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08-29_当阴谋论者遭遇科技巨头封杀,“言论自由”如何界定?.docx

上传人:美国洞察者 文档编号:488163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08-29_当阴谋论者遭遇科技巨头封杀,“言论自由”如何界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08-29_当阴谋论者遭遇科技巨头封杀,“言论自由”如何界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08-29_当阴谋论者遭遇科技巨头封杀,“言论自由”如何界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08-29_当阴谋论者遭遇科技巨头封杀,“言论自由”如何界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08-29_当阴谋论者遭遇科技巨头封杀,“言论自由”如何界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保护美国华人的,恰恰是频遭诟病的“政治正确”张哲 选美 欢迎点击上方“ 选美”,关注选美公众号这是选美的第 751篇文章本文转载自西洋参考(ID:iwestbound),作者张哲。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亚裔美国人,尤其华人,大约要么是学院中戴着眼镜的 nerd 形象,要么是中国城和中餐馆里那些忙碌而疏离、略为古怪又却让人难以留下记忆的灰色影像。美国华人进入大众传媒视野的,满城风雨的无外乎是作为扎克伯格或默多克的太太,间或有一些沉默寡言又高深莫测的科学家名声鹊起,比如张益唐,偶尔也有凤毛麟角的政客一时为人瞩目,像是骆家辉、赵小兰,但整体而言他们多半也如同人们刻板印象中的亚裔美国人一样,面目模糊,不

2、温不火。张益唐但去年的总统选举中,华裔美国人的社区参与程度之雀跃,分歧争斗之激烈,以及由此显示出的不同移民群体之间的撕裂之深刻,无不为人瞠目结舌。尽管选举已经尘埃落定,可由此展开的政策争议远未平息。以此出发,本文意图从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出发,大致梳理和描摹美国亚裔的社会经济现状与历史。华裔本身的情况当然是关注重点,但很多研究和统计并不将亚裔细分统计,所以常常只能笼统而言。首先,亚裔美国人过得好吗?从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指标,尤其是教育和收入状况而言,看起来相当不错。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0年的调查显示,25岁以上的亚裔美国人有 49%获得了本科或以上学位,而白

3、人、黑人和西裔美国人的该项指标分别为31%、18%和13%. 全部25岁以上的美国人口而言,也只有28%的人获得本科或以上学位(见图1)。从家庭年收入中位数而言,亚裔美国人也以平均6.6万美元的数字远超出了白人家庭(5.4万美元),更是将西裔家庭(4万美元)和黑人家庭( 3.3万美元)轻松抛在后面。图1:亚裔美国人在教育和收入方面领先其他族裔。(来源:皮尤研究中心 http:/www.pewsocialtrends.org/2012/06/19/the-rise-of-asian-americans/ )难怪亚裔美国人被称作“模范少数族裔”。 但经济和教育的成功是否完全与人们笼统而言的“社会地

4、位” 相对等呢?两位心理学家,Jim Sidanius 和 Felicia Pratto 曾经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对 723 名本科生进行调查,请他们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印象,对白人、亚裔、拉丁裔、黑人和阿拉伯裔美国人的社会地位进行 1-7 分的评分。有趣的是,不同族裔的研究参与者对各个族裔社会地位的排序竟然惊人地相似,排名几乎没有变化。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出所料,白人处于社会最顶层,其次是亚裔,再接下来是黑人和阿拉伯裔,而拉丁裔的社会地位通常得分最低(见图2)。图2:欧裔、亚裔、拉丁裔和非裔美国人对美国不同族裔社会地位评分。(来源:Sidanius & Pratto (1999). S

5、ocial Dominance: An Intergroup Theory of Social Hierarchy and Oppress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53 )如果考虑到亚裔美国人以更好的教育、更高的收入,却在社会地位中显著低于白人,这其中是否可能有一些问题?但不得不说,这种在如今看来有些政治不正确的排名结果确实符合很多人( 尤其很多华人)心中的族裔等级划分,而且还让人相当满意我们作为外来户排名第二,已经模范少数族裔了,钱也不少赚,还想怎样?那么,作为社会地位第二、“模范少民”的亚裔,在美国的族群关系中有什么不满吗?

6、现实世界显然不会那么美好。去年10月,纽约时报的华裔编辑迈克尔-罗在曼哈顿上东区被一名白人女子怒吼,“滚回中国去,滚回你他妈的国家去 ”(Go back to China, go back to your fucking country),其原因大约只是罗的妻子推婴儿车挡住了这名女子的路。这时,罗做的事是追过去告诉这名女子,自己出生在美国,是美国人。白人女子不但没有道歉,反而表示要打电话报警。罗只好离开,并在事后写了一封公开信讲述这起遭遇。公开信引发了广泛共鸣,无数亚裔在其后回复,讲述自己作为“永远的异乡人”的委屈,以及需要不停地证明“自己是美国人” 的苦恼。罗作为典型的美国社会精英,他的身份

