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SHT3121-2000 炼油装置工艺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tike 文档编号:4236903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9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HT3121-2000 炼油装置工艺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SHT3121-2000 炼油装置工艺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SHT3121-2000 炼油装置工艺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SHT3121-2000 炼油装置工艺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SHT3121-2000 炼油装置工艺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序号 污染物项目 限 值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1 pH 值 69 69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2 悬浮物 30 70 3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0 70 4 化学需氧量(CODCr) 100 300 5 氨氮 15 35 6 总氮 30 55 7 总磷 1 5 8 总氰化物(以木薯为原料) 0.5 0.5 单位产品(淀粉)基准排 水量/(m3/t) 以玉米、小麦为原料 3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 监控位置一致 以薯类为原料 8 4.4 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水环境容量较小、 生态环境脆弱, 容易发生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而需

2、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 应严格控制企业的污染 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企业执行表 3 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表 3 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单位:mg/L(pH 值除外) 序号 污染物项目 限 值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直接排放 间接排放 1 pH 值 69 69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2 悬浮物 10 30 3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10 20 4 化学需氧量(CODCr) 50 100 5 氨氮 5 15 6 总氮 10 30 7 总磷 0.5 1.0 8 总氰化物(以木薯为原料) 0.1 0.1 单位产品(淀粉)基准排 水量/(m3/t) 以玉米、小麦为原料 1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

3、污染物排放 监控位置一致 以薯类为原料 4 3 GB 254612010 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 时间,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 定。 4.5 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适用于单位产品实际排水量不高于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情况。若单位产 品实际排水量超过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须按式(1)将实测水污染物浓度换算为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 放浓度, 并以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 产品产量和排水量统计周期为 一个工作日。 在企业的生产设施同时生产两种以上产品、 可适用不同排放控制要求或不同行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 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污水混合处理排放的情况

4、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最严格的浓度限值,并按 式(1)换算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 ii Q Y Q = 总 基实 基 (1) 式中:基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放浓度,mg/L; Q总排水总量,m3; i Y第 i 种产品产量,t; i Q基第 i 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3/t; 实实测水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若Q与的比值小于 1,则以水污染物实测浓度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 总ii Y Q 基 5 水污染物监测要求 5.1 对企业排放废水的采样应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进行,有废水处 理设施的,应在该设施后监控。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应设置永久性排污口

5、标志。 5.2 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按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 办法的规定执行。 5.3 对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的频次、采样时间等要求,按国家有关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 规定执行。 5.4 企业产品产量的核定,以法定报表为依据。 5.5 对企业排放水污染物浓度的测定采用表 4 所列的方法标准。 表 4 水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标准 序号 污染物项目 方法标准名称 方法标准编号 1 pH 值 水质 pH 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69201986 2 悬浮物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19011989 3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水质 五日生化需

6、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 HJ 5052009 4 化学需氧量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T 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T 3992007 5 氨氮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 536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 HJ 537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 1952005 6 总氮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 118941989 水质 总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

7、1992005 7 总磷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 118931989 8 总氰化物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HJ 4842009 4 GB 254612010 5 5.6 企业须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排污状况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 记录。 6 实施与监督 6.1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6.2 在任何情况下,淀粉生产企业均应遵守本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证 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各级环保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性检查时,可以现场即时采样或监测的结果, 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8、以及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依据。 在发现企业耗水或排水量 有异常变化的情况下,应核定企业的实际产品产量和排水量,按本标准规定,换算水污染物基准水量排 放浓度。 &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 附件 2 HJ131-2020 代替 HJ/T131-200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产业园区 TechnicalGuidelines for Industrial Park Pl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2020-发布202-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 保护标准 HJ131-2020 目次 前言.1 1.适用范围

