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会计电算化 【内容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目录】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三、改造会计方法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
2、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
3、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内存资料可以
4、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其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固有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二、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
5、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1.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
6、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2.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
7、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3.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 现行的不少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了紧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个轴心,使手工会计在计算机上再现,导致软件开发思维停留在现行传输模式下。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是现行传输的时空固定化、格式化和高
8、度集中化。在经济内容纷繁复杂、经济业务与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已满足不了管理者的需要了。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除了定时、按规定格式提供信息外,更多的精力应花在设计出适时提供各种现行使用者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使得各信息使用者能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其所需的信息,作出各种决策,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获取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这种会计信息传输模式如下: 三、改造会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是按传统的会计方法来处理会计事务,会计软件除了作些小的改造,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 (一)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 传统会计教科书把统驭性质的科目称为总帐科目,
9、总帐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子目下属科目称为明细科目。如果明细科目下属还有科目,怎么命名呢?会计电算化根据实践,把总帐科目称为一级科目,一级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依次类推。这样,科目的上下级关系明确,表达也很方便,使用也很灵活。 (二)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 1.一级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根据目前出台的16种行业会计制度分析,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制度一级科目用了4位数。但只要舍去它们第一位,并对某些科目的编码稍作调整,那么16种行业的会计科目便可统一为3位数了。 2.一级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比如,施工企业中511的科目名称为“其他业务支出”,而旅游企业511的科目名称为管理
10、费用,还不统一,有待改进。 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与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方便。 (三)记帐凭证种类的统一。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记帐凭证的种类有三大类九种。传统的记帐凭证分类有其原因,一是查找方便,二是工作习惯。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查找凭证的方法增加了许多,如可以按凭证号查、按会计科目查、按摘要中的文字查、按金额查等。因此,传统记帐凭证的分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用一种统一的记帐凭证(即不分业务种类),不但仍能做到查找方便、迅速,而且省去了操作上的麻烦,提高了计算机处理的速度。(四)三大会计报表的统一。三大会计报表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
11、金流量表”。分析16种行业的三大会计报表,内容上、格式上均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把这些小“异”加以改造,更便于上级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基层企业数据的汇总或比较,更便于计算机处理。根据当今集团企业越来越多的现状和集团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三大报表统一的要求将更强烈。 (五)帐簿形式的改造。 1.帐簿载体的改造。传统帐簿载体是纸张,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传统的帐簿必须打印之外,还有磁性介质(硬盘、软盘、光盘)作帐簿,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是财政部门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人不习惯使用电子帐簿,因此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现在20年过去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一部分人改掉旧习惯,确
12、立电子帐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 2.帐簿格式的改造。传统帐簿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再加上外币格式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习惯用传统的帐簿格式来查帐。其实电脑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分类、组合,远远超过现行帐簿的格式。比如,有一客户的往来涉及到四个帐户: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用现行帐簿格式,只能逐一打开这四本帐。用电脑帐簿,只要把这一客户名找到,然后将与该客户名的有关帐目进行组合,就能分析到底是我欠人,还是人欠我。 因此,只要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帐簿格式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灵活地使用会计软件,而会计软件再融入“会计业务重组”思想,那么传统的帐簿格式将被无格式但能进行
13、任意分类、组合、汇总的形式替代。 (六)取消中间过程表式的输出。所谓中间过程,指“科目汇总表”、“汇总记帐凭证”、“总帐科目试算平衡表”等在手工操作中的一些方法、格式。 其实,编制这些中间过程表式无非是为了登总帐方便与做报表方便;分析电算化中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毕业论文论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摘要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一种管理思想,是企业的核心,其落脚点集中到“人”这个中心。“以人为本”是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尤其对这一特殊行业更具鲜明的特性。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本管理已成为一道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先由国外的最新研究理论引出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在对传统管理理论拷问的基础上,提出
