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 肇 中 2 丁肇中(1936)美籍 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 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 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 。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 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 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 获得(

2、物理学)哲学博 士学位。 3 自读目标: 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学习本文“举例子、讲道 理” 的论证方法。 4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意 并造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袖手旁观、一帆风顺 5 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决 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 纳意思。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找出过渡句和 各段的关键句,给文章划分层次, 并概括各部分大意,五分钟后比谁 回答的正确。 6 第一部分(l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 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指 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 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 要培养

3、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 代提出希望。 7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25段): 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 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 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 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 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8 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2、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一些读书人 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从全文出发,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 什么? 4、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

4、神)为什么很重要?应 该怎样进行实验? 3、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自学指导:浏览课文,找到题干中关键词在文中 出现的区间,并进行适当的圈化,以典型的句子或 词语回答,五分钟内看谁找得又对又好。 9 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一些读书 人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传统儒家“格物”以“致知”的途径是 _ 。 (2)这样做的依据是: _ 。 (3)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_ 大都偏向于 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抽象的思

5、维而不愿动手 _ 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 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研究圣 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 10 3、从全文出发,概括“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4、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 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3、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 有计划的探索。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 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从探察物体(实验)而得到知识。 1

6、1 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二、论证结构 :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3-12) (13) 提出论题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 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 精神。 (1-2)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12 四读课文,归纳论证方法: 你认为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举例 说明。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回顾常见的论证方 法,从文中找到相应语段,并做标记或 批注。 13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 用课文原话回答。)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 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7、,不是由自我检 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用课 文原话回答。)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 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 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4 作者举了哪些 事例、讲了哪些道 理来阐明观点? 15 讨论: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 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 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 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 措了。”讨论一下,这是不是符 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 进? 16 ?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 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 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 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

8、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 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 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 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 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17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 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 ,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 到知识的。 18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 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 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 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 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 以一帆风顺

9、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 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 、出主意。 19 总结: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 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 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摆事 实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20 说明:幻灯片8的文本框有链接. 幻灯片14右下角的剪贴画是“返回”按钮. 幻灯片11葫芦上是结束按钮. END 21 下列对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关于格物致知,大学里的阐述自相矛盾。 B、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是 因为中国人并不是寻求新知识。 C、“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是因为中国人把 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D、“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 知所措”,是由中国的文化背景及在这个背景支配下的 传统教育观念决定的。 E、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批判了传统儒家教育观 念,强调了科学探索活动怀疑求真的态度的重要性。 F、本文论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既有说 服力,又有感染力,非常有时代感。 B E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