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可编辑可打印.doc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5620865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可编辑可打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可编辑可打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可编辑可打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可编辑可打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可编辑可打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教学设计 教案说明: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 科 : ;任课班级 : ;任课教师 : ;20xx年 月 日第一课春天第一课时 课型:欣赏、唱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2、知识技能: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3、过程方法:聆听、绘画、律动、讨论、演唱二、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时值、内容和情绪。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三、教学设计思路:本科有两部分内容,分别学习。之后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在

2、学习个部分内容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和绘制图谱,表达出自己感受。四、教学准备:教师:磁带杜鹃圆舞曲、布谷、录音机、琴;课堂打击乐器:木鱼、碰钟 学生:水彩笔、白纸五、板书设计:一、春天 1、杜鹃圆舞曲 2、布谷 手风琴独奏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此曲为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有三个小圆舞曲组成。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聆听杜鹃圆舞曲。1、 完整聆听全曲。问:听乐曲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能模仿一

3、下吗?生: 模仿杜鹃的叫声。2、 复听乐曲。操作:(1)、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2)、说说音乐具有怎样的旋律线条。(3)、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出音乐的图形谱。(4)、展示学生完成的图形谱。 5)、评议。(6)、讨论:如果用木鱼、碰钟等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应该怎样敲击比较合适?(7)、分组演奏。 (8)、评议:看那组演奏的效果好,好在哪?(二)、唱歌布谷。1、感受。(1)、聆听歌曲,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用动作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2)、再听歌曲录音,学生边听,边用手有节奏地指点歌词,感受音的长短。(3)、说说你听到的哪些音长,哪些音短?2、律动。方法:(1)、分组。2

4、)、个小组成员拉起手围成圈。(3)、听歌曲录音有节奏地走动。听到第一段,顺时针转;第二段逆时针转;第三段再次顺时针转。3、学唱歌曲。(1)、分句学唱歌曲。 (2)、完整演唱。4、分组创编动作进行歌曲表演。5、评议。(三)、小结本课。1、请学生比较一下歌曲布谷和杜鹃圆舞曲节拍上有什么共同点?2、唱唱相似的旋律。第一课春天第二课时 课型:唱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2、知识技能: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过程方法:聆听、观看影像资料、设疑、讨论、创编舞蹈二、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唱好歌曲。三、教学设计思路:

5、本课学习内容包括聆听和唱歌。设计了听、看、想、议、做、舞等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四、教学准备:磁带小燕子、小雨沙沙、录音机、关于“春”的影像资料,琴等。五、板书设计:一、春 天1、小燕子 2、小雨沙沙滴答 滴答0 0 X X 0 0 沙沙 沙 X X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小燕子是故事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聆听:1、 播放有关春天景象的录像。2、 说说春天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殊景象。3、 出示“小燕子”的剪纸为课题。4、 完整地聆听歌曲小燕子。问:歌曲唱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

6、些什么?5、 讨论:分组为歌曲小燕子创编舞蹈动作。6、 分组汇报表演。7、 评议。(二)、唱歌。1、请学生模仿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2、聆听歌曲小雨沙沙,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和内容。问:歌曲中是谁在说话?3、 再听。问:下雨时,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4、 师板书节奏,生自己练习。5、 师指导学生练习。6、 再听。边听,边将“沙沙沙”轻声配入歌曲演唱。7、 分句学唱歌曲。8、 小组唱。(三)、表演:1、分组创编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容。2、评议。(四)、小结。第二课放牧第一课时 课型:欣赏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了解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

7、学生热爱大自然,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2、知识技能:(1)、双响筒。 (2)、能安静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绪。3、过程方法:聆听、讨论、讲授、演奏二、教学重点难点: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内容,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分三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认识双响筒、欣赏牧童三部分。欣赏时,设计多次聆听的环节,然学生每次带着不同的任务充分欣赏,从而感受和了解这两首乐曲。器乐教学时,注意贯彻新课程理念,然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双响筒发声的特点,从而产生成就感。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创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四、教学准备:磁带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录音机、

