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45∕T 1725-2018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pdf

上传人:秋儿 文档编号:5625238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6.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5∕T 1725-2018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DB45∕T 1725-2018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DB45∕T 1725-2018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DB45∕T 1725-2018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DB45∕T 1725-2018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3.100 C 77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7252018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 Detailed guidelines for effect 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Detailed guidelines for effect 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 control in papermaking industry 2018 - 04 - 20 发布 2018 - 05 - 2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5/T 17252018 I 前

2、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世文、许晓丽、李小萍、张振明、黎海红、黄吉、黄翔、欧军荣、李明。 DB45/T 17252018 1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 评价基本要求、 评价程序与内容、评价报告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企业的建设项目, 包含新建、 扩建、 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非植物纤维造纸企业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2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 192 工作

4、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 204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 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 235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 2626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2890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 1675

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23466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GB/T 2951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DB45/T 17252018 2 GB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1092 制浆造纸厂设计规范 QB 3699 造纸工业企业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6、3.1 造纸企业 papermaking industry 用纸浆或其他原料(如矿渣棉、云母、石棉等)悬浮在流体中的纤维,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生产纸产品的企业。 3.2 职业卫生“三同时” occupational health “three simultaneities”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 评价基本要求 4.1 评价原则 4.1.1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4.1.2 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 4.1.3 评价工作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 4.1.4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4.2 评价依据 4.2.1

7、 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 4.2.2 国家及造纸行业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标准、规范。 4.2.3 建设项目立项文件、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家评审意见;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建设施工期职业病危害防治总结报告等。 4.2.4 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及其他与评价工作有关的资料。 4.3 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对项目试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及其效果、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建设项目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围还应包括与实际

8、建设内容相关的设备设施利旧内容。 DB45/T 17252018 3 4.4 评价内容 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及其组织实施以及其他应评价的内容。 4.5 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并采用工程分析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与危害程度、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 5 评价程序与内容

9、5.1 准备阶段 5.1.1 收集资料与初步现场调查 5.1.1.1 立项批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初步设计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及专家评审意见等。 5.1.1.2 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性质、规模、建设地点、项目组成、主要工程内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基本情况以及建设情况)、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条件; 劳动定员(包括所有正式工、劳务派遣工、外包工等)及男女人数、工作制度、工作场所、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 纸制品生产过程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物料、产品及其用(产)量和有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工艺流程; 生产设备及其有关职业病危害的中

10、文说明书; 辐射源项; 工作场所采取的防尘、防毒、防噪减振、防暑、防非电离辐射、防电离辐射等主要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运行、维护情况;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竖向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图等有关图纸; 建设项目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墙体、墙面、吊顶、地面、材料以及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资料;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职业卫生管理相关资料(包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发放、职业危害告知及警示标识的设置、职业卫生培训等)。 5.1.1.3 建设项目试运行情况(主要关注试运行期间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记录等方

11、面的资料)。 5.1.1.4 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 5.1.1.5 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5.1.1.6 施工期、试运行期职业卫生管理各类资料。 DB45/T 17252018 4 5.1.1.7 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明确初步现场调查内容;进行初步现场调查,核实并进一步收集建设项目资料。 5.1.2 评价方案编制 5.1.2.1 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5.1.2.2 编制依据: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及其专家评审意见等。 5.1.2.3 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根据建设项目

12、特点,选用适用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范围、评价单元和评价内容。 5.1.2.4 建设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基本情况以及建设情况、试运行情况。 5.1.2.5 职业卫生调查内容:工程概况、建设项目试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与运行维护、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的组织实施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建立与实施等调查内容。 5.1.2.6 职业卫生检测方案: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项目、方法、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样品数等;确定所需检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检测的项目、

13、方法等;确定建筑卫生学检测的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 5.1.2.7 组织计划:包括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 5.2 评价工作实施 5.2.1 职业卫生调查 5.2.1.1 项目概况与试运行情况 调查项目概况(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项目组成、主要工程内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工程试运行情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议落实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等。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应明确工程的利旧内容和现有企业概况。 5.2.1.2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 调查如下布局: 调查厂区的总平面