7、包括纽约时报编辑、哈佛毕业生、出生在美国的美国公民事实上,在追上去的辩解和事后的公开信中,罗正是选择性地使用了自己这些身份来对抗对方无礼而粗暴的言论。但这显然是无效的,因为种族主义者只会认识他的华人/亚裔面孔,并以此作为充足的依据让他“ 滚蛋” 。此外,罗的辩护策略还包含一种道德险境:如果必须拿这些身份才能有效对抗种族主义言论,那么出生在其他国家、后来来到美国的一代移民,或是没有哈佛学历、没有精英身份的普通少数族裔,他们在这样的攻击之下该如何自处?哈佛大学一角这恐怕也是以“合法移民”身份自居,从而认为自己在种族主义和排外思潮泛起之时安枕无忧的人将无法回避的难题。难道被人在街头怒吼“滚回中国去”

8、 的时候,要坐下来给别人讲解 F-1, J-1, H1-b, EB-1, OPT, CPT, STEM 等移民政策吗?赤裸裸的种族主义言论之外,更多的问题隐藏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加拿大学者(Banerjee, Reitz, & Oreopoulos, 2017)的最新研究表明,只要你的名字是亚裔,比如能看出是中国、印度或是巴基斯坦裔的名字,完全相同的简历得到面试电话的机会将降低三分之一。非洲裔显然更惨,哈佛商学院的学者(Edelman, Luca, & Svirsky, 2016)发现用非裔美国人的名字在 Airbnb 上申请住房时会比用白人的名字更困难,其申请通过率降低了 16%;而

9、在西雅图有研究表明,非裔美国人在 Uber 上叫车,平均等待时长会比白人增加 30%. 当然,这样的问题也不单是在美国才有,不信你问问,拿维吾尔族身份证在中国内地住宾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实际上,即便亚裔美国人在经济方面的成功这其中亚裔对教育的极度重视和投入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能够自然消除族裔带来的权力结构不平等。如果控制教育因素,比如在同等的最高水准教育人群中,虽然这些人都获得了博士或是法律、医科等专业学位,白人的收入却要显著高于其他族裔,亚裔的收入相较白人也不再有任何优势可言了(见图3)。图3:在最高层级教育水准中,白人的收入高于亚裔,非洲裔和西裔美国人。(来源:Wash

10、ington Post, https:/ 1960 年以前,美国的亚裔人口从未到达过百万量级,这意味着,离开纽约、旧金山等几个城市的唐人街之外,在广阔的美国国土之上,作为一支社会政治力量的亚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此后亚裔人口迅猛增长,1970 年达150 余万,1990 年达到 690 万,2000 年时亚裔人口已经达到千万量级。目前,美国大约有1800 万亚裔,占美国人口 5.8%,其中华人大约有 400万, 占美国人口 1.3%.实际上,在相当漫长的历史中,美国亚裔的社会地位极其糟糕。1882 年通过的排华法案是移民建国的美国唯一针对某一族裔(无论华人是何国籍)的移民法。二战时期,1942

11、 年起,在美国本土有大约12 万日裔美国人,不分男女老少,被强行拘留并囚禁在集中营直至战争结束。长期以来,亚裔美国人在教育和收入社会经济指标中甚至落后于长期受困于奴隶制的非裔美国人。直到 1970 年代开始,亚裔美国人才开始迅速崛起,成为“模范少数族裔”。那么,该如何理解亚裔美国人在二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内完成的教育和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对崛起呢?这种“奇迹”的原因在哪里?通常人们更原因归因于亚裔的勤奋、进取、守法、儒家文化,以及对于教育有着近乎宗教情感的推崇,同时又辅之以绝对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实现。然而,一个族群的命运与个人也有类似之处,早就有长者曾经指出,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布朗大

12、学的经济学家 Nathaniel Hilger 在研究中发现,1940 年代的人口统计中,加州出生的亚裔人口收入还低于当地黑人,更远低于白人。一方面,当时的亚裔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极差,另一方面,Hilger 指出,即使受到同等教育年限的亚裔和白人相比,亚裔的收入也显著低于白人。纵观历史,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亚裔的评价在1960 年代发生了重大转折。1850 年加州的报纸还曾称中国移民“带有非洲裔的大部分恶习,而极少有非洲裔的美德 ”;神奇的是,到了1960 年代,亚裔美国人开始成为刻苦劳作、珍视教育,“埋头苦干而从不抱怨” 的模范少数族裔形象。随着主流美国社会对亚裔歧视性制度的减少,甚至大量增加了

13、对其赞赏性的言论,亚裔获得了更多的教育和工作机会,从而在社会经济的阶梯上步步攀升。印第安纳大学的历史学家 Ellen Wu 在其著作成功的颜色:亚裔美国人和模范少数族裔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亚裔获得这样的历史性荣光,摆脱“黄祸”(yellow peril)恶名,有赖于冷战时期特殊的地缘政治以及美国国内的民权运动。一方面,美国需要在战后的世界格局中宣扬自身的种族平等、民主自由,以印证自由世界的领袖地位;另一方面,民权运动风起云涌之时,白人政治家发现,颂扬亚裔刻苦劳作的形象成为一种极其方便的举措来拒绝黑人很多政治诉求,其逻辑类似于,如极右都是白痴吗?揭秘美国另类右翼运动赵蒙旸 选美 图片来源:Disd