8、琴、若干双响筒。五、板书设计:二、放牧1、牧童到哪里去了 2 、牧童上希望小学 双响筒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1、 看P10图。说说牧童到哪里去了。2、 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步感受。问:歌中唱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3、 师讲。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4、 再听。学生轻声跟唱,边听,边唱,边想,为歌曲创编动作,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二)、乐器:双响筒1、探索:按组分发双响筒,让学生观

9、察其形质,视听音色。2、说说这种乐器的制作材料是什么。3、师简介双响筒的乐器名称、形质、音色特点、演奏方法。4、创编:小组分别敲击双相同,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创编的节奏连起来敲击,或变换连接方式敲击,并未每一次敲击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等。(三)、聆听:牧童1、完整聆听牧童。问:你都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再听。问: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3、播放歌曲,学生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相筒。第三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课型:唱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演唱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2、知识技能: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一对好朋友。 2、用乐器为歌曲

10、伴奏,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3、过程方法:聆听、模仿、律动、唱歌、演奏二、教学重点难点: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唱歌。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分三部分:聆听、唱歌、编创与活动。在多次的聆听中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并熟悉旋律。在熟悉的基础上再学习唱歌,这样,学生能更完整、准确和有感情地唱歌。最后,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编创活动,更好的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四、教学准备:磁带一对好朋友、录音机、琴、双响筒、三角铁等。五、板书设计:三、手拉手一对好朋友双响筒 XX X XX X 三角铁 X X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

11、写成的创作歌曲。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聆听一对好朋友。1、 完整聆听歌曲录音。问:你听到了什么?说一说歌曲的内容。2、 再听。在鸭、牛的叫声之处模仿出它们的叫声。3、 再听。边听便随音乐拍手,拍出节拍。(二)、唱歌。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播放录音,随录音填词唱歌。3、分小组演唱,比一比那组学得快。4、学生之间展开评议,找出不足。5、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编创与活动。1、在歌曲第五、六小节处随录音分别加上牛或鸭的叫声。2、分组演唱,请每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谁加得好。3、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大家一起唱一唱。4、看P14-1

12、5图谱,学生试着自己先奏一奏。5、老师指导学生边奏边读词。6、一组演奏,一组唱歌,集体表演歌曲。(四)、小结。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课手拉手第二课时 课型:唱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2、知识技能:认识四分休止符。3、过程方法:聆听、律动、读词、表演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四分休止符;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唱歌。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先学习四分休止符,用卡片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四分休止符,并在节奏练习中学会使用;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之后用动作表现音乐。四、教学准备:磁带数鸭子、录音机、琴五、板书设计:三、手拉手数鸭子X O 走 停 拍手 打开六、教学资料剪

13、贴、摘抄: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认识四分休止符:1、 出示卡片,认识四分休止符。2、 播放歌曲录音。要求学生听处在标有四分止符的地方。问:歌曲的演唱这是怎样处理四分休止符的?3、律动:(1)按要求在四分音符处“走”,在四分休止符处“停”; (2)按要求在四分音符处“拍手”,在四分休止符处“打开”。4、节奏练习:4/4 X O X O X O X O 走 停 走 停 走 停 走 停5、 数一数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四分休止符”。6、 听歌曲数鸭子录音,并随录音拍手,在四分休止符处空出不拍。(二)、唱歌:1、听歌曲录音。问:歌

14、曲中讲述了什么内容?2、 随伴奏按节奏读词。3、 边拍手边按节奏读词。4、 播放歌曲录音,听唱法学会歌曲。5、 讨论:如何用动作表演歌曲?6、 分小组边唱边表演。7、 评价,看那组表演得好。(三)、小结。第四课长鼻子第一课时 课型:欣赏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让学生懂得爱护动物,渗透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2、知识技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形象。3、过程方法:猜谜、聆听、活动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和形象。三、教学设计思路:首先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动、听、演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和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体验,在实践中积累对音乐的感受。四、教学