14、布置、各系统的平面布置及项目所在地风玫瑰图;产生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层建筑物的平面及竖向布置; 产生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等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情况; 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应调查其所依托的总体布局。 5.2.1.3 职业病危害因素 5.2.1.3.1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主要包括备料车间、制浆车间、洗选车间、漂白车间、碱回收车间、打浆车间、调料车间、抄纸车间、复卷分切车间、加工纸车间、动力车间以及辅助生产车间(空压站、总降压站、给排水系统、化验室、检维修、污水处理系统等)。 5.2.1.3.2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 在工程分析

15、和职业卫生调查的基础上, 识别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分布与影响的人员。 a) 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参见本标准附录 A, 但不局限于附录 A; DB45/T 17252018 5 b) 劳动过程:主要包括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制度、视力紧张、不符合人机工效学的设计、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等; c) 生产环境:主要包括夏季高温、冬季低温以及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等; d) 特殊作业环境; e) 造纸企业在进入浆池、污水管道、地坑、槽、罐等受限空间作业或检修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有缺氧窒息和急性职业中毒(硫化氢、一氧化

16、碳等)。 5.2.1.3.3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建设项目存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种(岗位),以及该工种(岗位)设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作地点、作业方法(接触方式)、接触时间与频率等,并分析接触该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 5.2.1.3.4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通过开展现场调查和工作日写实,调查分析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作地点、作业方法、接触时间与频度。 5.2.1.4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调查 调查建设项目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在线监测设

17、施、日常监测制度和各种数据记录等。 5.2.1.5 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 5.2.1.5.1 防尘设施 制浆的备料、造纸的调料、抄纸、动力车间(锅炉房)上煤和磨煤、锅炉出渣等工作场所设置的除尘器、喷水抑尘设施、通风设施、密闭设施等。 5.2.1.5.2 防毒设施 调查如下设施: a) 制浆碎解、疏解、脱墨处理、装料、蒸煮、磨浆、加药、配药、喷放、固态料位测定、浸渍、磺化、洗涤、筛选、漂白的密闭、隔离操作、机械通风、酸雾吸收器设施; b) 洗选浓缩、贮浆的密闭、机械通风设施; c) 漂白化学品电解、运输、装卸、制备、漂白的密闭、隔离操作、机械通风设施; d) 碱回收黑液蒸发、燃烧、绿液苛化、红液蒸

18、发、燃烧的密闭、隔离操作、机械通风设施; e) 造纸打浆、磨浆、添料、调料(施胶剂制备、填料制备、染色剂制备、增强剂制备、助留剂制备、助滤剂制备、消泡剂制备、防腐剂制备、阻燃剂制备、阻锈剂制备、施胶、加填、染色、增干强、增湿强、助留、助滤、消泡)的密闭、隔离操作、机械通风设施; f) 抄造前浆料处理(贮浆、配浆、调节浆量、稀释、净化、筛选、脱气)的密闭机械通风设施。 g) 白水回收及损纸处理(白水回收、损纸碎解)的密闭、机械通风设施; h) 纸加工涂布加工纸涂料制备、涂布、干燥、压光、完成;复合加工纸涂布、黏合、热熔、挤压;变性加工纸羊皮化、碱处理、塑化、干燥、胶化、老化的密闭、隔离操作、机械

19、通风设施。 i) 锅炉房、水处理车间、计量间、药品仓库、实验室等工作场所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j) 锅炉、烟道等采取的密闭负压措施; k) 甲醇、硫酸、二氧化氯、二氧化硫、氢氧化钠、硫化钠、过氧化氢、甲醛等有毒物质的储罐、管道系统、相关设备、阀门、法兰、接头等应密封、自动喷淋装置、采用防腐蚀材料等。液氯储存库设置的氯气吸收槽。 DB45/T 17252018 6 5.2.1.5.3 防噪声设施 调查如下设施: a) 备料车间,原木卸车和运送,切草机、切苇机、甘蔗除髓机、锯、剥皮滚筒、削片机等设备设置的隔声减振设施; b) 制浆车间,蒸煮器、磨木机、热磨机、洗浆机、漂浆机、打浆机等型设备采用独立的

20、基础并采取减振措施; c) 抄纸车间纸机的网案、伏锟、压榨、烘干、压光机、卷取机、复卷机、双盘磨、搅拌机、各种泵等采用独立的基础并采取减振措施; d) 碱回收引风机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并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 e) 脱墨车间的碎解机、碎浆机、粗筛、预筛等采用独立的基础并采取减振措施; f) 通风机、鼓风机、生产辅助设施系统的空压机及锅炉安全阀排汽口等设置消声器、采取吸声或隔声措施; g) 控制室、值班室等采用隔声门窗。 5.2.1.5.4 防暑设施 调查如下设施: a) 蒸煮、预热、脱墨处理、黑液燃烧、白泥焙烧、抄纸干燥、复合加工纸热熔等车间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b) 在制浆蒸煮工段、黑液(

