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则通过入境旅游日本则通过入境旅游、知识产权及金融服务走出去缩减逆差知识产权及金融服务走出去缩减逆差 十四五规划的前期阶段十四五规划的前期阶段,疫情常态化及逆全球化趋势影响下疫情常态化及逆全球化趋势影响下,人员人员“走出去走出去”意愿或有下降意愿或有下降,改善国内服务供给改善国内服务供给,或将减或将减 少服务贸易进口少服务贸易进口,实现服务内循环:实现服务内循环: 在旅游旅游方面,需要推动国内高质量旅游供给的形成,引导旅游向国内市场转向 在留学留学方面,预计未来合作办学的发展及国内教育资源的提升有望承接部分留学需求,进而实现服务贸易逆差的收窄 在医疗医疗方面,医疗改革“三医联动”或为基本盘,海南
2、有望建设成为一流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吸引境外就医需求回流 短期内旅行服务贸易(含留学、旅游、就医)“少出去”或有望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约4000亿体量的增长空间,使服务 贸易逆差缩减22% 更长期来看更长期来看,降低服务贸易逆差需要大力促进中国公司及服务降低服务贸易逆差需要大力促进中国公司及服务“多出去多出去”,增加服务贸易出口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扩大服务外循环:扩大服务外循环: 技术服务:技术服务:“一带一路”沿线的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巨大,推动以铁路、水电和通信工程建设等为重点的技术出口,或将 大幅收窄服务贸易逆差 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在加速推进金融服务业双向开放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口与出
3、口或均有增加,特别是“一带一路” 上,金融服务随实体企业同步走出去或有助于逆差适度收窄。伴随着国内金融自由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我国金融 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或将大有可为 数字服务:数字服务:我国在新一轮数字经济转型中具备先行者优势,未来数字服务(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服务、 数字影音、线上教育医疗等)出口或为最大亮点,有望使中国实现弯道超车,改变我国国际贸易领域话语权较弱的局面。 北京有望成为我国数字贸易的发展高地,或可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贸易逆差问题 6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核心,而关键在于提高收入让居民“能消费”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核心,而关键在于提高收入让居民“能消费” 对于
4、当前中国经济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消费既是压舱石又是发动机消费既是压舱石又是发动机,扩大内需需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内需需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从对GDP增长的贡献看,2014年以来消费都超过了55%,是名副其实的“发动机”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消费占比还处于偏低的水平,促进消费特别是居民部门消费或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改革让居民要通过改革让居民“能消费能消费”、“愿消费愿消费”、“敢消费敢消费”,而最为核心的仍在于通过提高收入让居民而最为核心的仍在于通过提高收入让居民“能消费能消费” 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或能为短期的消费回补提供支撑,但是长期来看,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或才
5、能从根本上提高 我国居民消费率。具体来看,预计可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群众“能消费”;其次,改善 消费软硬环境、鼓励商家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让群众“愿消费”;最后,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敢消费” 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高度相关,提振消费的核心在于通过通过提高收入让居 民“能消费”,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愈发重要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 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各国最终消费占各国最终消费占GDP比例(比例(%)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高度相关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高度相关 30 40 50 60 70 80 90
6、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中国欧洲印尼日本美国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2013-12 2014-03 2014-06 2014-09 2014-12 2015-03 2015-06 2015-09 2015-12 2016-03 2016-06 2016-09 2016-12 2017-03 2017-06 2017-09 2017-12 201
7、8-03 2018-06 2018-09 2018-12 2019-03 2019-06 2019-09 2019-12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同比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实际同比 7 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或制约消费,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收入分配机制不合理或制约消费,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 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或已成为抑制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或已成为抑制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居民部门在整体国民收入中分配比例较低和居民部门内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或导致居民消费需求被抑制 基尼系数可以体现贫富分化情况,该系数在2008年后开始好转,但是在2015年后开始再度恶化
8、 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重中之重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重中之重,健全各要素市场化改革或为后续重点健全各要素市场化改革或为后续重点 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基础环节,对最终可支配收入的贡献超过85% 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各自的报酬 社会保险福利、社会补助等再分配手段的影响还非常小,初次分配对居民可支配收入起决定性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信证券研究部 我国基尼系数在我国基尼系数在2015年后再度抬升年后再度抬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 82.00 84.00 86.00 88.00 90.00 92.00 94.00
9、96.00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初次分配(亿元)社会保险福利(亿元)社会补助(亿元) 其他转移收入(亿元)初次分配占比(%,右轴) 0.460 0.465 0.470 0.475 0.480 0.485 0.490 0.495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
10、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8 优化初次分配结构,激发劳动、科技、土地等要素活力优化初次分配结构,激发劳动、科技、土地等要素活力 劳动:推动产业转移并破除要素流通障碍劳动:推动产业转移并破除要素流通障碍,促使劳动要素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促使劳动要素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推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等低收入地区转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的同时,增加对当地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渠道,加强职业培训,使劳动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 科技:强化以产权为核心的科技要素市场化评价和分配机制科技:强化以产权
11、为核心的科技要素市场化评价和分配机制 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技要素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制度和转化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完善科技要素报酬机制 以“科改示范行动”为抓手,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促进内部科技要素活力迸发 土地:释放农村土地要素活力土地:释放农村土地要素活力,帮助近八亿农民实现增收帮助近八亿农民实现增收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在于改变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使得农民手中的土 地要素得到合理的市场化报酬 一方面全面推动4200万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另一方面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或将盘活农村1.