9、.2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术语和定义.2 4.总则.2 5.规划分析.3 6.现状调查与评价.5 7 7 7 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 8.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 9.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7 10.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9 11.规划包含建设项目的环评要求.9 12.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与环境管理. 9 13.公众参与和会商意见处理. 10 14.评价结论.10 1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 10 HJ131-2020 1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 价条例,指导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0、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重点评价内容、工作程序、主要方法和 要求。 本标准是对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完善了导则结构、评价原则、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 总纲衔接; 增加了规划与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符合性分析,强化了园区环境准入、入园建设 项目环评要求相关内容,与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要求衔接; 强化了环境问题调查及成因分析、园区环境污染治理对策,增加了主要污染物减排潜力分 析、园区循环化和生态化建设等相关内容,落实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11、的目标要求; 增加了园区环境风险现状调查、预测与评价、防范对策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园区环境安全 保障的要求; 调整、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分析、现状调查、影响预测及环境可行性分析、优化 调整建议等相关内容,明确了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的基本要求; 删减了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及环境影响识别和环境容量估算方法两个附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废止。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南开大 学。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于 2020 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2年月

12、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HJ131-2020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 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海关特殊监管区 (保税区、自贸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其他类型开发区(投资区、台商投资区、旅 游度假区、产业园、工业园等)及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聚集区、工业集中 区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城市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重点评价内容、工作程序、主要方法

13、和 相关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HJ 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 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 16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HJ 96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3.13.13.1 产业园区产业园区

14、 IndustrialIndustrialIndustrialIndustrial parkparkparkpark 指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引导产业集中布局、聚集发展,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 素,配套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特定规划区域。 3.23.23.23.2 环境风险防范区环境风险防范区 EnvironmentalEnvironmentalEnvironmentalEnvironmental riskriskriskrisk preventionpreventionpreventionprevention areaareaareaarea 在 HJ 169 中界定的

15、最大可信事故下,释放至大气的有毒有害物质扩散至毒性终点浓度,或释 放至水体的有毒有害物质预测浓度达到和超过生物伤害阈值,经综合确定的环境风险防控范围。 除以上术语和定义外,HJ130 中术语和定义同样适用于本标准。 4.总则 4.14.14.14.1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时间维度上,应包括产业园区整个规划期,并将规划近期作为评价的重点时段。 HJ131-2020 3 空间尺度上,应包括规划的产业园区及可能受到规划实施影响的周边区域。 4.24.24.24.2 评价原则评价原则 突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源头预防作用,坚持保护和改善园区环境质量。 a) 全程互动。评价在规划编制早期介入并全程互动,扩大公

16、众参与及会商对象,吸纳各方意 见,优化规划。 b)统筹协调。协调好产业发展与园区环境保护,统筹园区环境污染防治、资源集约节约及循环 化利用、环境风险防控,引导园区生态化、绿色化发展。 c)协同联动。衔接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细化园区环境准入要求,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准 入及其环评内容简化,实现区域、园区、建设项目环评的系统衔接和协同管理。 d)突出重点。立足规划方案特点及资源环境特征,充分利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中符合时效 性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规划实施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重点关注制约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 污染因子、潜在重大环境风险因子的影响预测和评价。 4.34.34.34.3 评价基本

17、任务评价基本任务 4.3.1 园区现状调查、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园区发展及规划实施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 析。 4.3.2 识别规划实施主要资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的生态压力、污染物减排潜 力、环境影响及区域资源、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承载状态,环境风险潜势较高的园区还应将环境风险 评价防控作为评价重点。 4.3.3 论证规划实施的环境合理性,提出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包括园区产业定位、发展规 模、产业结构、布局及环境基础设施选址、规模、工艺、建设时序、处理深度等调整建议。 4.3.4 提出园区既有环境问题及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对策、措施,制定园区环境准入和规划所 含建设项目的环评要求。

18、4.44.44.44.4 评价流程评价流程 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见图 1。 5.规划分析 5.15.15.15.1 规划概述规划概述 5.1.1 规划沿革及编制背景。说明园区从设立以来的管理、范围等变化情况及发展历程;历次 规划编制、修编、批复情况;规划范围、目标、规模、布局、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等沿革演变。 5.1.2 规划方案和定位。说明园区规划目标、规划范围、时限、产业定位、发展规模、发展时 序、用地布局、功能分区、能源和资源利用结构等。 5.1.3 产业发展方案。说明园区产业结构,重点介绍规划主导产业及其规模、布局、建设时序 等,规划所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性质、内容、规模、选

