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温 病 辨 症清马宗元 原著高静东 点校宋立人 审订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主 审 段逸山 吉文辉副主审 (按姓氏笔画为序)王大妹 宋立人张如青 陈 熠审 订 李 飞 李其忠吴九伟 招萼华金芷君 潘朝曦前 言中医药抄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有价值的遗产,蕴含着历代医家诸多精辟的学术理论与丰富的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其中的临床各科与医案部分,每每具有独到的理论启迪与临床见解,有助于拓展治疗的思路,丰富治疗的方法,具有深入整理研究的价值。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收录全国 员 员 猿 个图书馆截至 员 怨 愿 园 年底为止的馆藏中医药图书,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出
2、版的中文中医药图书,共计 员 圆 员 圆 源种。内有中医药抄本 缘 园 愿 猿 种。其中未刻抄本 猿 怨 圆 源种,已属孤本的有 猿 远 圆 猿 部;清未前抄本 员 圆 愿 愿 种,其中未刻抄本 怨 圆 猿 种,已属孤本的有 愿 员 愿 部。内容涉及医经、医案、诊法、方药、综合与临床各科类。其中临证各科的抄本多达 圆 员 员 愿 种,其次为方书、医案类抄本。从馆藏抄本品种的数量来说,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量最多,分别为 员 圆 圆 怨 种与 员 园 源 缘 种,合计为 圆 圆 苑 源 种,占总量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的 源 缘 豫 。对抄本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是一项巨大的
3、工程,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困难重重。具体表现为:目前没有一部书目能完整全面地反映现存抄本的情况;抄本数量庞大,分散各处,难于收集整理;从几千种抄本中进行筛选,既费时耗力,又须具有识别能力;抄本为手写体文字,字体多不规范,异体字、俗体字、讹误字甚多,再加抄写时日既久,字体有的磨灭,难以辨识,因而要求研究者不仅具有中医药等方面知识,还要善于辨识各种字体,并须依据上下文意与相关著作加以酌定;提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介绍作者,而很多作者因无传世著作,其生平难以了解,须借助相关工具书查寻。唯其如此,对于中医药抄本这一部分遗产,尤其是世上目前仅存一部的珍贵抄本,长期以来乏人问津,未见有人加以系统整理,因而至今仍是
4、迷雾一团,不知底细。随着时间的迁移,因人为与自然的原因,中医药抄本损失惨重,从现存清末前未刻抄本的数量已远少于清末后未刻抄本的状况,便可见一斑。因此,对中医药抄本进行整理研究,不仅具有保存中医古籍精华、弘扬中医学术、促进临床发展的作用,而且具有抢救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特殊意义。据我们对抄本的初步研究,其内容体式大致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类辑抄本,即按内容分类抄录前人的资料,如清代张璐医通祖方、朱时进一见能圆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医等即是。此类抄本虽然属于编辑性质,但其有两方面可取之处:一是将相关资料汇辑一处,给后人阅读使用提供了方便;二是所抄录的前代资料有的业已亡佚,凭此抄录而得以留传。第二类是
5、评述抄本,即在抄录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的分析评述,如清代杨和幼科折衷秘传真本、方谟重订薛氏济阴万卷书等即是。此类抄本汇集前代医家重要论述,间附作者的临证心得,分析评述往往一言中的,寓有真知灼见,有助于读者把握前代资料的精髓。第三类是心得抄本,即在医学理论上有独到的见解,或在临证实践上有丰富的经验,如清代徐养恬徐养恬方案、江泽之江泽之医案等即是。此类抄本最具学术价值,是我们整理研究的主要对象,本套丛书所收录大多为此类抄本。本套丛书共收录抄本五十余种,绝大多数为清代抄本,以临床各科类、医案类为主。入选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在理论与实践上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二是古