14、了人本管理思想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在解读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后,总结现代企业管理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人本管理实施的盲点,从而提出人本管理的核心关键点,作者总结出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以及考核制度是人本管理实施的成功关键。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文化一、 引言198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狄尔(Terrence Deal)和管理顾问艾伦肯尼迪(Allen Kennedy)合著的企业文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文化管理理论的正式诞生。1982年,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TPETERS)和沃特曼(RWATERMAN)出版了追求卓越一书,迅速引起了美国管理
15、界的广泛注意,它所提出的人本管理理论,至今仍是西方管理界的热门话题。作者认为,人不是纯理性的,其感情因素不容忽视;管理不仅要靠逻辑和推理,还要靠直觉和热情;理性化的解析手段和技术方法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迷信和滥用。在该书的推动下,管理学界对纯理性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人本管理热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对传统理性管理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中,人本管理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和模式,人本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试图实现物质与精神、理性与价值、个人与整体在企业管理中的融合与统一,契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所引发的劳动方式、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时
16、代特征,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有效率的新的管理理论。二、 企业人本管理的内涵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管理学之父”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将人当作机器一样看待,要求人机的最佳配合,最终是人成为机器流水线的一部分。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管理,即“企业既人”,认为企业中人、财、物管理应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人本管理呢?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一)以人为主体全新的管
17、理理念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热衷于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和使用产品 的人。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能、才能和技巧。人是社 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归根到底,一切经济行为,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 (二)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
18、,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解放生产力,首先就是人的解放。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三)尊重每一个人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每一个人作为大写的人,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 和做人的应有权利。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人们常常把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象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地应当使人受到最大的尊重,使人的权 利得到更好的保护;不允许任何侮辱人格、损害人权的现象存在。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当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时,他会尽最大努力去 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
19、 作为一个企业,不仅要尊重每一名员工,更要尊重每一位消费者、每一个用户。因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它们被消费者所接受、所承认,所以应当尽一切努力,使消费者满意并感到自己是真正的上帝。 (四)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组织成功的基础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企业都应把培育人、不断提高员工的 整体素质,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现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并重新塑造自己。提高员工素质,也就是提高企业的生命力。 (五)人的全面发展管理的终极目标改革的时代,必将是亿万人民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励精
20、图治的时代;必将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 造出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地说,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从而也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六)凝聚人的合力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不过是这有机生命体中的一分子,所以,管理不 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从这一本质要求出发,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就应当 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如何增强组织的合力,把企业建设成现代化的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也是人本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三、 现代企业中人本管理的
21、缺陷当前企业人本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决定了人本管理实施的可行性,首先要解决人本管理的痼疾在何处,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以保证企业人本管理的顺利实施。(一)企业的价值观缺陷企业为了生存会不惜一切地节约成本,从而可能损伤员工的积极性。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 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事实上把人当作一种经济资源看待。人在管理过程中是接受者, 受制于企业的制度、规章, 受制于生产过程,技术条件,受制于给定的薪金酬劳。此外, 企业家的价值观将影响到员工的
22、敬业精神, 进而制约了人本管理的实施。(二)企业人本管理的客体不明确实施人本管理, 企业人要求是敬业人。以人作为管理的核心,此“人”一定为“敬业人”。研究表明, 敬业人是对所从事的学习,工作或事业专心致志、全心投入,不轻易放过任何困难、任何客户,能给公司创造效益的人,所以只有对敬业人实施人本管理才能有效。(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局限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局限性, 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企业仍然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人力资源部门除了要创造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为实现员工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提供帮助以外, 还有大量工作如建立人才库、核算工资奖金、招聘培训等等。人本管理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不断丰富其自身内涵的新问题。由于这一超现实的哲学命题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企业中现实条件的制约, 所以真正彻底地将人本管理贯彻到底, 在现阶段还需要时间。四、 现代企业中人本管理的实施通过对以往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管理中问题的阐述,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关键点。加强人本管理能够促使员工更加认同企业,一个企业有了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就意味着企业全体职工思想统一,企业就能朝预定方向发展,企业目标和领导层决策就能迅速转化为全体职工的行动。为实现共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