15、准备:磁带小象、大象、录音机五、板书设计:四、长鼻子小象 大象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的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聆听小象。1、 猜谜导入。2、 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大象的知识。如:吃什么?住哪里?我们该怎样对待大象?3、 聆听管弦乐小象。(1)、伸出左手食指随音乐节拍指点书中小象的脚印。(2)、说说你听到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轻松活泼)4、表演:再次播放音乐,请一组学生表演小象,表现出小象的步伐和愉快的心情。注意:要和着音乐的节拍。(二)、聆听大象。 1、播放管弦乐大象。问:大象与小象相比,

16、音乐是缓慢的,还是轻快活泼的?问:说说为什么这说乐曲与上一首乐曲比起来,音乐为什么情绪缓慢沉重?2、 再听。3、 教师简单讲述,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4、 复听音乐。轻声伸出左手食指随音乐节拍指点书中大象的脚印。5、 问:大象有哪些习性?他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6、 再次播放音乐。分别请学生表演大象走路的样子。(三)、小结。 1、问: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描写小象和大象的乐曲,谁能给大家总结一下,音乐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不同的两个形象? 2、搜集有关大象的资料,以及人们是如何保护大象的,在保护大象方面还应在做些什么?还有那些需改进的措施?一

17、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长鼻子第二课时 课型:唱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教育学生懂得爱护动物。2、知识技能: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3、过程方法:聆听、朗读、活动、表演、演奏二、教学重点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歌曲学习分四个阶段:聆听、唱歌、创编、表演。在听的基础上学唱,在唱会的基础上再进行创编、表演。创编与活动是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设计的,进而了解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四、教学准备:磁带长鼻子、录音机、琴、课堂打击乐器。五、板书设计:四、长鼻子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3/4拍,才拥有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七、教师

18、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复习:分别聆听小象、大象,让学生说出曲名。(二)、交流有关大象方面的资料。(三)、唱歌:1、 完整聆听歌曲录音范唱。说说这首歌曲情绪怎样?2、 分角色朗读歌词。师:小象,小象,你的鼻子真呀真正长。 生:哎呀呀,我的妈妈鼻子也很长。 师:小象,小象,你喜欢谁呀快说话。 生: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3、 再听。边听边用手指着图谱,体会旋律的起伏。4、 再播放音乐,听唱歌曲,学唱歌曲。5、 小组比比,看那组唱得好。(四)、创编:1、 请学生说说其他动物有什么特点,将这些特点编成歌词。2、 师介绍三种象(非洲象、亚洲象、猛犸象)的特点及习性。3、 分组演唱歌曲,看哪

19、组编创得好。(五)、表演。1、 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2、 将学生分成三组:两组对唱歌曲,一组表演。3、 分组讨论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一组唱,一组演,一组奏。五、小结。第四课长鼻子第三课时 课型:唱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教育学生懂得爱护动物。学习歌曲中小象的知礼、友好。2、知识技能:1、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学生友好合作意识。3、过程方法:聆听、演唱、朗读、看图、表演、演奏二、教学重点难点:1、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初步练习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分三个部分:唱歌、创编、演奏。首先让学生通过多次地聆

20、听,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节拍、节奏,形成完整的印象,之后,再通过听唱法学会歌曲。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动作的创编,表现歌曲的情绪、内容,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肢体动作及表达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帮助学生较快的记忆了歌词。最后设计了演奏环节。有一定难度,所以组织小组学,并且个环节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完成。四、教学准备:磁带两只小象、录音机、琴、打击乐器。五、板书设计:四、长鼻子两只小象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复习。演唱