12、14亿亩闲置宅基地 方面方面数据数据来源来源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4200万亩2013年社科院测算 实际可入市比例约40%综合33个试点情况 平均交易地价28.6万/亩2018年底,全国已入市面积9万余亩,总价款约257亿元 预估土地市场规模4.8万亿元万亿元4200万亩*28.6万/亩*0.4;考虑入市供给规模和节奏影响价格,仅作为静态估算 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总规模约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总规模约4.8万亿元万亿元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社科院,中信证券研究部测算 9 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社保体系加码支持中低收入群体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社保体系加码支持中低收入群体 资料来源
13、:IMF,中信证券研究部 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构成(单位:各国政府公共支出构成(单位:%) 个税改革或效果有限个税改革或效果有限,房产税房产税、证券资本利得税证券资本利得税、遗产税等有望发挥遗产税等有望发挥“调高补低调高补低”的作用的作用 2019年我国税收收入15.8万亿,其中个税收入仅1万亿,相对较小的税收规模限制了个税改革的效果 房产税已经在上海、重庆试点,制度相对成熟,证券资本利得税、遗产税或将适时推出。预计均会采取类似个税的累进 税制,更多地向高收入群体征收,税收收入或将主要用于补贴低收入群体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保的托底功能充分发挥社保的托底功能 中国政府的社保
14、支出约占中国GDP的7.1%,占整体政府支出的22.9%,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偏低的水平 政府或将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在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上的后顾之忧 盘活存量住房公积金,丰富住房公积金用途,充分激发超6万亿元缴存结余的活力 0%10%20%30%40%50%60%70%80%90%100%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卢森堡 澳大利亚 日本 英国 美国 中国 公共服务国防治安安全经济事务环境保护住房和公共设施医疗卫生宗教文化教育社保 目录目录 CONTENTS 10 1.1. 双循环内外共振,改革与开放先行双循环内外共振,改革与开放先行 2.2. 鼓励性生育政策或将推出,多
15、层次养老体系建设加速鼓励性生育政策或将推出,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加速 3.3. 城镇化突出城市群作用,土地盘活释放要素潜力城镇化突出城市群作用,土地盘活释放要素潜力 4.4. 金融体系改革地位提升,资本市场改革或为亮点金融体系改革地位提升,资本市场改革或为亮点 5.5. 产业政策向市场化转型,产业政策向市场化转型,1+31+3领域需要重点关注领域需要重点关注 6.6.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军队建设或迎来补偿式发展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军队建设或迎来补偿式发展 11 剔除二孩堆积效应后,长期生育率或已经降至剔除二孩堆积效应后,长期生育率或已经降至1.1左右的极低水平左右的极低水平 资料来源:wi
16、nd,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中信证券研究部资料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劳动人口占比(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劳动人口占比(%)中国大陆总和生育率分孩次情况中国大陆总和生育率分孩次情况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百万)劳动人口占比(%,右轴)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1.60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二孩
17、比一孩(右轴)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年龄结构问题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年龄结构问题,改善的关键在于增加生育改善的关键在于增加生育 中国大陆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2010年达到峰值73.3%,此后持续下滑,预计将在2025回落至68.3% 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生育率约为1.52。但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数量比一孩已经达到了1.41,中国台湾该比例的 长期均值约为0.72。参考中国台湾数据,我们修正了二孩放开的堆积效应,发现中国大陆长期的生育率已降至1.1左右, 仅略高于韩国的1.05,远低于日本的1.43 12 人口普查或将推动生育全面放开,但只是放开限制效果或有限人口普查或将推动生育全面放开,
18、但只是放开限制效果或有限 资料来源:World Bank,中信证券研究部 限制性生育政策放开前后生育率变化限制性生育政策放开前后生育率变化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 生育限制全面放开或已近在眼前生育限制全面放开或已近在眼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间点为2020年11月1日,普查结果预计在明年初发布,或将成为未来人口政策制订的重要依据。 我们认为人口普查数据或将充分反映当前中国生育不足的问题,为生育限制全面放开提供有力根据 只是放开限制性生育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印度都曾经历过实施生育限制再到放开的过程。除了
19、放 开限制后立即转为鼓励生育的新加坡,其他国家生育率并未随着政策放开出现明显回升 13 五类生育鼓励政策共同发力,长期生育率有望回升至五类生育鼓励政策共同发力,长期生育率有望回升至1.6左右左右 整体力度 政策展望政策展望 预计效果 整体力度整体力度:1020年接近日本、韩国的水平,即鼓励生育的财政支出达到GDP的1% 预计效果预计效果:参考其他国家经验,中国有望将长期生育率从当前的1.1提升至1.6 现金补贴现金补贴:每孩生育补贴达到1万元,06岁婴幼儿平均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每年的 财政支出或将达到约4000亿元 税收减免税收减免:税收减免范围拓展至所有育儿支出;根据子女数量进行“递进