19、址、项目组成和产能等。 5.1.4 基础设施建设方案。重点介绍园区建设或依托的污水集中处理、固废(含危废)集中处 置、中水回用、集中供热、给水、供气、供能、交通、管廊等规划方案。 5.1.5 环境和生态保护方案。重点介绍园区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和措 施、园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方案、环境保护管理及环境风险防控、应急保障机制等。 5.25.25.25.2 规划的协调性分析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HJ131-2020 4 分析园区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 划等的符合性和协调性,明确在空间布局、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风险防范

20、 要求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重点关注与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 境准入清单要求的符合性。 图 1 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流程图 HJ131-2020 5 6.现状调查与评价 6.16.16.16.1 现状调查与评价基本要求、方法参照执行 HJ130。根据园区发展阶段、产业和环境特点选 择调查评价内容,新设立园区只需调查 6.2、6.4、6.5、6.7,开发程度较低且不涉及高污染、高风 险产业的园区可简化 6.2、6.6 调查内容,对与规划实施有密切关系的环境要素应全面、详细调查。 可引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成果简化相关调查与评价工作。 6.26.26.26.2

21、园区开发与保护概况调查园区开发与保护概况调查 调查园区三产结构、工业结构、主要产业产能规模、人口规模,环境监管和监测能力现状;调 查园区规划环评、跟踪评价执行、落实情况,主要污染行业污染防治情况,企业环评、验收、排污 许可证管理等开展情况;调查园区已建或依托的区域环境基础设施概况,包括规模、布局、服务范 围、处理能力及实际运行效果、处理后达标排放情况等。 6.36.36.36.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调查、分析园区及主要产业资源、能源结构、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情况;说明相关资源、能源 可利用总量或利用上线要求;分析园区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与同类型园区或相关政策要求的差 距

22、和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6.46.46.46.4 生态现状调查生态现状调查 调查评价范围内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及各类环境敏感区的分布、范围及其管控要求, 明确与园区的空间位置关系;调查评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现状及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及生态用地 的冲突。 6.56.56.56.5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回顾性评价 调查评价范围主要污染源类型和分布、污染物排放特征和水平、排污去向或委托处置等情况, 确定主要污染行业、污染源和污染物;调查评价区域水环境(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土壤 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底泥(沉积物)环境等质量状况,调查因子包括常规及特征污染因子,

23、重点关注区域超标污染因子及园区特征污染因子;分析评价范围环境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 素,说明环境质量超标或突破环境质量底线的位置、时段、因子及成因。 6.66.66.66.6 环境风险现状调查环境风险现状调查 调查园区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危险化学品,确定重点关注的环境风险物质;调查园区现状重 点环境风险源清单、环境风险受体及其分布;调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联动状况,分析园区环境风险 防控水平与环境安全目标或要求的差距。 6.76.76.76.7 现状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现状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 分析园区现状问题及成因,明确主要环境问题与上轮规划布局、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及开发方 式等的关系,提出园区

24、发展及规划实施需重点关注的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7 7 7 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17.17.17.1 环境影响识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方法参照执行 HJ130。 7.27.27.27.2 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识别 识别土地开发、功能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和能源利用、大宗物质运输及基础设施运行等规划 实施全过程的影响。分析不同规划时段规划开发活动对资源和环境要素、人群健康等的影响途径与 方式,及影响效应、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筛选出受规划实施影响显著的资源、环境 HJ131-2020 6 要素或潜在重大环境风险因子,结合制约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污

25、染因子,确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的重点。 7.37.37.37.3 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衔接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管控目 标,从生态保护、环境质量、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方面,建立环境目标和评价指 标体系,确定不同规划时段环境目标值及评价指标限值。评价指标应充分体现规划产业特征及园区 环境基础设施共享、资源和能源集约、节约利用的特点。 8.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8.18.18.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8.1.1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基本要求、方法可参照执行 HJ 130 及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6、并根据园区规划影响特征及当地环境保护要求确定预测与评价内容。 8.1.2 明确不同规划时段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状态,说明规划实施能否 满足环境目标要求。 8.1.3 对于环境质量不符合环境功能要求或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应分析园区污染物减排潜 力,结合区域限期达标规划对区域环境质量变化进行预测。 8.28.28.28.2 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压力分析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8.2.1 结合主要污染行业污染控制、园区污染集中处理、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水平,估算园区水 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需求量和污染物排放量。 8.2.2 重点关注有潜在重大环境影响或风险的特征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其污

