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燃气锅炉调试试运行方案.pdf

上传人:stillstanding 文档编号:3758837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燃气锅炉调试试运行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燃气锅炉调试试运行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燃气锅炉调试试运行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燃气锅炉调试试运行方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燃气锅炉调试试运行方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期进行检查;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的检查 与验收。 3.3.3、遇 6 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雪后的特殊情况的检查。 3.3.4、停工超过一个月恢复使用前。 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 word 专业资料 . word 专业资料 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 . word 专业资料 3.3.5 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 或横向高宽比 6 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 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 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 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

2、m设置,四周和 中部每 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 层; d.在任何情况下, 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 (扫地杆的设置层) 必须设 水平加强层。 3.3.5 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3.3.6 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 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 400mm ;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 12kN 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 时应用顶托

3、方式。 . word 专业资料 3.3.7 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 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 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 要控制在 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 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 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 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 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

4、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 况及时解决。 3.4、对整体脚手架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3.4.1、保证架体几何不变形的剪刀撑等设置是否完善。 3.4.2、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立杆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有无松动或悬空 情况。 3.4.3、立杆上碗扣是否可靠锁紧。 . word 专业资料 3.4.4、立杆连接销是否安装、扣件拧紧程度。 3.5、搭设高度在 20m 以下(含 20 m )的脚手架,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技 术、安全及监理人员进行验收。 3.6、脚手架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4.6.1、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 4.6.2、脚手架的专项施工

5、设计方案。 4.6.3、周转使用的脚手架构配件使用前的复验合格记录。 4.6.4、搭设的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 4、支架预压与观测 支架搭设完毕,顶托上放纵向双排钢管,在纵向钢管上按25cm 间距 安放 5cm 10cm 横向方木,再在其上安放模板,底模采用1220 915 18mm 优质双面漆合板。 为消除支架变形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模板安设后应对支架进行预压。 4.1、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拱箱梁自重,采用拱箱梁自重的120%, 计算出预 压重量,在底模上堆载预压,预压宽度为底板宽度。预压用成捆钢绞线和 钢筋,用吊车吊放。 4.2、支架预压与观测 4.2.1、测量准备 . word

6、 专业资料 加载前,顺桥向在每跨跨中及两端共设置9 个观测点,点位分别置 于桥墩附近和跨中处;对应横桥向设置3 个观测点,点位分别置于左右外 缘腹板下及底板中心位置,派专人根据所设置的观测点进行压载前观测, 得出加载前的模板标高为H1。 4.2.2、堆载 4.2.2.1 、加载过程测量 堆载过程中,除对观测点连续进行观测外,同时注意对支架的变形、 位移、节点和基础的沉降等进行观测,如果发现超过允许值的变形、变位 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4.2.2.2 、压载持续时间 载荷过程中,连续测量观测布置点的标高,预压的第一天进行两次观 测,第二天观测一次,连续预压2 天的沉降小于

7、3mm 时为基本稳定期, 取测得的模板标高H2 为加载后的标高。 4.2.2.3 、卸载 测完标高 H2 后即可卸载,卸完载后测得观测点的模板标高为H3。 为使现浇连续箱梁在卸架后能获得设计规定的外形和高程,施工按设计提 供的箱梁预拱度设置外,还需根据现场情况预留支架及地基的变形量。 结合预压成果设置施工预拱度。施工时,在管架上用透明胶纸粘贴带刻画 线的纸条,跟踪观测,如有特殊变化,应及时调整。 . word 专业资料 5、模板施工标高控制 施工支架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其中非弹性变形在支架 及其基础加载预压后已经基本消除。根据支架预压与观测有:弹性变形F1 H3-H2 ;非弹性变形

8、 F2=H1 H3。由此得出模板施工控制标高H弹 性变形 F1设计预拱度设计标高H0。其中弹性变形 F1 与设计预拱度之 和又称施工预拱度f, 施工预拱度 f 按二次抛物线法分配,其公式为 f(x)=4fx (Lx)/L2 6、脚手架的拆除 脚手架的拆除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的有关要求进行。桥梁支 架卸落应对称、均匀和有序的进行。对连续梁应从跨中间向两端进行,然 后再卸落主跨部分,主跨也是由中间向两端进行。 卸落的主要原则:从梁挠度最大处的支架节点开始,逐步拆卸相邻节 点,以便使梁的挠度变形逐渐加大到梁设计挠度。拆除应对称、均匀、有 序地进行,从跨中对称往两端拆,由上而下,逐层拆下,不允许

9、上下层同 时拆除。 6.1、 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经按技 术管理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拆除作业。 6.2 、脚手架拆除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在岗操作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 安全技术交底。 . word 专业资料 6.3、 脚手架拆除时必须划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派专人看管。 6.4 、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器具及多余的材料和杂物。 6.5 、拆除作业应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6.6 、连墙件必须拆到该层时方可拆除,严禁提前拆除。 6.7 、拆除的构配件应成捆用起重设备吊运或人工传递到地面,严禁抛掷。 6.8 、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必须

10、事先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 方案,并按图纸的有关规定进行。 6.9、 架体拆除时应按技术交底的拆除顺序进行。 6.10 、拆除的构配件应分类堆放,以便于运输、维护和保管。 第五章、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1、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1.1、支架垫木下面不能有空洞,应密实。 1.2、有垫木时,支架底托应用铁钉固定于垫木上。 1.3、加劲钢管应能与支架牢固连接,保证支架的整体受力。 1.4、架体与主体结构拉结牢固后,随着架体升高,剪刀撑应同步设置。 1.5、脚手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 ;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 1.6、安全网应满挂在外排杆件内侧横杆下方,用 26铁丝把网眼与杆件绑

11、牢。 . word 专业资料 1.7、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7.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1.7.2、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KN.M ,也不应大于 65 KN.M 。 1.8、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啮合长度不得小于45 扣,插入立 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 1.9、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 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料。 1.10、 混凝土输送管、布料杆及塔架拉结缆风绳等不得固定在脚手架上。 1.11、大模板不得直接堆放在脚手架上。 1.12、遇 6 级及以上大风、雨雪、大雾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拆 除作业。 1.13、脚手

12、架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结构杆件,如需拆除必须报请 技术主管部门同意,确定补救措施后方可实施。 1.14、严禁在脚手架基础及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 1.15、脚手架应与架空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及 脚手架接地防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 范(JGJ462005 )的有关规定执行。 1.16、使用后的脚手架构配件应清除表面粘接的灰渣,校正杆件变形,表 面作防锈处理后待用。 . word 专业资料 2、应急预案 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1.1、组长:主管安全工作项目部经理:唐俊 2.1.2、副组长 ;部先元 施工队长:邹子风 安全主管:唐

13、元伯 2.1.3、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技术负责人:部先元 项目部办公室主管: 现场抢救组: 后勤供应组:唐娟 机械部: 物资部:唐任 财务部: 事故调查组: 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通讯网络 指挥中心 组长: 唐骏 . word 专业资料 2.2、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 2.2.1、应急救援组长的职能及职责: 2.2.1.1 、在分公司授权下发布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令; 2.2.1.2 、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 现有资源制定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2.2.1.3 、现场的指挥与协调; 2.2.1.4 、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2.2.1.5 、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2.2.1.6 、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副组长 部先元 . word 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