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史地组课题申报书.doc

上传人:A海阔天空 文档编号:3518351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史地组课题申报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交流电缆一同敷设,电缆走线应尽量避免受到移动设备、尖锐材料等的伤害。埋入坝体混凝土中的仪器电缆应详细记录埋设部位,使灌浆钻孔时避开缆线。 3.3.1 仪器电缆接长 振弦式钢筋计可采用专用四芯电缆按照相同颜色芯线将仪器电缆接长,电缆接头可采用热缩管密封电缆接头技术,其步骤如下: 先将仪器电缆头每根芯线套上 3.0mm(长度 34cm可自定)细热缩管,然后与电缆每根芯线一一进行对联接。各联接芯线再用电烙铁焊锡焊牢,焊锡后将细热缩管复盖住焊锡头,由中间向两边反复转动,用酒精灯或加热器对热缩管进行加热(见图) 。 3.3.2 电缆的接长 先将仪器电缆头每根芯线套上 5.0mm(长度 34cm可自定)细

2、热缩管,然后与电缆每根芯线一一进行对联接。各联接芯线再用电烙铁焊锡焊牢,焊锡后将细热缩管复盖住焊锡头,由中间向两边反复转动,用酒精灯或加热器对热缩管进行加热。如果是二根芯线与一根芯线焊接后则用稍大一些的 6.0mm中热缩套管套上(长度 34cm可自定) 。 各芯线联接热缩好后,用 J-20 电工自粘绝缘胶带分别缠紧,长度要求复盖住每根芯线。然后用 J-20电工自粘绝缘胶带总扎紧,要求缠均匀,长度以复盖住所有芯线为宜(见图) 。 先在焊锡前套上 18.0mm二层大热缩管,长度分别为 1416cm、1618cm。然后将电缆 1,及电缆 2 再用锉刀锉一下,在电缆锉的位置处缠上 1cm宽的红色密封胶

3、一圈多,操作时先将密封胶一头稍加热一下,立即卷粘在锉好电缆 1 及电缆2 上一圈多,再将热缩管内层管套上进行反复转动加热,由中间向两边将气泡赶出,在密封胶位置处多多转动加热,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上密封胶,操作方法同上,将热缩管外层管套上进行反复转动加热。 注意所有细、中、粗热缩套管都要事先在焊锡前套好,勿忘!另外,红色密封胶分成三根用,约 1cm宽左右。 4、 数据读取与计算振弦式钢筋计及锚杆应力计可采用人工测读和自动化采集两种方式进行量测。 4.1 人工测量与计算人工方式量测时,可采用 PSM-V型振弦式仪器检测仪进行测量。 4.1.1 仪器与振弦式仪器检测仪的连接 振弦式钢筋计及锚杆应力计仪器

4、电缆为 4芯水工电缆,分别与接入指示仪的连接电缆对应颜色的分线电缆用电缆夹相连。 4.1.2 数据读取与记录按照 PSM-V型振弦式仪器检测仪使用说明书,读取频率模数及温度值。振弦式钢筋计的应力 的一般计算公式为:式中: 钢筋计的最小读数 ,单位为 MPa;由厂家所附卡片给出。 F 实时测量的钢筋计输出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单位为 kHz2; F 实时测量的钢筋计输出值,单位为 kHz2; F0 钢筋计的基准值,单位为 kHz2; 钢筋计的温度修正系数,单位为 MPa/C;由厂家所附卡片给出; T 温度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单位为 C; T 温度的实时测量值,单位为 C; T0 温

5、度的基准值,单位为 C。 4.2 自动测量 振弦式钢筋计及锚杆应力计安装埋设完毕,可接入“智能分布式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测量,该系统能实现自动定时监测,自动存储数据及数据处理,并能实现远距离监控和管理。具体使用方法请参阅相关资料。 4.2.1 自动测量的计算 振弦式钢筋计及锚杆应力计接入 “智能分布式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后,仪器的测量、计算存储均自动完成,无须人工干预。 5、 注意事项振弦式锚杆应力计安装定位后应及时测量仪器初值,根据仪器编号和设计编号作好记录并保存,严格保护好仪器的引出电缆。 6、安全与环保6.1安全施工1 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对作业人员施工前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6、班长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进行讲解与分析。未经教育的人员不得进入现场进行施工。2 仪器埋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1)制定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戴好口罩等防尘工具。(2)仪器埋设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对于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作业点周围挂好安全网等做好“三保四口五临边”( 三宝”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四口”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 “五临边”指: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层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的侧边。)。(3)防雷雷雨天户外施工做好防雷工作,设立避雷装置。6.2环境保护1 节约用水合理设计用水方案,设备的冲洗设立循环用