21、小象。(二)、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2、随老师的琴声逐句按节奏读词。注意强调强拍。3、听唱法学唱歌曲。注意衬词“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4、 分组唱歌。比一比,议一议。5、 请几个学生分别独唱。比一比,议一议。(三)、创编:1、 分小组创编动作。2、 分组表演创编的歌表演。3、 评议,看那组表演得好,能用具有美感的舞蹈动作,表现出两只小象的动作特点和可爱的神态。4、 边听录音便用动作表演。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四)、演奏: 1、看P24-25图,请学生根据图编讲一个短小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提示:大象怎样走?两只小象各是怎样走?5、 板书节奏。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击节奏,然后将象妈妈的节奏分别和两只小象的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五)、小结。 1、问: 学习了这首歌曲,你觉得这两只小像可爱吗,为什么?我们该向小象学习什么?我们给用什么样的声音表达出我们对小象的这种情感? 2、我们今天还初步接触了二个、三个声部的节奏练习,多声部的节奏组合比一个声部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五课跳起舞第一课时 课型:欣赏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通过了解民族风情,欣赏蒙古族音乐等,增进民族间的理解。2、知识技能:

23、(1)、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 (2)、借助图画,积极想象,并简述自己联想的内容和音乐给你的感受。 (3)、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和着音乐跳舞。3、过程方法:聆听、看图联想、看录像、演奏、舞蹈二、教学重点难点:(1)、听辨力度在音乐中的变化及表现作用。 (2)、跳出蒙古族舞蹈的韵味。三、教学设计思路:本科欣赏两首乐曲。第一首重点在听;第二首则侧重于舞蹈表现。教学中注意力用直观的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聆听时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思考;舞蹈部分以模拟的方法进行学习;最后设计有趣的三声部节奏练习,培养节奏感,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合作。四、教学准备:磁带我是人民小骑兵、

24、挤奶舞、牧民挤牛奶的生活录影资料、放像机、录音机、打击乐器五、板书设计:五、跳起舞我是人民小骑兵 挤奶舞X X X X X X X X 大大 大大 大大 大大X O X O 嗖 嗖X X 嗨 嗨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有流行于哲里木盟库伦地区的安代舞,流行于呼伦贝尔盟的布里亚特舞,流传于昭乌达盟的嬉戏型孛尔吉纳舞(即公驼舞),还有技巧性较高的灯舞和盅碗舞。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1、在不告知曲名的情况下初听乐曲。问: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2、看P28-29图,说说每幅图上画的内容。3、在听乐曲。边听边按图中标记的顺序想象音乐

25、所表现的内容。4、根据想象的内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5、说说这首乐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后十六节奏表现马蹄声)6、再听。要求:边听便随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受到小骑兵由远而近而来。(力度的渐强变化)7、讨论:(1)、在常用的打击乐器中,哪件乐器的音色适合为乐曲伴奏? (2)、敲一敲,刊用什么节奏型更合适?8、播放引子及A段音乐,分组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要求:其他小组认真聆听,演奏乐器的小组尽量表现出力度的变化。(二)、聆听挤奶舞。1、播放有关蒙古族牧民挤奶的录像资料,并用器乐曲挤奶舞作为背景音乐。2、说说这首乐曲表现的生活场景。3、学习几个挤奶舞的动作。(1)、硬肩

26、;(2)笑肩。4、看图,说说P31上面三幅图是蒙古族的什么运动项目?(摔跤、赛马、射箭)5、为以上三幅图选择适当的象声词,填在相应的方框里。6、师板书答案。7、分声部拍一拍,读一读。8、两个声部结合起来,拍一拍,读一读。9、三声部合起来,拍一拍,读一读。(三)、小结。1、问:这节课你都了解到了什么?2、问:乐曲中力度是怎样表现音乐的?想想,除了力度对音乐内容的表现有一定作用外,还有什么对音乐起到表现作用?第五课跳起舞第二课时 课型:唱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继续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2、知识技能:(1)、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认识音的高低。3、过程方法:聆听、看图、唱歌、看