6、代既无刻本,现代又无排印本、影印本;三是内容完整、版式清楚的善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本套丛书提供底本,谨致谢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编辑出版本套丛书,其眼力之非凡,气魄之恢弘,殊实令人感佩!猿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本套丛书的出版,旨在将沉埋多年的中医瑰宝呈现给广大读者,以引起人们对中医古籍抄本的重视,并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本套丛书主要为中医药专业工作者、中医药院校学生、古代文献与传统文化工作者及其爱好者阅读研究,也可供各地图书馆与相关专业图书馆收藏。段逸山二三年六月源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凡 例一、字体。统一使用简化字,不出现繁体字与异体字。二、
7、提要。置于正文之前。介绍作者与全书内容,注重其在理论与临床上的特点。三、正文。按内容分段,并加标点符号。为便于分辨,属于眉批、夹注以及药物剂量、炮制方法用小号字排印。四、校注。置于同页下方,按照正文所加序号依次分行排列。凡内容重要,且校勘有据者,选择采用本校、他校、理校等校勘方法。注释对象有二:一是注音。凡冷僻的难读字,采用拼音加直音的方法注音。二是释义。凡疑难词句,加以注释。校语与释文力求科学规范,简明扼要。凡明显错字或重复的内容,一律直接予以改正或删除,不再出注。五、目录。为读者检阅方便起见,抄本原有目录的照录,补上序号;原目录与正文不一致者,则依照正文改正;原无目录的,依据正文补上序号与
8、目录。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六、案序。为醒目易检,凡医案类抄本,每一病证所录医案,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次。七、禁用药物。抄本中有些药物现属国家禁止使用的动、植、矿物药材,为保持古籍抄本原貌,本书对此均不作删改,仅供参考。圆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提要】温病辨证为清代光绪年间的马宗元(字清儒,江苏丹徒人)所著。现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手抄孤本。本书为治温病之书。著者马氏精周髀、岐黄之学,从邑人杨履泰学,天资高,学力亦笃,故算学、医理均批隙导窍,藏学甚富,独于吴中叶氏尤服膺。对于温病一门颇有见地,法于古人而不泥于古人。详细分析温病与伤寒、温疫之不同,阐明温病发生之病因病机,温病的传变与预后,
9、以及温病的治疗,针对不同的病症施以不同治法,后注有温病要知欲死及欲愈之候,并于书后附有所用之方。方简而药约,有古人方,亦有自拟方,实为治温病之良方。对本书整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因本书为孤本,故以保持本书原貌为基本原则,对原书内容不予删节和改动;书中凡为作者对引古人言论的评论,均加“元按”二字,小字部分即为作者对前一句的注释;点校中对书中的生僻字,均在书后附有注音及释义;校勘中,凡底本因写刻致误的错字及俗字,予以径改。温病辨症温 病 辨 症 序自局方行于宋,而医之汉学衰;自刘河间起于金,而医之汉学复盛。然而史记仅谓:“仓公得五色奇咳脉书”。今其书不传,正义引顾野王谓:“汉书艺文志有五音奇胲二十六
10、卷”。今汉志又无此书名,故好高论者,并内经亦疑为汉儒伪作,不知三代六经,何一非汉儒所述?盖汉时耆宿,犹及闻嬴秦未焚之书,详者不及记,仅记其扼要语,故意远而辞约。执其约者,拘泥之,附会之,动辄阂隔不通,如刘歆用周官,徒足为天下病。以此咎经,经不任咎也。夫医道之传,以文字传之。医道之精微渊奥,万变而无弊者,则当于无文字处求之;无文字虚悬而无的,则仍当于有文字处之引其端末,竟其余绪处求之。而后知辞约者,意果远,内经果非圣不作也。向尝持此论以质故友,蒋子宝素。蒋子韪予言,其著医略也,即为之序,迄今四十余年矣。同里马子清儒,以所著温病辨症见示。予素不知医,然读其自序,专宗叶氏,以上通仲景,而神契内经,此亦如经学家,由陆德温病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