27、染源类型、空间 布局、排放方式、污染物排放强度及污染控制水平,估算排放量。 8.38.38.38.3 环境要素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要素影响预测与评价 8.3.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园区污水产生、收集与处理、尾水回用情况,分析尾 水排放等对受纳水体(地表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对纳入区域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的园 区,从依托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模、接纳能力、处理工艺、纳管水质要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达 标排放等方面,论证园区污水纳管的环境可行性。 8.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评价产业发展方案、综合交通规划及集中供热、固废焚 烧、废气集中处理中心等设施建设方案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

28、响,及区外污染源对园区的影响。 8.3.3 声环境影响分析。分析规划实施后集中居住区等声环境敏感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8.3.4 固废处理处置及影响分析。预测、分析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固废种类、数量、处理处置 方式、综合利用途径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纳入区域固废管理处置体系的园区,从接纳能力、处 理类型、处理工艺、服务年限、污染物达标排放等方面,分析依托设施的环境可行性。 8.3.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位于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或地下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园 区,分析污水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污水(渗滤液)渗漏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8.3.6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涉及重金属及有毒有害

29、物质排放的园区,分析规划实施可 能造成累积性影响的污染物、行业及地块的土壤环境质量影响。 8.3.7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等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及 园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8.3.8 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HJ131-2020 7 a)对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等的产业园区,识别规划实施可能 产生的危险物质、风险源,辩识环境风险类型及最大可信事故,预测评价各类突发性环境事故对人 群聚集区等重要环境敏感目标的环境影响;涉及大规模危险化学品输送和运输的产业园区,分析交 通运输环境风险影响。 b)涉及对人体和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重金属污染物、无

30、机和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微 生物等的园区,根据园区特征污染物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分析人体可能接触的途径、方式及可能产 生的人群健康风险。 8.48.48.48.4 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分析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累积性影响的污染因子、累积方式、累积途径、累积影响范围和程度, 重点关注大气土壤地下水环境等跨相介质污染物的输送及累积效应,从时间和/或空间角度分 析累积环境影响。 8.58.58.58.5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8.5.1 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成果,根据规划的资源、环境利用特点,确 定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内容。 8.5.

31、2 分析园区资源(水资源、能源等)利用及污染物(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等)排放对区 域相关环境管控单元资源、能源利用上线及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占用情况,评估区域资源、能源 及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承载状态。 8.5.3 环境质量超标的园区,以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为前提,提出园区削减存量源污染物和 控制规划新增源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方案;资源超载的园区,以不突破资源利用上线为原则,提出 资源集约和综合利用途径及方案,明确园区资源利用总量控制要求。 9.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9.19.19.19.1 产业园区环境准入要求产业园区环境准入要求 9.1.1 衔接区域生态环境管控分区,落实园区功能定位、

32、产业发展方向、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规模、效率(强度)等区域生态环境准入约束性管控要求,细化园区空间管制分区及环境准入要 求。 9.1.2 空间管制分区。园区与区域优先保护单元重叠地块,园区内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河 流水系、湿地、潮间带、山体、绿地等,划为园区保护区域。保护区域外划为园区重点管控区域。 9.1.3 园区保护区域准入要求。列出园区保护区域禁止或限制布局的规划用地类型、规划行业 类型等,对不符管控要求的现有开发建设活动提出整改或退出要求。 9.1.4 园区重点管控区域准入要求。 a)空间布局约束要求。对既有环境问题突出、土壤重金属超标、污染企业退出的遗留污染棕 地、弱包气带防护性能

33、区等地块,提出禁止和限制准入的产业类型及严格的开发利用环保准入条 件;针对环境风险防范区、环境污染显著地块等,提出限制、禁止布局的用地类型或布局的建议。 b)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包括园区主要常规、特征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及存量源削减量和新增 源控制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绩效水平准入要求,现有源提标升级改造、倍量削减(等量替代)等污 染物减排要求,主要污染行业预处理、污染深度治理等要求。 c)环境风险防控要求。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的产业园区,应 提出重点环境风险源监管,禁止或限制的危险物质类型及危险物质在线量,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 管,高风险产业发展控制规模等要求;建设用地土壤

