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顺腾 文档编号:3750234 上传时间:2021-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渭南市瑞泉中学 刘慧玲教学目标: 一、感知层次: 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二、感受层次: 诗歌的思想内涵。 三、感悟层次: 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具:多媒体。 2、教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 3、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远离故土的游子是孤寂的,爱人远在天涯难以相守的人是痛苦忧伤的。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人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来到东汉末年,跟随涉江采芙蓉中的主人

2、公,一同去感受这种质朴真挚的情感。(板书标题)二、教师点明本节课教学目标三、文学常识积累(学生介绍)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它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之情。古诗十九首惯常以诗的第一句为题。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有“千古五言之祖”之誉。 它是我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怨而不怒”,是我国感伤主义文学最早和最集中的体现。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四、诵读感知,步入

3、文本。(教师范读)1、目的:第一遍诵读,初步感知内容,疏通文意。 2、要求:师生快速配合,完成本诗文意的串译整理。 交流结果展示学生展示,教师补正。译文:(我)坐船来到湖上采摘荷花,胡岸边有数不清的兰蕙芳草。 采来的荷花要送给谁呢?送给我思念的远方的那个人。 (我)回望思念之人所在的故乡,归家的路是那样的漫长。 我们感情深厚却要分离,只有忧愁伤感到终老。 教师: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我们步入下一个环节。五、诵读感受,创设情境。(学生齐读)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第二遍诵读,使得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发挥联想想象,勾勒画面。教师展示自主赏析诗歌流程图:诗歌内容(高度概括)(所运用)艺术手法

4、(传达)思想情感教师分解自学任务:具体到组,按照自主赏析流程进行自主研讨学习。(教师板书收束)1、赏析第1、2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分析:内容:涉江郊游,采摘芙蓉。手法:这一句是环境描写,以众多美好的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形象及相思之情。为以乐景衬哀情。思想情感:表达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教师总结: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这一句塑造了一个清新淡雅、高洁美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赏析第3、4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分析:内容:人在远方,心愿难遂。艺术手法:为自问自答的设问。思想情感: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教师总结:情感可谓含蓄蕴藉,余味悠长。3、赏析

5、第5、6句:“第三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分析:内容:回望故乡,长路漫漫。手法:运用细节描写, “还顾、望”等动作描写。思想情感:抒发了游子孤寂、伤感,思乡怀人的深切情感。4、赏析第7、8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分析:内容:天各一方,忧伤终老。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主人公由眼前想到以后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担忧。如果相爱而不能相守,只能忧伤终老。思想情感:表达了天各一方,忧伤终老的无尽忧愁。教师总结:情感至此发生了转折和变化。思乡怀人忧伤终老六、诵读感悟,深入研讨。(学生齐读、或者背诵)1、目的:通过第三遍诵读,感悟本诗复杂情感,深入研讨论本文的艺术特色。2、思考:本文的抒情主人公

6、究竟是谁?(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汇总完成)分析:本文采用了对面落笔悬想的手法。女主人公:留守故乡,涉江采芙蓉,思念出行在外的丈夫;设想在外游子的孤寂痛苦。男主人公:远走天涯,“望旧乡”却无法回归,孤寂忧伤,思乡怀人的游子。可以理解为,男女主人公天各一方,各自思念对方的痛苦忧伤。画面分隔,同时显现,男女主人公彼此爱恋思念,情感真挚浓烈,更为耐人寻味。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悬想“诗从对面飞来”,对面落笔,含蓄蕴藉。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三个独特具魅力的艺术特色:意境高洁、清幽情感含蓄蕴藉,余味悠长悬想对面落笔手法教师回顾本节课重点内

7、容:本节课以诵读为基础,分别完成了感知文意、感受思想情感和感悟本诗独特艺术手法的教学目的,希望能够使得同学们重视平时的诵读,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七、拓展延伸,巩固提升。请大家赏析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完成不少于600字的赏析笔记。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板书设计一涉江采芙蓉 内容 艺术手法 思想情感 (1、2句)采摘芙蓉 环境描写、以乐景衬哀情 思念游子 (3、4句)心愿难遂 设问 思念之情 (5、6句)回望故乡 细节描写:动作 思乡怀人 (7、8句)忧伤终老 联想想象 无尽忧愁 艺术特色:意境高洁、清幽情感含蓄蕴藉,余味悠长悬想对面落笔手法 板书设计二涉江采芙蓉 思妇采摘芙蓉 悬 想 游子还顾望乡以乐景衬哀情 对面落笔 细节描写设问 忧伤终老 联想想象艺术特色:意境高洁清幽 情感含蓄蕴藉(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