14、ainus Maximus/Facebook欢迎点击上方“ 选美”,关注选美公众号这是选美的第 751篇文章本文删节版首发于端传媒,原标题从反女权到新朋克,另类右翼运动如何发家?,作者赵蒙旸,完整版首发于政见CNPolitics(ID:cnpolitics2011 )。去年八月,曾经的民主党人、如今的川粉 Andrew Torba 创办了社交网站 Gab,它很快成为美国另类右翼运动的新大本营。九月,并没有内测邀请的我,用假名和备用邮箱申请了一个帐号。也许因为名字取得很像 “自己人”,我的申请在等待列表上停留不到一天就意外获得批准。大选后,互联网上各大右翼论坛的访问量都开始井喷,Gab 也不例外

15、。我也得以有机会观察另类右翼运动 (Alt-right Movement) 的线上话语和动员结构。我之所以关注另类右翼运动,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虽然这个词出现时间不短、传媒关注也在不断上升,但知道另类右翼的人还是非常少。去年末,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人做了个随机调查,54% 的人完全没有听过另类右翼运动这个概念【注 1】。而对绝大部分中文读者来说,另类右翼更是个陌生概念。其次,即使对另类右翼有所耳闻的网民,对此也有简单化理解,认为另类右翼就是复兴的 3K 党、新纳粹。另类右翼的提出者 Richard Spencer 在今年年初被反川普抗议者当街袭击,之后的舆论讨论,也一直围绕 “能不能打纳粹”

16、(Punching Nazi) 展开,并没有多少媒体严肃深入地关注这场已经延续了好几年的运动。最后,另类右翼运动与互联网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它的崛起,象征着网络政治极化的新形态:第一,粉丝亚文化、黑客文化与右翼政治间的界限被打通;第二,互联网政治本已从早期部落化走向社交网络时期的集中化,而如今,因为主流媒体信誉的滑坡,它再次走向部落化。另类右翼运动如何发家?人们又有哪些普遍误读?鉴于另类右翼内部的派别分歧非常复杂,本文仅从 Gab 和 Reddit 社区入手,总结另类右翼运动的行动策略。另类右翼运动发家史:亚文化社区的新朋克?“光头党大部分是信息素养低下、受到暴力和部落仇恨驱使的傻瓜。另类

17、右翼们可聪明多了,所以左派才这么恨他们。”Milo Yiannopoulos“另类右翼 (Alternative Right, 简称为 Alt-right)” 这个词,最初是由白人至上主义者 Richard Spencer 在 2008 年提出的。他主张,21 世纪的国家要由欧洲人和在美国的欧洲后裔主导,而另类右翼运动,就是一个重燃欧美白人身份意识的运动。作为极右智库 “国家政策研究所”(National Policy Institute, NPI) 的负责人,他广泛被传媒报道的时刻出现在去年 11 月末。在网上疯传的视频【注 2】里,他在华盛顿 NPI 总部发表演讲,底下听众纷纷以纳粹礼庆祝

18、川普的当选。然而,用 Spencer 和 NPI 的理念来代表整个另类右翼运动,是种过分简单化的解读。在纲领层面,另类右翼运动也许是一种白人至上的意识形态;但在实践层面,则更像一种松散的、策略多元的社会运动组织。或者说,另类右翼绝不是单单靠着宣传白人至上主义才走到今天这一步。首先,另类右翼运动与各种互联网反文化间一直有着很深的渊源,尤其和缘起于 4Chan/8Chan 的反女权运动、男性权力运动脱不了关系。从互联网诞生开始,女性在数字空间的文化生产中就处于绝对弱势,线上的反女权运动也从没有停止过。这一反女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大批网站和博客组成的大联盟,统称做 Manosphere。M

19、anosphere 最著名的概念,就是吞下红药丸 (Red Pill) 和蓝药丸 (Blue Pill) 的比喻吞下红药丸,就如同黑客帝国里的尼奥,得以看到真实的世界:一个男性身份受到威胁的世界。如今很多另类右翼运动的核心成员,比如 Ricky Vaughn,就是脱胎于这场号称女性腐蚀了当代文化的仇恨运动。另类右翼也直接从 Manosphere 借用了红药丸的概念,来邀请更多白人男青年加入运动。Reddit 论坛下专门有一个板块就叫 The Red Pill,最近则又冒出来一个专门谈论政治话题的 The Red Pill Right。在这里,你既可以找到男性权力的拥护者,也可以发现不少另类右翼的支持者。这两个论坛,加上 Alt-right 的分论坛 (已经被关闭)、The Donald 的分论坛,是极右翼在 Reddit 最常逛的社区,有很多共享的用户。另类右翼也吸收了反女权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