27、录像、讨论、模仿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认识音的高低。三、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看图、看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获得音乐直接经验。四、教学准备:磁带草原就是我的家、录音机、琴、蒙古大草原风光的影像资料。五、板书设计:五、跳起舞草原就是我的家高声音 低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这段旋律流传已久,填词很多,早年为红旗歌,流传在我国北方地区,反映了当时土地改革时期的革命斗争生活。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唱歌:草原就是我的家。1、完整聆听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8、。问:你听了音乐后想象到了什么?2、播放蒙古大草原风光的影像资料。问: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3、再听歌曲。要求:边听边用手指着图谱,反手旋律线条的起伏。4、轻声随着录音范唱哼唱旋律。5、听着录音有感情的读歌词。6、有感情地唱歌。7、分组讨论: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歌曲?8、分组表演:请组内一名学生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的唱歌。(二)、创编与活动:1、播放老师事先组合的汽车、轮船的音响资料。2、学生听辨,说出是什么声音。3、模仿这些声音。看谁模仿得象,为什么?(汽车声音短;轮船声音长)4、看P26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一个学生模仿,其他学生听辨,说出那个音高、哪个音低?5、说说生活

29、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6、教师在琴上分别弹出两个高低不同的音,让学生用“啊”模唱,并用动作表现,高的音站立,低的音则坐下。(三)、小结本课。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第五课跳起来第三课时 课型:唱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继续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2、知识技能:(1)、继续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能自编动作表演,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3)、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松树。3、过程方法:聆听、演唱、朗读、表演二、教学重点难点: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松树三、教学设计思路:完整的欣赏歌曲,形成完整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节奏地读词,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之后,再填词

30、唱歌,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分组进行创编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四、教学准备:磁带小松树、录音机、琴五、板书设计:五、跳起舞小松树2/4 XX X XX XXX XXXX X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复习。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二)、唱歌小松树。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听了这首歌以后的感受。(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2、播放歌曲伴奏录音。教师随音乐按节奏范读歌词。3、学生跟老师逐句按节奏读词。学生随

31、歌曲伴奏录音按节奏读词。4、再听歌曲,学生虽音乐轻声填词唱歌,教师随时纠正歌唱时的错误。5、和着录音伴奏演唱歌曲。(三)、表演。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分组创编动作。2、分组表演,看那组表演得好,动作独特。(四)、小结。我们用了三节课的时间学习了蒙古族的音乐,对蒙古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初步有了一些了解。蒙古族的音乐、舞蹈艺术、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乐器、传统习俗等还需我们进一步继续了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书本、网络、父母等多种渠道继续学习和了解,美丽的蒙古也需要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第六课大海的歌第一课时 课型:欣赏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意识。2、知识技能:(1)、感受音乐的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情绪。 (2)、用画线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3、过程方法:观看影像资料、聆听、讨论、画线条。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音乐的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情绪。 (2)、用画线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三、教学设计思路: 播放影像资料,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离学生较远的生活场景,便于后边的教学。欣赏时,注意让学生进行多次的聆听,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也各有不同,所以采用画线条的方式跟方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四、教学准备:教师:磁带

33、大海摇篮、海上风暴、录音机、打击乐器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五、板书设计:七、大海的歌1、大海摇篮 2、海上风暴风声、浪声、海鸥等海鸟的叫声、船的汽笛声等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培尔金特是农村青年,他爱幻想(换句难听话就是,他爱信口开河地撒谎),很穷。有一天,他在一个婚礼上,把新娘拐走了。但他并没有与那姑娘白头偕老,而是抛弃了她,开始满世界地流浪。他与山妖为伍,还与山妖的女儿有了私生子。他在老人院里为母亲送葬,然后闯荡天下,靠走私黑奴和珠宝成为富翁,又在一次沉船中失去了一切。他流落到阿拉伯,他被关进疯人院,最后,他踏上了回乡之

34、旅,在家乡总结了一生的经验。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导入:1、播放有关大海的影像资料:(1)、风和日丽天气下的大海;(2)出现风暴的大海2、这两个资料片段表现了怎样的大海?(二)、聆听大海摇篮。1、完整播放音乐。问: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的心情怎样?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2、再听音乐问:音乐的速度怎样?如果用更快或更慢的速度演唱,音乐的情绪会发生什么变化?3、教师分别用两种速度演唱,唱后,请学生说说两种不同的感受。3、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随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音乐情绪。4、播放录音,学生用彩笔再数P42上画符合音乐情绪的线条,表达自己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和理解。5、展示几个学生画