21、红液)回收、白泥焙烧、抄纸干燥部、动力车间锅炉、汽机等产生高温的工序宜设置控制室,控制室设空气调节装置; c) 各电子设备间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和空调; d) 集控室、值班室、休息室等设置空调; e) 高温设备及管道设置保温或隔热层。 5.2.1.5.5 防非电离辐射设施 各变压器室、电力室以及配电装置设置的屏蔽网、罩以及周围设置防护栏等。 5.2.1.5.6 防电离辐射设施 电离辐射主要存在于抄纸纸张测厚控制、浆板水分控制、固态料位测定等,应设置有屏蔽防护和隔离装置等。放射源的使用、贮存、运输、装卸、监督和管理等按照GB 18871等有关规定执行。 5.2.1.6 应急救援设施调查 针对生产工艺

22、过程、 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导致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工作场所,调查各类应急救援设施的种类、数量、设置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可参考以下应急救援设施进行调查: a) 纸浆漂白的化学品制备间、通氯间、制漂间、液氯贮存间等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装置、氯吸收处理装置、事故通风设施监控摄像装置。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洗眼及冲淋装置、应急撤离通道等应急设施, 配备必要的供气式空气呼吸器等和相应的现场急救用品, 并保证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b) 化学制浆、黑液蒸发、黑液燃烧、苛化、各浆池清浆以及污水管道、地坑、槽、罐等应设置硫化氢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及通风设

23、施; 作业人员作业前应进行岗前培训, 作业时宜佩带便携式氧气和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器,应按 GB/T 18664 要求佩带呼吸性防护用品; DB45/T 17252018 7 c) 化学制浆、黑液蒸发等可能存在氨的岗位应设置报警装置、通风设施、监控摄像装置; d) 甲醇贮存槽、二氧化氯漂白槽、二氧化氯发生器、甲醛贮存槽等易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处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 e) 在使用氯、接触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因事故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以及经皮肤吸收易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场所如制浆蒸煮、通氯、制漂、漂白、碱回收、废纸脱墨、蒸煮液制备、漂白剂制备、涂料制备等工艺岗位应现场配备急救用品,附近设置洗眼、冲淋、盥洗

24、装置,并使其服务半径不超过 15 m。 5.2.1.7 个体防护用品调查 结合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环境状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 作业人员实际接触状况等, 调查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所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 (防尘口罩、护听器、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护眼镜等)、名称、型号、数量、参数(APF值或SNR值)、发放记录、现场佩戴情况及管理制度等。 5.2.1.8 建筑卫生学调查 调查建筑结构;建筑物内采取的通风方式(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机械通风的设置场所和通风口位置、参数;空气调节系统的设置场所、参数、新风口位置;自然采光、照明设备的设置场所;各建筑墙壁、

25、顶棚、地面等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控制室、值班室、休息室等门窗、墙体采取的隔声、吸声措施;可能产生电离、非电离辐射的设备采取的屏蔽、接地、吸收等工程技术措施等。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应调查其所依托的建筑卫生学。 5.2.1.9 辅助用室调查 调查办公室设置情况、男女浴室浴池和淋浴器设置的数量、更/存衣室内便服和工作服存放方式、盥洗室水龙头设置的位置及数量、休息室内饮水设施设置的数量、食堂洗手设施设置的数量、男厕所内蹲位和小便器数量、女厕所内蹲位数量、妇女卫生室冲洗器设置的数量等。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应调查其所依托的辅助用室。 5.2

26、.1.10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5.2.1.10.1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 5.2.1.10.2 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制订及执行情况。 5.2.1.10.3 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建立情况。应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管理人员、其他管理人员以及岗位作业人员等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以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等。 5.2.1.10.4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与职业病危害告知的执行情况。 应包括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和警示线的设置情况;劳动合同和外包合同中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责任划分情

27、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现场公布情况。 5.2.1.10.5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申报情况;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原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 5.2.1.10.6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应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岗位作业人员接受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情况以及职业卫生培训实施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人数、考核情况等。 5.2.1.10.7 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检维修制度及执行情况、检修维护记录等。 DB45/T 17252018 8 5.2.1.10.8 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应包