7、水装置。2 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使各仪器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3节约用电 4防止噪音污染 近民区避免夜晚施工,设立消声降噪装置。7、附件. )育婴员要对碗筷进行清洁消毒,可将碗筷垒叠用消毒柜消毒。4、 ( )婴幼儿有时会将大小便便在裤子上,不要责怪婴幼儿,应提醒和引导婴幼儿。5、 ( )3岁以内婴幼儿因立位测量不易准确,而采用卧位测量,故称身长。6、 ( )大脑发育不全常见于脑积水。7、 ( )头胸围交叉时间与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关,大约在18个月左右8、 ( )体重的测量以斤为单位,准确记录小数点后2位。9、 ( )3岁以下小儿测身长时读刻度,记录至0.5cm。10、 ( )均值离差法,即以

8、各项体格生长发育指标的均值为基准值,以标准差为离散距的评价方法。11、 ( )婴幼儿发热时包裹不要太紧,穿衣不要太厚。12、 ( )教会因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答案:1-5 DDDDD 6-10ADDCB 11-15DDCCD 16-20DCDDB 21-25CDDCD 26-30DBBDA 31-35DAACD 36-40CCBDB 41-45CBCDC 46-47BC判断题:8-9错 其余全对。.完善。通过所有人都做好每件事,做好每一个产品,100%和零缺陷的质量目标是能够达到的。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要100%满意,你达不到100%,我就不放心,或者我就不要你

9、的东西。试想,如果我们去商场买东西,不管是电视机,还是微波炉,或是其它什么东西,如果卖东西的人给你说,我们的产品只有80%好,即使说有99%好,你想你会放心买吗? 这一点小问题,没关系的 错!比如说,做一个产品,我的上一道工序有一点小问题,没关系,到我这,也出现一点小问题,也没关系,到下一道,又有一点小问题,还是没关系,最后下来,这产品存在着很多的小问题,也就不再是小问题,它就成了大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首先是要寻找问题的原因,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很多,因为存在着很多小问题,那问题的解决就得从这些小问题的解决开始,一个一个突破,最终得到完全解决。所以,小问题不容忽视。在日常工作当中,一旦发生问题,

10、即使是小问题,我们都应当立即将其消除。绝不忽略和拖延!如果我们的每一件事都做好,每个小问题都得以消除,那就不会产生什么大问题和长期问题,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产品就能做好 以前也是这样,没关系的在座的各位,可能有的没有做过轮圈制造这一行,但现在大家要知道,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是重要安全件,是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来到公司,应当以一个全新的品质心态对待新的工作。人人、处处、时时紧紧绷好产品质量这根弦。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要以从前的态度来对待,不要认为,以前的公司要求没这么高,这么严,不用管的,没关系的。在工作中,凡是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改善的问题,我们都应当努力去解决和改善。而不是安于现状,止步不前

11、。即使是以前也是这样,也能行得通,而现在找到了解决或改进的方法,就要积极的去解决或改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平乡县职教中心 张克强课 题测量物质的密度课 型新 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教学重点学习用天

12、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教学用具量筒(或量杯)、石块、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新课引入:回顾上节课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叙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回顾上节课如何测量规则物体的密度。(播放课件)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任意形状的小

13、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的密度,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合作探究:一、量筒的使用:(一)观察量筒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二)使用方法:(1)、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m/V得出若

14、测就先测m和V再算出。学生回答: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积,密度可得。学生回答:不能,不规则石块、盐水的体积不能用刻度尺来测量,如何测量体积呢?引入量筒。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1)单位ml(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 ml(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学生动手操作:石块的体积:回顾密度的概念,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使学生知道本节知识的原理,进一步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从实际操作中

15、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图形可以使学生有一直观的感觉,便于学生理解。(2)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

16、块的体积。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画图法表示自己的方法分组实验:【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密度】(播放课件)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

17、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测量盐水的密度】设计问题:(播放课件)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 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方案甲:测定物质密度的是常规测量方案空玻璃杯质量m1 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盐水的体积V盐水的质量为m = m

18、2-m1盐水的体积为V盐水的密度为:盐水= m2-m1)/V方案已:测定物质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案玻璃杯和盐水总质量m1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m1-m2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盐水的密度为:盐水=(m1-m2)/V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序。设计测量石块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学生交流,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 回答: 乙的方案更好,因为甲的方案在操作时,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时,烧杯中剩有少量盐水,会产生误差,乙的方案则可以避免这种误差。有学生分组进行试验:五组按甲方

19、按、五组按乙方按。最后结论进行讨论。各组交流,互相补充,总结出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测量盐水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烧杯和盐水的质量(g)烧杯和杯内剩余盐水的质量量筒中盐水质量量筒中盐水的体积盐水的密度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学生自主设计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问题引入,拓展学生的思路。评估交流,提出新问题,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使学生把知识纳入知识系统。知识拓展:(播放课件)1、等体积法测定小石块的密度。 石块质量m0 杯和满水 质量m1 杯和剩余水总质量m2 学生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石块排开水的质量m=m1-m2 石块的体积等于被其排开的水的体积,即V石=V排水=m/水=(m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