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图数据的采集和地图数据库ppt课件.ppt

上传人:A小陳 文档编号:3489750 上传时间:2021-01-2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数据的采集和地图数据库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地图数据的采集和地图数据库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地图数据的采集和地图数据库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地图数据的采集和地图数据库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地图数据的采集和地图数据库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地球的表面形态 也叫地形、地貌:地球陆地表面的形态或外貌。 1 2 是什么作用造就了这些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 这些作用的力量又来自哪里? 沙漠 3 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喜马拉雅喜马拉雅 山脉山脉的考察和精密测量,发现它在的考察和精密测量,发现它在25002500万年万年 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科学家还在喜马拉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科学家还在喜马拉 雅山上发现了许多鱼、海螺、海藻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海洋生 物化石物化石,而且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而且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 断地升高(上升的速度是每年

2、断地升高(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8.518.5毫米)。毫米)。 另外另外, ,据考证据考证, ,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 古河道古河道的的痕迹痕迹。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什么。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什么? ? 4 5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6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地球内部 太阳辐射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堆 积 使地表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缓 共同作用、塑造

3、地表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活动1读书 ) 7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 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板块处于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 剧烈,多火山、地震。 8 9 活动2:读图思考: 1.赤道穿过了 个板块? 2.完全由大洋地壳组成的是 板块? 3.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 板块? 太平洋 印度洋 6 10 读图思考: 4、板块之间有哪两种相对运动形式?形成了哪两种 板块边界? (挤压碰撞 消亡边界;张裂 生长边界 ) 11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哪两个

4、板块的运动有关? 6、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2 日本海沟 马里亚那海沟 菲律宾海沟 东亚岛弧链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活动3:说说下列地形是怎么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南美安第斯山,太平洋西部岛屿,东 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马里亚纳海沟) 13 (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14 读图思考: (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 板块? (2)与阿拉伯半岛相临的 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 ? (3)红海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1)印度洋板块 (2)朝北方运动 (3)位于非洲和印度洋

5、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 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 15 16 板块移动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对地貌影响举例举例边界类型边界类型 板板 块块 碰碰 撞撞 板块张裂板块张裂 陆陆陆陆 相碰相碰 陆海陆海 相碰相碰 形成巨大的形成巨大的 高原和山脉高原和山脉 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消亡边界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形成大陆板块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岛弧和海岸山 脉,大洋板块脉,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形成海沟 南美安第南美安第 斯山脉,斯山脉, 太平洋西太平洋西 部岛屿部岛屿 消亡边界消亡边界 形成裂谷形成裂谷 和海洋和海洋 东非大裂东非大裂 谷,大西谷,大西 洋和红海洋和红海 生

6、长边界生长边界 17 边界类型地区交界处板块 板块张裂区 (生长边界) 大西洋 红海 东非大裂谷 冰岛 板块碰撞区 (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东亚岛弧链、海沟 亚欧、非美 印度洋非 美亚欧 印度洋亚欧 非亚欧 太平洋美 太平洋亚欧 印度洋非 18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概念: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是倾斜弯曲的,有的是断裂 错开的,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 形成的地 貌,称为构造地貌 褶皱 断层 19 2、构造类型与地貌 (1)褶皱(flash)(背斜、向斜)与地貌 岩层形态(一般形态 ) 地貌 背 斜 向 斜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7、 山岭 或谷地 谷地 或山岭 概念: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 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 20 褶皱的形成 21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2222 背斜谷 向斜山 2323 想一想,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 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地 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 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 24 (2)断层与地貌 概念 (flash) 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 会破裂 成因 25 (2)断层: 断层形态 构造 地貌 实 例 块状山地 或高地 庐山、 华山 泰山

8、,峨眉山 谷地 或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吐鲁番盆地 裂谷 或河流 东非大裂谷 上升岩块( 地垒) 下降岩块( 地堑) 断裂带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 破裂 而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26 岩块抬升形成的台地,因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 崎岖的山地。由于岩性不同造成差异侵蚀,较松 软的岩石易遭侵蚀形成谷地,较坚硬的岩石残留 下来,突起成为山岭或山脊 27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地地 貌貌 背背 斜斜 内老内老 外新外新 背斜山背斜山 背斜谷背斜谷 (外力)(外力) 向向 斜斜 内新内新 外老外老 向斜谷向斜谷 向斜山向斜山 (外力)(外力) 断

9、断 层层 1.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 山北坡大断崖山北坡大断崖) 2.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28 泰山观日峰 活动5:实例分析 29 珠穆朗玛峰 30 井冈山 31 汾河谷地 吐鲁番盆地 32 瞿塘峡 33 美”是桂林“四绝”。 桂林山水 34 活动:探究1: 假如你们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 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请你解释说明储油和储水 分别是哪种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 背斜储油

10、、气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注: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分,这种理想的储油 构造是背斜能保存大量石油的主要原因是背 斜岩层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的挥 发,使油气富集 35 探究2: 因修建一铁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 隧道,如果你是工程师,在背斜和向斜处,你会优 先选择在哪里开挖? 背斜 1、穹隆构造, 符合力学原理。 2、对岩层破坏 较小;施工相 对容易。 3、有利于地下 水的排放。 36 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1、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37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向斜储水构造 38 读上图填写地质构造名称: (1)A属于 (2)B属于 (3)C属于 (4)D属于 向斜 背斜 地堑 地垒 39 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地堑是。 (2)从地形上看,C处是 ,形成原因是 。 (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 图中 处。 (4)图中五个部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良好的储水构造是 。 向斜 凹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40 41 读图思考: (1)富士山和地表裂痕分别是什么作用力造成的呢? (2)这两种作用力对地形各有什么影响? 42 43 地震

12、是指岩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石圈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地球内能内能以以地地 震波震波的形式强烈的形式强烈 释放释放出来,从而出来,从而 引起一定范围内引起一定范围内 地面震动的现象地面震动的现象 。 44 1. 1. 世界的缯缮尐05舳(郂怀厈耀讀缁蜰H缀窚顆椀匂夃鼃礙幗獘繼硸蕭晦炋瀀琀瀀瀀琀戀愀攀愀愀愀戀昀昀昀攀最椀昀幗獘繼硸蕭晦炋瀀琀瀀瀀琀尀尀挀攀挀昀戀攀愀搀昀戀搀一氀昀堀倀昀瀀刀愀砀瀀稀圀猀嘀琀愀唀漀圀樀椀刀氀眀最猀儀猀伀氀渀眀幗獘繼硸晦瀀瀀琀桎琀琀瀀猀眀眀眀眀攀渀欀甀渀攀琀挀漀洀椀氀攀刀漀漀琀尀圀攀渀欀甀渀攀琀椀氀攀刀漀漀琀尀挀攀搀挀搀挀搀戀挀昀戀挀攀愀攀挀挀幗獘繼硸蔀晦詎潞暃譨靓琀桎攠扑藿衎卓熐燿晓晹扛庖戀偵岀燿晓晹扛庖打譏顡洀氀幗獘繼洀最綆癶甀戀椀搀譨瑎礠琀奞攠扑卧廿幼棿鲞鷿貀桭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