28、括发放标准、发放计划、发放记录、保管情况、现场佩戴情况等。 5.2.1.10.9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制度。 应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情况、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机构的资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日常监测计划及报告等。 5.2.1.10.10 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及审核意见、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及审查意见、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施工及运行情况等。 5.2.1.10.11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计划及执行情况等。 5.2.1.10.12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以及相关记录。 5.2.1.10.13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包括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或组织、 应急救援医

29、疗机构、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等。 5.2.1.10.14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5.2.1.10.15 职业病防治资金投入。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维护、个体防护用品配备、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等资金投入及使用落实情况。 5.2.1.10.16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及管理情况。 5.2.1.11 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5.2.1.11.1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建立情况。 5.2.1

30、.11.2 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制定以及委托取得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检查情况。 5.2.1.11.3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包括外委作业人员)、实际检查人数及比例、检查项目及检查周期(针对噪声、粉尘、高温、工频电场、电离辐射、锰、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5.2.1.11.4 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情况。 5.2.1.11.5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以及建议的告知情况。 5.2.1.11.6 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需要复查等人员的后续处置情况。 5.2.1.11.7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及管理情况。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

31、设项目,应核实其原有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病人情况。 5.2.1.12 施工期职业病危害调查 项目建设施工期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或监理)及施工过程(或监理过程)职业病防治总结报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重点关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合同中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护的约定条款。 5.2.2 职业卫生检测 5.2.2.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结合建设项目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接触人员、接触时间、接触频率以及作业方式,按照检测计划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针对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未检测的职

32、业病危害因素应说明原因; b) 按照 GBZ 159、GBZ/T 160、GBZ/T 189、GBZ/T 192 等规范的要求确定检测(采样)对象、检测点、检测方法及仪器、检测时段和频次; c) 职业卫生检测范围参见本标准附录 B,但不限于附录 B。 DB45/T 17252018 9 5.2.2.2 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 按照检测计划对工作场所防尘、 防毒等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性能和防护效果进行现场检测, 并整理和分析检测结果。 5.2.2.3 建筑卫生学检测 按照检测计划对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以及工作场所的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实施现场建筑卫生学检测,并整理和分析检测结果。 5.2.

33、3 职业病危害评价 5.2.3.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5.2.3.1.1 分析作业岗位粉尘(呼尘或总尘)CTWA 及其所对应工作场所粉尘超限倍数的检测结果,依据 GBZ 2.1 进行评价。 5.2.3.1.2 分析工作场所化学物质 CSTEL、CTWA、超限倍数或 CMAC 的检测结果,依据 GBZ 2.1 进行评价。 5.2.3.1.3 分析工作场所个体噪声 8 h 等效声级或 40 h 等效声级、非噪声工作地点等效声级等检测结果,依据 GBZ 2.2 及 GBZ1 对个体、岗位噪声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5.2.3.1.4 分析工作场所 WBGT 指数检测结果,计算作业人员接触高温 WBGT

34、 指数均值和时间接触率,结合作业人员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依据 GBZ 2.2 进行评价。 5.2.3.1.5 分析工作场所工频电场检测结果,依据 GBZ 2.2 进行评价。 5.2.3.1.6 分析检维修作业的电焊工作场所的紫外辐射检测结果,并依据 GBZ 2.2 进行评价。 5.2.3.1.7 分析工作场所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产生电离辐射的检测结果, 并依据 GB18871 进行评价。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作业岗位, 应分析其超标原因, 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议。对于建设单位已经按照措施建议完成的整改,应进行复核。 5.2.3.2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5.2.3.2.

35、1 对工作场所设置的除尘、 通风、 密闭、 湿式作业等防尘设施进行分析, 依据 GBZ 1、 GB/T 16758等相关标准对其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并结合防尘设施运行维护情况、 粉尘检测结果以及全面通风量(通风换气次数)、气流组织、控制风速等评价指标,对防尘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2.3.2.2 对工作场所设置的防毒设施进行分析,依据 GBZ 1、GBZ/T 194 等相关标准对其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结合防毒设施运行维护情况、化学物质检测结果以及全面通风量(通风换气次数)、气流组织、控制风速等评价指标,对防毒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2.3.2.3 对工作场所设置的防噪声设施进行