20、式”减免 产假制度产假制度:妇女产假标准延长至半年以上;男性陪产假15天以上 公共服务配套公共服务配套:加强普惠性托幼机构建设,入托率达到OECD国家35%左右的平均水平 观念倡导观念倡导:春晚宣传;光荣家庭勋章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预计 14 强化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强化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测算 中国老龄人口和老龄化率中国老龄人口和老龄化率 应对老龄化应对老龄化,在保障老龄人口收入的同时还应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在保障老龄人口收入的同时还应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 2019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达到1.76亿人,老龄
21、化率约为12.6%。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5年老龄人 口数量将达到2.05亿人,老龄化率超过14.0%,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通过国资划转社保和养老金入市缓解第一支柱的支付压力,同时加快发展第二、第三支柱 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20602070208020902100
22、 老龄人口数量(万)老龄化率(%,右轴) 目录目录 CONTENTS 15 1.1. 双循环内外共振,改革与开放先行双循环内外共振,改革与开放先行 2.2. 鼓励性生育政策或将推出,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加速鼓励性生育政策或将推出,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加速 3.3. 城镇化突出城市群作用,土地盘活释放要素潜力城镇化突出城市群作用,土地盘活释放要素潜力 4.4. 金融体系改革地位提升,资本市场改革或为亮点金融体系改革地位提升,资本市场改革或为亮点 5.5. 产业政策向市场化转型,产业政策向市场化转型,1+31+3领域需要重点关注领域需要重点关注 6.6.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军队建设或迎来补偿式发展
23、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军队建设或迎来补偿式发展 16 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变与不变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变与不变 “十三五十三五”规划中规划中,“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论述中国城镇化思路论述中国城镇化思路,预计部分政策方向将继续贯彻:预计部分政策方向将继续贯彻: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坚持
24、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另一方面继续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能力 “十四五十四五”规划预计将在均衡与发展中重新取舍规划预计将在均衡与发展中重新取舍 城镇化率已超过60%,结构性的城镇化特征突出。预计将更加强调城市群、都市圈战略,避免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的 平均用力。基于“三个一亿人”目标的“新生中小城市”、“特色小城镇”等或将不再是政策重点 核心城市群预计将成为投资发展重要抓手。除十三五提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成 渝双城经济圈预计均将有所部署,共同构成驱动中国发展的“组合发动机” 考虑到边疆安全、产业链完整、开放与贸易调整等因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将获更多政策
25、倾斜,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要素改革方面,除户籍改革持续推进外,预计土地要素盘活将成为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看点,农地改革等有望加速 17 以城市群带动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核心抓手之一以城市群带动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核心抓手之一 资料来源:联合国城乡人口预测方法,Wind 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为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0.60%,从“普遍的城镇化”,从“普遍的城镇化” 转向“结构化的城镇化”转向“结构化的城镇化” ,人口加速向城市群流动,人口加速向城市群流动 “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由此带来消费扩容升级由此带来消费扩容升级+集中基础设施投资集中基础设施投资
26、+高端要素集聚的产业发展高端要素集聚的产业发展 根据OECD报告,城市群带来人口集聚,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翻一番可以使生产率提高2%-5% 我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达地区和重点城市群的增速并不迟缓而发达地区和重点城市群的增速并不迟缓,这一特征在这一特征在“十四五十四五”期间预计不会改变期间预计不会改变 18 总览区域战略布局,料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的辩证法将继续坚持总览区域战略布局,料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的辩证法将继续坚持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新华社,中信证券研究部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1.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 2.基础设施完善,与“一 带一路”倡议结合,助 力打通陆海通道 3.承接更多产业转移,保 持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1.年内多次提及:财经委 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中国高质量发展第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