34、污染风险防控或污染土壤修复等管控要求。 HJ131-2020 8 d)资源开发利用管控要求。包括园区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利用总量及利用效率等准入 要求。水资源超载园区应提出中水回用要求,禁止、限制准入的高耗水行业类型、工序类型;地下 水超采园区应提出地下水压采总量及地下水禁止、限制开采要求等。涉及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园区 应提出禁止、限制准入的燃料及高污染燃料设施类型、规模等要求。 9.29.29.29.2 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 9.2.1 基于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管控目标,结合规划协调性分析 结论,论证园区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环境合理性;

35、9.2.2 基于园区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管控、资源开发利用管控,结%欀搀栀琀洀氀栀舃抲梴快漁/y前台访问/c-00001-926-42298-0-0-0-0-3-0-2.html49.82.62.970勈最茀眀愀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樀殻钱忬漁埧5awap前台访问/tag/rujiaoliuhua.html220.181.108.1810礀鄀挀栀琀洀氀氀慒钱忬漁鏒/o前台访问/c-0-3-190232-0-0-0-0-2-0-1.html157.55.39.2250最搀栀琀洀氀渀慒忭漁/y前台访问/c-00001-933-48872-0-0-0-0-3-0-2.html49.74.2

36、.1670勈犰樘欀瀀栀琀洀氀瀀忭漁/m前台访问/c-0-5-53775-0-0-0-0-1-0-1.html207.46.13.520勈犰樘眀鄀挀栀琀洀氀爀忮漁5Smwap前台访问/p-3041644.html116.179.32.980攀瀀栀琀洀氀琀慒忰漁/Mg前台访问/d-1939707.html157.55.39.2250幜最茀眀愀瀀漀漀欀刀攀愀搀愀猀瀀砀椀搀瘀瀀忲漁珃/Mi前台访问/p-1271279.html185.191.171.230勈犰樘攀瀀栀琀洀氀砀瀀忲漁/Ke前台访问/d-480083.html157.55.39.2320莠儀漀眀愀瀀搀栀琀洀氀稀瀀忲漁珃/Mi前台访问/p-

37、3049552.html220.181.108.960椀搀栀琀洀氀簀慒鲱忳漁/Mg前台访问/p-2407700.html157.55.39.2320%攀瀀栀琀洀氀縀鰀忳漁/Mg前台访问/d-2893037.html117.95.181.850匀漀眀愀瀀瀀栀琀洀氀耀慒念漁5Sqwap前台访问/d-1977118.html220.181.108.1070欀瀀栀琀洀氀舀慒念漁/Me前台访问/d-1559716.html13.66.139.380甀錀挀栀琀洀氀萀夃懺忷漁/Me前台访问/d-2158270.html13.66.139.380礀销挀栀琀洀氀蘀忸漁5Sowap前台访问/p-3026275.h

38、tml116.179.32.1350最搀栀琀洀氀蠀砀忹漁/y前台访问/c-00001-563-13791-0-0-0-0-9-7-1.html117.95.165.2240勈楩攀瀀栀琀洀氀言砀忹漁珃/Mi前台访问/p-2733922.html117.95.180.1400瓰攀瀀栀琀洀氀谀舃抲忺漁/y前台访问/c-00002-292-35238-0-0-0-0-2-0-1.html114.239.58.780鋔攀瀀栀琀洀氀踀忻漁珃5Sowap前台访问/d-1357735.html116.179.32.1320勈劰礀錀挀栀琀洀氀退慒忼漁/Mk前台访问/d-2205605.html195.201.106.1420%最瀀栀琀洀氀鈀戁忾漁/Me前台访问/p-2625763.html157.55.39.930匀洀眀愀瀀瀀栀琀洀氀鐀耀怀漁/Mg前台访问/d-1441912.html207.46.13.1530匀漀眀愀瀀搀栀琀洀氀阀态漁/Ke前台访问/p-175570.html94.130.12.1180礀需挀栀琀洀氀頀怂漁珃/Mi前台访问/p-3049546.html220.181.108.990勈楩椀搀栀琀洀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