36、分析,依据 GBZ 1 等相关标准对其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结合防噪声设施的运行维护情况、噪声检测结果,对防噪声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2.3.2.4 对纸机烘干部、蒸汽管道、锅炉房、碱回收炉、石灰窑等工作场所设置的防暑设施进行分析,依据 GBZ 1 等相关标准对其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结合防暑设施的运行维护情况、WBGT 指数检测结果,对防暑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2.3.2.5 对电气系统设置的防非电离辐射设施进行分析,依据 GBZ 1、GBZ 2.2 等相关标准对其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工频电场检测结果等,对防非电离辐射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2.3.2.6 依据

37、GB18871 等相关标准规范,并结合电离辐射检测结果,对防电离辐射设施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建议。对于建设单位已经按措施建议完成的整改,应进行复核。 DB45/T 17252018 10 5.2.3.3 个体防护用品评价 5.2.3.3.1 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 作业环境状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依据 GB/T 11651、GB/T 29510 等标准规范对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5.2.3.3.2 依据 GB 2626、GB 2890、GB/T 18664、GB/T 23466 等

38、标准规范对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个体防护用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建议。对于建设单位已经按照措施建议完成的整改,应进行复核。 5.2.3.4 应急救援评价(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分析) 5.2.3.4.1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基础上,对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危害因素、损伤类型进行归类。造纸企业常见可导致急性损伤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损伤类型主要包括:硫化氢、氯、氨等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性中毒;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等等酸碱物质可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化学性眼部灼伤;高温可导致中暑;紫外辐射可导致电光性眼炎;有限空间作业等。 5.2.3.

39、4.2 依据 GBZ 1、GBZ/T 223、GBZ/T 225 等标准规范对应急救援设施配备的针对性、可行性进行评价 5.2.3.4.3 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应急救援队伍的配备及其处置能力、应急救援医疗机构及救援能力等进行分析,依据 GBZ 1、GBZ/T 223等相关标准规范对应急救援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对应急救援设施及措施的不足进行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建议。对于建设单位已经按照措施建议完成的整改,应进行复核。 5.2.3.5 总体布局和工艺设备布局评价 5.2.3.5.1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平面布置、竖向布置、

40、厂房设计情况,依据 GB5083、GB/T 12801 GB 50187、GBZ 1 等标准规范对总体布局的符合性进行评价。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对其所依托的总体布局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5.2.3.5.2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工艺及设备布局情况,依据 GB 50187、GB/T 12801、GBZ 1、QB 1533 等相关标准规范对其符合性进行评价。 5.2.3.6 建筑卫生学评价 5.2.3.6.1 根据建筑卫生学的调查及其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检测结果,对照 GBZ 1、GB/T 12801、GB 50019、GB 50033、GB 50034 及

41、 GBZ 1 等相关标准要求,分析与评价建筑结构、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车间墙体、墙面、地面以及围护结构等建筑卫生学的符合性。评价时应重点关注通风的方式、风量和换气次数,照明的照度和微小气候等。 5.2.3.6.2 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应对其所依托的建筑卫生学符合性进行评价。 5.2.3.7 辅助用室评价 5.2.3.7.1 根据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结果,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结合辅助用室调查结果,依据 GBZ 1 等相关标准规范,评价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

42、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的符合性。 5.2.3.7.2 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应对其所依托的辅助用室符合性进行评价。 DB45/T 17252018 11 5.2.3.8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根据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结果,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章、GBZ 1、GBZ 158、GBZ 188、GBZ/T 225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和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日常监测与评价

43、制度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设置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等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及执行情况的符合性。 5.2.3.9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 对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内容及落实情况、 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制定及实施情况、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与后续处置情况、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进行分析,对照相关职业卫生法规以及GBZ 188、GBZ 235等标准要求评价其符合性。 5.2.3.10 正常生产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

44、治效果预期分析 根据各种工程控制、职业病防护设施及措施、管理制度设置及运行情况,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监测结果,对正常生产后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治效果进行预期分析与评价。 5.2.4 提出措施建议 5.2.4.1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运行阶段存在的不足,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几个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与建议。 对于建设单位已经按措施建议完成的整改,应进行复核。 5.2.4.2 针对建设项目施工期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原则性的建议,以便相关单位在以后的