35、的线条,大家评一评,议一议。(三)、编创与活动: 1、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用各种适当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大海。 教师命题:早晨的大海2、学生分组讨论:用身边的物品和老师分发的打击乐器表现大海中的各种声音。3、分组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四)、聆听海上风暴。 1、问:说说你知道的海上风暴是怎样的? 2、初听全曲。 问:音乐表现的海上风暴和你想象的一样吗?4、 再听。问: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5、 请个别学生模仿其中的声音。6、 学生评议,7、 再听。学生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五)、创编与活动。 1、1、根据刚才听到的音乐,用各种适当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大海。 教师命题:

36、海上风暴2、学生分组讨论:用身边的物品和老师分发的打击乐器表现大海中的各种声音。3、分组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六)、小结本课。第六课大海的歌第二课时 课型:唱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意识。2、知识技能:(1)、通过聆听、听唱、表演,让学生感受并表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情绪。 (2)、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自己理解的大海。3、过程方法:聆听、朗读、听唱、演奏。二、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音乐的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情绪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三、教学设计思路:先设计多次聆听环节,并与上节

37、课学习的歌曲乐曲的情绪进行对比,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本节课学习的歌曲乐曲。朗读歌词,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了解歌曲的内容。最后设计演奏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四、教学准备:教师:磁带海、录音机、打击乐器、琴五、板书设计:七、大海的歌海三角铁 3/4 X 铃 鼓 3/4 O X X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1、海日本儿童歌曲,34拍,四句一段体。2、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此曲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该曲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

38、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聆听:1、完整聆听歌曲海的录音范唱。2、再听上节课欣赏的海上风暴。问:歌曲海描绘了怎样的海?与上节课欣赏的海上风暴表现的大海一样吗?3、再听海,边听边拍手,感受三拍子的韵律。4、律动:第一拍拍手或跺脚;第二拍、第三拍拍肩。即: 34 X X X 拍手 拍肩 拍肩 或: 跺脚 拍肩 拍肩(二)、朗读歌词:1、教师打开电子琴的“WALTZ”

39、节奏开关,让学生随伴奏跟教师一起按节奏读词。2、播放歌曲录音伴奏,学生随录音伴奏读词。(三)、唱歌: 1、播放歌曲录音34遍,学生随音乐唱歌。(一组一组唱、男生女生分别唱等)2、看P3839,随教师分句唱唱名。(四)、演奏: 1、给各组分发乐器。 2、小组讨论:创编什么节奏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中表现的大海? 3、分组演奏。教师提供几种方案,并板书。 4、小组评议,师生共同完善。5、教师提供几种方案,并板书。6、学生试着奏一奏。(五)、小结。第六课大海的歌第三课时 课型:唱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意识。2、知识技能:聆听音乐

40、、感受音乐,并学会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因音乐。3、过程方法:聆听、听唱、动作表现、演奏二、教学重点难点: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并学会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因音乐。三、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多次聆听环节,让学生在每次聆听后,多获得更进一步的收获。学会歌曲以后,让学生创编,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四、教学准备:教师:磁带云、录音机、琴、打击乐器五、板书设计:七、大海的歌云三角铁 3 /4 X 铃 鼓 3 /4 O XX X 双响筒 3/4 X X X 六、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云是一首抒情儿童歌曲。34拍,五声D宫调式,四句一段体。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一)、复习:海1、说说这首歌是几拍子的?2、边拍边唱。(二)、新课。1、播放云的录音伴奏作为背景,学生有感情的读歌词。2、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音乐。3、师生一起说说云和雨的关系。4、再听。随音乐做“拍手、拍肩、拍肩”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韵律。5、再听。边听边看书上歌词。问: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6、随录音唱歌。问: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的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7、教师纠正字音。8、分组表演。9、给各组分发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等,各组选择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10、分组演奏。11、小组评议。第七课巧巧手第一课时 课型:唱歌一、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