45、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予以改进。 5.2.5 评价结论 5.2.5.1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明确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5.2.5.2 给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 职业病防护设施、 职业卫生管理等各分项评价结论,明确建设项目目前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5.2.5.3 明确建设项目在正常投产以后,在落实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所提措施和建议的情况下,能否符合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6 评价报告编制 6.1 汇总实施阶段收集的各种资料、数据,完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与资料性附件的编

46、制。 6.2 对建设单位不符合相关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情况,提出补充措施及建议,督促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并在报告中描述整改情况。 6.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对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的结论性内容与结果,用语规范、表述简洁,并单独成册。 DB45/T 17252018 12 6.4 资料性附件应包括评价依据、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性能参数的检测过程、数据计算过程以及其它评价内容的调查与分析过程,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原始资料和其他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资料。 6.5 报告

47、书编制参见本标准附录 C,资料性附件编制参见本标准附录 D。 DB45/T 17252018 13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 A.1 粉尘 A.1.1 粉尘主要存在于制浆的备料、造纸的调料及抄纸工艺过程,以备料工序较为严重。 A.1.2 有机粉尘:造纸植物纤维原料不同,产生的有机粉尘种类不同。木材原料备料产生木粉尘,非木材原料备料产生草类纤维粉尘、韧皮纤维粉尘、棉粉尘、麻粉尘。木粉尘主要存在于木片削片、筛选、再碎、木屑收集等作业;非木材原料产生的粉尘等主要存在打包、打捆、堆垛、拆垛、切料、筛选除尘、除髓等作业。 A.1.3 纸粉尘主要存在

48、抄纸的复卷、整理作业以及废纸分拣作业等,聚乙烯醇粉尘主要存在填料制备加料作业。 A.1.4 无机粉尘:主要存在于造纸调料工序各种填料制备加料作业,包括二氧化钛粉尘、滑石粉尘、碳酸钙粉尘、高岭土粉尘、石膏粉尘、矾土粉尘、白垩粉尘、云母粉尘、重晶石粉尘、缎白粉尘等。 A.1.5 碱灰粉尘主要存在于黑液回收燃烧作业,石灰石粉尘主要存在白泥焙烧作业,煤(矽)尘主要存在于上煤和磨煤等作业;以矽尘为主的煤粉灰主要存在于锅炉出渣等作业。 A.2 化学毒物 A.2.1 化学毒物主要存在于蒸煮、漂白、碱回收、调料、废纸脱墨及加工纸等工艺过程。 A.2.2 蒸煮及药液制备工序主要接触氢氧化钠、硫化钠、二氧化硫、碳

49、酸钠、亚硫酸盐、硫酸钠、硫化氢、氨、过氧化氢、蒽醌、硅酸钠、硫酸镁等蒸煮药剂,甲醇、甲硫醇、二甲硫醚、二甲二硫醚等。 A.2.3 漂白工序主要接触氯、二氧化氯、过氧化氢、次氯酸盐、臭氧、盐酸、氢氧化钠、硫酸、二氧化硫、连二亚硫酸盐、含硼氢化钠、硝酸、醋酸、草酸、甲酸、过乙酸等漂白药剂。 A.2.4 碱回收工序主要接触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三氧化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硫化钠、亚硫酸钠、硫酸钠、硅酸钠、甲酸、醋酸、甲硫醇、甲醇、丙酮、酚等。 A.2.5 调料工序主要接触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次氯酸钙、二氧化氯、氨、氯化铵、过氧化氢、硫化氢等各种施胶剂、填料、染色剂、增

50、强剂、助留剂、助滤剂、消泡剂、防腐剂、阻燃剂、阻锈剂等化学毒物。 A.2.6 废纸脱墨工序主要接触氢氧化钠、碳酸钠、硅酸钠、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硫酸、硫酸钠等。 A.2.7 加工纸工序主要接触甲醛、乙二醛、三聚氰胺、多聚甲醛、脲醛、氨、氢氧化钠、硫酸、乙酸、石油沥青烟、石蜡烟、有毒涂料、胶黏剂等。 A.3 噪声 A.3.1 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流体动力性噪声。主要存在于制浆的备料、废纸脱墨制浆、磨木制浆、造纸的打浆、抄纸、分切复卷,碱回收的黑液(红液)燃烧、空压站、锅炉、碱炉引风机及超压排汽等。 A.3.2 机械性噪声主要存在:木材原料卸车、锯断、剥皮、削片,非木材料原料切料、甘蔗除髓、磨木、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